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追風少年,在青春歲月里的激情奮斗(3)
- 李彥宏傳(傳記袖珍館4)
- 張麗
- 2663字
- 2015-12-16 11:12:40
就這樣,李彥宏每天暢游在書海中,在學習中尋找樂趣,一邊研究信息管理專業的信息檢索,一邊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和互聯網技能,并且在這兩者之間孜孜不倦。也許李彥宏自己也沒想到,多年以后,他會把這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打造出屬于他自己的舞臺,實現他的個人夢想。
當時,各大院校都流行出國留學,不想在原地打轉的李彥宏也有這種想法,特別是當他的三姐從北大化學系出國之后,李彥宏更堅定了出國的決心。
自從有了出國留學的決定之后,李彥宏便像四年前準備高考一樣,開始為留學而沖刺。李彥宏深知,凡事只有下定決心認真去做,才能做好。既然認準了一個目標,就要具備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才能成大事。
為了留學,李彥宏過上了圖書館、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圖書館看書。其實,圖書館的小道上也有星星點點的學友,他們和李彥宏有著同樣的目標——考托福。李彥宏在圖書館里一待就是一上午,直到吃飯時間才快步來到食堂,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后,又趕回圖書館,根本沒有時間休息。而備戰的學友們通常也都這樣,他們對自己嚴格要求,因為這場無硝煙的戰爭背后,其實是一場“血雨腥風”的較量。他們都想讓自己成為高高在上、引人注目的大贏家,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勤學苦練。有時困得實在受不了,他們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或者站起來看書,又或者洗洗臉之后繼續看書。通常,李彥宏為了不讓自己產生困意,會站在圖書館門前的臺階上看書,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雙手和雙腳都被凍傷了??杀绕疬h大的理想,這點又算什么呢?他苦中作樂,學著累著并快樂著。
考托福,對于很多國內的學生來說,英語是一大難題。為了學好英語,李彥宏一有空就到北大英語聽力教室,反復練習聽力。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李彥宏的英語水平提高了許多。
日子雖然過得累了點,但李彥宏卻覺得很充實。1991年,正值碩果累累的金秋,李彥宏的辛勤耕耘也大獲豐收——他收到了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未來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李彥宏再一次整裝待發,向著夢想中的港灣前進……
5.留學美國,在艱難中尋找自己的夢想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臺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地,也一直是全球計算機學界的大本營,所以,能到這里留學對熱愛計算機的李彥宏來說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在當時,能出國留學的人寥寥無幾,作為北大才子的李彥宏,其實就是看中了美國最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才選擇到美國留學的。于是,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這位有為青年來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
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成立于1846年,1962年并入紐約州立大學系統,1989年受邀加入美國大學協會,被歸為博士研究綜合型大學,并被列為全美明星級大學,聲譽卓著。該校是美國最早開設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校之一,早在1980年,學校就將配有大型計算機的實驗室開放給本科生使用。同時,布法羅大學還是因特網發展初期美國東部的重要支點。
李彥宏初到美國當天,正值圣誕節,街上被裝點得十分漂亮,大街小巷都充滿著節日的氣氛,這無疑讓李彥宏對這兒增添了幾許好感。剛來美國,李彥宏并沒急著去學校,而是在姐姐的陪同下,在美國各地游玩了一番,直到全部游覽完之后,他才來到布法羅紐約大學。
作為北大驕子的李彥宏心里有著很強的優越感,他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并非布法羅紐約大學,而是美國計算機專業的名牌學校。也就是說,布法羅紐約大學只不過是李彥宏的一塊跳板。他想先在這里熟悉美國大學的教育模式以及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然后再去申請美國的名牌大學。這就是心存高遠、不甘落后的李彥宏,他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絕不輸給任何一個人。
但事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首先,學習的壓力就使李彥宏措手不及。原來他認為,像英文寫作、高數、歷史、地理等這些基礎課是自己的強勢課程,不會存在什么問題,可結果一上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自己的英語同老師的英語比起來,差別太大。課堂上老師都用英語,而且說得非??欤3J菦]等李彥宏反應過來,老師就開始接著說下句。至此,李彥宏傻眼了,骨子里的優越感頓時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布法羅的冰天雪地。
在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方面,中國學生優于美國學生,但在計算機方面,中國學生卻遠遠落后于美國學生。美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僅熱愛學習,而且在計算機方面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極富創造性,這無疑加大了李彥宏的壓力。
然而,更讓李彥宏苦惱的是,在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討論某個問題時,他總是說不到點子上;同樣一個程序,美國同學用兩三個小時就能做完,李彥宏卻需要六七個小時才能很費勁地完成。面對這些,教授們對李彥宏失去了信心,感覺北大的這個高材生太一般。以前無論在陽泉一中還是在北大,都是別人向李彥宏詢問答案,抄李彥宏的作業,而如今在布法羅,事情完全顛倒了過來,面對怎么也解不開的疑難問題時,李彥宏不得不請教別人。其實,對這位北大驕子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為要他說一句“你幫我看看這個東西是怎么回事”之類的話,無異于比登天還難。
但李彥宏骨子里不認輸的性格卻使他不允許自己落后或者失敗,即只能前進不許后退。如果課堂考試不能通過,那留學生涯就會以失敗告終,而在李彥宏的人生字典里還沒有“失敗”這兩個字,所以,為了不后退,他只能努力。
于是李彥宏很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為自己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像高考沖刺和備戰托福一樣拼命。他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然后熬夜編寫程序,或者補習落下的功課。另外,他還從書店買來許多教材,開始自學。白天上課時,李彥宏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部錄下來,晚上再反復聽錄音,往往是一次錄音聽七八遍才能搞懂里面的內容。因此,他把吃飯睡覺的時間減到最少,把時間盡可能多地用在學習上。每到周末,同學們都出去玩,而李彥宏沒有周末,陪伴他的只有浩瀚無邊的書海。這是每一位想前進不想后退的中國留學生必須經歷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為留學生涯遞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雖然李彥宏把學習安排得很充實,但生活方面他卻不知所措。學習對他來說雖然有壓力,但他卻喜歡這種壓力,因為在他看來,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競爭、生存。但生活上的柴米油鹽卻成了他的難題,面對住房、吃飯、購物……這些煩瑣之事讓他應付不來。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靠自己去做,如要學會與美國鄰居相處,試著用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交水電費、房租,買米、鹽等。如果是在中國,這些事情不用自己操辦,打個電話就可以解決。而在美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否吃飯了,是否上課了,更沒有人關心你是否會受涼,會不會吃不飽、穿不暖,這所有的一切讓李彥宏體會到了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