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自我反思:家教最忌簡單粗暴(2)

1。嘮叨式教育

嘮叨式教育又分為以下幾種:關心呵護式的嘮叨、催促命令式嘮叨、批評式嘮叨、發泄不滿式嘮叨。

首先,關心呵護式嘮叨出發點是好的,這是家長出于無意識的愛護孩子的本能。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丟三落四,所以需要不斷提醒。這樣做是為孩子好,為孩子著想。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常常叮囑孩子:出門要多穿衣服;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放學了要早些回家等。事無巨細,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事事不放心讓孩子獨立面對,孩子受一點苦他們心里就受不了,更別說讓孩子去經歷風雨。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總是想著反正爸爸媽媽會提醒自己,因而變得懶惰、散漫、沒有責任感。這樣孩子怎么能夠在以后獨立面對生活呢?

其次,催促命令式的嘮叨。

張銘想是一個性格活潑,頑皮貪玩的孩子,在媽媽的眼里,他就是一個“不聽話”、“不自覺”、“不好管教”的典型。媽媽常常覺得兒子做事情時不催促他是不行的,有時候叫他做事情就像踢皮球,踢一下他才動一下。所以,媽媽常常對張銘想嘮叨“該做作業啦!”“到睡覺時間了!”“不要在外面玩得太久,幾點前要回家!”等。

當然,在張銘想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前,母親這樣的催促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他已經養成了很好的習慣,媽媽還在不停地嘮叨,那么孩子就算聽話,也會在內心對媽媽的嘮叨產生抵觸或怨恨情緒,長此以往,就容易使親子關系疏遠。而且這種嘮叨對孩子的身心不利,很容易壓抑孩子開朗的性格,造成孩子消極的處世態度。

再次,批評式的嘮叨。

扮演這個嘮叨角色的人一般是母親,林穎的媽媽就是一個習慣批評式嘮叨的典型。不論是對林穎還是對林穎的爸爸,媽媽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

林穎常常覺得媽媽似乎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不習慣。如果看見她做錯題就說:“怎么又錯了,一天不檢查你的作業都不行,你怎么總是這么粗心。”“怎么這次的考試成績沒有上次理想啊,告訴你平時不要就知道玩,上課要努力聽講。”媽媽就怕她會再犯錯誤,不上進。媽媽的嘮叨讓林穎的心理產生了陰影,為了不聽母親的嘮叨,她常常撒謊掩蓋自己的錯誤。從此,林穎養成了愛說謊的壞毛病。

最后,發泄不滿式的嘮叨。這種嘮叨的典型一般是工作比較忙碌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工作壓力大,所以常常會心情不好。看見孩子犯錯誤或是做錯事情,就沖孩子發火。

還有就是家長的好勝心比較強,凡事喜歡攀比,如果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做得好的話,就會批評孩子。他們常常會說:“你怎么又沒考好,你看人家××考得多好,你怎么總是這么笨、這么不上進呢!”“你怎么這么沒出息,這樣你長大只能去掃大馬路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即使父母工作多么忙,有多大壓力,也最好不要沖孩子撒氣。父母好勝心比較強,要求孩子進步是好事,但是不能用傷害孩子自尊的說話方法,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

2。溺愛式教育

溺愛是一種最要不得的教育方式。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疼愛要有分寸,不能溺愛孩子,因為溺愛出來的孩子一輩子都不能脫離家長的羽翼獨立生存。

黃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沒有穩定的工作。因為他總是怕吃苦,工作上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馬上辭職,然后回家和父母抱怨,說領導如何委屈自己,工作多么累等。這個時候,黃某的母親總是說:“兒子,這樣的工作咱們不做啊,可千萬不能把我兒子給累壞了。”

黃某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失業了就靠著父母的退休金過日子,是社會上典型的“啃老族”。而黃某的母親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仍然在依靠自己,結果會是多么可怕。

溺愛帶來的后果是不能想象的。有多少孩子,本來應該成為有能力的青年,但就是因為父母的無度溺愛,變成了無用的廢人。

3。監控式教育

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總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讓孩子走出自己的視線范圍。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孩子變得孤僻、冷漠,不習慣和別人相處,從而變得自閉。

張楊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從學校出來就進家門。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也沒有同學找他玩耍。

為什么同學都不愿意找他玩?因為同學如果打電話到他家里約他出去玩的時候,他媽媽就會說:“張楊正在學習呢”、“張楊正在看書呢”。久而久之,同學們都知道張楊有一個厲害的媽媽。

