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作品系列·快樂的人生
- (美)戴爾·卡耐基
- 4358字
- 2019-12-20 10:23:19
不要總是心存報復
有一天晚上,我去黃石公園想觀看森林殺手灰熊,我坐在森林對面的露天座位上,旁邊坐滿了其他跟我有一樣想法的觀眾。騎在馬上的森林管理員告訴我們:大灰熊大概能夠擊倒西方所有的動物,除了美洲野牛及阿拉斯加熊。
但那天晚上,當灰熊走到森林旅館丟出的垃圾中去翻找食物時,我卻發現有一只小動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讓它從森林里出來,并且和它在燈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掌,完全可以一掌就把這只臭鼬毀掉。可是它為什么不那樣做呢?因為它從自己的經驗里意識到那樣做不合算。
我也發現了這個道理。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在密蘇里州的農莊中抓過4只腳的臭鼬;長大成人后,我在紐約的街上也碰到過幾只兩只腳的“臭鼬”。我從這些不幸的經驗里發現:無論招惹哪一種臭鼬,都得不償失。
當我們恨我們的仇人時,就等于給了他們致勝的力量,給他機會來妨礙我們的睡眠,影響我們的胃口,使我們的血壓增高,使我們憂慮,讓我們的健康受損。要是我們的仇人知道他們如何令我們擔心,令我們苦惱,令我們一心報復的話,他們一定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記住:憎恨根本傷不了對方一根毫毛,相反,卻能把自己的日子弄成煉獄。
有人這樣說過:“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會他們,更不要想著去報復。當你想跟他扯平的時候,你對自己的傷害絕對比對別人的傷害大得多……”
這段話聽起來像是哪位理想主義者的杰作,其實不然,這段話出自一份由紐約警察局發出的通告上。
你可能不明白報復為什么能傷害到自己,根據《生活》雜志的報道,報復甚至會損害你的健康。“高血壓患者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憤慨,”《生活》雜志說,“長期的憤怒容易引發持續性的高血壓和心臟病。”
現在你該明白耶穌所謂“愛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種道德上的教訓,而且是在宣揚一種20世紀的醫學。在耶穌說“要原諒他們70個7次”的時候,他是在教我們怎樣避免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和許多其他的疾病。
我的一個朋友因心臟病住進醫院后,他的醫生給他的唯一忠告是: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不要生氣。醫生說,心臟衰弱的人,一發脾氣就可能送掉性命。
耶穌在說“愛你的仇人”的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怎樣改進我們的外表。我見過,相信你也見過——有一些人因為怨恨而有皺紋,因為悔恨而使臉色難看、表情僵硬,不管怎么美容都難以改變。其實,只要他們心中多一點寬容,多一點愛,臉上馬上就能生動美麗起來。這種仇視的心理還會影響我們的食欲,《圣經》里說:“懷著愛心吃菜,也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也許“愛你的仇人”你很難辦到,但至少我們要愛我們自己。我們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亞所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將你自己燒傷。”
當耶穌要求我們原諒仇人70個7次時,他也在談生意。舉例來說,我桌上正有一封瑞典烏普薩拉的喬治·羅納先生的來信。幾年來,他一直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
回到瑞典后,由于經濟緊張,他急需工作掙錢。因為他能說多種語言,所以他想找一家進出口公司任職文書。大多數公司都回信說因為戰爭的緣故,他們目前不需要這種服務,但他們會保留他的資料等等。其中有一個人卻回信給羅納說:“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沒長腦子,你聽誰說的我們公司需要文書,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會雇用你,你不但連瑞典文字都寫不好,而且寫信的水平也低得很,簡直錯誤連篇。”
