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發企業管理——思想、方法、流程和工具
- 林銳 彭韌
- 1602字
- 2019-01-01 18:02:09
2.9 批量復制和規模效益
如果企業對外能夠批量復制客戶,對內能夠批量復制商品(全部或部分成果),那么企業效益與批量復制的規模成正比。
復制的好處是:每增加一個新客戶或新商品,“復制”比“從零做起”的邊際成本小得多。所以“復制”能夠獲得規模效益,而“從零做起”不具有規模效益。
這個原理可以解釋為什么企業喜歡做“品種少、批量大的業務”,而不喜歡做“多品種、小批量”的業務。后者很難獲得規模效益,企業很難做強、做大。
令人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企業要么具有規模卻沒有效益,要么具有效益卻沒有規模。我訪談過數百個IT企業,發現一些快速擴張的企業面臨一個共性問題:隨著企業的發展,業務涉及領域越來越廣,開發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投入資源越來越多,但是每種產品賣出的客戶數量比較少。企業管理問題越來越多,領導越來越累,人均毛利卻降低了??偹阆聛恚顿Y收益還不及過去好。
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企業擴張過程中疏忽了“復制”,導致企業效益沒有隨著規模增大而增大,甚至反而遞減。解決此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靜下心來,把“復制”內功建設好。那企業該如何“復制”,方法如下:
1.企業如何復制客戶?即一款商品在不做改動的情況下賣給更多的客戶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幼稚,因為超市里面的所有商品都可以賣給很多客戶,復制客戶似乎極其容易。但是在軟件業界,要讓一款企業級軟件在不做改動的情況下賣給更多的企業客戶,那是相當了不起的。具有這種能力的軟件開發商,國內不超過幾十家。
一款商品不做改動能夠賣給多個客戶,根本原因是這款商品滿足了目標客戶群體的共性需求,這是企業復制客戶的前提條件。
對于軟件業而言,企業客戶對軟件的需求是復雜多變的,軟件開發商必須長期研究目標客戶群體的共性需求,并且開發出滿足共性需求的通用軟件產品,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的復制客戶。這條道路漫長而艱辛,沒有多少軟件公司能夠堅持走下去,于是紛紛放棄、轉而做定制開發去了。
2.企業內部如何才能復制商品(全部或部分)
(1)研制商品的方法不能只掌握在個別人手中,否則個別人發生意外或離職,企業就麻煩了。除了機密信息,最好把研制商品的方法寫成流程,讓員工學會(即復制了方法)。
例如,大多數中餐館的招牌菜技藝掌握在個別大廚手中,換成別人就做不好了。一個大廚的日產量相當有限,無法取得規模效益,而且店老板怕大廚,這就是大多數中餐館都是小企業的根本原因。
肯德基和麥當勞沒有大廚,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操作員和服務員,他們根據流程,幾乎能夠做出完全相同的食品??系禄望湲攧跊]有特色菜,但是有規模效益,所以能夠做成世界級的大企業。
(2)僅復制了方法還不夠,最好連活都不用干了,瞬間就復制出成果。對于軟件企業,這種想法是可行的:開發者直接調用標準件,瞬間就實現了標準件的功能。
例如,軟件有N個功能,每個功能都需要用戶界面來展現。如果每個功能界面都從零編寫的話,那要花N倍的工作量。
人們把用戶界面中的共性元素提煉出來,編寫成為標準件(叫界面控件),這些標準件是經過測試過的,質量有保證。人們只要寫一行調用程序,就實現了界面控件的功能,而不必重寫成百上千行的控件代碼,真是又快又好啊,這種做法叫軟件復用,是軟件業界大力提倡的。
函數級別的標準件集合,叫函數庫,軟件開發工具都提供了常用的函數庫。函數級別的復用,對程序員很有意義,對軟件企業而言還不夠,企業還需要“業務級別的標準件”,稱之為“公共技術平臺(知識庫)”。企業要舍得花精力不斷建設、完善“公共技術平臺(知識庫)”,這是大規模復用的根基。
(3)企業要提倡復用知識財富,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讓人人養成復用的習慣。每個人在干活的時候,先想想是否有可以復用的成果,如果有,自己就不要從零做起。同時盡可能使自己的成果具有復用性,將來可以讓別人復用自己的成果。
人們在設計盈利模式時,該業務是否具備“批量復制和規模效益”是極其重要的考慮因素。本書后續章節將專門論述“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