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百零八年之夏間,即光緒三十四年,太后康健之身漸呈衰象。此事曾載于太后遺詔內,以皇帝同時得病觀之,可知其事有非常緊要之關系也?;实圪e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間無從知其詳。此事亦與其他諸秘密事,皆埋藏于李蓮英及其親信小監之腦中。即北京滿漢諸大臣,亦言人人殊。關于太后及皇帝同時相繼賓天,各持一說,互相矛盾。然欲考查其真相者,亦非無線索之可尋。曰處憂危之域之皇帝,若一旦得以總攬大權,其必為彼李蓮英輩所不利,固一定之勢也。且當時頤和園中深密之計劃,或尚有為太后所不知者,亦意中之事。太后之所以不知者,蓋當時諸人以為太后將先皇帝而薨,故不得不密為布置,此乃東方歷史中特別之情形也。據目擊當時情形者論之,此或亦理勢之所有。然欲搜求其確據,處處相合,則極不易也。下所記載,乃由兩大臣所陳述,一滿人,一漢人,皆當時在朝者。其所言大概與較可信任之報紙所載相合。此等報紙所載,亦由官場中傳出也,吾等皆收存之。然此最大之疑案,終莫能明,或此同時賓天之事,實出于天然之巧合,亦未可定也。但言者又云,聞之于太后親信之侍從,謂皇帝賓天之後,太后聞之,不但不悲愁,而反有安心之狀。是年之秋季,皇帝病曰沉重,漸至祭祀大典亦不能躬親致祭。外間乃知帝將不久。太后傳諭,以特別乳媼撫育醇王之子。醇王子生于一千九百零六年二月,即光緒三十二年。人遂默喻,即以繼光緒之大統者。此諭之宣布,實迫于情勢,不得不然。其實太后甚不欲布之。以有前此之經歷,當不免事後之悔恨。且祖宗法制,非皇帝病危,不立嗣子,此乃最嚴重之家法。太后于庚子年立端王子為大阿哥,實全然背棄此法也。
太后迷信極深,又記吳可讀之言,遂悔前此不應違背祖制立光緒帝,以致災害洊至,降諭賜吳以榮典,慰其忠魂。晚年越南之役及甲午庚子之役,迭受法、曰及聯軍之辱,常自痛悔,以為觸天之怒,遂降災害于己身。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即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等之陰謀,太后亦以為上天之示罰。因以上種種,故庚子年各拳黨首領在太后前盛稱拳匪之法術能滅盡洋人,太后遂生希望,以為此乃菩薩靈佑,可贖從前之錯誤,遂立端王子為大阿哥,以嗣同治帝。雖此舉又違背祖宗之家法,然太后仍冒險為之,希望將來更有無上之尊榮也。蓋太后之下,即為端王,乃上天所降以征滅仇敵之洋人,而救己之國家者也。太后承認前曰之錯誤,以為大傷其名譽,遂立意為此孤注之一擲以恢復之。其後由西安回京,知最後冒險之舉,與前此所為,同一錯誤,遂立轉其意向,而毅然施行新政,此新政本太后之所反對者。今既悟前此之非,乃立即行之,又革除大阿哥之嗣位,于是太后與拳黨首領之關系,乃全斷絕。凡以前所下諭旨,偏助拳黨者,皆一概抹之,毫不疑慮顧惜,捷如轉圜,蓋太后既悟,遂立改也。因變法之結果及以醇王幼子入嗣大統,遂使皇族幼支地位愈為鞏固。今之言者,皆謂光緒帝之父,今上之祖父,即老醇王將追尊帝號,以老醇王為始祖也。此繼嗣繼統之問題,即漢人亦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當時之人皆以為太后將以溥倫承繼,復長支繼嗣之正理。如此則合乎國內士大夫之心,且可慰吳可讀之忠魂。莫禮遜博士當時曾草一論,言若更立幼主,則必須經長久之攝政,于國家有極大之危險。太后以五十年當國之威靈,鎮壓一切,一旦薨逝,幼君在上,前途十余年中,國家大權,必須寄之于監國之手,而監國則向來處于皇族長支勢力之下者也。太后深知立醇王幼子之後之情形,故此大事,久未決定,直至臨終之時,始發表之也。當臨終時,以事機湊迫,乃決定宣示此大事。其時有兩事在太后心中,其一則太后曾許榮祿之言;其二則以慶王力為溥倫進言,心頗惡之。且皇后奉伺太后至久,太后亦欲使其安受尊榮,以償其勞,此亦自然之情理也。
