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作品系列·快樂的人生
- (美)戴爾·卡耐基
- 6759字
- 2019-12-20 10:23:19
快樂就在自己心中
有一次,我應邀參加一個電臺的廣播節(jié)目,他們向我提了一個問題:“你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什么?”
這不難回答,我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人的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每個人的命運,完全決定于他的心理狀態(tài)。愛默生說:“人是思想的產物……他不可能是別的樣子。”
我很清楚,我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可以算是我們必須應付的唯一問題——是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統(tǒng)治羅馬的皇帝馬卡斯·奧理歐斯不但是位杰出的領導者,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思想決定一生。”這是一句能夠決定命運的精辟見解。
假若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假若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假若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假若我們想的是恐懼的念頭,我們必定就會恐懼了;假若我們想的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諾曼·文生·皮爾說:“你并不是你所認為的那樣,但你卻是你所想的那樣。”
我并不是暗示你對于所有的困難都必須采取樂觀的態(tài)度。
不是的,人生還不至于如此單純,不過我卻鼓勵大家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而不應有陰暗的心理。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注我們的問題,但絕不能憂慮。
關注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么呢?讓我再說清楚一點。每一次我要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時,我就會全神貫注——可是并不會憂慮。關注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里,然后很鎮(zhèn)定地采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在封閉的圈子里轉悠。
一個人可能正面臨很嚴峻的問題,但此時并不妨礙他昂首闊步,正常度日。我的朋友羅威爾·托馬斯就是這樣做的。有一次,我協(xié)助羅威爾·托馬斯拍攝一部由他主演的關于艾倫比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出征的著名影片。他和幾名助手在好幾處戰(zhàn)事前線拍攝了戰(zhàn)爭的鏡頭,最精彩的是他們用影片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軍隊,也記錄了艾倫比征服圣地的經過。他那個穿插在電影中著名的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比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倫敦和全世界都大為轟動。倫敦的歌劇節(jié)因此延后了6個星期,讓他在卡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繼續(xù)講這些冒險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倫敦獲得盛大成功之后,又旅游了幾個周邊國家。然后又花了兩年的時間,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記錄影片。在此期間,他碰到了一連串的霉運,而且,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破產了。
當時,我正好和他在一起,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不得不去吃很便宜的食物。最后,一位蘇格蘭人,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詹姆士·麥克貝,借給托馬斯一點錢,才使他勉強度過難關。
當羅威爾·托馬斯面臨龐大的債務以及極度失望的時候,他很傷心,可是并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霉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他在人們眼里就會不值一文了,尤其是他的債權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都要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正因為他有這種積極進取的思想,不讓挫折把他擊倒,最后才能反敗為勝。對他來說,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須經過的有益磨煉。
每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對他的身體和力量都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著名英國心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他的《力量心理學》里,對這件事進行了闡述。盡管那本書只有54頁,但卻非常了不起。
“我請來3個人,”他寫道,“以便實驗生理受心理的影響。我們以握力計來度量。我要他們在3種不同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在一般的清醒狀態(tài)下,他們平均的握力是107磅。
第二次實驗則對他們催眠,并告訴他們,他們非常的虛弱。結果,他們的握力下降到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第三次的實驗,哈德菲爾德把他們催眠之后,告訴他們說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
這就是精神的力量!當他們在思想上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們的力量幾乎增加了50%。
還有一個發(fā)生在美國內戰(zhàn)結束時的故事,更能說明思想的魔力。這個故事足夠寫一本大書,不過我只在此簡述一下。
10月的一個夜晚,內戰(zhàn)剛剛結束,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在街上茫然地游蕩。她晃到一家門前,舉手敲門。
