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要做最好公務員,服務就要全心全意(2)

  • 做最好的公務員
  • 李治欣
  • 4566字
  • 2015-12-29 11:31:33

拆掉一間房子很容易,但拆除不滿難;建設繁榮容易,但重樹百姓的信任感難。安君英認為,動遷對于整個上海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變化,對于動遷的每個家庭卻是天大的事情,關系到他們生存環境的巨大改變,所以她一直認為,動遷工作中,沒有一件是小事。她時時告誡自己和同事:“搞動遷決不能滿足于完成任務,而是要通過動遷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落到實處,不留下后遺癥。”

在每一次制訂動遷實施方案之前,她琢磨的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動遷戶的利益。為了讓每一家動遷戶都能對政府滿意,安君英費盡了心思。在每次制訂拆遷方案前,她都要詳細了解動遷基地上有多少下崗人員,多少殘疾人,多少老人,多少特困戶、低保戶;她還特制了一戶一表,詳盡分析每家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在此基礎上認真修訂拆遷方案,有時會反復十五六次。

“強遷”是安君英最不愿動用的,即便是不得已走裁決程序,安君英依然要求工作人員在受理裁決申請時,再次耐心、細致地與動遷居民談話,依法行政,有情操作,盡一切可能,使強制執行率降到最低程度。

有一次動遷工程中有一家很難纏的“釘子戶”,安君英前前后后去他家十來次了,磨了多次嘴皮子都沒有結果。這家的大兒子因打傷了工作人員被刑事拘留,無奈政府下了通知書同意對該戶強制拆遷。

安君英剛剛出差回來,得知此事后,思慮良久:“強遷當然省事,但那會積累不滿。如果一遷了之,只會加深積怨,加劇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裂痕!”從來不將動遷只當拆除幾間房子、作簡單化處理的安君英反復自問:“工作是否還有沒做好的地方?”她決定“再努力一次”。

星期六一大早,安君英趕往這戶人家。聽說老二病了,她特地請來醫生,先幫其治病。坐在老二的床頭,拉著他的手,安君英說:“論年齡,我可以做你大姐。聽一回大姐的話,你有困難,能解決的我們盡最大可能解決,只要你有誠意。”

安君英不厭其煩地替他選擇方案、分析利弊。原以為動遷組要來“借機算賬”的老二和母親終被感動,同意搬遷。在幫助安置好過渡房、請人幫忙搬場后,安君英親自找街道、民政部門,幫助兄弟二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還特意派車將老大從拘留所接到新住處。哥哥終于灑淚寫下字條:“政府的幫助很感謝,一切安排我很滿意。”

有人問安君英:“你為何給自己加壓?”安君英自有“動遷理論”:動遷中居民再無理的要求,也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只有站在動遷居民的角度,順著他們要求的合理部分去尋找工作的突破口,才有可能化解矛盾,為社會減少一份不安定因素。

周家橋動遷基地有一戶居民一家四口,戶主老施從外地返滬,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患有精神病;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床上蓋的是棉絮,平時坐的是啤酒周轉箱。在街道辦事處的照顧安排下,一家人除政府低保補貼外,還靠在屋外設攤賣啤酒為生。安君英挨家挨戶地訪問到施家。“離開了周家橋,人生地不熟,誰來幫我呀,真不如一把火把這家燒了……”面對施家的悲傷和絕望,安君英難過得想流淚。“假如他們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該怎么辦?”離開時,她已下定決心,幫助這戶家庭。

她親自為施家在北新涇找到了既適合精神病人居住,又能設攤做生意的房源:底層、兩室一廳,并配有管道煤氣。接著,安君英帶頭,發動黨員一起募集錢物,打掃粉刷新房,并添置了家具、衣被、淋浴器等,還裝好了煤氣……當一家人被安君英接到這個氣象一新的新房時,感激地拉住安君英的手久久不放。

就是懷著把動遷戶當做親人的信念,把動遷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的態度,安君英一一化解了動遷戶對動遷工作的不理解、不合作,成了動遷戶的貼心人。安君英用她的赤誠之心,用她32年的無私奉獻,用她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每一個動遷戶,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人民滿意”。

