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明倫匯編人事典養生部
- (清)陳夢雷
- 4993字
- 2015-12-17 15:41:37
柳子華傳子華子公度善攝生年八十余有強力常
云吾初無術但未嘗以氣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
氣佐喜怒耳
舊唐書王希夷傳希夷隱于嵩山師道士黃頤向四
十年盡能傳其閉氣導養之術好易及老子嘗餌松
柏葉及雜花散景龍中年七十余氣力益壯
潘師正傳師正清凈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遙谷積二
十余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
司馬承禎傳承禎事潘師正傳其辟谷導引之術
冊府元龜后唐許寂不知何許人少有道術茹芝絕
粒寓居江陵節度使趙凝昆季禮遇之延之中堂師
授保養之道
晉盧損為秘書監拜章辭位乃授戶部尚書致仕退
居潁川時李鏻年將八十善服氣導引損以鏻之遐
壽有道術酷慕之仍以潁川逼城市乃卜居陽翟立
隱舍誅茅種藥山衣野服逍遙于隱幾之間出則柴
車鶴氅自稱具茨山人晚年與同游五六人于大隗
山中古宮觀址疏泉鑿垣為隱所誓不復出山氣嚴
寒被病而卒時年八十余齒發不衰而有壯容損于
修攝似有所得
清異錄郭尚賢嘗云服餌導引之余有二事乃養生
大要梳頭洗腳是也尚賢每夜先發后腳方寢自曰
梳頭洗腳長生事臨臥之時小太平
澠水燕談錄端拱初太宗詔訪天下高年前青州錄
事參軍麻希夢年九十余居臨淄召至闕下延見便
殿賜坐語及從容詢及人間利害對之尤詳多蒙聽
納他日訪以養生之理對曰臣無他術惟寡情欲節
聲色薄滋味故得至此詔以為工部郎中致仕賜金
紫
宋史張質傳質好養生之術老而不衰以是多接隱
人方士然語不及公家事每大祀巡幸質多為行宮
使或領巡檢提點供頓之務天禧元年九月方候對
承明殿暴中風眩輿歸卒年七十四
劉夔傳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歷工部侍郎知福州
請解官入武彝山為道士弗許知建州尋告老遂以
戶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遷吏部卒年八十三夔嘗
遇隱者得養生術遂蔬食及獨居退處一合家人罕
見其面至老手足耳目強明如少壯時不治財產所
收私田有余谷則以振鄉里貧人前死數日自作遺
表以祿賜所余分親族告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如
期而死無子
續明道雜志劉幾字伯壽洛陽人自言唐文靜之后
登進士高科后換武官數守邊號知兵某尉河南壽
安時遇幾時年已七十余精神不衰體干輕健猶劇
飲無日不飲酒聽其論事有過人者余素聞其善養
生又見其年老不衰因問諮之幾挈余手曰我有術
欲授子以房中補導之法余應之曰方困小官家惟
一婦何地施此遂不復授然見幾飲酒每一飲酒輒
一吸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晡后食少許
物便已一夕與余飲各大醉就寢五更余覺覺饑甚
呼人作粥幾亦起曰幸留粥待我粥成幾曰待我略
遣宿酒余起觀之見幾以被自覆漸起兩足久之乃
興進粥談笑至旦略無少苦幾有子囗陳令者頗知
其婦翁之術曰暖外腎而已其法以兩手下而暖之
默坐調息至千息兩腎融液如泥淪入腰間此術至
妙
石林燕語元豐末文潞公致仕歸洛入對時年幾八
十矣神宗見其康強問卿攝生亦有道乎潞公對無
他臣但能任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
事酌中恰好即止上以為名言
東軒筆錄章樞密惇少喜養生性尤真率嘗云若遇
饑則雖不相識處亦須索飯若食飽時見父亦不拜
在門下省及樞密益喜丹餌茯苓以卻粒骨氣清
粹真神仙中人蘇子瞻贈之詩云鼎中龍虎黃金賤
松下龜蛇綠骨輕蓋謂是也
東坡志林昨日太守楊君采通判張公規邀余出游
安國寺坐中論風氣養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難在
去欲張云蘇子卿嚙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
可謂了死生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窮居海上
而況洞房綺縠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眾客皆
大笑余愛其語有理故記之
墨莊漫錄東坡在黃州陳慥季常在坡亭時相往來
季常喜談養生自謂吐納有所得后季常因病公以
書戲之云公養生之效有成績今又亦病彌月雖使
皋陶聽之未易平反公之養生正如小子之圓覺可
謂害腳法師鸚鵡禪五通氣球黃門妾也前輩相與
可謂善謔也
張稚圭元老荊公客也為江東漕攝金陵府事嚴酷
鮮恕喜與方士游門下常數客一日行郡圃老卒項
系念珠公曰汝誦經乎卒曰數息爾公異之呼至室
內問其所得論養生吐納內丹皆造精微又曰運使
平生殊錯用心酷虐用刑非所以為子孫福延方士
皆非有道之士此曹特覬公賄耳公曰能傳我乎卒
曰正欲授公然須今夜半潛至某室當以傳公初亦
難之不得已許焉既歸與魚軒劉議之劉曰不可公
以嚴毅人素苦之夜中獨出事有不測柰何太夫人
微聞之潛鎖其寢室竟不得出黎明視事衙校報守
圃卒是夜四更趺坐而化公大悵惋數月感疾卒
李博宣和間仕大府卿因職事陛對徽宗問曰知卿
年彌高而色不衰中外稱卿有內丹之術可具術以
進博曰陛下盛德廣淵睿智日新學有緝熙于光明
臣雖不學敢以誠對謹領圣訓容臣具術以聞明日