媽媽經常對張楊說:“你不要和他們出去玩,受傷了怎么辦啊。玩得那么臟,還不如在家里看看書,玩玩電腦呢。”張楊沒有違背母親的意愿,但是也漸漸地失去了朋友。即使在學校里的時候,也不怎么和班里的同學交流,變得孤僻且脾氣古怪。當母親被醫生告知她的兒子患了嚴重的自閉癥時,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完全是錯誤的。

4。打罵式教育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難免會責罰或是打罵孩子,家長的本意是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讓孩子記住疼痛,也記住同樣的不能再犯錯誤。

打罵當然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孩子真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候,打他兩下,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這無可厚非。但關鍵是,不能把這種方法到處濫用。如果孩子犯了很小的錯誤也要把孩子狠狠地打一頓,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形成叛逆或是暴力的性格,給孩子的一生都帶來較壞的影響。

小陸是一個16歲的少年,這個年紀被人稱為花季,然而這個年紀的小陸卻因為故意傷人罪進了少年管教所。小陸的父親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痛哭不已,說是因為自己的管教不得法,才造成了孩子今天這樣的結果。

小陸的爸爸是“棍棒下面出孝子”的信奉者,所以小陸自小到大沒少挨父親的打罵。父親對小陸的行為稍有不滿,就會把他揍一頓。所以,在小陸的心里,父親永遠是一副兇巴巴的樣子,永遠揚著拳頭準備打他。

父親的形象在小陸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烙印,漸漸地,小陸也學會了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上了初中以后,他和社會上一群不良少年待在一起,動輒就和別人打群架,常常不回家,成了讓父母憂心的叛逆少年。終于,有一次,在和另一群人打架的過程中,小陸因為用刀將別人刺傷,進了少年管教所,人生也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污點。

孩子沒有不犯錯誤的,大多數孩子都是十分頑皮的。家長要知道的是,選擇科學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很重要。錯誤的教育方式,不會把孩子教育成才,反而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種障礙,有可能會讓孩子一生都留下陰影。

錯誤的教育方式,就像是一次嚴重的事故,后遺癥是巨大的問題。有的家長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方法是對的,是對孩子有利的,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樣的性格,什么樣的心理,一味地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敗。

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仔細觀察孩子,仔細地體會孩子的心理,按照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不僅是對孩子的現在負責任,更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聰明說話,不讓對話變爭吵

場景一

單元測驗的成績出來了,向婷婷一臉喜悅地回到家,一進門就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們數學測驗了。”

媽媽問:“是嗎,你考了多少分?”

向婷婷回答:“我考了90分,比上次多出10分來。”

媽媽拿過婷婷的試卷,看看說:“你看看你,不該錯的題你全錯了。你本來應該考得更好的。你知道隔壁的陽陽考多少分嗎?”

向婷婷小聲說道:“95分。”

媽媽看著女兒,嘆口氣說:“你怎么總是沒有人家考得多啊,你是不努力還是不聰明啊。你能不能給媽媽爭口氣啊,別總是讓陽陽給你比下去。人家陽陽不僅成績比你好,而且在學校里還是學習委員,哪點都比你強。你說說你,沒有一點能比得上人家的。”

媽媽沒有發現女兒的眼睛里已經有了淚水,還在自顧自地說著。終于,向婷婷忍不住和媽媽說:“陽陽這樣好,你為什么不生一個陽陽這樣的孩子,為什么要生我?”

媽媽聽到女兒的話,隨即怒斥道:“你這個孩子還學會頂嘴了,說你兩句你還不樂意了。你就是沒有人家陽陽好,你有缺點還不讓人說,還不承認啊。”

聽完媽媽的話,向婷婷一把奪過母親手里的試卷,哭著跑回了自己的房間。

類似的情景,很多家長和孩子都經歷過。其實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說著說著父母和孩子就爭執了起來。

很多父母不止一次地問過自己,為什么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卻不理解,也不領情呢?其實,關鍵的問題不是孩子不領情,而是父母說話的方法有問題。就像婷婷的媽媽一樣,本來女兒的成績比上次有進步,但是她不僅沒有表揚婷婷,還和鄰居的孩子攀比,用犀利的話語打擊孩子,弄得孩子十分反感,最后自然不歡而散。

其實媽媽完全可以在婷婷匯報完成績以后,這樣說:“你比上次進步了10分,媽媽十分高興。這說明你努力了,做得非常好。但是,媽媽剛才看了你的試卷,覺得你有些地方是因為粗心才犯錯誤的,下次考試的時候要仔細一些。你會考得更好的,媽媽相信你,你自己有沒有信心?”每個孩子在面對這樣有耐心的母親時,都會點著頭說:“我有信心。”這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任何家長都可以做到。

