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通過日常生活操縱人心(6)
- 打動人心的60秒心理操縱術(教你成功叢書15本)
- 許召元編著
- 4985字
- 2016-02-25 14:13:41
從誠實操縱人心
在一次求職人員的面試過程中,小A 剛剛走進面試的房間。主持人貝克先生就突然迎上來緊緊握住小A 的雙手:“啊,終于找到你了,我的劃船技術太差,把女兒掉到湖中,要不是你及時搭救,后果不堪設想。真抱歉,當時我只顧女兒,竟沒有向你道謝?!毙 竭力抑制住心跳,堅持說貝克先生認錯了人。幾天后,小A 接到了錄用通知。后來他才知道,貝克先生根本沒有女兒,但卻有7個競爭者因他女兒被淘汰了。貝克用這樣的方法考驗別人也許太狡猾了,但小A 的誠實卻因此更為可貴。
從選才操縱人心
作為一個領導,要善于發現下屬的特長,讓他人盡其才。
俗話有云:“野有遺才。非慧眼不能察之?!币晃痪鞯纳纤咀R才不會拘泥于出身。對下級要體察而使用,這才是識人的關鍵。許多杰出的人才都是從不起眼的地方起步,比如雄才偉略的百里奚,就是5張羊皮換回的。
問題在于你是否有在生活的小節中發現他們的眼力。
伊尹是商湯的開國大臣,他幫助商場打敗暴君夏桀,為建立商朝立下汗馬功勞。他原名叫阿衡,是有莘氏家的奴隸,雖然思謀精奇,才學宏深,卻不為人知。
有莘氏把女兒嫁給商湯時,阿衡作為陪嫁的奴隸到了商湯府中做廚子。一次上菜時,商湯偶然問起他有關烹調的事,阿衡恭恭敬敬、不平不亢地談起烹調的道理技藝。商湯見一個廚子把烹調之事講得繪聲繪色、有條有理,就沒有打聽他。阿衡循循以進,口鋒一轉,不知不覺把話題滑向治理國家的道理。商湯越聽越奇。到阿衡講到王道與霸道同文火與爆炒的異同時,商湯拍案而起,喟然長嘆:治理國家的人才,我卻讓他燒菜做飯!
毅然決定把國家政事交給阿衡(伊尹)管理。
商湯死后,伊尹又輔佐帝外丙、帝太壬、帝太甲。
太甲是商湯的孫子,當了三年皇帝后,開始胡作非為,亂成湯德政,失民心于天下。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桐宮悔過,自己行攝王政,讓成湯德政重布于天下。三年之后,太甲悔過自新,向天下自承其過,錯,伊尹又把政權還政于太甲。
大甲死后,伊尹又立其子沃丁為帝。這樣,伊尹就成為成湯江山的五朝元老。他死之后,被安在毫地。
作為一個領導,要善于發現下屬的特長,讓他人盡其才。
韓晃在吳地做官,在他身邊的下屬和賓客,都能根據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而被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有一位老朋友的兒子來投奔他,可一無所長。在一次宴會上,韓晃發現這人的一大行為特點:整個宴會期間,一直端端正正地坐著,沒有同鄰近的人說一句話。他由此斷定,這人肯定性格內向,心理沉穩冷靜,不易受外界影響。
為此,他就安排他跟隨自己,專門看管倉庫。這個人每天很早就進入庫房,老老實實地坐到晚上,那些軍卒沒有敢隨意進進出出的。
商代時,武丁繼位將國家大事委任給冢宰大臣處理,留心尋訪王佐之才。發現奴隸傅說頗有才能,想任他為相,治理國家。但怕朝中顯宦不同意。于是,他終于想出借天命之法。
一天晚上,武丁入睡以后,故意大笑不止,手下人連忙向他道賀,武丁微笑著說:“振興商朝大有希望。剛才我夢見先王商湯給我推薦了一個大賢人,名叫傅說?!蔽奈浒俟俾犝f傅說是商湯介紹的大賢人,誰都不敢不相信。武丁故意把眼前的人看了一遍,搖搖頭說:“諸位沒有一個像?!蔽奈浒俟僦缓霉蛟谖涠∶媲埃蛩懡蹋?
“請問君王,你夢見的那位大賢的相貌如何?”
