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求仕之途——功名于我如浮云,(2)

此時的曾國藩在京城已住了兩年,身上已無分文。他知道:京城再大,也沒有屬于他的落腳之處,京城再繁華也沒有屬于他的一點一滴,屬于他的只有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

只有湖南老家,才是自己永遠的歸處。于是,曾國藩便打好行李,準備打道回府。

4.借錢購買《二十三史》

曾國藩再次考試失敗之后,由于囊中羞澀,無奈之下便搭船一路南下。

這一次考試雖然失敗了,但是讓這個農家子弟大開眼界,也讓他收獲頗多。曾國藩有他的打算,他想利用這次坐船回家的機會,來一次許多文人志士都夢想的江南一游,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也是對自己考試失敗的一種鼓勵。

在京期間,盡管曾國藩省吃儉用,但最后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因此,船至江蘇境內時,曾國藩想起他有個姓易的老鄉在這里做知縣,多年不見,現路經此處,正好前去府中拜見。

易知縣何許人也?他全名喚做易作梅,也是湖南人。曾國藩的祖父和父親也都認識他,對于曾國藩這位老鄉的到來,易知縣自然要多留他幾日。剛見面,二人免不了一番長談。從曾國藩的言談舉止上,他看出這個老鄉已今非昔比,將來一定會前途無量。他得知曾國藩留京兩年之久,便猜到曾國藩此時身上已無多少盤纏,便命人拿來一百兩銀子送給曾國藩。開始,曾國藩還再三猶豫,后來一想到自己確實需要這些救命錢,便收下了,同時承諾下次再來一定還上。小住幾日之后,曾國藩怕家人牽掛便告別了易知縣。

在熱鬧的金陵,曾國藩一邊走一邊停,眼花繚亂,不亦樂乎。當他來到賣書的地方時,更是挪不動步。最吸引他眼球的是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當曾國藩一問價格,卻令他大吃一驚。全身的銀兩加起來正好夠買這本書,但是買了這本書之后,自己回家的路費怎么辦?曾國藩猶豫了好半天,斟酌再三,最后還是決定買下來。

或許是那個狡猾的書商看透了曾國藩的心思,少一分都不賣,無奈之下,曾國藩咬牙掏出身上所有的銀兩遞給了書商。盡管有些失落,但他心中還是很高興,因為他太需要這本書了。正當他沉浸于此,他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身無分文的他難以回家了。

曾國藩一番苦想之后,決定把冬天和夏天穿不著的衣服拿去當了,可以換些路費回家。于是,曾國藩來到不遠處的當鋪,把一些穿不著的衣服全當了。換得銀兩的曾國藩看到心愛的《二十三史》,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對他來說,可以挨餓,可以受凍,但不能不看《二十三史》。

幾經周折,曾國藩終于回到了家,父親見到曾國藩如此的狼狽不堪,便追問原因。曾國藩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父親。他本以為父親會責怪他,但沒想到父親聽完后卻很高興,不僅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鼓勵曾國藩:“你典衣買書不是壞事,只要你細心研讀,就是值得的?!备赣H的這番話讓曾國藩非常感動,他知道通情達理的父親是在安慰他,同時也在鼓勵他。父親希望他能堅強地站起來,勇敢面對一切困難。落榜并不意味著失去全部,他還年輕,還有機會,只要不放棄,一定會成功。

從此之后,曾國藩便每日待在屋里努力讀書。除去吃飯睡覺之外,其余時間都在讀書。“嗣后每日點十頁,間斷不孝”便是曾國藩立下的誓言。他每天聞雞鳴而起床,直到半夜才睡,一部《二十三史》就這樣讀完了。之后,他也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都讀十頁史書,不讀便睡不著覺,一生都保持著這個良好的習慣。正是這部《二十三史》培養了曾國藩對古文和歷史的愛好,為以后研究學術、參與國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重拾信心,終獲功名

道光十八年(1838年),對考取功名的學子們來說,又是改變命運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又有會試。