乃進曰臣聞內觀所以存其心也外觀所以養其氣
也存其心養其氣則真火爐鼎日炎神水華池日盛
矣長生久視上下與天地同流天道運而不積圣人
知而行之大道甚易知其易行以簡以簡易而天下
之理得也人之所恃以生者氣也氣住則神住神住
則形住形住則長生久視自此始矣蓋日月運轉寒
暑往來天地所以長久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真人所
以住世故丹元子曰形以神住神以氣集氣體之充
也形神之舍也氣實則成氣虛則敓氣住則生氣耗
則滅此廣成子所以保氣而煙蘿子所以煉氣也然
則一言而盡保煉之妙者其惟咽納乎故曰一咽二
咽云蒸雨至三咽四咽內景充實七咽九咽心火下
降腎水上升水火既濟則內丹成可以已疾可以保
生可以延年可以超升臣謹刪其繁紊撮其樞要直
書其妙以著于篇上篇曰進火候每日子后午前若
于五更初陽盛時尤佳就坐榻上面東或南握固盤
足合目拄腰而坐澄心靜慮內藏五臟仰面合口鼻
中引出清氣氣極則生要而咽之每一咽縮谷道一
縮再引則再如之至再至三若氣極不能任則低頭
微開口以吹寧出之勿令耳聞出氣之聲如此凡三
次是為進火一周天俟氣調勻然后行水下篇曰進
水候進火鼻中取鼻涕口中取液聚為一處多多益
辦俟甘而熱即閉口仰面亞腰左顧一咽正中一咽
分三咽而下內想一直下丹田每一咽亦縮谷道一
縮如此一遍是為行水一周天每進火行水畢然后
下榻行履自如后敘曰五行水火為初人生水火為
急此是極易之要法上奪天地造化學道修真之士
初行須覺臍下如火飲食添進四肢輕快是其驗也
行而久之則發白再黑齒落重生精神全具復歸嬰
兒寒暑不能侵鬼神不能寇千二百歲壽比彭老漸
為真人矣徽宗見而嘉納之梁師成錄其說以示人
乃簡易之道第行之者不能悠久耳或云虞謨君明
修養有得亦祗行此法也
墨客揮犀蒲傳正知杭州有術士請謁蓋年逾九十
而猶有嬰兒之色傳正接之甚歡因訪以長年之術
答曰其術甚簡而易行他無所忌惟當絕色欲耳傳
正俯思良久曰若然則壽雖千歲何益
談圃林英年七十致仕起為大理卿氣貌不衰如四
五十歲或問何術致此英曰但平生不會煩惱明日
無飯吃亦不憂事至即遣之釋然不留囗中
茅亭客話杜鼎升字大舉形氣清秀雅有古人之風
鬻書自給夫婦皆八十余每遇芳時好景出郊選勝
偕行人皆羨其高年逸樂如是進士張及贈之詩曰
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劍豈寒儒筆耕尚可儲三
載酒戰尤能敵百夫僻愛舜琴湘水弄每縣孫畫醉
仙圖孟光笑語長相逐喚作梁鴻得也無嘗手寫孫
思邈千金方鬻之凡借本校勘有縫折蠹損之處必
粘背而歸之或彼此有錯囗之處則書札改正而歸
之且曰使人臣知方則忠使人子知方則孝自于千
金方中得服玉泉之道行之二十年獲筋體強壯耳
目聰鑒每寫文字無點竄之誤至卒方始閣筆服玉
泉法去三尸堅齒發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
是也但能每旦起坐瞑目絕慮叩齒二七通漱令滿
口乃吞之以意送至臍下囗海一七遍經久自然如
流水瀝瀝下坎澗之聲如此則百脈和暢所以黃庭
經云玉池精水灌靈根又曰漱咽靈液災不干其是
之謂乎
懶真子官中隱士駱耕道文常言修養之士當書月
令置座左右夏至宜節嗜欲冬至宜禁嗜欲蓋一陽
初生其氣微矣如草木萌生易于傷伐故當禁之不
特節也且嗜欲四時皆損人但冬夏二至陰陽爭之
時大損人耳仆曰不獨月令如此唐柳公度年八十
有強力人問其術對曰吾平生未嘗以脾胃熟生物
暖冷物以元氣佐喜怒此亦可為座右銘也耕道曰
然
老學庵筆記張廷老名珙唐安江原人年七十余步
趨拜起健甚自言夙與必拜數十老人血氣多滯拜
則支體屈伸氣血流暢可終身無手足之疾
從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極康寧自言少時因讀千
字文有所悟謂心動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未嘗動
心故老而不衰
明外史楊引傳引嘗讀論語鄉黨篇謂人曰吾教自
有養生術安事偃仰吐納為乃節飲食時動息忿欲
務戒故神完而守固迄老視聽不衰
暖姝由筆竹鶴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書
南嘗問曰老大人有何修養之道而致壽若此答曰
無只是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
養生部雜錄
莊子養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
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
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
可以盡年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
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
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
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
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
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論衡道虛篇道家相夸曰真人食氣以氣而為食故
