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今言
  • 鄭曉
  • 4202字
  • 2015-12-16 10:50:18

宣德五年十二月,巡撫浙江侍郎成鈞奏:「海鹽縣民言,縣并海舊置石嵌土岸,延袤二千四百四十余丈,備海患。比因風潮沖激,壞者一千一百余丈,有司雖常修筑,然舊石為水所嚙,皆刓弊無廉隅。暫用累砌,終不堅固。今議于舊岸內,別砌石岸,而存其舊者,以為外障,庶可久遠。乞如洪武中令嘉興、湖州、嚴州、紹興等府發夫匠協助為便。」上從之。

二百三十九

近日東南倭寇類多中國之人,間有膂力膽氣謀略可用者,往往為賊。路踏白,設伏張疑,陸營水寨,據我險要。聲東擊西,知我虛實。以故數年之內,地方被其殘破,至今未得殄滅。緣此輩皆麤豪勇悍之徒,本無致身之階,又乏資身之策,茍無恒心,豈甘喙息。欲求快意,必致鴟張,是以忍棄故鄉,幡從異類。倭奴藉華人為耳目,華人藉倭奴為爪牙,彼此依附,出沒海島,倏忽千里,莫可蹤跡。況華夷之貨,往來相易,其有無之間,貴賤頓異。行者逾旬,而操倍蓰之贏,居者倚門,而獲牙儈之利。今欲一切斷絕,竟致百計交通。利孔既塞,亂源遂開,驅煽誘引,徒眾日增。若不包荒舍垢,早為區處,恐數年之后,或有如盧循、孫恩、黃巢[一一]、王仙芝者,益至滋蔓,遽難撲滅矣。

洪武年間,倭奴數寇東南傍海州縣,其時浙江一省,既遣信國公湯和筑城,又遣魏國公徐輝祖、安陸侯吳杰練兵,又遣都督商暠、楊文、劉德出戰,又遣都督于顯出海巡倭。此皆上公元侯,謀臣宿將,尤且遲之數年,未得寧息。復遣南雄侯趙庸招撫沿海漁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一二],至數萬人。又遣萊州府同知趙秩、禮部員外郎呂淵宣諭倭奴。迨至洪武二十五年以后,而海上始得安靖。則凡可以解散賊黨者,宜亟為議處也。

二百四十

孝陵平漢,封漢主陳理為歸德侯,友諒父普才為承恩侯,兄友富歸仁伯,友直懷恩伯,弟友仁贈南康王。又封蜀主明升歸義侯。洪武五年,遣元樞密使[一三]延安答理送理、升于高麗,普才徙滁。

納哈出者,木華黎裔孫也,既降遣歸類。侵遼東,宋國公兵出塞降之。封海西侯,卒葬南京。其子察罕改封沈陽侯,坐黨死。

二百四十一

長陵北征,命侍郎師逵督餉。逵以道險,車載民疲糧乏,乃擇平坦之地,均其里路,置站堡,每夫一人,運米一石。此送彼接,朝往暮來,民以不困,食亦旋足。

二百四十二

成化末年,宦者尚銘坐東廠,陳準繼之,甚簡靖。令刺事官校曰:「反逆妖言則緝,余有司存,非汝輩事也。」坐廠數月,都城內外安之。權豎以為失職,百計媒孽,準自知不免,一夕縊死。準,廣東順德人。

二百四十三

讀成布衣祭忠文詩,成器余姚人。正統末聞劉忠愍死獄,即邑中龍泉山頂為文祭之。祭畢,以馂頒諸同志。其文歷述古今權奸之禍,凡三千余言,人謂之祭忠文。今其地謂祭忠壇。詩曰:「萬古興亡淚滿箋,一壇遙憶祭忠年。大書筆在憑誰執,高調歌沉待我傳。無地可投湘水裔,有天應照越山顛。布衣憫世尤堪吊,何處松楸是暮田。」[一四]邵文莊公云。

二百四十四

洪武三十年,海運赴遼,七年萬石有奇。永樂六年六十五萬有奇。十二年,北京五十萬由衛河、通州,四十萬由海。十六年,會通河運四百六十萬有奇。宣德八年五百余萬。正統二年四百五十萬。景泰二年四百二十三萬,七年二百九十二萬。天順四年四百三十五萬。成化八年以后四百萬石,又有江南常、蘇、松、嘉、湖白糧十八萬八百六十余石,山東、河南粟、米、豆、麥又若干石,不在四百萬數。

二百四十五

我郡守楊公承芳乞致仕疏云:「錢若水居樞密,年四十而致仕,以臣觀之,臣年尤多三歲。陶弘景奉朝請,年三十六而致仕,以臣觀之,臣年尤多七歲。放臣致仕,死得與弘景、若水游于地下足矣。」