來開門的是一位退休船長的太太——韋伯斯特太太,她看到這個可憐的瘦小女人很疑惑。陌生女人解釋說,她正在找個落腳處歇下來,思考并解決一直在困擾她的問題。
韋伯斯特太太說道:“我想你可以留在我這里,反正我也是一個人住。”
后來,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從紐約來這里度假,發(fā)現(xiàn)了這個女人,當即咆哮說:“我可不要一個無賴住在家里!”他把這個無家可歸的女人趕出門去。
這個故事的特別之處就在于,被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趕出去的“無賴”,后來竟成為世界上極具思想影響力的一位女性——瑪麗·貝克·艾迪,她開創(chuàng)了基督科學教派,擁有幾百萬信徒。
那時的瑪麗·貝克·艾迪的生命中只有不幸、疾病和愁苦。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拋棄了她,和一個已婚婦人私奔了,后來死在一個貧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個兒子,卻由于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歲那年把他送給了別人,以后她們母子再也沒有見過面。
她由于健康情形不好,所以一直對所謂的“信心治療法”極感興趣。可是她生命中戲劇化的轉折點,卻發(fā)生在麻省的理安市。那是一個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著的時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過去。被送到醫(yī)院后,她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她的脊椎受到了損傷,引起全身痙攣,醫(yī)生也認為她活不久了。醫(yī)生還說,即使奇跡出現(xiàn),她也絕對無法再行走了。
被醫(yī)生判了死刑的瑪麗躺在床上,打開了《圣經》,她認為是受到圣靈的指引。她讀到書里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來到耶穌面前,耶穌對癱子說: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起來,拿著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
她后來說,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能夠醫(yī)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
瑪麗說:“那次的經歷,就像引發(fā)牛頓靈感的那個蘋果一樣,在讀了那幾句話后,我身上的血液瞬間貫通,雙腿充滿了力量,我下床即能行走……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心理現(xiàn)象。”
可能有人會在心里說:“這個家伙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療法傳道。”不是的,你錯了!我并不是這個教派的信徒。只是我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這是我從事成人教育35年的經驗之談。
男人和女人都能夠消除憂慮、恐懼和很多種疾病,只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請大家相信,我親眼見過好幾百次這一類的轉變,因為我看得太多了,所以我深信不疑,繼而再向你推薦。
其實,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并不在于我們在哪里,我們有什么,或者我們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們的心境如何。心境與外在的條件關系并不相同。
思想的力量絕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請相信我,因為我的一個學員就曾因過度憂慮而致精神崩潰。這位學員告訴我:
我每天生活在擔心中,擔心自己營養(yǎng)不良,擔心自己臉上長癬,擔心永遠沒錢成家,我想我當不了一位好父親,我怕失去我想娶的女孩,我擔心沒有一個女孩愿意為我生孩子,我擔心別人對我的印象。我憂慮,因為怕自己得了心臟病,不得不辭職在家休養(yǎng)。
我在內心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像個受壓的氣球,壓力達到無法承受時,就會爆炸開來。如果你精神崩潰過,一定能體會到那種感覺。希望你永遠沒有過。任何生理上的病痛都無法與心理痛苦相提并論。
情況越來越遭,我無法與家人溝通,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一點點小聲音都能令我驚跳起來。我逃避所有的人。無緣無故的,我就可以號啕痛哭一場。活著簡直就是一種煎熬,我覺得所有人都不喜歡我、不在意我,唯有死去才能解脫。
后來,我想換個環(huán)境也許會好些,于是我登上了去往佛羅里達州的火車。上車前,我父親交給我一封信,告訴我到了那里才能打開來看。佛羅里達州那時正值觀光旺季。由于訂不到旅館的房間,我就租了個車房,然后到邁阿密去找工作,但沒有找到合適的。
于是,我就成天在海灘上消磨時間,心情比在家里的時候還要糟。我打開信封看看爸爸說些什么。紙條上寫著:“孩子,你已經置于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但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沒有什么改變,對不對?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你把你的煩惱帶去了,那煩惱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都健全,打敗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種狀況,而是你對這些狀況的想法。一個人的想法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切。如果你能夠想明白這一點,就可以回來了,因為你已經恢復正常。”
看完父親的信我十分腦火,我要的是關心呵護,不是什么指示。我氣得當下就決定絕不再回家。當晚我在邁阿密街頭晃蕩時,經過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彌撒。我信步走進去,正好聽到有人念道:“戰(zhàn)勝自己的心靈比攻占一座城市還要偉大。”
我慢慢坐下來,聽著這同父親信上寫的一樣的道理,力量,使我終于掃除了心中的一些困擾。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氣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愚不可及。認清了自己,使我吃了一驚。原來我一直想改變整個世界,整個人類,其實我的想法才是唯一需要改變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坐上火車,打道回府了。一個星期后,我回到了工作崗位。4個月后,我娶了那位我一直擔心失去的女孩,現(xiàn)在我們已經有5個孩子了。我獲得了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雙豐收。狀態(tài)不佳的那段時間,我擔任晚班工頭,帶領只有18個人的小部門。現(xiàn)在,我在卡通公司任主管,轄有400多名員工。人生越來越充實、美好,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諦。雖然偶爾也會有平常人都會有的不安情緒,但我已能很好地去調適,讓一切風平浪靜。