“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現在有的基層一線干部整天尋思著如何作出豐功偉績,讓自己一舉成名,以至于對雞毛蒜皮小事都置之不理,長此以往就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疏遠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這些都是缺乏“小事”意識的表現。老百姓最反感那種“說得熱鬧,做得淡泊”的“作派”、“唱功比做功好”的“虛功”,他們最信奉的是你到底為老百姓干了什么,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這些小事可能小到一句親切問候,小到一句溫馨提示,甚至小到一個和藹的笑臉就解開了群眾的疑慮和心結,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小事連全局,小事連民心。如果我們牢固樹立這種“小事”意識,把每一件小事都像大事一樣認真對待,把人民群眾裝在心里,從為民辦小事做起,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我們將會在一點一滴中悄悄走進群眾的心里,溫暖百姓心窩,積累群眾的信任,贏得群眾的支持。

甘愿當“傻瓜”,雷鋒精神放光芒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其核心和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一個人的生命如何才能像一條小河一樣永不干涸?持之以恒做好事!全心全意想著群眾的人,不會刻意追求什么表揚和獎勵,他們往往會自覺地把雷鋒精神體現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

一滴水怎樣才能融入大海

吳天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在他身上雷鋒精神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

有一次吳天祥的妻子買菜時聽到兩人在募捐點旁議論,一人勸捐道:“你要向吳天祥學習,他上次就捐了2000元。”另一人答:“吳天祥是個苕(傻瓜)。”

妻子回家告訴了他,可吳天祥在日記里寫道: “我就是要當黨和人民的傻瓜。陶行知先生有句話‘傻瓜種瓜,種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華’。”

無論職務如何升遷,吳天祥的衣食住行還是那樣樸素,甚至“寒酸”。

吳天祥說:“不管別人怎么做,我只堅持一條:不左比,不右比,對照黨章查自己。”他記得剛升任副區長的時候,有個群眾在街上向他祝賀:“吳區長,恭喜你升官發財啊!”

吳天祥心里一驚,馬上把全家人召集起來,約法三章:一、不搞特殊化,一切和老百姓一樣;二、先人后己,生活向低標準看齊;三、家里任何人都不準收別人的東西,不準開后門。

在他那里,公私分明得近乎苛刻。有一次他妻子雙腿腫脹,女兒建議用他的公車送媽媽去醫院,可吳天祥還是推出了自己的自行車,他說:“小車是政府工作急用的,你媽媽看病是私事。黨的干部為自己謀一份私,就欠百姓一份情,就給黨抹一點黑。”

2008年4月,下崗工人周韶友為了創業賣掉了家里二十多平方米的住房,租住別人的私房,然而,他的生意完全做垮了。雪上加霜的是,經檢查他患了肺癌晚期,醫生給他下了結論:最多只能活三個月!私房業主得知他患了嚴重的疾病,將他們一家趕了出來。妻子沒有城市戶口、沒有工作,還有個6歲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吳天祥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讓出四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給他們住,掏錢送他們的孩子到幼兒園,還經過多方協調,幫他愛人解決了戶口問題。周韶友逢人就說:“共產黨好,志愿者好,老吳真是個大好人!”

在他面前,任何送禮者都會吃閉門羹。2003年7月,一個老鄉從上海給吳天祥打來電話,要他幫忙將其產品在武漢打開銷路,一個月給他5000元報酬。他當即回絕:“我只給繁榮市場經濟出力,不給私人老板打工。”

許多受過他恩惠的“窮親戚”也總想著報答。水果湖街居民袁師傅,為感謝吳天祥幫他兒子聯系好了工作,給他送來1萬元,并說,這事誰都不曉得。可吳天祥說:“黨性曉得,黨紀曉得,共產黨人的正氣曉得。”

有了雷鋒精神,看到國家和百姓遭受損失就會有心痛的感覺,看到某些社會問題,就會有解決的沖動;有了雷鋒精神,在工作中就不會處處等上級的指令,而會用主動、積極的態度來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有了雷鋒精神,我們就不會習慣性地推托責任,而是主動承擔。

一滴水怎樣才能融入大海?甘愿一生當傻瓜!甘愿當傻瓜的人不是傻子,而是一個處處顧全大局、識大體、為官從政心系民眾、為民謀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老實人。這種老實人時時刻刻都把雷鋒精神記心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優秀的公務員應當更多奉獻,謙讓利益。奉獻,當然意味著要犧牲時間、消耗精力、失去利益。凡事問回報、精算計、求索取,不是一個公務員應該干的事情。

所以,從我做起,以敢愿當“傻瓜”的心態從事一切工作!