羅納收到這封回信時覺得受到了莫大侮辱。那個人竟然說他不懂瑞典話,真是忍無可忍。于是羅納寫了一封足夠氣死對方的信。信寫完后,他停下來想了一下,對自己說:“等等,我怎么知道這個人不對呀?沒錯,我是學過瑞典文,但那并非我的母語,有些錯誤我可能根本不了解。要是那樣的話,我還需要進一步地學習。這個人雖然說話難聽,但他說的也許是對的,我想我應該寫一封信感謝他提醒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羅納把剛寫好的信撕掉,重新寫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書員,還不厭其煩地回信給我,我非常感動。我對貴公司判斷錯誤,實在很抱歉。我寫那封信,是因為我查詢時別人告訴我你是這一行的領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錯誤,我很慚愧,再次向您表示歉意,我會努力學好瑞典文,盡量彌補不足。我真心感謝你給我的提醒。”
幾天后,羅納收到回信,對方請他去辦公室面談。羅納如約前往,并得到了那份工作。“以柔和驅退憤怒”就是羅納找到的好方法。
我們或許不能像圣人般去愛我們的仇人,可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我們至少要原諒他們,忘記他們。這樣做才是聰明之舉。
有一次,我問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約翰,他父親會不會一直懷恨別人。“不會,”他回答,“我父親才不會浪費時間去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
有句俗話說得好:不會生氣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前紐約州長威兼·蓋倫就是一個這樣的聰明人。他被一份內幕小報攻擊得體無完膚之后,又被一個瘋子打了一槍,幾乎因此送命。當他躺在醫院掙扎求生的時候,他說:“每天晚上我都原諒所有的事情和每一個人。”
這樣的人是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個理想主義者呢?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也就是“悲觀論”的作者叔本華認為:生命就是一種毫無價值而又痛苦的冒險,當他走過的時候好像全身都散發著痛苦。可是在叔本華絕望的深處,卻大叫道:“如果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之心。”
伯納·巴洛克曾做過威爾遜、哈丁、柯立芝、胡佛、羅斯福和杜魯門6位總統的顧問。有一次我問他會不會因為他的敵人攻擊他而感到困擾。“沒有一個人能夠羞辱我或者干擾我,”他回答說,“我不讓他們這樣做。”
沒有任何人能侮辱我們或困擾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棍子和石頭也許能打斷我們的骨頭,可是言語永遠也不能傷害我們,除非我們同意。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總是景仰不懷恨仇敵的人。我常常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國家公園里,仰望那座名叫伊笛絲·卡韋爾的山。這或許是西方最美麗的山了。
1915年10月12日,一位名叫伊笛絲·卡韋爾的護士在德軍行刑隊的槍口下慷慨赴死。她犯了什么罪呢?因為她在比利時的家里收容和看護了很多受傷的法國士兵和英國士兵,還協助他們逃到荷蘭。
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國教士走進軍人監獄——她的牢房里,為她做臨終祈禱的時候,她說了兩句不朽的話語:“我知道光是愛國還不夠,我一定不能對任何人有敵意和怨恨。”后來,這兩句話刻在了卡韋爾的紀念碑上。4年之后,她的遺體轉移到英國,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安葬大典。
后來,我有機會在倫敦住過一年,并常常到國立肖像畫廊對面去看伊迪絲·卡韋爾的那座雕像,同時朗讀她那兩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愛國還不夠,我一定不能對任何人有敵意和怨恨。”
原諒和忘記敵視自己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自己去做一些絕對超出我們能力以外的大事,這樣我們所碰到的侮辱和敵意就無關重要了。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時間計較理想之外的事了。
