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3)

  • 世上沒有笨孩子
  • 許亭
  • 4925字
  • 2015-12-28 12:16:41

艾先生認為,過多的打罵或是體罰孩子,只會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隔閡,與此同時,慢慢地孩子也會對“打罵”產生“抗體”,沒有任何懼怕心理。一旦這種心理形成了,孩子就會與父母對抗,甚至對罵、對打。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但是,一些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下,往往會采取一種偏激的教育方式。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是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優秀”時,家長便對孩子施行體罰或是變相體罰。教育專家告訴我們:那種企圖通過粗暴的打罵手段來教育孩子的行為,其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專家現身說法:長期打罵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位母親在信中這樣寫道:回憶起兒子的童年真無幸??裳?,因為兒子李冰長得高、體質好,我就認為他應該早懂事,應該第一批參加少先隊,應該當中隊長……但是,從來沒想過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引導他走向這個目標。結果李冰成績非但沒有提升上去,毛病卻出現一大堆,愛說謊、敏感、易怒、自暴自棄,這一切都源于一個字“壓”。到了五年級,他的成績一落千丈,期中數學考試93分,期末只得了77分。

李冰成績的退步,使我加重了懲罰的措施。除了在家打罵他之外,我還告訴同學“不要和李冰玩”,羞辱他,并令他反省。結果適得其反,李冰對我的怨恨逐漸加深。有一次,李冰對我說:“您以為打我罵我,我就能變好嗎?其實,我認為考試結果好與壞都一樣,只要我犯了一點錯,您都會拿打罵懲罰我,反正我已經是壞孩子了。”

在信的結尾,這位母親還自責道:“李冰的自尊心都被我打沒了,而我還在到處說他沒心沒肺,沒一點自尊心?!?

安穎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蔡宋華指出,長期遭到打罵的孩子,會表現出極度的膽小、自閉、自卑、不合群、不自信、否定自己,與人交往出現種種障礙或問題,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蔡宋華稱,打罵孩子是東方教育的傳統,在孩子養成習慣的初期,家長可以適當地打孩子手心或是屁股,目的是讓他們知道錯了,而并非懲罰;當孩子處于青春期時,這種打罵的方式就不能再使用了,否則,長期高壓的家庭教育環境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應該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尊重他們的人格,以他們的視角去觀察問題。對孩子要求過高,或是一味地打罵、責怪孩子,很容易挫傷孩子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從而失去自信。

專家認為,只有孩子經歷了某些事情,他們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因此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而此時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啟發式、民主式和說服式教育,而非體罰或是侮辱的詆毀。過多的體罰和侮辱,只會使孩子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挫傷其自尊心,嚴重者還有可能產生對抗性,對家長產生不滿和憎恨。

“呆傻笨壞”是自信最大的殺手

什么是家長最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什么樣的指責對孩子傷害最大?通過調查研究,幼教專家發現,孩子們最恐懼的就是家長、老師說自己是“笨蛋”“傻瓜”“廢物”“壞孩子”“沒用的東西”這類否定詞語。但是,在家庭教育當中,有些家長卻時常使用這些詞匯來教育孩子。

幼教專家指出,經常使用這些恐懼性詞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據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曹子芳介紹說,孩子的心理和意志都非常薄弱,他們是最需要得到理解、安慰和支持的。因此,家長每一句激勵的話語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陽光。反之,每一句粗俗的話語或是斥責的批評,都能輕易擊碎他們脆弱的自尊心,使他們無地自容。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時難免會犯錯,而且每一次犯錯,孩子都會有新的發現,從這個角度來講,犯錯也未必完全是件壞事。所以,家長們不要輕易地否定孩子,更不要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老師口中的“呆、傻、笨、壞”是最嚴厲的判決,能將他們變成家庭或是學校中的“另類”。還有一些家長講究“絕對權威”,讓孩子始終生活在絕對權威下,使年幼的孩子在心靈上背負重擔,甚至產生障礙。

在家庭教育中,“真笨”倆字是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口頭禪,雖然有時說起來包含暖暖的愛意,可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笨”。通常情況下,父母會在朋友、親人、同事面前表現得謙虛:“我兒子不聰明,傻乎乎的。”“這孩子,整天丟三落四的。”“我女兒的腦子很不靈光?!?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些孩子會深信自己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自然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資訊進入記憶庫,以此來保護主人的信念。結果就真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能否正確運用心理暗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2001年在《中國青年報》上曾刊登過題為《劍橋“奇才”的非智力因素》一文。主人公張弛在國內讀完高二就直接被英國愛塞克斯大學本科錄取,本科畢業后,同時接到英國4所著名大學的深造邀請函。22歲的他便拿到了劍橋大學女王學院全額獎學金。

