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9章 小便不通(交腸 關格二癥附后。)

  • 顧松園醫鏡
  • 顧靖遠
  • 2423字
  • 2015-12-12 12:49:47

小便不通,匪細故也。少腹急痛,狀如復碗。奔迫難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嘔,數日不通則死。一見嘔逆,便不可救。故內經論二便不通,最急之候。無分標本,宜先治之。經云:胞(即子宮。男為精室,女為血海。)移熱于膀胱則癃。(屢出而短少也,閉則熱極可知。)《金匱》云:熱在下焦則淋閉不通,故滋腎水,瀉膀胱,名為正治。經又言:胱膀為津液之府。氣化則出。蓋水出高原,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又言: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健脾利水,名為隔三之治。又有因氣滯,因胞轉,因肝熱,因瘀血,致閉不同,治亦各異。丹溪云:余嘗用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乃出。又有補中益氣湯,升舉其氣,而使之通者。

雖皆是良法,但未可混施。按趙氏云:益氣、四苓、二香、黃連解毒等劑,皆治有余之癥,謂膀胱原有水積,或為熱結,或為氣閉,有水可通而通之也。至于不足之癥,因汗多,五內枯燥,膀胱原無水積,強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豈能得乎?故東垣分在氣在血,渴與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閉者,此屬上焦氣分受熱,治宜清金;(二冬、二母、桑皮、茅根之屬)如不渴而小便閉者,此屬下焦血分受熱,治宜滋陰(地、冬、知柏、牛膝、車前之屬)至于真。陰真陽虛者,未之論及。經言:腎主二便。又言:腎司開合。又言:腎開竅于二陰。故火盛則水衰,津液干枯,而為熱閉,宜六味(去萸肉。)加二冬、牛膝、車前,滋其陰,而水自來。陽虛則無氣。清濁不化,而為寒閉,宜濟生腎氣,(去萸肉。)直達膀胱,如凍河得太陽而水自通。然世人之患陰虛者多,陽虛者少,桂、附之藥,必察之明,審之當,而后可以用之。若模糊混投,幾何不以人命為戲耶!豬苓湯(見傷寒。)導赤散(見火。)熱在下焦,小便淋閉者,隨宜采用。(或合或分皆可。)宜加知柏(滋腎水,瀉陰火。腎熱既除,膀胱之熱自清。)麥冬(肺清、財氣化下行,心清、則肺熱自除。)此皆滋陰潤燥蕩熱利水之劑,燥腎水,瀉膀胱,乃正治之法也。

二冬二母散 治肺金躁熱,氣化不行,小便癃閉。

二冬 二母 加生雞子(皆清金潤燥之品。)紫菀(雖人至高,善于趨下,肺金氣化,小便自利。)茅根(清肺、除熱、利水。)茯苓 車前(利小便而下走氣。)此方清金潤燥,以通小便,乃隔二治法也。

黃連解毒湯(見傷寒。)治小便癃閉,因過啖辛熱,傷其肺陰者。

原方(清三焦之熱,解辛熱之毒。)宜加二冬 生雞子白(急救肺陰。)茯苓 車前 木通(通竅利水。)便秘加大黃。

此清熱解毒,急救肺陰,以通小便之方也。

四苓散(見濕。)治小便癃閉,因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以致肺不通調者。

宜加米仁(健脾燥濕,補肺清熱。)桑皮(清肺降氣,除熱利水。)生象牙屑(甘寒淡滑利竅。)此方健脾燥濕,以通小便,乃隔三之治法也。

二香散 治郁怒氣滯,小便不通。又治強忍房事,或過忍小便,致轉胞不通。

木香、真沉香。宜加滑石、(為末等分。以橘紅、茯苓車前,煎湯,空心調服四、五錢,以通為度。一方治男婦轉胞,但用寒水石、滑石、各二兩,冬葵子五錢,煎服。)此化氣之劑,氣化則胞轉如常,而小便自利。故曰:治其氣則愈。愚意仍加利水清熱之藥,以相助為理更妙。