武丁便把傅說的長相、特征,活靈活現地講了出來。
不久,尋訪傅說的人告訴商王武丁說,在傅巖有個奴隸叫傅說。武丁忙派自己的侍從去察看,果然,傅說的長相和武丁所描述的一模一樣。
武丁早早等候在宮前,一見傅說來了,急忙迎上前去,大聲喊道:“不錯!不錯!此人正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那位大賢人?!庇谑墙懈嫡f趕快脫掉奴隸的衣服,換上一身嶄新的貴族服裝,并當即宣布解除他的奴隸身份,拜他為相,輔佐治國。
傅說果然極富治國才干,僅僅三年時間就幫助武丁將商朝治理得很好,使商朝再次興盛起來。武丁能夠深入觀察自己的部下并大膽使用,所以,贏得了商朝的大好江山。
上述幾位古人,都是因為一技之長,被人識別出來。
作為一名領導,要有發現人才、任用人才的本領和雅量。
而人才不可被動地守株待兔,等著別人慧眼來識,而要自我估量然后度量他人。
晉武帝司馬炎和侍御史胡威談論人生的意義時,武帝贊嘆曾任荊州刺史的胡威的父親胡質為政清廉,問胡威說:“你與你父親相比,誰更清正?”胡威說:“我不如父親?!蔽涞塾謫枺骸澳愀赣H哪些地方勝過你?”胡威說:
“我父親生怕別人知道他清正,而我卻生怕別人不知道我清正,這就是我遠不及父親的關鍵所在?!焙饶苤赣帜苤?,所以成了一代名臣。
古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而作為人才,就必須找到自己可以發揮潛能的天地、春秋戰國時,呂不韋居官顯赫,門人三千,李斯投奔其門下,脫穎而出,加上呂不韋的推薦,被擢升為朝廷“郎官”。后來李斯在為官后結識秦始皇,為其所賞識,展示其政治才能,力駁分封,設立郡縣,保住統一局面。最終,官拜右丞相,終于實現其政治抱負。
過去,漢時郭嘉,曾北上投奔袁紹,見袁紹好謀無決,不善用人,認為他難以成就大事。郭嘉就對袁紹的謀臣辛評說:“聰明的人慎重地衡量主人,所以得心應手,干一百件事一百個成功,就可以成就功名了。袁公僅僅是效法周公禮賢下上,而不懂得用人的關鍵。頭緒多而缺少要領,好謀劃想主意而不能決斷,想與他共同度過天下的大難,奠定王霸之業,太難了!”于是就離開了袁紹。他的眼光同樣敏銳。后來曹操召見郭嘉,和他議論天下大事。曹操對郭嘉的才智十分欣賞,他說:
“使我成就大業的人,一定就是這個人了。”郭嘉從曹操那里出來,也高興地說:“真是我的主人啊。”曹操任命郭嘉為司空祭酒。從征呂布,破袁紹,討袁尚到擊三郡烏桓,曹操多采用郭嘉的智謀,成全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從工作狀態操縱人心
領導者要做的事最重要是有一顆關愛下屬之心。
作為一個領導者,對下屬的各種動態要了然于心。
在同一個單位,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勤勞者有之,懶散者有之,活潑者有之,安靜者有之,工作效率因人而異。但有幾種人,并不因為做人的原因,也不是能力的原因,總之,他們得不到領導者的重用。
第一種人精于工作,也有知識、技術和才華,能得到一些同事的喜愛與尊重。但由于工作性質或人事關系。
使他的知識、才能得不到發揮。他學的知識完全與工作掛不上號。
作為領導,就應當具體分析這種狀況產生的根源,把他放到有利于施展他才華的崗位上,并且鼓勵他大膽陳詞,為單位提出良好的建議,發揮他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最終能夠才盡其用。
第二種人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可是他的工作很少人知道。尤其他的上司。別人可以用他的成績去報功、請賞,可他永遠只是一個“印第安人”,當不了領導。
他內心也想到榮譽、地位、薪水,但沒有學會如何使人注意到自己,注意到自己的成績、成就。一些坐享其成的人在擷取他的才智成果,他只會面壁垂泣。
成功的領導者,從不會計較下屬有明珠暗投之嘆。
有看人之眼是每個領導者的基本素質,當你的單位用人時出現這種情況時,當務之急得趕緊擦亮自己的雙眼,別讓“千里馬”被別人牽走了。
第三種人不能說不自信。甚至是自信過了頭。在工作上很能干。表現也很不錯,但卻看不起同事,用不愉快、敵視的態度跟人相處。與每個人都有點意見沖突。行為上太放肆,干涉擾亂別人。
一個具有一定能力的下屬容易自視甚高,和同事之間的關系相處得不融洽,而領導者對這類有優點、有缺點的下屬應當擇其優而揚之,認同他的工作能力和才華,而對其缺點也不可放過,在疏與導之間,方能顯出領導者知人善用的一面。
第四種人可能心不在焉地工作,時常遲到早退、拖延工作或者東游西蕩打發工作時間。在用心時,他的工作是第一流的。只是因為并不促使自己恰如其分地工作,所以他根本就沒有發揮自己的潛能。由于自制能力出了問題。使他形成不良的工作習慣。阻礙了他的升遷晉級。
善于觀察工作能力的人,常怪他為何不能做得更好。
領導者的能力就體現在把有缺點的人才轉變過來上面。對于這類人,激其奮進、鼓其斗志、束其散漫、究其思想,然后與他傾心相談,是可以收到治標兼治本之功效的。把一個有缺點的能人打發走或調至無足輕重的崗位,是領導者無能的表現。