許多學子在年前就已經作好進京的準備,當然曾國藩也不例外。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份,父親就讓曾國藩作好進京考試的準備。曾家原本就以種地為生,以前家業還算富裕,但是這十幾年來,為了供曾國藩讀書已把錢財花得所剩無幾,除去償還易知縣的一百兩銀子,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錢給曾國藩進京趕考。無奈之下曾家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此時,曾國藩的一個堂舅得知此事后,馬上給曾國藩送來了十二吊錢,曾國藩的父親又從朋友那里借了二十吊錢,曾國藩拿著這沉甸甸的三十二吊錢,那種滋味難以言表。他知道,這些年家里為了供他讀書耗費了太多錢財,這一次一定不能再讓家人失望。

在進京的路上,曾國藩省吃儉用,一路上吃的全是素菜。即便如此,當他到達京城時,口袋里也只剩下三吊錢。所有參加應試的舉人中,數曾國藩最寒酸,從他穿的那身早已掉了顏色的土布衣衫就能看出來。

每位成功人士都要歷經磨難,只有這樣才能讓意志更加堅強。曾國藩也是如此,他的祖父曾經對他說過:“凡是親自經過千辛萬苦而成功的人,享受成功的果實才能心安理得?!痹鴩獩]有因為困難而退縮,也沒有因為自身的窮困而妄自菲薄,此時此刻,他比誰都堅強。想起祖父的諄諄教導和父親的鼓勵、支持,曾國藩昂首闊步走向考場。

這一次會試題目是由皇帝擬定的,相比此前的幾次會試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對于曾國藩來說算不上什么。他一看題目,馬上提筆寫來,內容充分,思路清晰。

很快成績便出來了,曾國藩以第三十八名中考,殿試又取三甲第四十二名,他終于入圍了,被賜同進士出身。曾國藩對于這樣的結果并不滿意,甚至有些灰心喪氣。“同進士出身”不是真正的進士,所以對于這樣一個名聲,一向心高氣傲的曾國藩不能忍受。起初他認為這是一種羞辱,想一走了知,但最終還是被眾人勸住了。后來又進行了朝考,而朝考的成績比會試與殿試的成績要好,竟取得一等第三名,這讓曾國藩心情大悅。

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二,對曾國藩來說這是個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在禮部堂官引見下,曾國藩第一次見到了道光帝。起初道光帝對曾國藩的印象一般,后因曾國藩在回答道光帝問題時,都能對答如流,且思路明晰,加之曾國藩樸素的衣著,讓道光帝對眼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道光帝問曾國藩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參加科舉?曾國藩當即回答:“為了天下黎民百姓能過上好日子?!钡拦獾蹎栐鴩诙€問題是:做官的第一要義是什么?曾國藩馬上回答:“做官第一要義講的是一個‘廉’字?!币驗楫敃r的官員大都貪污成性,所以道光帝特別需要像曾國藩這樣樸素節儉之人為官。從此以后,曾國藩便深得道光帝的賞識。

由于曾國藩出色的回答深得道光帝喜愛,所以曾國藩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清朝開國以來,很少有人有能享受到這種待遇,只有曾國藩一人被破格欽點。

進入翰林,就意味著到了科舉仕途的頂峰。朝中大部分官員、各地方封疆大吏等,多數都來自翰林院。只要進了翰林,就說明成功近在咫尺,更何況當時的曾國藩只有二十八歲,可謂年輕有為。一般進入翰林的學士,少說也得四五十歲。有的人從青絲考到白發,才得了個舉人而已。相比之下,曾國藩真可謂是平步青云。

曾國藩的祖父和父親聽到曾國藩進了翰林這一消息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曾家又是張燈結彩,宴請親朋慶賀了一番。一時間,曾國藩入翰林的消息傳遍了小小的白楊坪。

曾國藩從此告別了多年的科舉考試,開始踏上仕途。這條路究竟該如何才能走好,曾國藩心中有數,因為他時刻銘記祖父的教誨,也決不辜負所有曾家人對他的厚望。

從此以后,曾國藩開始了另一種生活,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嘉峪关市| 梧州市| 三穗县| 莱阳市| 五大连池市| 高密市| 宁南县| 张北县| 凤山县| 朝阳市| 蒙自县| 玉溪市| 潞城市| 上饶市| 张掖市| 北安市| 山东| 凤山县| 石林| 苏州市| 正安县| 龙陵县| 独山县| 商南县| 渭源县| 通江县| 玉门市| 裕民县| 和硕县| 察隅县| 龙川县| 嵊泗县| 瑞金市| 长子县| 清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应城市| 博客| 遵义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