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第八會入法界品初辨回心章

回心義者。大分有二。一據未入佛法以明回心。二據入佛法無流之際解脫分善。以辨回心。初據未入者。謂其一闡提位相似修行。其修行人。具人法義。文解行病乃至理事等。從其多劫。修邪善因。后克究竟無盡阿鼻地獄果等。如來大悲。設法偏救。所有委曲。具在經文。今略。要問。作普敬認惡法。會彼闡提。令入一乘。其法具如問答中辨。極至生凈土。得不退位。得常見佛。即回向一乘。二據入佛法無流際解脫分善者。如來善巧設二門。則一約始門。謂依法華經窮子喻等。義當是愚法聲聞。發過去往劫已來。從闡提位入聲聞乘。據此教分。即是先在闡提位時。未修一念菩提分善所有解行故。文判為辛苦窮也。仍窮子身。本是長者富有之子者。義當法性實相如來之藏不染而染分。乃至佛性。隨其流處。種種味等。是其位也。由不染而染故。所以不說貴名。后若回心。義當契其法性。其理即合染而不染。名為王種貴也。據此道理。窮子之喻。約愚法聲聞位說。義通闡提位等。問回心聲聞一切俱回耶。答若約聲聞自不退位已后不回。若約初教?;卣呋夭换卣卟换亍H艏s終教。一切俱回。若約頓教。無回不回。若約別教。如前所說。一切俱回者。如楞伽經云。味著三昧樂。安住無漏界。無有究竟趣。亦復不退還。得諸三昧身。乃至劫不覺。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覺。彼覺法亦然。得佛無上身。二約終義辨回心者。如下經文。大智舍利弗。與五百比丘?;匦南蛭氖鈳熇?。并言宿種善根現。六千比丘。顯久共修行。成實眷屬。舍利弗身。在佛法中。義當聰明位。今舉為回者。則顯其行終具智慧相。今復回心。當回之時。即得十種大法。及十眼十耳等際。具在入法界經文。當知。其義是終非始。其位在頓悟熟教義。通初教等。舉此始終兩位。為其法式。中間諸義。準即可知。又回心法。對彼五乘。亦有始終不等。如窮子一人長者遣使。方便與直等。義當從人天及大眾部已去。乃至初教。如舍利弗回心等位。義當初教已去。乃至頓教。及終教已下。仍回心分齊。多種不等?;蛴袕年U提入聲聞者。從聲聞回向緣覺及初教者?;蛴新暵劵叵蛑边M及終教者?;蛴谢匦南蝾D教及一乘者。如是五乘機性。上下不同?;匦囊鄤e。如是之義。準之可解。于中所有教分解行理事人法教義等差別不同。接引前機。如是之義。準亦可知。問下經明回心。大智舍利弗等。佛出世已在其他國。異時異處。方與目連等入其佛法。因何華嚴經會第二七日。佛未移動。即有大智舍利弗等五百聲聞。并有舍利弗弟子六千比丘。其祇洹林。及普光法堂。并未建立。因何具述。在于經文。答如來依解脫德。建立一乘故。下經云。于一微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轉法輪。當知。今所成一乘教者。即是其事。依九世入智。融九世法。成其十世。謂過去過去世。過去現在世。過去未來世?,F在過去世現在現在世?,F在未來世。未來過去世。未來現在世。未來未來世。三世相即。及與相入。成其十世。當第二七日時。如是等法。皆悉現前。廣說如經離世間品。若欲識華嚴經無盡教義者。當依六相因陀羅微細智。及陀羅尼自在法智知。余義如別章。

