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今言
  • 鄭曉
  • 4961字
  • 2015-12-16 10:50:18

康陵前皆一帝一后。洪武十五年、永樂五年中宮崩,皆不復立繼后。今皇帝元后孝潔皇后陳氏、繼廢后張氏皆葬西山。又繼孝烈皇后方氏葬永陵。

二十四

成祖靖難用兵,出入四年,所破郡縣皆不設官守。諸郡縣亦不肯歸附。旋破旋守,惟得北平、保定二府。

二十五

南京承天門,建文三年秋災,復建,改名皋門。因改午門為端門,端門為應門,大明門為路門。又改謹身殿為正心殿。先是,又于干清、坤寧二宮間建省躬殿。

二十六

國朝小說書數十種中,亦有浪傳不足信者。惟野錄中一事極可惡。獻陵,洪武十一年生于鳳陽。長陵入金川門時,獻陵守北平,年已二十五。景陵,建文元年二月生于北平。獻陵得子最早,年二十九歲已有六人,凡十子。成祖愛景陵,時時稱:「太孫英武類我。」景陵擒漢庶人詔有「誣妄先帝,爰及朕躬」語,好事者為野錄,遂妄言耳。

二十七

洪武十五年,都督僉事李新以營孝陵功,封崇山侯。王通以父真靖難元功,又自立功,封武義伯。永樂七年作天壽山,十三年進封成山侯。獻陵以通父侑享太廟。通后以交趾失律,為民。天順元年詔恩通子琮,得嗣成山伯。

二十八

洪武八年,初定親王歲祿五萬石,錦綺鹽茶又萬計。靖江亦歲二萬石。二十年停錦綺茶鹽諸物。二十八年始定歲萬石。

先是,孝陵諭戶書郁新曰:「朕今子孫眾盛,歲祿五萬石,天下官吏軍士多,俸給彌廣,其斟酌古今,稍節減諸王歲給,以資乏用。」故也是年遣使召諸王至京,諭減祿之故。各賜皇明祖訓。祖訓,即祖訓錄也。

二十九

嘉靖庚戌冬,孝烈皇后祔廟祧。仁皇帝后時,廟一堂九室,中太祖。左四室:成祖、英宗、孝宗、武宗;右四室:宣宗、憲宗、睿宗、孝烈王后。

三十

洪武開科,詔五經皆主古注疏。及易兼程、朱;書蔡;詩朱;春秋左、公羊、谷梁、程、胡、張;禮記陳。乃后盡棄注疏,不知始何時。或曰始于頒五經大全時,以為諸家說優者采入故耳。然古注疏終不可廢也。

三十一

寧庶人者,康王庶子,其母馮針兒,故娼也。弘治八年封上高王,十二年嗣王。正德十四年六月丙子反,攻陷九江、南康。七月壬辰攻安慶。知府張文錦、守將崔文、楊銳拒守甚力。庶人窘,議僭大號,改年順德。其偽太師國師李士實、劉養正言:「須至南京即位改元。」庶人不悅。又攻安慶,不克,將還南昌。丙午,聞王陽明入南昌,解安慶圍去。乙卯,遇陽明兵于黃家渡,戰敗。丙辰又敗。丁巳,陽明督戰益急,庶人妃婁氏投水死,擒庶人。婁妃知庶人逆謀,時時泣諫,不聽。庶人敗,嘆曰:「紂用婦言亡,而我不用婦言亡。」

三十二

七王府,齊王榑也,孝陵第七子。洪武三年封青州。建文中謀反,執之京師,降庶人,與周定王皆系禁。靖難兵至,得釋,復國。人告王有反謀,上與書戒諭。永樂四年來朝謝。廷臣劾王,留京師,出怨言。召其三子郡王至京,父子皆降庶人。已而安置廬州。宣德三年,福建人樓璉妄稱七府小齊王,謀不軌,逮至京,誅數百人。景泰五年,移庶人少子賢居南京。敕守備參贊防閑,勿令與諸人親王往來交通。今南京有齊庶人者,皆后。

