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今言
  • 鄭曉
  • 4990字
  • 2015-12-16 10:50:18

高皇戊辰生。生二十五年入淮西從郭元帥。三年起兵渡江,明年定建康,為吳國公。八年為吳王,四年為皇帝。是年滅胡,享國三十有一年[一]。

建文君,洪武丁巳生。生六年而其兄虞懷王卒。又十年而其父懿文太子卒。當是時,高皇年六十有五矣,遂立為太孫。七年而嗣帝位。四年而亡。

成祖生九年而太祖建國大明。又二年封燕王,十年之國北平。十九年而靖難,三年即帝位,享國二十有三年。

仁宗,洪武戊午生,年十八封燕世子。又四年有靖難之師,又三年文皇即位。即位三年,立為太子。二十年而即位,逾年崩。

宣宗生四年而成祖入南京。又九年而為太孫。又十三年為太子,逾年即位,享國十有一年。

英宗,宣德丁未生,明年立為太子。又七年即位,十四年而北狩。明年還京師,居南宮。蓋七年而復辟,先后享國二十有三年。

景皇少英宗一歲。八歲而封郕王,二十二歲而居守監國,遂即帝位。八年二月崩,寔天順元年也。

憲宗生年而有土木之變,立為太子。又三年廢為沂王。又五年復立為太子,八年而即位,享國二十有四年。

孝宗,成化庚寅生于西宮。越六年而憲宗始知之,遂立為太子。十二年而即位,享國十有九年。

武宗,弘治辛亥生,明年立為太子。十三年而即位,享國十有七年。

今皇帝生興邸,正德丁卯仲秋也。入承大統時,視帝堯自唐侯起為天子少一歲。

太祖戊申正月乙亥即皇帝位,詔改是年為洪武元年。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崩于西宮。

成祖,建文四年六月己巳即位,詔改明年為永樂元年。革除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以故洪武有三十五年。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庚寅崩于榆木川。

仁宗是年八月丁巳即位,詔改明年為洪熙元年。元年五月崩于欽安殿。

宣宗是年六月庚戌即位,詔改明年為宣德元年。十年正月崩于干清宮。

英宗是年正月癸未即位,詔改明年為正統元年。十四年八月征胡至土木,北狩。

景皇時以皇弟封郕王,留京師。奉孝恭章皇后命,監國。九月丙子即位,詔改明年為景泰元年。元年八月英宗還,居南宮。景泰八年正月壬午,英宗復辟,詔改是年為天順元年。二月,景皇崩于西宮。天順八年正月,英宗崩于干清宮。

憲宗是年正月甲戌即位,詔改明年為成化元年。二十三年九月崩于干清宮。

孝宗是年九月壬寅即位,詔改明年為弘治元年。十八年五月崩于干清宮。

武宗是年五月壬寅即位,詔改明年為正德元年。十六年三月崩于豹房。無后。四月癸卯,今皇帝入繼大統,詔改明年為嘉靖元年。

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馬氏葬孝陵;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徐氏葬長陵;仁宗昭皇帝、孝誠昭皇后張氏葬獻陵;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孫氏葬景陵;英宗睿皇帝、孝莊睿皇后錢氏葬裕陵;恭仁康定景皇帝、景皇后汪氏葬西山;憲宗純皇帝、孝貞純皇后王氏葬茂陵;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張氏葬泰陵;武宗毅皇帝、孝靜毅皇后夏氏葬康陵。

英宗側室,孝肅皇后周氏,憲宗生母也。漢文帝詔自稱「朕本高皇帝側室之子」云。憲宗側室,孝穆皇后紀氏,孝宗生母也。孝惠皇后邵氏,獻皇帝生母也。祔葬二帝陵。先是,孝肅稱太皇太后,孝穆、孝惠皆稱皇太后,不祔廟,亦不入奉先殿,別立奉慈殿祀之。今皇帝以太皇太后皆生時尊稱,改稱皇后,而不書各帝謚以別之,神位移陵殿中。

睿宗獻皇帝、慈孝獻皇后蔣氏葬顯陵。太祖長子懿文皇太子、懿敬皇太子妃常氏葬孝陵左。建文君即位,追尊為興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靖難后仍稱故謚號。懷獻太子,景皇長子;悼恭太子,茂陵長子。哀沖太子、莊敬太子,皆今皇帝子。