龍膽瀉肝湯(見脅痛。)此瀉肝火以通小便之方也。

琥珀益元散 治小便不通,因血結者。(血蓄膀胱。本小便自利,今反不利,是膀胱氣分,亦因熱結,乃氣血交病也。)益元加真琥珀末。(均利小便。能逐瘀血。)可加牛膝、(莖中痛甚者,生用至兩許。)瞿麥(利水破血。)郁金(治血積氣壅。)連翅仁(散血結氣聚,二味皆辛苦寒,并湯調服。)此驅膀胱瘀血,以通小便之方也。

敷臍法 溺秘因熱者多,此方最效。

大田螺(性寒而善厘清濁,故濁水中置之,便能澄徹。二枚搗爛去殼。)鹽(潤下。)麝香(通竅,各少許。)(同螺肉,敷臍中及少腹,軟帛系之,即通。一法用豬膽連汁,籠陰頭,少頃汁入,亦即通。)蔥熨法 氣閉不通者宜之。(因熱者大忌之。)蔥白(三斤切細。)鹽(一斤同炒熱。絹包更換熨臍下。或再加紫蘇、皂莢煎湯,坐浸水中,亦效。)

交腸

仲淳云:交腸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大怒,或因使醉飽,遂致臟氣乖亂,不循常道,法宜宣吐,以開提其氣,闌門清利,得司泌別之職則愈矣。

治交腸應用諸藥,大法宜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忌破氣燥熱。

治交腸方升麻 柴胡(升清。)橘紅 降香(降濁。)蘇子 人參白芍(補氣。)茯苓 豬苓 澤瀉 木通 車前 滑石(淡滲。)

關格

仲淳曰:不得大小便為關,是熱在丹田也;吐逆水漿不得下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陰陽易位,故上下俱病。宜先投辛香通竅、(丁香、白蔻、龍腦香、蘇合香。)下降(蘇子、橘紅、沉香。)之藥,以治其上,次用苦寒(知母、黃柏。)下泄之藥(車前、木通、滑石、大黃。)以通二便。此系急癥,不宜緩治,縱有里虛,后當議補。愚按:論關格之脈,盛于平人四倍以上,為真陰敗竭,必死之癥。仲淳宗丹溪立言,而景岳甚辟其非,謂豈有脈盛四倍以上而屬寒之理。又按仲景曰: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沈氏注言:溺閉因丹田有熱,吐逆因火炎上升。愚甚韙之。亦擬數品處治,大意以甘寒清熱下降為主,臨癥合宜則用治。關洛方。

治關格方竹茹(二、三錢。)枇杷葉(下氣,止嘔、數大片。)麥冬(五錢至二兩。)梨汁(清胃止嘔。)蘆根汁、甘蔗漿。

(各一杯,)茅根(三、四兩搗。)綠豆(一合。)茯苓(皆止嘔逆,又利小便。二、三錢。)煎濃湯,同諸汁和勻,頻頻飲之,外用大田螺(二、三枚搗爛,入鹽少許,敷臍下,取汁數匙入藥中,尤效。)

舉例

一 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臍脹,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東垣與以淡滲之藥,無效。精思半夜,始悟其故,夫膀胱為津液之府,必得氣化乃出,無陰則陽無以化,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二 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秘塞,點滴不出。丹溪曰:此因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一劑而通。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至通后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后已。凡醫之治是癥者,未有不用泄利之藥,誰能顧其腎氣之虛哉?特表著之,以為世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延川县| 东乡| 新泰市| 岑溪市| 惠东县| 乐清市| 潞城市| 云龙县| 神池县| 兰溪市| 青浦区| 泰来县| 仁怀市| 余庆县| 安丘市| 泗阳县| 娄烦县| 安达市| 黄大仙区| 乐东| 辉南县| 双牌县| 大厂| 上饶县| 西藏| 麟游县| 拜城县| 德钦县| 兖州市| 靖江市| 桃源县| 吴江市| 精河县| 唐河县| 林州市| 壤塘县| 什邡市| 聊城市| 砚山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