三十三

孝陵第十八子谷庶人,母郭惠妃,滁陽王女也。封宣德府,即今宣府,古上谷。靖難兵起,庶人走還京,后開金川門,迎靖難兵,改封長沙。忠誠伯以不謁王,下詔獄死。庶人益驕,有反謀。永樂十四年十月召至京,明年降為庶人。少子賦焮與賢同自廬州徙南京,卒,無后。

三十四

詔恩各從其類。上慈闈徽號,則有封贈父母恩;立東宮則有蔭子入監恩;災異修省,則有蠲逋減刑恩;登極則大赦矣。立中宮及東宮出閣,皆無恩例。若建大工,平大賊,誅大奸,亦有詔,皆以類行。惟蠲逋減刑,每詔有之。九廟災,時議下詔寬恤,至有欲褒親蔭子者,謬矣。

三十五

山西安邑仝寅少瞽,學易卜筮,以京房斷占,輒奇中。正統中,隨父清大同。裕陵北狩,令大同守閹裴當問仝筮,得干之復。寅密附奏曰:「大吉。夫四初應也,初潛四躍。明年歲在午,其于庚午,躍候也。庚,更新也。龍歲一躍,秋潛秋躍,浹歲也。明年秋,駕當復矣。繇勿用應,或之。或之者,疑之也。還而復也。幽然象龍也,數九也。四近五,躍近飛。龍在丑,丑曰赤奮,若復在午,午色赤也。午奮于丑,若順也,天順之也。其于丁象,大明也。位于南火,方也。寅其生也,午其王也,壬其合也,其復辟也。其當九年之后,歲丁丑,月寅,日午,合于壬乎!」裕陵心識之。

寅至京,也先犯京城,將官召寅,筮曰:「虜無能為,彼驕我驍,,戰必勝。」虜果敗。庚午,也先行成。朝議未堅決,寅勸石亨協謀于少保迎駕。駕至,以太上皇居南城。已而錦衣使盧忠上變告密,筮寅所。寅佯不知者,驚曰:「是何占也,而兇若是!不滅族且殺身,禍已種矣。柰何?」忠大懼,羊狂,事得不竟,忠卒坐誅。丁丑正月壬午,駕出南城登極,召欲官。寅辭,乃范金「陰陽神靈」四字為筮錢十有八,貯之牙盒,賜之。會清以指揮出蒞徐州,上留寅京師,授錦衣百戶,寅又辭,不允。時石大貴幸,寅每筮,戒以持滿,石不悟,及禍。公卿大夫喜接寅。寅語不及私,大抵抑邪與正,拯人顛阨。年九十卒。

三十六

永樂元年二月,以北平為北京,設行部行府。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從禮部尚書李至剛之請也。

三十七

丁未,以信國公達為征虜大將軍,鄂國公遇春為副將軍,帥師北定中原。二年秋,遇春卒。三年春,以達為征虜大將軍,文忠、勝左右副將軍,愈、和左右副副將軍,北伐。六年,五將軍統兵備山西、北平諸塞。當時蓋有副將軍,又有副副將軍。后遣征南諸將,以參將代副副將軍。

三十八

永樂五年平交趾露布:臣總兵官新城侯張輔等謹以所獲交賊偽大虞國上皇黎季(牙攵)(廠牛);偽大虞國主黎蒼;賊男偽推誠守正翊贊弘化功臣云屯鎮兼歸化等鎮、嘉興等鎮諸軍事節度大使、洮江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云屯歸化嘉興等鎮諸軍事、領東路天長府路、大都督府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入內檢校左相國平章軍國事、賜金魚袋上柱國、衛國大王黎澄;偽大原鎮兼天開鎮驃騎上將軍梁國王黎潡;偽新安鎮驃騎大將軍新興郡王黎汪;賊孫偽太子黎芮;偽郡嗣王黎鹵;偽郡亞王黎范;幼孫五郎;賊弟偽臨安鎮兼太安海鎮驃騎將軍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入內相國平章事、賜金魚袋上柱國、唐林郡王黎季貔;賊侄偽望江鎮輔國大將軍、入內判中都督、河陽郡亞公黎原昝;偽領龍興路統府平陸縣上侯黎子章;賊侄孫偽御輦一局正掌鄉侯黎叔華;偽清亭侯黎伯駿;偽石塘鄉侯黎廷燀;偽永祿亭侯黎廷爌;賊將偽入內僉聞朝政兼內侍省都知知左班事諒山鎮權僉行軍行諒江路同知總管府事、賜金魚袋柱國、東山鄉侯胡杜;偽入內行遣同知尚書左司事樞密院副使阮彥光[三];偽正奉大夫內行遣門下左諫議大夫同中書公事兼三江路太安新安鎮封置使國子學祭酒、賜金魚袋護軍黎景琦;偽寧衛將軍知威衛管左登翊軍賜金團符縣伯段鼙;偽神勁營亭伯陳湯夢;偽鉤鈐衛中郎將領龍捷軍兼領壯勇營范六材:謹差都督僉事柳升、橫海將軍魯麟、神機將軍張勝、都指揮僉事俞讓、指揮同知梁鼎、指揮僉事申志,檻送京師,并其偽造金印圖書一十六顆,獻之闕下。

