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氣乃浮出以應之神氣神藏之陽氣也莫仲超曰

按傷寒始傷皮毛氣分得陽氣以化熱熱雖盛不

死此能運樞而外應者也如太陽病發熱頭疼脈

反沉當救其里此神氣不能運浮于外故急用干

姜附子以救在里之陽氣而外出焉夫在天陰寒

之邪藉吾身之陽氣以對待故因于寒者欲其陽

氣如此而出所謂陽因于上衛外者也

因于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天之陽邪傷人陽氣氣傷外弛故汗出也氣分之

邪熱盛則迫及所生心主脈故心煩肺乃心之蓋

故煩則喘喝也如不煩而靜此邪仍在氣分而氣

傷神氣虛故多言也脈要精微論曰言而微終日

乃復言者此奪氣也天之陽邪傷人陽氣兩陽相

搏故體若燔炭陽熱之邪得吾身之陰液而解故

汗出乃散也按傷寒論曰病常自汗出者此衛氣

不和也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故因于暑而汗出

者暑傷陽而衛氣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榮衛和

而汗出乃解也

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長緛短

為拘長為痿

此言濕傷陽氣而見證之如此也陽氣者若天與

日因而上者也傷于濕者下先受之陰病者下行

極而上陰濕之邪上干陽氣而冒明故首如裹也

濕傷陽氣則因陽而化熱矣陽氣者柔則養筋陽

氣傷而不能榮養于筋故大筋緛短小筋長蓋

大筋連于骨節之內故郁熱而緛短小筋絡于骨

肉之外故因濕而長短則縮急而為拘攣長則

放縱而為痿棄此言寒暑濕邪傷人陽氣者如此

因于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此總結上文而言因外淫之邪有傷于氣則為腫

矣陰陽別論曰結陽者腫四支蓋陽氣傷而不能

運行則榮血泣而為腫矣四維四支也四支為諸

陽之本氣為邪傷是以四支之陽交相代謝而陽

氣乃竭也 朱濟公曰四維四時也至真要論曰

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其終可見其始可知蓋手足

三陽之氣旺于四時有盛有衰如四時之代謝故

曰四維相代也又問曰六淫之邪止言三氣者何

也曰六氣生于五行暑熱總屬于火陽氣與衛氣

各有分別風傷衛而兼傷陽故另提曰風客淫氣

經曰燥勝則干燥淫之邪傷人血液而不傷氣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

此言煩勞而傷其陽氣也按金匱要略云勞之為

病其脈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

削不能行蓋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煩勞則陽氣外

張陰不得陽之溫固則精自出而絕于內矣秋冬

之陽氣內而收藏夏則陽氣張浮于外故益虛而

煎厥也精氣虛故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

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而又屬太陽之府

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傷則壞其府矣潰漏也言

其州都之壞而不能藏精汨流貌言其陰寒精出

而不可止也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傷

于筋縱其若不容

此因怒而傷其陽氣也陽氣者通會于皮膚腠理

之間大怒則氣上逆而形中之氣絕其旋轉之機

矣菀茂貌血隨氣行而茂于上矣薄迫也氣血并

逆而使人迫厥也陽氣者柔主養筋血脈者所以

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陽氣傷而血逆于上則有傷

于筋矣筋傷而縱則四體有若不容我所用也

前節論外因而傷其陽氣此因勞傷大怒而亦傷

其陽氣焉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痱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囗郁乃痤

沮濕也痤小也痱如疹之類囗面鼻赤瘰也此

言陽氣者外衛于皮膚充塞于四體若天氣之運

用于六合九州之外而為陰之固也如汗出而止

半身沮濕者是陽氣虛而不能充身偏澤必有偏

枯之患矣如汗出見濕濕熱郁于皮膚之間則生

痤痱矣膏粱厚味也味厚傷形氣傷于味形氣傷

則肌腠虛矣膏粱所變之熱毒逆于肉理而多生

大疔蓋膚腠虛而熱毒乘之有如持虛之器而受

之也勞汗當風寒濕薄于皮膚之間則為為痤

矣夫囗與痤痱乃血滯于膚表之輕證蓋言陽氣

外衛于皮膚之間為邪所薄則淡滲于皮毛之血

而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陽氣之

若天與日宜普遍于九州也乃生痤痱寒薄為囗

者言陽氣之外衛而在于皮毛之間也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者言陽氣之通會于腠理也 朱濟公

曰經云微者衛氣囗囗則其膚空又曰腠理者三

焦通會元真之處夫形食味形氣虛則膏粱之味

毒乘之故曰受如持虛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承上文而言陽氣者內養五藏之神出而榮養筋

骨匪則通會于肌腠外衛于皮毛蓋有開有闔有

出有入者也本經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

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陽氣

者水谷之精也故先養于五藏之神柔者少陽初

生之氣也初出之微陽而榮養于筋是以少陽之

主筋也 莫子晉問曰首論神氣本于天真奚又

屬五味之所生養曰精氣神皆有先天有后天先

天之神氣又藉后天水谷之所資生而資養故曰

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者天乙之精水谷之精也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囗留連肉腠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榮氣不從逆于肉理