傳曰食氣者壽而不死雖不谷飽亦以氣盈此虛也
夫氣謂何氣也如謂陰陽之氣陰陽之氣不能飽人
人或咽氣氣滿腹脹不能饜飽如謂百藥之氣人或
服藥食合屑吞數十丸藥力烈盛囗中憒毒不能飽
人食氣者必謂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也昔有彭祖嘗
行之矣不能久壽病而死矣
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以為血脈在形體
之中不動搖屈伸則閉塞不通不通積聚則為病而
死此又虛也夫人之形猶草木之體也草木在高山
之巔當疾風之沖晝夜動搖者能復勝彼隱在山谷
間障于疾風者乎按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人
之導引動搖形體者何故壽而不死夫血脈之藏于
身也猶江河之流地江河之流濁而不清血脈之動
亦擾不安不安則猶人勤苦無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道家或以服食藥物輕身益氣延年度世此又虛也
夫服食藥物輕身益氣頗有其驗若夫延年度世世
無其效百藥愈病病愈而氣復氣復而身輕矣凡人
稟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于風濕百病傷之故身
重氣劣也服食良藥身氣復故非本氣少身重得藥
而乃氣長身更輕也稟受之時本自有之矣故夫服
食藥物除百病令人身輕氣長復其本性安能延年
至于度世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不死以其生
故知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陰陽不生故不死死
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也夫有始者必有終有終者
必有始唯無終始者乃長生不死人之生其猶水也
水凝而為冰氣積而為人冰極一冬而釋人竟百歲
而死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釋乎諸學仙術為不死
之方其必不成猶不能使冰終不釋也
魏志王朗傳朗上疏曰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
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若常
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則必咸保金石之性而
比壽于南山矣
續博物志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
眾則牖閉面者神之庭發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燋腦
減則發素精者體之神明者身之寶勞多則精散營
竟則明消
云仙雜記孫思邈以交加木造百齒梳用之養生要
法也
東坡志林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故人有得風疾
者急往視之已不能言矣方死生之爭其苦有甚于
刀鋸木索者矣予知其不可救嘿為祈死而已嗚呼
哀哉此復何罪乎酒色之娛而已古人云廿嗜毒藥
戲猛獸之爪牙豈虛言哉明日見一少年以此戒之
少年笑曰甚矣子言之陋也色吾之所甚好而死生
疾苦非吾之所怖也予曰有行乞于道偃而號曰遺
我一盂飯吾今以千斛之粟報子則市人皆掩口笑
之有千斛之粟無一盂之飯不可以欺于小兒怖生
于愛子能不怖死生而猶好色其可以欺我哉今世
之為高者皆少年之徒也戒生定定生慧此不刊之
語也如其不從戒定生者皆妄也如慧而實癡也如
覺而實夢也悲夫
劉聰聞當為遮須國王則不復懼死人之愛富貴有
甚于生者月犯少微吳中高士求死不得人之好名
有甚于生者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
子內陽而外陰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動也剛
書曰沉潛剛克古之達者蓋如此也秦醫和曰天有
六氣淫為六疾陽淫熱疾陰淫寒疾風淫末疾雨淫
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陽物而晦時故淫則
為內熱蠱惑之疾女為蠱惑世之知者眾其為陽物
而內熱雖良醫未之言也五勞七傷皆熱中而蒸晦
淫者不為蠱則中風皆熱之所生也醫和之語吾當
表而出之讀左氏書此
導引家云心不離田手不離宅此語極有理又云真
人之心如珠在淵眾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貴耳集天道尚左星辰左轉地道尚右瓜瓠右累蟻
穴知雨鳥鵲知風燕遜戊己鵲背太歲魚聚北道針
浮南指葵知向日菊知隕霜此物之靈也人有不節
醉飽不謹寒暑孰謂人為萬物之靈因書為座右銘
避暑錄話近世學者多言中庸中庸之不可廢久矣
何待今日非特子思言之堯之告舜曰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
之已發者也道心者喜怒哀樂之未發者也人能治
其心常于未發之前不為其發之所亂則不流于人
心而道心常存非所謂中乎通此說者不惟了然于
性命之正亦自可以養生盡年素問以喜怒悲憂恐
配肝心脾肺腎而更言其所勝所傷每使節其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