也許沒人會想到,學業這樣成功的他,在童年時曾被幼師認為“智商偏低”。其實,成就張弛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始終如一的積極心理暗示。張弛的父母總是鼓勵他積極向上,讓希望的陽光始終照耀在他的心靈上。同時,讓張弛對學習以及各種事情都充滿信心和興趣,慢慢地,就培養了他樂學樂干的行為習慣,于是,張弛順理成章地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來自對孩子的愛心,它還需要對孩子心靈真誠的理解和耐心,更需要家長了解孩子身心成長的規律,并且適當地運用心理學、行為學等方法加以引導、鼓勵。這樣,孩子的成功就會成為一種必然。例如,融洽的親子關系會使孩子在自然中體會到“父母是愛我的”;再者,如果孩子經常得到這樣的評價,如“你真棒”“做得好”“我們為你感到高興”,由此培養起來的自信心足以使其人生成功。

此外,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或是能力不足時,家長也應該避免給予否定性評價,像“你真差勁”“沒用”“你不行”“沒出息”“窩囊廢”之類的說法是不可取的。這類否定性評價會使智者變愚笨、強者變弱小、好人變壞人、熱情變冷漠、自信變自卑……因此,想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就要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冷鋒原本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可是,自從上幼兒園之后,他就變得內向,不愛和老師、小朋友們說話。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將他轉到其他幼兒園學習。剛到一個新地方,冷鋒常常一個人坐在角落中,既不說話,也不與小朋友做游戲。

這引起了園長李老師的注意,每次李老師和他說話,冷鋒總是睜大眼睛往后躲;每次引導他與小朋友做游戲,他也總是懷疑地躲避著。為了更好地了解冷鋒的情況,李老師拜訪了他的家長,他的媽媽講述道:“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曾受過一次傷害。有一次,園內組織拍球比賽,因為冷鋒的失誤,老師批評了他,結果他回家就病了,而且總是反復說一句話,‘就你傻、就你笨。’從此之后,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見到什么都怕,尤其不敢見陌生人,就像老鼠見到貓似的,大氣都不敢喘?!?

有時候,長輩不經意間說出的批評的話,就會給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靈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粗滗h怯生生地蜷縮在班級的角落里,李老師暗自發誓:一定要給冷鋒的心加一些慈愛和溫暖,使他走出心中的陰影,與其他小朋友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童年。

從此,李老師特別注意觀察冷鋒,她發現冷鋒害怕參加競爭性活動,害怕大的聲音,于是,李老師每次和冷鋒說話都蹲下身來,用非常輕柔的聲音。有一次,園內的小朋友在玩拍球游戲,冷媽媽告訴過李老師,冷鋒特別會拍球,但是從來不在外人面前展示。為了讓冷鋒融入集體,感受到大家的溫暖,李老師就請他做示范給小朋友們看。起初,冷鋒特別緊張,他用祈求的眼神告訴老師:我不想去拍球,但是,換來的卻是老師鼓勵的眼神。此時,冷鋒終于笑了,而且這一次他拍得很投入、很認真,于是,李老師連忙表揚他:“你們看,冷鋒多聰明呀,能拍這么多下。”

忽然間,冷鋒說:“老師,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當然可以?!崩蠋煋崦念^說道。

“老師,我聰明嗎,不再是傻孩子了,對嗎?”

“冷鋒,你很聰明,你不是傻孩子。”

那一刻,李老師的心異常難過,一個幼小的孩子,因為背負一個“傻”的包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敢參加集體活動,變得膽小,遇事只會退縮。于是,李老師拉起冷鋒的小手,認真地告訴他:“從前的老師說錯了,你實際上是個聰明的孩子,知道了嗎?”

這一天,冷鋒第一次開心地笑了,回到家之后又和媽媽說了很多話,他說:“我不再是傻孩子,現在幼兒園的李老師很喜歡我。”那天之后,冷鋒變成了一個活潑愛笑的孩子。

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忌語”,在教育孩子上也不例外,尤其是家長應該注意各種忌語,避免說出傷害孩子的話。通過對百余名家長的走訪調查,得出的“教子忌語”依次為:“蠢、笨”,這兩個字眼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你怎么這么蠢呢,看看人家?!薄澳阍趺催@么笨呢?”類似這樣的話經常被許多家長掛在嘴邊,并以此來教育孩子。而且,家長經常會拿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這也是家長慣用的“教育”方式。

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一些家長還會經常使用這樣的“教子忌語”:

“我打死你!”