第五種人一邊埋頭工作,一邊對工作不滿意;一邊在完成任務,一邊愁眉苦臉。讓人總覺得他消極、被動。
而上司認為他是個干擾工作、愛說牢騷話的人,只知道對工作環境和同事的工作發牢騷、泄怨憤。
其實這種人最好應付。領導者只要關心他的生活,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之以薪,就斷無牢騷可言。
第六種人對任何請求,都笑臉迎納。別人請他幫忙,他總是放下本分工作去支援。自己手頭拉下的工作只有另外加班。他為別人的犧牲不少。但很少得到別人與上司的賞識。背后還說他是無用的“老實頭”。對自己的權利、利益從來不知道去維護。也不敢去爭辯。在領導面前不會說“不”。把許許多多不能完成的工作都壓到自己身上。全然不知道向上司提出來。到頭來心中感到委屈,不好受。只能到家中向妻兒發“犟脾氣”。
這類人是工薪階層中的大多數,也是社會的中堅分子。領導者既要關心他的生活和內心的想法,又要鼓勵他努力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活得順心,結果是家庭事業兩順利,在單位是合格的員工,在家庭是盡職的父母。領導者要做的事最重要是有一顆關愛下屬之心。
從綜合方面操縱人心
全面地看人,就是要對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成績和錯誤、長處和短處做全面的考察。
歷史地看人,就是我們不能割斷歷史看人,不能只看一個人的現在,而不了解他的過去。
具體地看人,就是既要看到一個人與其所在群體的共同之處,也要看到這個人特有的個性。對具體的人作具體的分析。
在我們看人的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以點概面,從而影響對一個人總體形象的認識?!耙豢≌诎俪蟆薄ⅰ扒槿搜劾锍鑫魇保@種以點概全,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全貌,只有從整體來看人,才能對一個人有比較全面、深刻、真實的把握和認識。
因此,評價一個人,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所謂知人善任,既要對上等人才加以引導、提拔,也要對下等人才加以勉勵和推薦。在品評人才時,顧全了這三個方面,就會對國家和集體都有利。否則,真正的人才就會從此埋沒。如果有出類拔萃的人才,大眾是無法進行鑒別的。而一般人都靠采納耳朵聽見的情況來評判他人,以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正確的,這就是他們在考察人才時常犯的錯誤。
《資治通鑒·漢紀》上載;東漢平敵將軍龐萌,表面上,其人恭謹謙遜,常與劉秀共商國事,光武帝對他非常信任。光武帝對別人說:“可以撫六尺之孤,寄百命之者,龐萌是也?!庇纱丝梢姡馕涞蹌⑿銓嬅鹊囊兄?。一次光武帝劉秀命他與虎牙大將軍蓋延一起攻擊海西王董憲。因為詔書只頒給了蓋延,龐萌陡生疑心而不自安,于是起兵反叛。劉秀得知后氣得幾乎發瘋,親統大軍討伐龐萌,于月旬城斬之。光武帝只憑通常的印象,在考察龐萌的為人上看走了眼。所以,作為一個領導,首先要有看人的大局觀,而不能只憑一己的印象來考察人。
在如何選拔、愛惜人才問題上,民族英雄林則徐是位極具遠見卓識的領導人。他幾乎每經一地都要打聽當地有什么人才,而且將各種人才的情況——加以記錄,以便量才選用。更值得重視的是,他從自己長期深刻的沉痛體驗中,總結出遠才用才的看法,至今讀來,仍具有發人深思之力。他在答《邵懿辰書》中說:“夫為國首以人才為重,然有才而不用與無才同,用之而不使之盡其才與不用同。且當其未用之先猶有所冀也,及用之不能盡其才,或且以文法繩之,猜忌譴之,則其人之志困而不能自伸,而天下之有才者聞之亦多自阻矣。”
這就是韓愈說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狈置魇遣蛔R其才,哪里是“天下無馬”呢?
林則徐曾寫過一副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薄坝腥荨保从袑拸V的胸懷,寬以待人;“乃大”指胸懷寬廣之人,必如江海之大,容納百川,成我大事。古今無論是卓越的政治家,還是杰出的企業家都是既能用人之長,又能容人之短的。用人處世倘若看不到別人長處,聽不進不同意見,一有缺點就貶,一有過失就免,這樣“則世無可用之才”。
作為一個領導者,也就像這大海一樣。所以大泉容納小泉,水池容納大泉,水溝容納水池,水渠容納水溝,溪流容納水渠,川流容納溪流,湖澤容納川流,江河容納湖澤,而最后歸到大海。做領導的只要德能和度量都具備,而后下屬就沒有不服從的人。領導者如果能用德能招收人才,用度量容納人才,那么事業就能蒸蒸日上。
相反,如果領導者德能不寬廣,又不能招引人才;度量不宏大,又不能使人安心,那么就必然招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