1918年,密西西比州發生了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有一位黑人教師兼傳教士勞倫斯·瓊斯即將被處以火刑。我曾拜訪過瓊斯親手創辦的學校,并向學生作過演說,現在它已成為一所全國有名的學校。但我要說的這個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著德軍將策動黑人叛變的謠言。瓊斯被指控策動叛亂,并將被處以火刑。行刑當天,教堂外站滿了白人,只聽瓊斯在教堂內說道:“生命是一場戰斗,為了爭取生存與成功,黑人們應拿起武器奮戰到底。”
“絞死這個魔鬼!”幾個憤怒的白人青年叫喊著沖入教堂,用繩索套上瓊斯,把他拖了一英里遠,推上絞臺,燃起木柴,準備絞死他并焚燒掉他的尸體。這時,有人叫道:“叫他說話,我們要聽他說話!”于是瓊斯站在絞臺上,頸上套著繩索,開始談他的人生與理想。他談到自己的個性、學位,以及他在教職員中受人歡迎的音樂才能。畢業時,有人請他加入旅館業,有人愿出資供他去讀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音樂家,他都拒絕了。
讓他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心中的那個理想。他受到布克·華盛頓的故事的影響,立志去教育他貧困的同胞兄弟。于是他前往美國南方所能找到的最落后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偏僻地方,把他的手表當了165美元,在野外樹林里開辦了一所學校。
面對準備處死他的白人們,瓊斯深情地講述著自己的奮斗經過——他教育那些失學的孩子,想將他們訓練成有用的農夫、機匠、廚子與家庭主婦。他還告訴面前的這些白人,在他興學的過程中,誰曾經幫助過他——一些白人曾經送他土地、木材、豬、牛,還有錢,使他不會半途而廢。
聽了瓊斯如此真誠動人的講話,特別是他不為自己求情,只為自己的使命求情的舉動感化了暴徒們。最后有個老人說:“我相信這年輕人說的是真的,我認得他提到的幾個人。他做的不是壞事,是善事,這樣的好人,我們應該幫助他才對。”老人開始在人群中傳帽子,向那些想吊死瓊斯的人募了52美元親自交給了瓊斯。
事后,有人問瓊斯恨不恨那些準備絞死、燒死他的人。他的回答是,他當時忙著訴說比自己更重大的事,以致無暇憎恨。他說:“我沒時間爭吵,也沒時間反悔,沒有人能讓我恨他們。”
19個世紀之前的圣哲愛比克泰德告訴我們:種因就會得果,而不管是誰,命運總能讓我們為過錯付出代價。“歸根結底,”愛比克泰德說,“每一個人都會為他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能夠記住這點的人就不會跟任何人生氣,不會跟任何人爭吵,不會辱罵別人、責怪別人、觸犯別人、憎恨別人。”
林肯可能是美國歷史上受到責難、怨恨和陷害最多的總統。但是從赫爾頓的《林肯傳》中可以看出,林肯卻“從來不以他自己的好惡來批判別人。如果有什么任務待做,他不會因為某人是自己的敵人而取消他的工作權利。如果一個以前曾經羞辱過他的人,或者是對他個人有不敬的人,卻是某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林肯還是會讓他去擔任那個職務,就像他會派他的朋友去做這件事一樣……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因為某人是他的敵人,或者因為他不喜歡某個人,而解除那個人的職務”。
林肯曾委任的麥克萊倫、斯坦東和切斯——以前曾批評過他甚至羞辱過他,但他卻以寬大的胸懷原諒了他們。林肯說:“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頌,或者因為他做了什么或沒有做什么而被廢黜。”
所有的人都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和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將來也永遠是這個樣子。
也許林肯是對的。將你我與我們的敵人換一換,承襲他的生理、心理及情緒的特征,如果我們的人生也完全一樣,我們可能也會作出跟他們完全一樣的事。我們應以印第安人的祈禱詞提醒自己:“偉大的神靈!在我穿上別人的鹿皮靴走上兩星期路以前,請幫助我不要輕易給別人下任何結論。”
與其恨我們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們,并感謝上天沒有賜予讓我們跟他們一樣的人生。與其詛咒報復我們的仇人,還不如給他們諒解、幫助、鼓勵,祈禱他們能夠交好運。
真正的快樂只在于無私的付出,在付出的同時不能存有任何索求感恩的念頭,否則就會痛心、樂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