三十九

宣德二年,行在吏部言:「自永樂十九年迄今,遣回庶官四千三百十九人居鄉。往往不循分守,構詞健訟,持官府短長。請悉召至京,考驗才能,可用者以次敘銓,否罷為民。」

四十

永樂中,獻陵監國南京。長陵時時北征,有所宣制,天子用「廣運之寶」,曰敕。皇太子用「皇太子寶」,曰諭。選武官選簿,御前亦用「廣運寶」。東宮用「功懋之記」。

四十一

洪武辛亥有進士,永樂癸未無進士,天順癸未亦然。永樂初即位,天順南省火,皆以明年甲申會試。永樂己丑,長陵北征,又明年殿試,故有辛卯進士。正德庚辰,康陵南巡。明年新天子自興邸入即位,故有辛巳進士。又明年癸未遂有進士。我朝百六十年,癸未惟一舉。

四十二

李文達公天順日錄云:「八月十五日之變,天下聞之,驚懼不寧。賴今上皇帝以太弟即位,尊兄為太上皇,人心始安。」又云:「景泰不孝于親,不敬其兄,不睦其室。朝廷之上,怨恨憂郁,災遍天下。」前后何不類如此!

四十三

朱字傳帖者,奉天門朝罷駕興,司禮巨珰持下丹陛,呼該衙門官與之。次日早朝,該衙門官具奏本御前,奏云「傳奉事理補奏本」。鴻臚寺官接遞,司禮小珰進覽。

墨字傳帖則出自順門,付該衙門奏行,不復面繳。若事未穩,便須執奏者,固不問朱、墨也。

四十四

我朝之有內閣輔臣,自解大紳始也。輔臣之系詔獄也,亦自解始也。其有謹身殿大學士也,自東陽始也。輔臣之歷官至一品也,自西楊始也。官至一品入內閣也,自王毅愍始也;一人領四官也,亦自王始也;其論死西市也,亦自王始也。輔臣如東、西楊皆領三官,陳芳州、高文義領五官矣。然皆領戶、工尚書。其領吏部尚書,亦自王始也。西楊兵部,東楊工部,終其身也。自王以后,多吏部也。輔臣之有少師自西陽始也。西楊卒,而少師虛位者四十余年。萬安亦登少師,博野繼之。自后洛陽、長沙、新都、順德、丹徒、鉛山、永嘉、貴溪、分宜,皆少師矣。吏部尚書之領太子太保也,自詹徽始也。詹坐藍黨死。其登少師也,自蹇忠定始也。文端、端肅、恭襄皆少師也。漕運之有都御史也,自王莊毅始也。兩廣之有總督文臣也,自忠肅始也。鄖陽之有撫治也,自原杰始也。江南之有巡撫也,自周文襄始也。汀、漳撫臣之得提督軍務也,自王陽明始也。參政之贊理軍務也,自葉文莊始也。治河之有大臣,自宋司空始也。陜西之有鎮守憲臣也,自王毅愍、陳僖敏始也。二公在內臺,歲更出鎮也。巡撫之必兼憲職也,自耿清惠始也。

四十五

洪武中,中山王初封,東甌王進封,皆信國公。忠勤伯二人:洪武汪廣洋,洪熙李賢。新建伯二人:宣德李玉,嘉靖王陽明。外戚安平伯三人:景泰母家吳安,孝烈皇后父方銳;永樂功臣李遠,封安平侯,子安嗣安平伯。