場景二

8歲的淘淘和父母一起去餐館里吃飯,因為有客人在的緣故,淘淘表現得有些害羞,而且還不時地和媽媽撒嬌。這個時候,坐在一邊的爸爸感到有些尷尬,他把淘淘拉過來說:“平時你在家里表現得不是這樣,今天你的年紀怎么突然變小了,像個3歲的小孩子一樣不懂事。”

淘淘掙脫爸爸,往后面退了幾步然后狠狠地看著爸爸。爸爸打了兒子一下說:“你今天的表現簡直差勁透了。”

淘淘一邊哭一邊說:“我討厭爸爸,我不要這樣的爸爸了。”

坐在一邊的客人勸道:“算了吧,孩子也不是故意的,畢竟還小啊。”爸爸生氣地看著淘淘說:“他已經不小了,都已經8歲了,這個年紀應該懂一些事了。”

淘淘在旁邊一邊哭一邊說:“我就不懂事,就不懂事。”

在這個場景里,爸爸做錯了兩件事情:第一,不應該當著客人的面批評淘淘; 第二,不應該對淘淘說他“不懂事”。

孩子第一次和客人吃飯,難免會害羞。大人對于這件事情應該理解。如果爸爸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不是當著那么多客人的面,而是把淘淘拉到一邊,然后對孩子說:“兒子,今天爸爸和叔叔們吃飯,你要表現得比平時更懂事,知道嗎?你是個小男子漢,要大大方方的。”

耐心、鼓勵、安撫才能抵消孩子內心的羞怯感,特別是對男孩來說,這樣的方法更有效果。為了孩子能夠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真正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去做,父母應該耐心說話。

場景三

安安正在看電視,一旁的爸爸說:“你怎么還在看電視,都快要中考了,難道你一點壓力也沒有嗎?”

安安對爸爸說:“我看完這個節目就去學習。”

這時,父親走到電視機的旁邊對安安說:“別看了,現在就去學習吧。”

安安用哀求的眼神看著爸爸說:“你就讓我看完這個節目吧。”

這時,爸爸把電視機關掉,然后沖著安安嚷道:“你怎么能這樣,你還有沒有上進心啊,是看節目重要還是你的考試重要?你這個孩子怎么不分輕重啊!”

面對爸爸的呵斥,安安反駁道:“即使要學習,也不在乎這一個節目的時間吧。看完這個節目我不一定考不好,不看這個節目,我考試也不一定能考得好。”

爸爸聽到安安這樣說,氣得指著安安罵道:“你這個孩子怎么這樣不懂事情,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你怎么那么不自覺啊,都這么大了,一點道理都不懂嗎?”

安安說:“是啊,我就是不懂道理,我就是想要看完那個節目。”父女倆一時之間吵得不可開交。安安整個晚上沒有安心學習,爸爸也被安安氣得跳腳。

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父親是為了安安著想,希望安安不要只顧著看電視而耽誤了學習。而安安只是想要看完這個節目再進屋學習。這并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在勸阻安安看電視的時候,父親完全可以問:“安安,你是不是想要看完這個節目再學習呢?”如果安安的回答是肯定的,父親就不必再出言阻止,這樣也是給孩子一次遵守承諾的機會。當然,如果孩子沒有信守自己的承諾,節目結束了,還賴在電視機旁邊,那么這時父親再好言勸慰,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諒解父母的苦心。

場景四

馬建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成績也不是很好。平時在學校里經常把別的同學惹哭,學校的老師把馬建在學校的表現都告訴了他的父母,爸爸因為常年不在家,所以管教馬建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媽媽平時的工作又比較忙,聽到馬建在學校的表現以后,就氣憤地對馬建說:“你能不能給我省點心,不好好學習,還總是惹是生非。你到底想要干什么,我怎么就生了你這么個讓人費心的孩子。”

不止一次,媽媽在批評馬建的時候,說“如果知道你這么讓人費心,我當初就不應該要你”這樣的話,這讓馬建漸漸產生了反感,終于有一次媽媽在批評馬建的時候,馬建說道:“那您為什么當初不把我丟到垃圾堆里去。你不喜歡做我媽媽,我也不喜歡做你兒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汉沽区| 诸暨市| 苏尼特右旗| 彩票| 大英县| 麻城市| 天长市| 江口县| 定结县| 新建县| 阳原县| 蒙山县| 霍州市| 临洮县| 鹤山市| 夏邑县| 乌拉特前旗| 岳普湖县| 天门市| 台北市| 苗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望都县| 江陵县| 板桥市| 遂昌县| 黄陵县| 绥芬河市| 龙陵县| 寿宁县| 涡阳县| 石嘴山市| 金堂县| 皮山县| 扎鲁特旗| 滁州市| 库尔勒市| 深水埗区| 巴楚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