二百四十六

席文襄公論漕船利害,成化以前病在民,成化以后病在軍。

二百四十七

沙州,漢燉煌郡,今為蒙古衛。川邊古塔赤斤,即漢屯田柳中地,今為罕東地。瓜、沙、赤斤等處番達,本皆一種,枝大族分,因地異名耳。

二百四十八

北狩,永樂七年己丑也,六曹稱行部,十五年丁酉,改云行在某部。北京之為京師,不復稱行在也,蓋自正統辛酉始也。

二百四十九

元皇孫買的禮八剌被擒,有故符寶郎以歷代靈章四十余顆降。孝陵以其不忠,咼之。山東降將百余人,貌皆魁梧,李丞相奏欲用之。孝陵疑其結黨,皆殺之。

二百五十

漕船一萬二千一百四十三。里河淺船遮洋海船十年一造,免儀、瓜埧也。江南皆五年一造,往回皆經埧也。官軍十二萬有奇。

二百五十一

景泰時,南方葉、鄧之變,文臣總理軍務,皆稱鎮守。浙江兵部尚書孫原貞,福建刑部尚書薛希璉。

二百五十二

胡忠安公致仕歸常,遣子長寧謝。自敘由洪武三十三年進士任尚書,歷任五十八年。中更迎駕復辟之勞,及盧忠、阮浪之獄,乞將臣男量為錄用,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天順改元,八月十三日奉裕陵旨,胡長寧升世襲所鎮撫,錦衣衛帶俸。洪武三十三年,實建文二年。

二百五十三

南贛與湖廣、福建、廣東相連,流賊易起。鄖陽與陜西、四川、河南相界,流民易聚。故江西、湖廣既有撫憲,此則又設提軍撫治之官也。南贛山深而人狡,鄖陽土曠而民貧。

二百五十四

莆田處士劉閔,弘治中林見素言其恭慎純粹,學行高古,日無二粥,身無完衣,而處之裕如。徐貫、劉大夏每拜其門,知府王弼齋所必迎致,曰:對劉君鄙吝,自去詞藻,雖不逮其為人,而德宇道風人自難及。乞仍布衣入侍東宮,有奏未上。

二百五十五

洪武三年庚戌,開鄉試,明年辛亥會試。是年天下亦舉鄉試。又明年壬子連舉鄉。江西吳伯宗,辛亥狀元也。解學士文有曰:「家君以洪武四年辛亥主考江西。」蓋會、鄉是歲同舉。解,江西人,遂主江西試事。壬子,則今子午卯酉例耳。

二百五十六

宣德四年七月,太監馬騏矯旨下內閣書敕,付騏復往交趾閘辦金、銀、珠、香。時騏自交趾召還未久,內閣覆請,上正色曰:「朕安得有此言!渠曩在交趾荼毒軍民,卿等獨不聞乎!自騏召還,交人如解倒懸,豈可再遣!」然亦不誅騏也。

二百五十七

漕運,有元戎間以卿亞提督整理。自河州休庵王公以景泰庚午總督漕事,明年兼巡撫,于是或右都御史,或左右副僉,為常設之官矣。

二百五十八

戶部尚書梁公材,南京人,弘治己未進士,字大用,號儉庵。清修勁節,始終不渝。為翊國公郭勛所惡[一五],削籍。初為縣令,歷知嘉、杭二府,皆有惠政。有儉庵奏議四冊。

二百五十九

吏部尚書周用、都御史宋景,端明簡諒,有風節,不肯依附人,人亦不敢干以私。嘉靖丁未正月朝覲,考察甫畢,相繼卒,善類咸惜之。周贈太子太保,謚恭肅;宋贈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謚莊靖。吏部侍郎武城王道,文學行誼,表著一時,難進易退,晚得向用,是秋亦病卒。

二百六十

戶部尚書王杲,汶上人,甲戌進士。素稱清謹,但待屬吏稍嚴急。當是時,邊隅多事,財用不給,杲一切取辦,倉庫空虛。嘉靖丁未秋,柄臣惡其執法,又入親昵小人之言,言官又妄劾杲受賄,遂逮詔獄,考訊誣伏,謫戍,卒。

二百六十一

朵顏在漁陽塞外,福余、大寧、建州、海西在遼陽塞外,皆我藩籬,食我桑黮,懷我好音久矣。今皆通迤北,為我邊患。恐數年之后,北虜見京東塞外水草畜牧之利,將并朵顏。建州我東塞,亦與北虜為鄰,如宣府、大同矣。亟諭東虜,無引賊入室,自受其害,如景泰時事,諸酋或有悔悟者。不然,憂未已也。

二百六十二

河南何瑭,字粹夫,有文學,行誼高古,灌園自給,不妄取予,潔身獨行君子也。王廷相,字子衡,少勵名節,博學能文,惕歷中外,著有聲績,皆近時名臣。后進好言人短,謂何迂腐,王晚年與翊國共督團營,不能糾發其奸。可謂責人無已矣。