我很慶幸自己有過崩潰的經歷,因為那次的痛苦使我發(fā)現(xiàn)思想的力量比身體的力量巨大得多。現(xiàn)在我有辦法運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受它所害。當然我也得承認我父親是對的,他的那封信說得一點兒都沒錯。
聽過這位學員的故事我現(xiàn)在深信不疑,我們由人生體會到的心靈的平安與喜樂,不是因為我們身處何處,或在從事什么,或我們是誰,完全只是由我們的心理態(tài)度所決定,外在的環(huán)境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讓我們以老約翰·布朗為例。他因強占軍工廠并且煽動奴隸叛亂而被判絞刑。他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場。在他旁邊的警長很緊張,布朗卻極為平靜——看著弗吉尼亞州崇山峻嶺襯著藍天,他說:“如此壯美的國家,我還從未這么真切地觀看過。”
再以第一位抵達南極的英國人史考特先生為例,他們從南極返回的途中遭遇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不僅斷了糧,缺少燃料,而且吹過極地的狂風已肆虐了好幾個晝夜——這風威力強大到可以切斷南極冰崖。史考特一行人知道自己已無活路,他們先準備了一些鴉片以防萬一。因為一劑鴉片就可以叫大家躺下,進入夢鄉(xiāng),不再蘇醒。可是他們沒有這么做,反而是在歡唱中去世。8個月后,一個搜索隊找到了他們,并從冰凍的遺體上發(fā)現(xiàn)了一封告別書,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如果我們擁有勇氣和平靜的思想,我們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悠然欣賞風景,在饑寒交迫時猶能歡唱。”
300年前,失明的彌爾頓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真理:
“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變成地獄。”
拿破侖與海倫·凱勒都是彌爾頓的最佳詮釋者。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可他卻說:“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fā)現(xiàn)生命是這樣的美好。”
活了大半生,我最大的收獲就是:“除了你自己,沒有別的什么人可以帶給你平靜。”
愛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我信賴》的散文里所說的那句結語,我永遠不能忘懷:“不要認為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復,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是什么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就能提高你的興致,讓你覺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事情絕不會是這樣的。能給你帶來平靜的,只能是你自己。”
偉大的斯多噶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警告我們說:“我們應該極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割除‘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重要得多。”
奇妙的是,愛比克泰德在19個世紀之前說的話,卻得到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首肯。坎貝·羅賓森醫(yī)生說,約翰霍普金斯醫(yī)院所收容的病人里,大約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緒緊張和壓力過大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解釋說,產生這種病癥的原因,歸根究底,都是生活及其矛盾的難以協(xié)調。
法國偉大哲學家蒙田的座右銘是:“一個人因發(fā)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比不上因他對發(fā)生事情所擁有的意見來得深。”而我們對所發(fā)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見,完全是看我們自己怎樣來決定。
實用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森也曾有過這樣的心得:
“感覺似乎永遠在行動之前,其實行動與感覺是并行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動,也能間接控制感覺。”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雖然不能一下決心就立即改變情緒,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做到改變行動。行動改變了,感覺自然也就改變了。
他的解釋是:“在你不開心的時候,唯一可以改變的方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并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及行動。”
你不相信這種方法會有效嗎?那你可以一試。先在你的臉上堆起一個大大的真正的微笑,放松肩膀,深吸一口氣,再好好地唱首歌。要是不會唱,就吹口哨,吹口哨再不會,就哼唱。很快的,你就會明白威廉·詹姆森的意思——如果你的行為注定是快樂的,你在心理上就不會再留有憂傷、痛苦。
這點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奇跡。
恩格勒特先生就是這個真理的受益者之一。恩格勒特先生得了猩紅熱,康復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又得了腎炎。為了醫(yī)好病,他走訪了許多名醫(yī),連偏方都試過,但仍未醫(yī)好。不久,他又得了一種并發(fā)癥,血壓開始上升。醫(yī)生告訴他,他的血壓已上升到214。
聽了醫(yī)生的話,我開始為自己安排后事。我查了我的保險都還有效,然后向上帝懺悔我以前所犯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我把全家每個人都弄得不痛快。過了一個星期自怨自艾的日子后,我對自己說:“你簡直像個傻瓜!你可能一時半會還死不了,干嘛不讓眼前的日子好過點?”
