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0章 小便不禁

  • 顧松園醫鏡
  • 顧靖遠
  • 1272字
  • 2015-12-12 12:49:47

小便不禁,內經有責之膀胱,(宜分寒熱。)責之腎者,(分水衰火衰)有責之肺,(分氣盛氣虛。)責之肝者。(分實火虛火)按趙氏云:天暖衣濃則多汗,天寒衣薄則多溺,多溺者寒也。至于不禁,虛寒之甚。又戴氏云:睡。著遺尿者,此系下元冷所致。又言:遺尿此屬于虛,所以嬰兒脬氣不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癥。河間獨以為旋溺遺失,此系熱癥。《明醫雜著》亦云:因腎水不足,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小便頻數也。老人每多患此。當補陰(地、冬、龜甲。)瀉火(知、柏、白薇。)為主,佐以收澀(萸肉、牡蠣。)引導之劑,(豬膽雞腸。)毋用溫藥。諸說不一。惟晚村則言:多溺不禁,有熱有寒,臨癥細審,不可執一。旨哉斯言。

固脬丸(自制,亦可煎湯)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又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宜此固之。

熟地 枸杞(補腎益陰。)山萸 五味(酸以收之)。龍骨 牡蠣(澀以固之,)覆盆子續斷(益腎臟,縮小便。)雞腸(專治溺數不禁遺尿。 存性)豬脬(咸寒引導入脬。挾寒宜用羊腸。)可加紫河車、(嘉言云:取以脬補脬,而助膀胱之化原,只宜入丸藥。)人參、柏仁(仲淳云:小便不禁,屬氣血虛。)挾熱加知、柏、二冬、白薇(益陰除熱。)挾寒加破故紙,益智仁(暖下焦,縮小便。糯米糊為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此方補腎益陰斂澀,以助其封藏,固其脬氣為主,當因癥寒熱,而隨宜加減之。

左歸丸飲(見虛勞。)宜參固脬丸諸藥加之。

此方因腎水衰而火迫,遺失不禁者用之。

八味丸(見不能食。)宜去澤瀉(嫌其滲泄。)加收澀引導諸藥,及鹿茸、鹿角膠(鹿角補督脈,經言:督脈生病為遺溺,故也。)此方因真火衰而陽虛失禁,遺尿旋溺者用之。

竹葉石膏湯(見傷寒。)治肺熱,溺數不禁。(經言:肺氣盛則小便數。蓋氣有余便是火,火熱入肺,高原之水,為炎威所逼,病趨而下,故溺數甚則不禁。)宜加蘆根、生地、知柏、白薇。

此方清其肺熱,固為先務,然除下焦熱藥,如知柏、生地之屬,亦不可少。

生脈散(見中暑。)治肺氣虛,溺數不禁。(東垣云:小便頻數,肺氣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參補之,不愈,當責之腎。)宜加黃 、覆盆,續斷、雞腸,或合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

此方一補一清,一斂肺氣,虛而有熱者甚宜。按薛氏云:若系脾肺虛,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之類。

加味逍遙散(見虛勞。)治肝經熱甚,陰莖失職,溺數不禁,虛火加二冬、白薇,實火加膽草、黃連,(豬膽汁炒。)俱加雞腸。

此方宜分別虛火實火,加減用之。

遺尿若見諸絕癥,不治。

舉例

一 一人憂憤經旬,忽小便不禁。醫皆用補腎固脬之劑投之,一月而轉甚。士材云:六脈舉之則軟,按之則堅,此腎肝之陰有伏熱也。用豬膽炒黃連(一錢。)丹皮(二錢。)清肺經之伏熱,鹽炒苦參(八分。)清腎經之伏熱,白茯苓(二錢。)甘草梢(六分。)調雞腸末,與服六劑而安。一醫云:既愈,當大補之。數日后仍復不禁。士材云:肝家素有郁熱,得溫補而彌熾,遂以龍膽瀉肝湯加減,調雞腸末服之,四劑即止。更以四君子加黃連、山梔,一月而痊。

二 一婦患飲食不進,小便不禁。士材曰:六脈沉遲。水泉不藏,是無火也。用八味丸料,兼用異功散,加益智、肉桂二劑,數日而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芦山县| 绥德县| 靖州| 富裕县| 黔江区| 舟曲县| 怀宁县| 泾阳县| 化州市| 桃江县| 尚志市| 漠河县| 新宾| 福贡县| 怀集县| 沽源县| 吴川市| 东港市| 清镇市| 筠连县| 晋城| 玉林市| 渭源县| 浦东新区| 永昌县| 石城县| 中牟县| 安多县| 阿克| 吴川市| 宁化县| 高密市| 宜丰县| 垣曲县| 贵溪市| 洮南市| 汶上县| 浮山县| 孟村|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