二百六十三

太宰靈寶入內閣,南昌代之。因論箕僊不經,不足崇信,忤上意,削籍。蘭溪入吏部,病乞致仕,忤上意,削籍,卒于張家灣道中。都御史周白川代之,病卒,司寇聞石塘代之。南昌首論大禮,始終不附張、桂,樸忠自許,有大臣風節。數年間,善類皆思靈寶、南昌。

二百六十四

國初,召商中鹽量納糧料實邊,不煩轉運,而食自足,謂之飛挽。后因積納數多,價值亦賤,興利之臣遂改議上納折色。行之既久,習以為常。彼時改折,糧料有余,而價亦賤,計似所入,為有贏利,未為不可。近來糧料不足,價亦騰貴,徒煩轉糴,邊用索矣。大率鹽一引,納銀伍錢,先時可糴米一石。今多不過三四斗,或二三斗。故商人所納數倍于前,而國初之所資以餉軍者,實則無增于舊,彼此虧費,其弊益滋。是故多得銀不如少得米。省和糴之擾也,杜侵克之弊也,慰待哺之望也,漸墾邊地以致殷富也。一舉而四善具焉。說者又謂,間曾開納本色,召商不至。蓋向者上納本色,時商自募民耕種塞下,而得谷為易。又塞下之積甚多而價輕,又無戎虜之患。今則耕種廢矣,塞下之積虛矣,谷價騰涌,強虜出沒,勢不安居,商人安得糧料應召募乎?欲復本色,非減斗頭,利商人,使商人趨利而開墾邊地不可也。然必遲之四五年,而后得其大利。

二百六十五

張西盤潤,自給舍,歷官南吏書,行業無玷。其當逆瑾時,著風節。在工部昌言正色,折翊國之矯悍,一時大臣罕能及之。嘉靖丁未,尚書一考,北上,改太倉尚書,未上。言官論劾,下吏部,不與題覆。候數月,西盤自陳疏至,內批致仕。

王兩洲學夔,文學深淳,操履廉潔。嘗為文選郎中,守正庇善類,為張、桂所惡,出為南太仆少卿,改太常矣。復中他事降外任,歷升南禮、吏二部尚書。恭慎簡實,不屑依比人。亦有才略,顧不肯發揚,人不知也。其擒治昴山中偽皇子事,不煩一兵,亦不奏功。嘉靖己酉,累乞致仕不允。進南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益力辭,疏未下,言官又上劾章。內批王疏致仕。(校勘記

[一]「后領吏部尚書」 原本脫一「后」字,據嘉靖本補入。

[二]「始與度牒」 原本「牒」作「帖」,誤,據嘉靖本改。

[三]「外艱去服闋竟不召」 嘉靖本「服闋」作「服閱」。

[四]「遂推眾出戰」 原本「眾」作「象」,誤,據嘉靖本改。

[五]「其余土酋可調之兵能出千數者無幾」 原本「能」字上衍一「不」字,誤,據嘉靖本刪。

[六]「又或言盡撒山西兵」 嘉靖本亦作「撒」,疑為「撤」之誤。

[七]「今考毅于初設吏部時」 原本「今」作「令」,誤,據嘉靖本改。

[八]「皇祖制太廟祭器」 原本「制」作「至」,誤,據嘉靖本改。

[九]「其地皆民種麥苗桑棗果樹」 原本「桑」作「栗」,據嘉靖本改。

[一〇]「吏部郎中張衍慶等」 原本「衍」作「行」,誤,據嘉靖本改。

[一一]「或有如盧循孫恩黃巢」 原本「黃」作「王」,據嘉靖本改。

[一二]「籍為水軍」 嘉靖本「籍」作「藉」。

[一三]「遣元樞密使」 原本「樞」作「柱」,誤,據嘉靖本改。

[一四]「何處松楸是暮田」 原本「楸」作「禾秋」,誤,據嘉靖本改。

[一五]「為翊國公郭勛所惡」 原本「勛」作「鄖」,誤,據嘉靖本改。按:郭勛為明初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的玄孫。嘉靖十九年進勛為翊國公,加太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湛江市| 永平县| 巴里| 礼泉县| 腾冲县| 永泰县| 巴中市| 元氏县| 阳东县| 台安县| 潮州市| 西乡县| 河曲县| 蓝山县| 循化| 岳普湖县| 青河县| 宜兰县| 尚义县| 宁武县| 扶风县| 廉江市| 光山县| 三门峡市| 瑞昌市| 闸北区| 东乌珠穆沁旗| 赤壁市| 石台县| 苏尼特右旗| 新民市| 高州市| 萝北县| 沙河市| 建始县| 隆化县| 五华县| 景宁| 益阳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