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書復

復汝允肅總戎

前接芳函,“有一念未絕,到處紏纏云云”,何其智哉?嗟乎!世出世間實不越此一念。不識此一念,未免被功名聲色之所蠱惑。達此一念,則功名聲色皆如夢幻不實。既知不實,則萬機普赴而不撓其神,眾音交響而不亂其聽,五色互眩而不混其觀。所謂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是也。誠能如是,何紏纏之有哉?

復趙完之御史

屢見佳作,言高意深。若是本分一著子,實未夢見在。昔佛印與東坡書云:“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奈何腳跟下事黑漫漫地?”今觀足下,何以異此?亟將平日所習學的束作一團,拋向吳淞江里,如棄敝屣,更莫回顧,單單看個本命元辰落處。儻一旦豁然,則又吾法門一龐老也。

復方坦庵學士

禪不在于坐化超脫,若以坐化超脫為禪,非禪也;道不在于留形住世,若以留形住世為道,非道也。昔九峰不肯首座,黃龍痛叱純陽,良有深意,豈止坐化超脫、留形住世而已哉?愚見如是,高明詳之。

與楊靜山太史

聞居士有慷慨志,真火宅中蓮花也。不見昔崔趙公問欽國師曰:“弟子欲出家得否?”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公于是有省。者里著得只眼,看他是何道理?儻或豁然覷破,非惟親見國師,亦與趙公把臂共行。脫或未然,更有偈作個注腳:修行豈必著緇衣?唯要明心透祖機。昔日龐公曾戴發,傳燈千載許同歸。

與青龍兩序

山僧自甲申蒙眾檀逗留掛瓢,迨今十有五年矣。雖不能廣辟大剎、光耀法門,然而遠近檀護已知歸向三寶,此第一勝事。次,則大殿雖未竣,亦稍可觀。其三,寒座元為人真率梗直、見識超卓,可作二代主人,代山僧說法也。縱佛祖出世,不過化人向善,紹續慧命。今也信心已熟,叢林得人,可謂能事畢矣。昨山僧曾受佛日之請,不可腳踏兩船,遺笑諸方。冀兩序送首座入方丈,如渠不允,須善調理,方丈不可一日無主。至囑,至囑。

與青溪眾檀護

山僧出云門,本欲抵青龍與諸公笑談一上,不期虎林檀護邀住佛日,直得應允。今隆福盡付寒座元掌管,祈送入方丈。雖佛祖出世,不過為法求人。山僧既有首座,青龍一派始不斷絕,亦見護法之心始終不異矣。

與青龍寒松操長老

初七接來書云,收成略勝去歲,國稅納已過半。復閱新刻語錄,山僧不禁蹈舞,居然一佛出世矣!兼之青龍一片荒地,曩承遠近檀護及前執事人一腔血汗所成,幸爾大眾有依,叢林有托,山僧縱老死丘壑,復何憾焉?吾子既踞座披衣,為一方知識,必也匡時挽弊,體從上佛祖之淳風,以眾心為心,以眾耳為耳,以眾目為目。夫以眾心為心者,其量普而無物不容;眾耳為耳者其,聽聰而好惡之聲無不辯;眾目為目者,其明遠而秋毫之末可察。是以,大海不擇細流,泰山不讓土壤。世出世間,其理一也。凡接待衲子,唯以本分鉗錘,使彼透脫生死。機無大小,施之以平等法門。叢林之興可卜,佛祖慧命可繼。為知識者,能事畢矣。

自維揚返荊溪,半年以來,身如破車、腳似飛蓬,曾無片晷之暇,奈何!奈何!昨見來書云:歲有豐色,眾有和聲,國稅、叢林亦有內托、外護,山僧不勝慶慰,乃子福德所致,亦叢林厚幸,復何他慮焉?至于進退之節、分憂之勞,此太早計生。然青龍一坐具地,已曾兩度鳴鼓上堂,人天眾前分付與子,并無年月期限之說,亦非衙署傳舍之所,何乃妄生許多葛藤?山僧獨慮普同塔及重興隆福碑,賴子協力為我圖成。待山僧死后,不用作供,亦不必下語。以此二事酬恩足矣!外和偈曰:聞說昔人曾有言,養兒多為啟家門。須知不奉原非輔,古道無如慧命存。

前六月與子書中甚是明白,毫無隱匿,何故徒勞跋涉,枉廢人力?子既擔當佛祖重任,升座說法開示后來,可謂人天師范矣!夫為人天師范者,人莫行而行之,人莫忍而忍之,人難能而能之,唯慧命為念,弘道是懷,以至功流百世,名垂不朽。雪后始知松柏操,此之謂歟。今青龍雖不大備,足蔽風雨;遠近檀護皆知向佛,亦可化度;地僻景幽,盡可行道。欲舍此而他往,我不知子是何意也?不及盡言,惟子勉之。

