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辯修分位品

修行所在稱位。位別不同名分。即是前所修所在分位。依位方修。應位后依修成。位位不修前故。于修后明其位也。前品之末約凡圣三乘。此治差別。不約位說。故須重品。

論曰。已說修對治修分位云何。

述曰。此品之中大文三段。初結前生后以發論端。次依問正解廣中宗意。后釋義既終略為總結。此即初也。

論頌曰。所說修對治至勝利成所作。

述曰。自下第二依征正解。合有四頌。初三辯法。第四辯人。初三頌中。初之二頌明有為治法勝劣位別。第三一頌略明此有為治法于法界中辯其差別。此即初也。于中上二句標名顯數。下六句依數別彰。

論曰。如前所說至有十八種。

述曰。總釋文之大綱。別解頌初二句。然此分位更無別體。即前對治前后差別各分位故。

論曰。一因位至謂已發心。

述曰。初即性種姓。即對治種子未起現行。第二位已去名習種姓。得彼彼說。

論曰。三加行位至未得果證。

述曰。即發心已去未必是加行道。即資糧道亦此攝故。除見道中解脫道位。彼是果故。

論曰。四果位謂已得果。

述曰。即第十六見道等是。

論曰。五有所作位至謂住無學。

述曰。此文易知。然有學位有處唯說見道已去。如瑜伽五十七二十二根中。善法欲已去。今此取寬者。于理無遮。體雖與前無別。所望異故。無有失也。

論曰。七殊勝位至勝功德。

述曰。前無有無學。但是總說。今此殊勝約別為論異。非身證俱解脫等。

論曰。八有上位至無勝位故。

述曰。若直往人即在十地。入菩薩地故。或此及迂會人。十信位。皆是此位。名勝聲聞。然勘于此。前諸位中。即似唯說二乘人者。以此言超聲聞等故。然理不簡。無上可知。

論曰。十勝解行位至謂次六地。

述曰。前來通說三乘諸位。自下別說唯菩薩位。即十三位七種地也。如攝大乘瑜伽等說。文易可知。據勝能說。不可為難地地別立。

論曰。十三受記位。

述曰。受記有種。

論曰。十四辯說位至灌頂位。

述曰。第九地得四辯。第十地將紹佛位故。以上辯因。自下辯果。

論曰。十六證得位至謂變化身。

述曰。即是三身隨勝立號。報身望菩薩故名于勝利。利于勝人。利以□身為利人名勝利。化身滿因所愿名成所作。即成所作智。此即第一廣明有為治法位訖。然勤位盡不過三種。故下為之此據別勝義不可廢立。

論曰。此諸分位至其三者何。

述曰。結生下文。

論頌曰。應知于法界至清凈隨所應。

述曰。上二句顯前有為治法于真法界辯別。舉數標宗。下二句列名攝廣。

論曰。于真法界至攝前諸位。

述曰。解初二句第四句頌末后三字。由真法界成有為治。故約法界辯治分位。

論曰。不凈位至乃至加行。

述曰。此攝三位。謂因入加行。以有漏故名不凈位。

論曰。凈不凈位謂有學位。

述曰。若約名攝。唯攝第五。若約體攝。即第四第五第八第十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位全。第七位少分有學亦得神通等故。以體準前。有學位體名取異生。與不凈位體相雜故。此等諸通無漏有煩惱。故名凈不凈。

論曰。三清凈位謂無學位。

述曰。若約名攝。唯攝第六。若約體攝。即攝第六第九第十六十七十八位全。第七位少分。上來第一約法辯位。次第二約□□位。

論曰。云何應知至諸補特伽羅。

述曰。此問起頌答也。依法立人。故言依前諸位等。

論曰。應知依前至此已發心等。

述曰。人既是假。約實辯人。依法別相方立人故。若種姓法名住種姓人。乃至廣說十八三位。

論曰。修分位至即種姓位。

述曰。此即大文第三結前義也。有種姓者。方有堪能勤行入圣。

論曰。發趣位即入加行位。

述曰。前位未發心不名發趣。此二發心趣求圣道名發趣位。即名別說凡夫之位。即攝十八中第一二三。

論曰。不凈位至清凈位。

述曰。總攝凡位體。名不凈位。三中攝一。如自名攝。十八中攝初之三位。若但名攝。即如名攝凈不凈位及清凈位。及攝體收。如三中解。

論曰。有莊嚴位至無上位。

述曰。十八中。第七名有莊嚴。以有勝德故。今別結。遍滿位即十地者。謂十八中。第四第五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三中第二位。此位通十地。故言遍滿位。無上位十八中謂佛。三中最后。論此品此結無也。然今此解勘數本釋。更無別解。但隨一理為結。不可征為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龙川县| 宣威市| 库伦旗| 松滋市| 麦盖提县| 诸城市| 鲁甸县| 长泰县| 宜良县| 罗江县| 且末县| 长丰县| 建始县| 密云县| 江川县| 开远市| 比如县| 犍为县| 尉犁县| 佛坪县| 宾川县| 顺义区| 晋中市| 云霄县| 昌黎县| 马龙县| 安丘市| 灵丘县| 阿图什市| 张掖市| 习水县| 义马市| 和龙市| 翼城县| 连城县| 灯塔市| 济南市| 屏东县| 松溪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