“再不聽話就告訴老師!”

“滾!”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我辛辛苦苦地工作,你就考這么點分,對得起我嗎?”

“我上輩子做了什么孽,養了你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孩子?!?

“真沒用,還不如當初把你送人算了!”

這么多的“惡言惡語”展示出來,孩子們聽了會心驚膽戰,家長們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有一位智慧的母親曾說過:“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罵!”

孩子的假笨,家長的真笨

情景再現鏡頭一:

爸爸:“九九乘法表背得怎么樣了?”

何瑞:“我已經背得很好了?!?

爸爸:“那我再考考你,三乘以五等于多少?”

何瑞:“三五一十五?!?

爸爸:“那五乘以三呢?”

何瑞:“五乘以三……”

何瑞還在那里算,看著爸爸逐漸變黑的臉,何瑞甚至還用上了手指,“五乘以三是多少呢?”他越著急越想不出來。

許久之后,何瑞勉為其難地說:“爸爸,我不會?!?

“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笨呢,三乘以五和五乘以三不是一樣的嗎?”爸爸隨口一說。

其實父母也知道,何瑞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不然也不會在半小時之內背完九九乘法表。只不過他還沒懂得變通的道理,老師也沒教到這里,這又怎么能怪何瑞呢?然而何爸爸卻用一句話否定了他的能力和努力。

情景再現鏡頭二:

花園里,小朋友們都在嬉戲玩耍,孩子尤其喜愛跳繩活動,就是那種兩人甩繩,其他人一個接一個地跳過去的集體活動。

一連六次,何瑞都在繩前停下來,于是,整個連貫地跳躍活動不得不因此停下來。

“何瑞,你干嗎呢?怎么每次都不跳過去呢?”媽媽奇怪地問。

“我,我不知該怎么跳過去,我……”

沒等他說完,媽媽沖口就說:“沒見過你這么笨的孩子!”

一句看似很隨意的話,對孩子們來講意味著什么呢?

對于跳繩這件事,也許作為男孩來講,他真的不夠勇敢或是協調能力差,或是之前根本沒玩過,所以才會不知所措,然而媽媽卻用一句“沒見過你這么笨的孩子”否定了他的一切優點和長處。

在何爸爸、何媽媽看來,這些都是極其簡單的事情,都是孩子應該學會的東西,所以,他們會用“笨”這個詞來形容何瑞。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輔導孩子學習時,一道題講了很多遍,但是孩子依舊不會,或是稍微轉變一下形式又不會做了。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將“你真笨”掛在嘴邊。

一句“你真笨”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給孩子帶去消極的思想和行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父母、老師對自己付出努力的肯定。如果孩子在原本很棒的項目上遭到了家長的否定,那么,勢必會大大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說孩子“真笨”,其實是家長真笨。

當孩子無法獨立完成一個任務時,他的壓力是很大的,甚至超過常人的想象,因為孩子不懂得如何排解壓力。造成壓力的因素有很多種,也許是他沒接觸到可以解決辦法的知識、方法,或許是他只缺少一點點自信而已。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家長都不能夠用“笨”來評價孩子。

其實,在何瑞與爸爸、媽媽的對話中,只要父母稍微耐心地再給他講解一下“五乘以三”怎么算,“五乘三”和“三乘五”有何區別;跳繩有技巧性可言,男孩子應該大膽一點等,這樣一來,結果就不一樣了。當然,在孩子完全明白的情況下,父母還可以鼓勵他,換成另外一種溝通方式:

“何瑞,你干嗎呢?怎么每次都不跳過去呢?”媽媽奇怪地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南江县| 和田市| 房山区| 阜新市| 金坛市| 岢岚县| 龙胜| 永昌县| 彩票| 彰化市| 剑阁县| 九江县| 高青县| 田阳县| 广宗县| 陆良县| 无锡市| 大竹县| 姜堰市| 泗水县| 历史| 建宁县| 平江县| 皮山县| 贡嘎县| 专栏| 永丰县| 松潘县| 莒南县| 隆回县| 东兰县| 汕尾市| 陆河县| 无棣县| 浮梁县| 百色市| 莒南县| 友谊县| 怀安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