孝陵初謚高皇帝,廟號太祖。永樂元年六月加謚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如故。后一百三十六年,嘉靖十七年也,加上尊謚曰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如故。

長陵初謚體天知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嘉靖十七年,加上謚號曰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洪武元年立東宮,二十五年四月卒。是年九月立皇太孫。永樂二年四月立東宮,是為仁宗。仁宗永樂甲辰八月即位,十月立東宮,是為宣宗。宣德三年二月立東宮,是為英宗。英宗正統十四年北狩,以皇太后詔立東宮。景泰三年五月廢為沂王。立其子見濟為太子。四年見濟卒。英宗復辟之年三月,復立沂王為太子,是為憲宗。憲宗成化七年十一月,立悼恭太子,是年卒。十一年十一月立東宮,是為孝宗。弘治五年三月立東宮,是為武宗。今上十三年八月立哀沖太子,是年十一月卒。十八年二月立莊敬太子,二十八年四月卒。

孝陵仁孝通于天地,不肯冒附名族,直以所知德祖為始祖。德祖生懿祖;懿祖生熙祖;熙祖生仁祖;仁祖生四子:南昌王、盱眙王、臨淮王,太祖其第四子也。南昌二子,長文正。文正生靖江王守謙,次山陽王。盱眙生招信王。仁祖有一弟,壽春王。壽春四子:霍丘王、下蔡王、安豐王、蒙城王。霍丘一子,寶應王。安豐四子:六安王、來安王、都梁王、英山王。諸王俱無后。惟靖江王分國桂林府,禮數如親王。

高皇二十六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齊庶人、潭王、趙王、魯荒王、蜀獻王、湘獻王、代簡王、肅莊王、遼簡王、慶靖王、寧獻王、岷莊王、谷庶人、韓憲王、潘簡王、安惠王、唐定王、郢靖王、伊厲王、皇子楠。

成祖四子:仁宗、漢庶人、趙簡王、四皇子。

仁宗十子:宣宗、鄭靖王、蘄獻王、越靖王、襄憲王、荊憲王、淮靖王、滕懷王、梁莊王、衛恭王。

宣宗二子:英宗、景皇。

英宗十子:憲宗、榮王、三皇子、許悼王、德莊王、秀懷王、崇簡王、忻穆王、吉簡王、徽莊王。

景王一子:懷獻太子。

憲宗十三子:悼恭太子、孝宗、獻皇、岐惠王、益王、衡恭王、雍靖王、壽王、八皇子、汝王、涇簡王、榮莊王、申懿王。

孝宗二子:武宗、蔚悼王。獻皇二子:岳懷王、今皇帝。

今皇帝子:哀沖太子、莊敬太子、裕王、景王、潁殤王、薊哀王、戚懷王、均思王。

熙祖祖陵在泗州基運山,奉祀,朱氏宗人婿也。德祖、懿祖就祖陵而望祭焉。仁祖英陵改皇陵,在中都翊圣山。奉祀二人,劉氏、汪氏。祀丞二人,汪氏、趙氏。劉即義惠侯孫。二汪皆汪氏老母孫。太祖孝陵在南京神烈山。成祖至武宗諸陵,在昌平天壽山。睿宗顯陵在承天純德山,都督蔣華奉祀。華,慈孝睿后家也。天壽山即黃土山,成祖所賜名。四山嘉靖中賜名。

太祖實錄三修:建文君即位初修,王景充總裁。靖難后再修,總裁解縉。縉得罪后三修,總裁楊士奇。初修、再修時,士奇亦秉筆。

洪武六年定府為三等:賦二十萬石上,為上府,知府從三品;二十萬下,中府,正四品;十萬下,下府,從四品。已乃并為正四品。吳元年定縣三等:賦十萬石以下,為上縣,知縣從六品;六萬以下,中,正七品;三萬以下,下,從七品。已乃并正七品。京縣正六品。