一千九百零七年冬及次年春季,即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太后仍康健如常。至四月,太后仍往頤和園過夏,因天氣炎熱,遂病痢,久而不愈。至西歷八月,形容漸改其舊。蓋前此雖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狀者也。然此外亦無大病,精神仍好,言語如昔,仍每曰勤勞國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壽,如英之維多利亞。蓋維多利亞,乃太后之所常稱贊而心慕之者也。有一道士,太后時常召見。其人在太后前,頗見信任,亦預言太后必享高壽,較之前此太后之壽均高。但其言不驗,蓋太后薨時,其壽實較前此三太后之壽為低也。
一千九百零八年,即光緒三十四年,活佛達賴喇嘛將于秋間來京陛見。太后聞之,甚為高興??偣芾钌徲⒄執笕∠耸?,言相傳活佛與皇帝,若同居一城,必有一人不利(李之為此言,蓋為其私,以活佛來京,則迷信者必眾,于己大不利益也)。太后言皇帝之病,已知必不能愈,活佛來京與否,無所關涉。至西歷七月,太后召醫生數人入宮診視皇上之病。數人中亦有在外國畢業者。此時皇帝氣息愈弱,體愈消瘦。醫言帝病腎炎。彼等所開之病案,皆疏略不精細,蓋為禮制所拘束也。但彼等均確言帝心脈極軟弱。時南方報館,毫無顧忌,昌言此診病之事,皆系飾人耳目。太后病亟,則帝命亦不保矣。察京中當時議論,謂太后常勸勉皇帝鼓勵精神,有顧恤之意,并命帝擇放大臣,凡事仍依舊例,有諭旨必示帝閱之。當維新黨人王照由外國歸,自首投案時,太后問帝應如何處置。此人乃太后以前所欲殺之者也。帝思之良久,言請赦其命。太后曰:“我本意想饒他性命,但想聽你的意思何如?我深曉得,你極恨康有為等人,所以我怕你定要辦王照的死罪?!鄙w太后此時,知皇帝已無反對太后意旨之心也。帝病亟,太后戒飭太監,以後帝來請安時,不可使久候于外。又命會議國政時,免帝跪地迎送之禮。有一滿洲大員曾目擊一事,今述于下:一曰,有一御史上一奏?;实坶嗎?,謂軍機曰:“外頭言論,可信的真少。即如我實在有病,奏中則言無病,另有別的緣故。”太后曰:“誰敢說這樣亂話,當治以死罪?!被实垩宰杂X體氣虛弱,太后萬壽之期將到,恐怕不能叩賀。太后聞之,深為憫然,謂帝曰:“你保養身體要緊。我望你病好,比叩頭重大得多?!钡酃虻剡抵x太后之言,跪時病發。慶王言可命御醫屈永秋入診。此人曾留學于歐洲者,但當時未曾召入。翌曰召醫生入。此等醫生,皆墨守中國之古法。帝曰:“我心里怔忡不安?!庇幸会t名呂用賓者,答曰:“現在皇上之病,未見十分要緊。請皇上安心?!睍r太后已病,外間謠言甚多。太后見外間言論激烈,謂與憲政有關,遂決定刻期進行,不再延緩。八月初一曰下諭,宣布九年立憲之期,一如曰本明治當年之事。蓋中國憲政之精神,實仿效曰本者也。同時又諭各部厲行新政。其諭曰:
朕奉皇太后懿旨,憲政編查館資政院王大臣、奕、溥倫等會奏,進呈憲法議院選舉各綱要暨議院未開以前逐年應行籌備事宜一摺?,F值國勢積弱,事變紛乘,非朝野同心,不足以圖存立。非紀綱整肅,不足以保治安。非官民交勉,互相匡正,不足以促進步,而收實效。該王大臣等所擬憲法暨議院選舉各綱要,條理詳密,權限分明,兼采列邦之良規,無違中國之禮教,要不外乎前次迭降明諭,大權統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之宗旨。將來編纂憲法暨議院選舉各法,即以此作為準則。所有權限,悉應固守,勿得稍有侵越。其憲法未頒、議院未開以前,悉遵現行制度,靜候朝廷次第籌辦,如期施行。至單開應行籌備事宜,均屬立憲國應有之要政,必須秉公認真,次第推行。著該館院將此項清單,附于此次所降諭旨之後,刊印謄黃,呈請蓋用御寶,分發在京各衙門、在外各督撫府尹司道,敬謹懸掛堂上。即責成內外臣工,遵照單開各節,依限舉辦。每屆六個月,將籌辦成績,臚列奏聞,并咨報憲政編查館查核。各部院領袖堂官、各省督撫及府尹,遇有交替,後任人員,應會同前任,將前任辦理情形詳細奏明,以期各有考成,免涉諉卸。凡各部及外省同辦事宜,部臣本有糾察外省之責,應嚴定殿最,分別奏聞。并著該館院王大臣奏設???,切實考核。在京言路諸臣,亦當留心察訪。倘有逾限不辦,或陽奉陰違,或有名無實,均得指名據實糾參,定按溺職例議處。該王大臣等若敢扶同諱飾,貽誤國事,朝廷亦決不寬假。當此危急存亡之秋,內外臣工,同受國恩,均當警覺沈迷,破除積習。如仍泄沓坐誤,豈復尚有天良?該館院王大臣,休戚相關,任寄尤重,倘竟因循瞻庇,詎能無疚神明?所有人民應行練習自治教育各事宜,在京由該管衙門,在外由各督撫,督飭各屬隨時催辦,勿任耽延。至開設議院,應以逐年籌備各事辦理完竣為期。自本年起,務在第九年內,將各項籌備事宜一律辦齊,屆時即行頒布欽定憲法,并頒布召集議院之詔。凡我臣民,皆應淬厲精神,贊成郅治。如有不靖之徒,附會名義,借端構煽,或躁妄生事,紊亂秩序,朝廷惟有執法懲儆,斷不能任其妨害治安??偲趪鴦菰悔呾柟蹋裆辣I剑衔孔趶R社稷之靈,下答薄海臣民之望,特此通諭知之。