乃生癰腫

開者一日而主外闔者暮而收引也如失其開闔

之機則寒氣從而內薄矣背為陽陽虛則寒邪痹

閉于背而形體為之俯僂金匱所謂痹俠背行是

也如陽虛不能為榮血之衛邪陷于脈中而為囗

留連于肉腠之間金匱所謂馬刀俠癭是也如經

俞之氣化虛薄則傳入于內而干及藏神矣心主

脈神傷則恐懼自失肝主血故其病發驚駭也金

匱要略云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邪入于經

俞故內干藏氣也如邪逆于肉理氣分而陰陽不

和則生癰腫經曰陽氣有余榮氣不行乃發為癰

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此言陽氣不固致

邪薄于所養之筋而為僂內及于所養之神而為

驚為畏重陽氣之外衛也濟公曰外衛者首重皮

毛皮毛不固則入于肉理脈絡矣莫子晉曰膏粱

之變逆于肉理乃生大疔外淫之邪逆于肉理乃

生癰腫皮毛肉理皆陽氣之所主故曰清凈則肉

腠閉拒邪弗能害如肌腠固密即邪傷皮毛止不

過痤痱之輕疾耳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此言表氣與邪氣并陷于肌腠之間而為瘧也肺

主皮毛魄汗未盡表邪未去也形弱肌腠虛也腠

理空囗則表陽邪氣同陷于其間寒邪在表則隨

陽而化熱故氣爍也邪雖陷于肌腠而表氣不入

于經是以穴俞以閉風瘧但熱不寒之瘧也表陽

之邪與衛氣相遇則發熱也夫表氣者太陽之氣

也肌腠之氣者五藏元真之氣也金匱要略曰腠

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又曰五藏元真通暢人即

安和靈樞經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蓋三

焦之氣通腠理太陽之氣主皮毛是以表氣邪氣

陷入于肌腠則傷元真之氣而太陽之氣仍在外

也如肌腠之邪留而不去則轉入于經俞蓋五藏

經氣之相合也此節論表氣實而肌氣虛是以表

氣同邪并陷于肌腠之間太陽之氣與五藏之經

不相合故穴俞以閉也此注當與傷寒論注疏合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凈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

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此重調養元真之氣而肌腠之宜閉密也夫寒暑

始傷于皮毛風邪直透于肌腠風者善行而數變

入于肌腠則及經脈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偏

枯或成積聚或入府而生或干藏而死邪氣淫佚

不可勝論故曰風者百病之始也人能順蒼天清

凈之氣而調攝其元神則肉腠固密雖有大風苛

毒勿之能害此因四時之序而能順養者也夫肌

腠之氣乃五藏之元真故宜順四時五行之氣而

調養要略云若使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使

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前節論寒暑濕邪

傷其表陽故毋煩勞而傷其陽此論風邪直傷于

肌腠又當固密其元真也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勿為故陽畜積病死

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病久者邪留而不去也傳者始傷皮毛留而不去

則入于肌腠留而不去則入于經脈沖俞留而不

去則入于募原藏府化者或化而為寒或化而為

熱或化而為燥結或化而為濕寫蓋天有六淫之

邪而吾身有六氣之化也久而傳化則上下陰陽

不相交并雖有良工勿能為已故病在陽分而畜

積至死者以其病久而傳化也故病在陽分而良

工當亟助陽氣以隔拒其邪勿使其傳化隔者當

寫卻其邪更勿使其留而不去也若不急用此正

治之法皆粗工之敗乃事也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

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總結上文而言陽氣之有開有闔然又重其衛外

而為固也靈樞經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

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

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故旦慧

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夕則人氣始衰夜半人氣

入藏是故暮而收斂其氣隔拒其邪無擾筋骨無

煩勞也無見霧露宜清凈也若反此而欲如三時

之動作則形體乃為邪所困薄矣氣門元府也三

時平旦日中日西也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生之本本于陰陽陽生于陰也故帝先論陽而伯

復論其陰焉亟數也陰者主藏精而陰中之氣亟

起以外應陽者主衛外而為陰之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氣為陽血脈為陰陽盛而陰不能勝之則脈行急

迫也陽盛則狂陽甚而自亦為病故曰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五藏為陰九竅為水注之氣乃精氣所注之門戶

如陰盛而陽不能勝之則五藏之氣交爭于內而

九竅為之不通蓋五藏之氣出而為陽在內為陰

也夫藏為陰精血為陰氣為陽九竅為陽內為陰

外為陽五藏主藏精者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

藏焉表陽之氣生于膀胱之精水肌腠之氣乃五

藏之元真是陽氣生于陰精也故曰生之本本于

陰陽陰者藏精而起亟也下經云陽予之正陰為

之主蓋陽氣出而衛外內則歸陰一晝一夜有開

有闔如四時寒暑之往來是為陰陽之和平也

是以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

是則內外和調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陳敷布也陽氣者養筋陰氣者注脈少陽主骨少

陰主髓氣為陽血為陰圣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临湘市| 大理市| 前郭尔| 河源市| 宁乡县| 咸宁市| 左贡县| 萍乡市| 长春市| 汉源县| 东方市| 仙桃市| 临潭县| 饶平县| 三河市| 沐川县| 大连市| 新安县| 佛教| 当阳市| 原平市| 深州市| 镶黄旗| 周口市| 黄梅县| 东阿县| 仪征市| 云和县| 黔西县| 威信县| 剑河县| 冕宁县| 淮滨县| 昆山市| 赤峰市| 北辰区| 禄丰县| 哈巴河县| 金秀|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