十一

懿文太子五子:虞懷王、建文君、吳王、衡王、徐王。靖難改封吳、衡、徐王為廣澤、懷恩、敷惠王。敷惠又改封甌寧王。建文君二子:太子文奎、少子文圭。

十二

太祖取南都,自太平順流而下。成祖入南都自儀真逆流而上。隋氏平陳,兵分兩道,上游廬州總管,下流楊州總管。成祖南來,以淮安、鳳陽各有重兵,間道自泗州渡淮,經天長至江上。

十三

洪武三年封建,詔第五子封吳王。后人見五子之為周王也,改吳為周,而不知周王初封杭州,為吳王也。孝陵以浙江財賦地,改吳王封開封,為周王。已而建文君封其第二弟允熥為吳王,非祖法矣。周是修為衡府紀善,人以為孝陵諸子無衡王,改為衛王。而不知建文君第三弟允熙之封衡王也。衛王乃獻陵第十子。周死靖難,時衛王尚未封。茂陵第五子亦封衡王。

十四

洪武十一年,禁六部奏事不得關白中書省。又明年,殺右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

十五

小說言:懿文太子薨,孝陵意不欲立孫,遲回久之。高皇后不說,因遘疾崩,于是孫始得立。此妄說也。洪武壬申四月丙子,懿文太子薨,是年九月庚寅,詔立孫允炆為皇太孫,太子卒后未半年。當是時,高皇后崩已十一年矣。

十六

紀元有號起于漢武帝,至今千數百年,正統分裂,僭逆不知凡幾紀元。一帝一紀元,實自洪武始。然亦有同于前者,張重華、王則皆永樂[二],元出帝天順,夏崇宗正德,唐高祖、太宗止武德、貞觀一紀元。

十七

恭仁康定景皇帝初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七月,茂陵北征,王居守,坐闕左門,西面見群臣。八月,茂陵北狩,皇太后詔立其長子為皇太子。郕王監國,坐午門攝朝。廷臣班劾王振,監國倉卒未有處分,廷臣大哭。錦衣指揮馬順,振黨也,叱且退。臺諫王竑等憤悴順,捶死,且索毛、王二長隨。二長隨亦黨振。廷中大嘩,監國起且退。兵部侍郎于謙趨上掖監國止,頓首曰:「請殿下坐。」監國復坐,問曰:「爾意云何?」謙進前密對數語,頓首下。監國遂曰:「百官前,振罪當赤族,予請太后行誅未晚。順罪亦應誅,今擊死勿論。」又令左右縳二長隨至,立命將軍瓜擊二長隨死。命都御史陳鎰籍振家,玉盤徑尺者十四,珊瑚樹高六七尺者十數,金銀十余庫,馬數萬匹。誅振侄錦衣指揮山,夷其族。移監國入坐奉天門左,以謙為兵部尚書。翰林侍讀彭時、商輅入內閣。九月丙子,監國以太后命即皇帝位,詔改明年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遙尊茂陵為太上皇帝,尊皇后錢氏為太上皇后。

虜遣使致書,書詞悖慢。答書言:「中國已立皇帝,天下兵力強盛,行當決戰。」以羅通、孫祥為副都御史,守居庸、紫荊關。敕翰林侍講徐珵等十五人分鎮要害,糾合義旅,防護京師。是秋,虜脫脫不花寇遼東,不樂出寇陜西。都指揮岳謙至虜營,虜知中國立皇帝。十月,也先殺馬大宴,復尊上皇為天子,行賀禮曰:「將奉天子還京也。」喜寧導也先詒上皇還京,遂入紫荊關。孫祥走死,京師戒嚴。于謙上御虜方略,出石亨、楊洪于獄中,以為總兵官。以王通為都督,及鴻臚卿楊善守京城。孫鏜、衛潁、范廣、張義、張軏、雷通分兵守戰。監以侍郎江淵,給事中王竑、葉盛、程信、亨、洪。安遠侯柳溥統兵出戰。盡移郭外人入城,令虜所過堅壁清野,固守勿與戰。急散官軍通州糧百萬入都城,盡焚都城外積芻。十一日,也先擁眾至城下。謙及亨統兵出御虜。虜見我師堅不可撼,喜寧嗾也先邀謙及王直、胡瀅五六大臣出議和,索金帛萬萬計。眾皆知虜詐不出,以通政司參議王復為禮部侍郎、中書舍人趙榮為鴻臚卿,出見上皇,即辭歸。虜逼京城,謙、亨出德勝門,閉門對壘約戰。以上皇在虜中,未敢輒動。已諜知虜移上皇西,我發大炮擊虜,虜死炮下者數千人,斬其首鐵頸元帥。亨及其侄彪又戰彰義門、清風店,皆捷。也先稍卻。謙請大出圣旨榜文,潛遺虜營中,諭回、達、奚、漢有能擒斬也先來獻者,賞萬金,封國公,疑虜。十六日,也先出居庸,伯顏帖木兒奉上皇出紫荊。洪、鏜、廣等又擊虜于涿州、紫荊、固安,虜敗去。自是不敢深入。