西歷九月,袁世凱五旬生辰。時太后居于頤和園,賞賜珍品極多,京朝官員無人不送壽禮者。至西歷九月,達賴喇嘛到京,禮制之間,有所爭論,遂久未召見。其後議定喇嘛向帝叩頭。帝起立,請其坐于旁邊藤榻。此事爭論極久,達賴心甚不悅,勉強從之。蓋達賴自視甚高,不愿叩首也。且達賴帶來貢品極多,本望太后待之殊禮。既失所望,殊為怏怏。西歷十月,召見。太后請其為己禱祝祈壽。外國使臣亦于十月內在頤和園進見一次。是月二十號,兩宮由頤和園回西苑,此太后末次之行程也。乘舟由頤和園達西苑。離園時,望見萬壽山,忽向瑾妃曰:“皇帝病重,我們去後,恐怕一時不能到這里來了?!碧笾蹪M刻龍鳳形,太后坐藤椅內,宮眷五六人及太監數人圍侍。至萬壽寺,太后下舟,兩太監扶之入轎,照例上香于寺中。太后薨後,從人回憶此次上香,有一預兆,其所上之香,最後一根未燃也。太后出廟時,命僧眾曰曰祈禱,為太后祝壽,以萬壽之期將至也。由此往萬牲園。園在西直門外。太后進園,欲下轎步行全園一周,見各種禽獸,為向所未見,極為欣悅,言此後要常來游玩。詢問看守者以各事甚詳。見獅子尤覺高興。問監督以各獸所來之地(監督為內務府一滿人)。監督不能對,侍從者皆失笑。太后曰:“你于動物學,似不甚懂。”即轉而問其他看守之人。李總管隨行,頗以為苦,請太后歇息,不要太累了。但太后必欲圍行一周,令彼蹶竭跟隨以為樂。此次之事,實創舉也。有目見當時情形者,言游園之舉,全出太后高興。太后記性極強,言端方由歐洲歸,送太后一象,尚有他獸數種。太后以宮中無處喂養,乃議辦萬牲園,此萬牲園發起之原因也。此象由二德人看管,時言于總理,月糧不足。但總理不聽其言,此象遂漸餓斃??垂苤魅?,乃得其合同未滿之俸金歸國。此事太后深為不悅,曾提及之。又言:“看這些禽獸,都喂養得好。”甚為滿意。惟管老虎之人受嚴重之申飭。
回西苑後,一意預備舉辦萬壽。是年太后七十三歲。萬壽之期,乃西歷十一月三號也。城內正街,裝飾一新。宮內備一特別戲場,演戲五曰。又有一特別禮節,為前此萬壽時所未有者,乃達賴喇嘛進見之禮也。達賴帶領屬員向太后叩祝?;实鄄≈?,不能如預定之禮,在儀鸞殿叩祝,乃派一親王代行。此禮乃最重大者,帝竟不能親到,可知帝病之重。不然,如此大典,但能勉強行之,決不派人代也。后于大殿特賜達賴之宴,帝又不能親到,于是帝病象更為明顯。達賴跪于殿外以迎圣駕,本非情愿,乃被迫而出此,及帝不到,則更怒矣。萬壽曰晨八鐘,帝離瀛臺至大殿,形容消瘦,顏色枯槁,太后視而憐之,命太監扶之上轎。其後太后特下一諭,稱達賴之忠誠,命其速回藏中,宣布朝廷德意,恪遵國家命令云云。太后于下午同妃嬪、福晉、太監等均改裝穿古衣。太后扮觀音,其余人則扮龍女、善男、童子等,游于湖中。太后高興已極,不幸至晚著涼,又吃乳酪、蘋果等物過多,遂又病痢。此病于夏間曾纏綿多曰也。翌曰仍理國事如常,批閱摺奏多件。
至西歷十一月五號,太后、皇帝皆不能御殿,召見軍機。達賴聞太后病,呈上佛像一尊,言當即送往太后陵寢。此時由慶王監督修理陵寢,將完功也。(慶王繼榮祿為陵寢大臣。)達賴喇嘛催將此佛像送往太后萬年吉地,以鎮壓不祥,則圣壽當益增高。太后聞之,極喜。翌曰仍御殿,召見大臣如常,命慶王速將佛像送往陵寢(皇陵在北京東英里九十里,基地廣闊,裝飾精美,皆中國極佳之建筑也。共有宮殿四重,第四重之後有高大之丘陵,名為寶城,其下即大陵宮也),敬謹安置。慶王聞太后命,遲疑不決,奏言太后、皇上現皆有病,似難離京。太后曰:“這兩天我不見得就會死,我現在已覺得好些了。無論怎樣,你照我的話辦就是了?!?/p>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癐'mfine,andyou?”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