賢圣善知識章

賢圣者。順理名賢。得理是圣。在物先知。亦為眾情所識故名知識。賢圣之義。教有三位。一二十七賢圣。謂初隨信行。二隨法行。三無相行。四須陀洹。五行斯陀含。六斯陀含。七行阿那含。八中陰滅那含。九生滅那含。十不行滅。十一行滅。十二樂慧上行。十三樂定上行。十四轉世。十五現滅。十六信解脫。十七見得。十八身證。十九退相羅漢。二十守相。二十一死相。二十二可進相。二十三住相。二十四不壞相。二十五慧解脫相。二十六俱解脫相。二十七不退相。初有十八人。是學人。次有九人。是無學人。就學人中。初三人是須陀洹行。次一人是須陀洹果。次一人斯陀含行。次一人斯陀含果。次一人阿那含行。次十一人阿那含果。此十一人。亦是阿羅漢行。此是小乘。亦同于初教。二次有四十二賢圣。謂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四十一是因。一是果。此義在三乘。局在直進及終教。上之二位賢圣知識。若為一乘教所目。即屬于一乘。三依其別教。有四十五知識。大位有三。一位位及理行有四十五知識。廣如入法界品。二主伴相資有一百十三。據起化分齊實行境界。則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知識。問如大品經。薩陀波侖求善知識。曇無竭菩薩是何知識。答曇無竭。義當熟教信位終心直進教十回向。二教般若成就信究竟不退處。與物為軌。是三乘義。非一乘位。于三乘中。在十信終心解行位前。知識有十義。如離世間品說。名十種知識。所以說十者。欲顯無量故。所以將十種為知識義。答為知識教興意。在攝物故也。余義如別章。

四親近章

親近義者。亦通三乘小乘及以一乘。小乘者。親近知識。自求解脫。三乘為救眾生。為眾生故。取其菩提。及顯法性故。初教即空。終教即如。一乘別教。即有十義成。四親近。一須識知識。二須識所說。三須識魔事。四自戒成就。五須具精進。六須敬善知識。七須起求法心。八心向正法。九成其深心。十得明了法。此之十門。一一皆具十門。如離世間品說。所以皆說十門者。為應一乘無盡法故。余義如別章。