我展開眉頭,使嘴角上露出笑意,做出輕松的姿態(tài)。我得承認開始都是裝出來的,不過我一直強迫自己開心。結果不但對我家人有益,更幫助了我自己。
我發(fā)現(xiàn)我的情緒漸漸地在向假裝出來的樣子靠攏,而且情況越來越好,直到今天——過了我的死期很長時間了,我不但開心、健康、活著,連血壓也下降了!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想著我快死了的話,一定會像醫(yī)生預測的那樣必死無疑。然而我創(chuàng)造了奇跡。我能活下來,完全是因為我的心態(tài)改變了。
是啊,如果只要過得開心積極,就能救回這個人的生命,我們何必還要為一點芝麻小事去煩躁呢?如果只要過得開心就能創(chuàng)造快樂,又何必讓自己及周圍的人難過呢?
我很欣賞威廉·詹姆森的一句話:“……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內心的感覺由恐懼改成奮斗,就能把我們身上所謂的邪惡改變?yōu)閷δ阌袔椭膬?yōu)點。”
讓我們?yōu)槲覀兊目鞓范鴬^斗吧!
有一個能使你產生快樂的富有建設性的計劃,名字叫做《只為今天》,我認為這種計劃非常有效,所以復印了好幾千份送給別人。這是已故的西貝兒·派屈吉寫的。如果我們能夠照著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憂慮,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樂”。
只為今天
只為今天,我要很快樂。如果林肯所說的“只要下定決心,我們都能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么快樂就是來自內心,而不是由外在環(huán)境決定的。
只為今天,我要自然地適應一切,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調整世界。試著調整一切,我要以這種態(tài)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yè)和我的命運。
只為今天,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加強鍛煉,珍惜照顧它,不損傷它、不忽視它,使它能成為我爭取成功的好基礎。
只為今天,我要豐富我的思想。我要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我絕不再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讀一些有品味、層次高、耐人尋味的書。
只為今天,我要用3件事來考驗我的靈魂: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這樣做的目的就像威廉·詹姆森所說的那樣,只為了鍛煉。
只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歡喜的人,外表要莊重大方,衣著要美觀得體,說話低聲,行動優(yōu)雅,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對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訓別人。
只為今天,我要試著只考慮怎么度過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問題都在一次解決。因為,我雖能連續(xù)一整天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可能會使我喪失興趣。
只為今天,我要定下一個計劃。我要寫下每個鐘點該做些什么事,也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但還要定下這個計劃,這樣至少可以免除過分倉促和猶豫不決的缺點。
只為今天,我要每天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個鐘點,輕松一番。在這半個鐘點里,我要想到上帝會使我的生命中更加充滿希望。
只為今天,我要無所畏懼。尤其是,我不怕更快樂,我欣賞并享受人生的美好;我不怕失去愛人,相信我愛的人亦愛我。
與其恨我們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們,并感謝上天沒有賜予讓我們跟他們一樣的人生。與其詛咒報復我們的仇人,還不如給他們諒解、幫助、鼓勵,祈禱他們能夠交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