青龍一剎,悉屬檀護脂膏所為,與山僧何預焉?況山僧于人天眾前兩次委付與你,無不知者,故爾放浪煙霞,息影巖壑,以待殘喘而已。且維揚、荊溪二處,葛藤尚未剖斷,何暇復顧慮于青龍哉?今而后,更以瑣末事煩亂山僧者,作不孝論。至囑至囑。

與青龍眾護法

竊惟邇來佛法澆薄,無甚今日!每見拖筇曳裾、苞苴投刺、交結權勢,靡所不至!唯圖門庭熱鬧,不顧取笑,傍觀滔滔皆是。若欲匡時援溺、易風移俗、求其一二者,又烏可得?興念及此,未嘗不疾首蹙額者也。近有人從青龍來,謂新方丈杜門不出、一味高尚,弗憂門庭冷落、法堂草深,較之諸方新出世者,可謂劣矣。山野謂,果如是,則古風稍挽、涇渭可分,何患叢林不興、祖道不振?古云:“作家自有通人愛”,是也。雖新方丈不諳時務,抑且尚在老誠,比前之拖筇曳裾者,不可概而目之。未審何日枉駕邗關?懸榻以待。

與汝允肅總戎

別后瞬息四月矣,光陰逼人若是。竊惟今時不為功名祿位所絆、知進退者,能有幾人?唯足下。抽身于金紫叢中,撒手于麒麟閣外,可謂名成身退,古來明哲何以過是?山野前見足下國事紛紜,頗似忘情吾道,邇來知有精進心,故以本分事相告。欲明此事,慎勿外求,只將一個本來面目話頭孜孜矻矻,頓在目前,不可須臾放過。正如疇昔統領百萬雄兵援抱對壘,必以勝敵為主,稍有一毫畏縮,則為敗將矣。誠能勇猛無懈,于不知不覺處豁然, 地一聲,徹見自家本來面目,始知不動干戈而恒沙國土一時歸降。所云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是也。勉旃。

與大休禪人

掩關一事,上古未聞。后因居曲錄木者苦于應酬,故設一關,絕攀緣,免迎送。是以,遠公不過虎溪,汾陽不逾閫閾,非孟八郎淘汰知見漁獵學問之所為也。今人往往不達其意,輒為效顰,封鎖一室,端坐其中,見地無所決擇,道力無因進益,雌黃莫辨,菽麥不分,但有幾個齋公道婆送供禮拜,便生歡喜。此乃虛消信施,何益之有?果欲琢磨知見,勿得離師左右,殷殷懇懇,朝咨暮問,得臻堂奧,始成一家兒孫。不然,縱有所得,終成杜撰,決非法門種草也。思之,審之。

復吳淞沈鎮臺

來論云:“在帆影馬蹄中做工夫,當如何下手?”貧衲已酬之。上堂語中“向刀刃上走馬,虛空里行船”,若從者里具得只眼,一任橫拈倒弄,無處不是本地風光。如或未然,且向十二時中,無論忙閑、動靜,“我者本命元辰,畢竟落在甚處?”至于工夫成片,忽然撞破本來消息,自有一段真受用處也。謹復。

辭太平庵監院

去歲臘底,不敢固卻眾命,暫領春制,今欲一擔交出。竊惟螳臂,大難承命統。祈上座與眾檀護再議,須延道全德備、有力者主之。非獨寶剎中興,亦可作婁江萬世之津梁矣。原諒是荷。

復越州眾護法

衲近辭弁峰,歸憩隆福,志圖釣明月于龍江,攬清風于鶴渚,一味守拙過活,何期鼎翰遙頒,招主能仁?開函捧讀,詞意殷殷,非乘夙愿來者,何能若是?只得暫領一期,聊應眾誠。若據本分一著,即貴境奇巒佳水、修竹茂林早已漏泄了也!豈待貧衲饒舌,然后為說法哉?

雜著

一花現瑞賦(有序)

甲午夏偶閱《傳燈》,凡于中有關乎統系者,輒撮其機緣語句,筆而綜之。始于釋迦拈花,卒至弁山瑞老人,故題曰“一花現瑞”。雖文采不足,而吾家歷代淵源灼如親炙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永川市| 洪泽县| 东乡| 胶州市| 金堂县| 西青区| 铁力市| 东港市| 宝坻区| 永州市| 新平| 衡东县| 泾源县| 秀山| 肇庆市| 贺兰县| 尚义县| 西贡区| 肥城市| 吉木乃县| 民权县| 当雄县| 湟中县| 迭部县| 蓬安县| 登封市| 南投市| 阳东县| 黑山县| 遵义市| 富顺县| 盐池县| 桑植县| 林芝县| 上杭县| 卓尼县| 临汾市| 和龙市| 三台县| 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