釋四十五知識文中意章

就四十五知識文內。初一知識。依一乘別教為回心人。說十大心。及為善財。分別廣說。諸佛十正法。成信行義。廣說如文。自下十解法。就此文內。第一知識。約一乘別教。說見佛義。第二知識。約一乘別教。觀察大海。得正緣起。蓮華上佛。說圓教義。第三知識。約一乘別教。說如意神通義。第四知識。約一乘別教。從其口中。放大光云攝集自在義。第五知識。約一乘別教。入攝一切佛剎無量旋陀羅尼。廣作利益義。第六知識。約一乘別教。入滅盡定。廣作利益義。第七知識。約一乘別教。普莊嚴園林。普現其身。作利益義。第八知識。約一乘別教。上位下加。執手現事。成利益義。第九知識。約一乘別教。成返道法。登刀山投火聚。成利益義。第十知識。約一乘別教?,F其法堂。及顯身相。成利益義。得普門陀羅尼等。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以為眷屬。成解脫究竟相。自下十行相。第一知識。約一乘別教。于城都聚落村邑市里等。別教普處。以成其行?,F別教身相威儀節分。以會普賢菩薩愿行之力。成陀羅尼無盡之行利益也。即性舍所成。第二知識。約一乘別教。成其別行三聚戒文方便利益義。即性戒所成。第三知識。約一乘別教。依四無量方便之門?,F其色身。以事食資導。成其因果契理益義。即性忍所成。第四知識。約一乘別教。精進增上。顯其勝堂眷屬殊異。成大莊嚴自在施行。成利益事。即性進所成。第五知識。約一乘別教。善巧遇會?,F其勝宅十重八門。契會引導。成利益事。是定內用。即性定所成。第六知識。約一乘別教真實勝智。依普門法現治病方。以明智用。滅惑生德。又作合香方便。以契自他。成利益義。即性慧所成。第七知識。約一乘別教。善巧自在顯逆行法。成進退德。殊勝方便。以契利益。即性用方便波羅蜜所成。第八知識。約一乘別教。三世愿行。成其依正。攝生利益。即性愿波羅蜜所成。第九知識。約一乘別教?,F其家內及父母護等。成勝眷屬無礙善根。得勝利益。即性力波羅蜜所成。第十知識。約一乘別教。智顯返道法。成利益義。即性智波羅蜜所成。自下十回向方便德。第一知識。約一乘別教。利益眾生善知識香作用分齊。以顯投機損益勝能善巧。以離著成利益義。第二知識。約一乘別教。于利生分。現度生事。海濟舟船雙時回轉。成利他義。第三知識。約一乘別教。遍一切處攝生利益。成難勝義。第四知識。約一乘別教。慈悲清凈愿行。建立無盡善根之法。周遍一切。等一切佛。成利益義。第五知識。依一乘別教。調柔善巧。成逆行門?,F其依正。攝物利益義。第六知識。約一乘別教。行攝生方便。始終堅固難壞利益義。第七知識。約一乘別教。善巧應機成利他事。隨生利益義。第八知識。約一乘別教。稱如作用。隨覺現前。速疾利益義。第九知識。約一乘別教。成四無量。以契普法。攝化眾生。斷惡成善義。第十知識。約一乘別教。成佛方便。因位克果?,F眾生前。成佛利益義。自下十地證位方便。第一知識。約一乘別教。通神靈德。示生佛家。滅八過義。以應物情。攝生利益義。第二知識。依一乘別教。于成佛處。難垢自在。攝成諸德。利益眾生法門義。第三知識。約一乘別教。近佛便處。隨順如實。示現普德。攝潤眾生法門義。第四知識。約一乘別教。于成佛處。覺自在法。示現眾生利益法門義。第五知識。約一乘別教。于成佛處。鄰近圣旨。寂靜應機。方便勝進。種種善巧。守護眾生利益法門義第六知識。約一乘別教。依成佛處。順理德中。成就緣起。救護眾生法門義。第七知識。約一乘別教。于成佛處。善巧方便。真俗雙觀。修因感果自在法門義。第八知識。約一乘別教。于成佛處。大愿自在。速疾成就。攝取眾生。同體成就。利益眾生不共法門義。第九知識。約一乘別教。于可化眾生。閻浮提處示現受生。在流彌尼園。游觀自在。示現法門。利益眾生義。第十知識。約一乘別教。從佛生處迦毗羅城。示現慈悲悅意法門。于眾生前。教化自在義。已上是寄位修行相。自下會緣入實相知識。約一乘別教。迦毗羅城生佛之處。實相緣起體用自在出生正覺法門義。自下攝德成因相知識。約一乘別教。順于正相生在南方。因位究竟。成菩提心自在法門義。自下智照無二相知識。約一乘別教。無相吉祥觀照勝智勇決猛盛究竟。普賢自在所行法門義。自下顯因廣大相知識。約一乘別教。見聞普德究竟廣大自在愿行。與果相應無邊法門義也。又依彌勒文。諸佛菩薩無量劫修。善財一生皆得者。依華嚴經疾得成佛。有其五種。一依勝身一生即得。從見聞位后。一生至離垢定后身即成佛。二依見聞逕生疾克。三依一時疾得成佛。四依一念疾得成佛。五依無念疾得成佛。初義有四。一依世界性等。十世界身輪王之子。現身成佛。如普莊嚴童子等。二者依天子勝身。從三惡道出。生兜率天?,F身成佛。三者依閻浮提勝功德身。如善財等現身究竟普賢之行。后生即見佛。四者依法華經龍女之身。南方成佛。義當留惑之身疾得成佛。二依見聞逕生疾克者。如初地中說。有三時益。一聞時益。二修行時益。三轉生時益。故地論云。是諸如來。加護于諸菩薩。此人能聞持如是微妙法。此是聞時益。諸地凈無垢。漸次而滿足。證佛十種力。成無上菩提。此是修行時益。雖在于大海及劫盡火中。決定信無疑。必得聞此經。此是轉生時益。三依一時疾得成佛者。如善財童子于知識處一時之間獲普賢法。四依一念疾得成佛者。如契普賢法一念即成佛。此依俗諦念也。五無念疾得成佛者。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是人見真佛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泾源县| 清新县| 双峰县| 黑河市| 社旗县| 宁晋县| 宁明县| 尚义县| 泰州市| 汝城县| 西乡县| 柳林县| 龙岩市| 通州市| 嵊州市| 响水县| 蕉岭县| 孝义市| 保德县| 嘉荫县| 囊谦县| 洱源县| 汝阳县| 福州市| 阿城市| 淮滨县| 淮滨县| 文登市| 藁城市| 区。| 蓝田县| 聊城市| 鄂尔多斯市| 清涧县| 汶上县| 谢通门县| 高要市| 平遥县| 英德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