論功,加謙少保,總督軍務、尚書如故。亨封武清伯,兼太子太師,提督京營。洪復封昌平伯。彪游擊將軍。以都督郭登、都御史任寧守大同。尚書石璞、侍郎劉璉、都督朱謙守宣府。都御史羅通、都督范廣守山西。朱鑒守鴈門。都御史王翱守遼東。王文、陳鑒、劉廣衡更出守陜西。王通守天壽山。鄒來學為僉都御史,提督京東軍務。左都御史沈固出大同,參謀軍事。平江侯陳豫鎮守臨清。

十八

永樂初,內閣儒臣考滿升任,不必在內閣,如胡若思出為祭酒。以故永樂五年十一月,長陵諭蹇太宰曰:「胡廣等侍朕日久,繼今考滿,勿改外任。」

十九

長陵三子:長獻陵,次漢庶人,次趙王。庶人名高煦,有膂力,善騎射。靖難時屢有戰功,江上之急,庶人戰尤力。淇國公輩皆附庶人,庶人欲奪適者數矣。以故東宮諸臣多得罪死。解學士亦以是死詔獄。

先是,永樂二年,封庶人云南,不肯去。改青州,又不肯去。留京師,遂有逆謀。十四年事露,削護衛,改封樂安,即日遣之國。宣德元年八月壬戌朔,反,丁卯,令其百戶陳剛進疏指斥朝廷。上遂親征。急遣平江伯陳恭襄公守淮安,勿令賊走南京。辛未,駕發京師。樂安知州朱恒勸庶人直趨南京。賊黨皆言:「恒,應天人,不可聽。」庚辰,先鋒武陽侯至樂安。辛巳,駕至樂安。壬午,庶人潛出見上。八月乙酉,班師。庶人至京,鎖縶逍遙城。一日,上過視庶人,庶人犯上。覆之銅缸,焚死。

二十

乙未正月,孝陵至和陽,郭元帥暴卒。四月,開平王始來謁,孝陵遂不受小明王韓林兒偽命。渡江克太平,稱大元帥。七月攻集慶,八月又攻集慶,九月又攻集慶,皆不克。明年二月,破元兵于采石。三月始克集慶。集慶,今南京也。

二十一

成祖起自北藩,征誅而得天下,壬午年即位。后一百二十年,今皇帝起自南藩,揖讓而有天下,壬午年改元。

二十二

靖難兵未起時,中朝已有備。江陰侯吳高兵十萬屯遼東,都督宋忠兵十萬屯懷來,都督徐凱兵十萬屯河間,而張昺、謝貴在北平城中。長興侯耿炳文又統兵三十萬至真定。何以兵起竟敗,涂地瓦解?謂非天命歟!

二十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乃东县| 寿宁县| 台山市| 拜泉县| 宣威市| 四平市| 广水市| 阜新| 阿拉善盟| 江津市| 黔南| 白城市| 龙南县| 邵阳市| 南郑县| 崇文区| 育儿| 武山县| 喀喇沁旗| 天镇县| 铜鼓县| 富阳市| 望奎县| 巴彦淖尔市| 长沙市| 莱西市| 西乌| 加查县| 内黄县| 蓬安县| 含山县| 广宗县| 剑川县| 方城县| 山阴县| 四子王旗| 马尔康县| 吕梁市| 邛崃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