一條小河怎樣才能不干涸

毛澤東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足見持之以恒的可貴。換句話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養成做好事的習慣。當做好事成為習慣的時候,就是這個人由量變到質變的時候,就是這個人由平常境界達到了一個高尚境界。

沈在敏就是一個具有高尚境界的人。沈在敏是福建省清流縣公安局一名普通科員民警,二十年的從警生涯,一直在清流縣最偏遠的長校、李家、鄧家、靈地派出所工作,村民們都叫他百姓警察。他多次被評為三明市公安系統“十佳公仆”“省優秀人民警察”。

1997年4月,沈在敏調到鄧家派出所工作,在下村工作中,了解到尤坊甲村民趙達道在采石建房時被石塊砸傷造成下身癱瘓,全家重擔全落在妻子肩上,家庭生活十分艱辛,老趙也變得意志消沉,性格孤癖。沈在敏利用工作之余主動與他攀談,安慰他,鼓勵他振作精神,戰勝自我,臨走前,悄悄放了100元錢在他床頭。之后,每到尤坊甲村,沈在敏都會上門與他談心,有困難主動幫助他。漸漸地,趙達道把沈在敏當成了親兄弟看待,家中大事小事都與沈在敏商量,村里的人都羨慕地說老趙交了個警察兄弟。

2003年1月,老趙不幸得重疾即將過世,嘴中念叨著“叫在敏來、叫在敏來”。得知情況后,沈在敏當晚冒雨從派出所騎摩托車趕到尤坊甲村。老趙看到沈在敏來了,當時還想伸手示意,可手伸到一半就掉下來,之后再也沒抬起來。沈在敏看到老趙安詳閉上眼睛,嘴角還留有安慰的笑容。

在幫助老趙家人料理完后事后,沈在敏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沈想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民警,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讓群眾把他當成最親的人、最好的朋友,生前為自己牽腸掛肚,死后為自己祈福納祥,真的很感動,很感慨,同時也更加堅定今后要走怎樣的路。

沈在敏幫助過的人、搶救過的傷員,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每當身邊出現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拉他一把,扶他一手。也許,正是這些原因,老沈工作過地方的老百姓都很信任他,把他當成知心朋友,無論大事小事,難事易事,都喜歡找他出面解決。

2005年清明前夕,鄧家鄉、鄧家村兩族因祖墳與宅基地建設發生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雙方都糾集了一幫人準備動粗。沈在敏獲悉后,邀同村干部分別與兩族的長者深入談心,反復耐心地做疏導工作,終于使雙方滿意而退。“這么多人要打斗起來,后果不堪設想。”村治保主任鄧世榮說,“幸好在敏及時調解,他辦事公道,大伙都愿意聽他的。”

20年,沈在敏仍舊還是一名基層的片警。他覺得這沒什么不好,用他的話說就是:“能穿上這身警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我就很滿足了。”他不認為自己越走越低,也沒有感到有什么落差。干基層片警,離領導遠了,但離群眾近了,離現場近了。

沈在敏是公務員隊伍中的雷鋒:當別人都渴望成為一顆晶瑩的鉆石的時候,他甘愿做一塊磚;當別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大海的時候,他甘愿做小河里的一滴水。他不怕平凡,他只是不甘心平庸。即使是一滴水,它也要發出自己的作用來。

《淮南子》說,做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不足以形成美德,但堅持做好事就能形成好的品德。全心全意想著群眾的人,不會刻意追求什么表揚和獎勵,他們往往自覺把雷鋒精神體現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養成做好事的習慣,這種習慣是發自內心的習慣,敦促著他們“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大余县| 两当县| 博爱县| 青岛市| 大余县| 深水埗区| 徐水县| 同江市| 靖边县| 福州市| 宝清县| 襄汾县| 东乌| 洛南县| 江陵县| 潞西市| 洛宁县| 营口市| 尉氏县| 天气| 南漳县| 龙陵县| 兴和县| 武功县| 安远县| 津南区| 南宁市| 裕民县| 穆棱市| 洪洞县| 克什克腾旗| 陆河县| 衡南县| 南安市| 永丰县| 定陶县| 寿宁县| 海宁市| 淄博市|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