四十六

南京中府守備廳題名記,一李充嗣,一喬宇,二公名通今之士。李記云:「太宗遷都,皇孫監國。」而不知成祖時監國乃太子,非太孫也。是時仁宗為太子,監國南京。宣宗為太孫,從行撫軍,監國北京。仁宗初即位,宣宗為太子,洪熙元年四月以南京地屢震,令太子祭告皇陵孝陵為名,寔有監國南京之命。喬記云:「永樂乙巳,詔以勛舊重臣鎮守。」而不知永樂二十二年甲辰八月帝崩,明年乙巳乃洪熙元年也。近日尚寶司題名碑,「張文隱公文甚佳」下書少卿,首姚繼,次袁忠徹,是矣。繼下書文敏公夔之子,浙江建德縣人。不知繼乃恭靖公廣孝之嗣子,長洲市中人也。文敏公,正統七年進士。父以正統舉進士,而其子乃永樂中恩蔭為少卿,此不足辨,直可發一笑耳。文敏三子,璧、瑩、璽。

四十七

南雍志,祭酒黃佐所修。載弘治元年諫官張九功奏言:「孔庭從祀,荀況、馬融、王弼、揚雄皆在所當出,今之儒臣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薛瑄在所當入。」上命禮部會議。于是尚書周文安公等僉言:揚雄已黜于洪武時,而薛瑄嘗與元儒劉因并欲從祀。以大學士楊士奇謂其無所著述而止。文貞卒于正統九年。文清天順元年正月入內閣,六月致仕,天順八年卒。何謬至此!

四十八

國初謚,美惡兼用。洪武二十二年魯王卒,上諭禮部尚書李原名曰:「父子天性,謚法公義,朕不得以私恩廢公義,可謚曰『荒』。」永樂六年,伊王謚厲。洪熙元年,上命禮部尚書呂震諭翰林,定故兵書兼詹事金忠等十八人謚。內有通政使賀銀謚不美,上曰:「此數人皆在先朝盡心國事,有德行重厚表里一致者,有涉歷艱難始終一心者,必加旌褒,庶幾禮賢厚終之道。但朕意未嘗及銀。銀勞可贈官銜,不應美謚。若加銀惡謚,又不若無謚,人不得議焉。古人制謚,正為定論,美惡示至公也。」銀竟不謚。

四十九

于肅愍公神道碑,倪文毅公作。倪公弟阜,于公孫婿也。碑文以虜入寇京城為景泰元年,以上皇還京為辛未年,辛未景泰二年也。虜至德勝門實正統十四年十月事。上皇入南宮實景泰元年八月事。此名臣大功業,儒臣大制作,尚爾舛誤,金石之刻,豈足盡信!

五十

國初立大都督府,皇侄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以其權太重,尋設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洪武十三年又以其權統于一衙門,設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各衛所,在外都司、衛所。其在京錦衣等親軍上直衛,又不隸五府。若有征討之役,以公、侯、伯及三等真署都督充總兵官,名曰「掛印將軍」。其在外鎮守地方武臣,原無掛印,至洪熙元年二月,始領各鎮總兵參將佩印。總兵六人,云南黔國公沐晟、征南將軍大同武安侯鄭亨、征西前將軍廣西鎮遠侯顧興祖、征蠻將軍遼東武進伯朱榮、征虜前將軍宣府都督譚廣、鎮朔將軍甘肅都督費瓛。平羌將軍參將四人,交趾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征夷副將軍寧夏保定伯梁銘、都督陳懷征西將軍。后設薊州、淮安總兵,皆在畿內,不得掛印,稱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广宁县| 利津县| 长垣县| 综艺| 中方县| 新密市| 金塔县| 宝清县| 长顺县| 林口县| 新建县| 长垣县| 梁平县| 中阳县| 南昌市| 重庆市| 伊金霍洛旗| 贵德县| 长汀县| 海伦市| 宁国市| 望城县| 凯里市| 板桥市| 滦南县| 青浦区| 钟祥市| 平原县| 通河县| 额敏县| 米泉市| 商南县| 咸阳市| 香港| 定兴县| 廊坊市| 灵山县| 建平县| 眉山市|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