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政治家(3)
- 偉大的猶太人(下)
- 鄭明武編著
- 4986字
- 2016-08-30 09:51:49
最后,摩西與自己的人民決別,給他們祝福,獨自一人登上尼波山巔,久久地眺望著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地為之奮斗了一生的圣地迦南,孤獨死去了。
據說,那一年摩西120歲,他眼睛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無疾而終,以色列全族人在摩押平原為他愉哭30日。
大衛——猶太國締造者
他是猶太以色列國王,也是撲克牌中的黑桃K,他還是一位偉大的勇士,他成功地完成了以色列各支派的統一大業,創建了第一個猶太國家,這在整個猶太民族史上是無與倫比的。
出生時的猶太
公元前1237年,在即將進人迦南之時,年老體衰的摩西在莫阿布的尼泊山去世。此后,率領希伯來人重返上帝應許之地——湖南——的重任落在了約書亞的肩上。
希伯來人進入迦南后,為爭奪土地,同當地的迪南人進行了多次戰斗。渡過約旦河后,約書亞隨即向耶利哥城發起了進攻。耶利哥是從東向西進人跡南的必經之地。約書亞率軍在圍攻了7天之后,從四面八方沖入城去,把城中男女老少,連同牛羊牲畜全都用刀殺死。最后,眾人用火將耶利哥城焚為灰燼,只有金子、銀子、銅和鐵制器皿保存下來,放在了圣殿的財庫中。從此耶利哥成為一片廢墟。
此后,約書亞又憑藉對鄰邦發動三次閃電式的戰役,逐漸占領了中部和南部及北部的廣大地區,進而征服了幾乎整個速南。他們與當地達南人混居交融,住在跡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娶他們的女兒為妻,同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
摩西和約書亞之后,以色列民族中再沒有出現一個能與他們倆相提并論的領袖,以色列民族從此進人混亂分裂的士師時期。每個部落由一名士師領導,他既是部落的行政領袖、宗教祭司,又是民事糾紛的裁決人、對外征戰的統帥,集軍、政、教、法權為一身。
在漫長的士師時期,由于沒有強有力的統一領袖,以色列各宗族之間不斷出現爭執、糾紛,他們爭疆界,爭權勢;另一方面,以色列人的外部威脅仍然存在——在以色列各支派的土地上和周圍有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和一切迦南人、西頓人等,他們成為以色列人“肋下的荊棘”。
被以色列人打敗的跡南人伺機東山再起,尚未被以色列人征服的耶路撒冷、迪薩、伊礬倫等城邦,以及居住在山區、平原的其他民族,也無時不在威脅著以色列人的生存。以色列各宗族仿佛是分散在迪南人汪洋大海中的一群孤島,被周圍的海洋浸蝕著,沖擊著。
以色列人是來自沙漠的人,他們定居較晚,文明不如逆南人發達,定居湖南后,他們從沙南人那里學會了耕作土地,也學會了對各種農業保護神的崇拜,如巴力、亞斯他錄和當地其他神靈。它們是專門司風調雨順、作物豐收、避禍消災的神,以色列人慢慢地也對這些神靈頂禮膜拜。以色列人還與當地人通婚,娶他們的女子為妻,又把自己的女子嫁給他們作妻子。
沒過多久,以色列各宗族一個個都先后淪于迦南人的壓迫之下,他們在敵人的重軛之下痛苦地呻吟。于是,以色列人中不斷產生英雄——士師,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們救出苦海。
第一位士師是猶大支派的俄陀聶。那時候,住在迦南南部的以色列各宗族被米所波大米(美索不達米亞)王古珊利薩田所征服,過了8年奴役生活。俄陀聶領導受奴役的以色列人浴血奮戰,打敗了古珊利薩田的殖民軍,把同胞解放出來。俄陀聶后來擔任以色列士師,40年內國泰民安。
俄陀聶死后,摩押王伊礬倫聯合亞們人和亞瑪力人強占了以色列人的土地,強迫以色列人交稅納貢,事奉他們18年。便雅憫支派的以笏承擔起拯救以色列的重任。
經過浴血奮戰,以色列人共殲滅摩押人近萬人,獲得了解放。以笏擔任以色列士師80年,其間國中安泰。
以笏死后,夏瑣王耶賓殘酷地壓迫以色列人20年。女英雄底波拉憑借自己的威望,領導以色列人起義。經過浴血奮戰,底波拉把以色列人從異族統治中解放出來。在她的領導下,以色列民族享受了40年的升平時光。
底波拉之后,米甸人人侵迦南,基甸作土師,以色列有40年的太平時光。
公元前1110年,亞比米勒在示劍作王。耶弗他之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贊擔任以色列的士師7年;以比贊之后又有西布倫人以倫擔任以色列士師10年;以倫之后還有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擔任以色列士師8年。
押頓死后,即在土師時代末期,來自愛琴海諸島和從亞細亞沿岸的“海上民族”非利士人崛起。非利土人擁有較高的物質文明,悍勇善戰,逐漸接制了迦南的地中海東岸地區。
非利士人崛起后,猶太人與非利士人征戰不斷。與非利士人相鄰的但部落首當其沖。該部落士師參孫單槍匹馬地與非利士人戰斗,并一度止住了后者的進攻。但參孫最后還是被非利士人抓住,并被弄瞎了眼睛。
希伯來人受士師統治約200年,但沒有一位上師可以稱為全體希伯來人的領袖,因為當時的希伯來人尚未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體,諸部落各自為政,你爭我奪,戰事連續不斷。但在士師時代末期,一些部落間已有宗教聯盟。他們選擇示羅為共同的宗教中心,耶和華的約柜也保存在這里。
在約公元前1050年的亞弗戰役中,非利士人在以便以謝打敗由眾部落組成聯軍的希伯來人。隨軍攜帶的存放耶和華約法的約柜也旁落。
外部壓迫所造成的民族危機使希伯來人的民族意識急劇增長,要求建立他們自己的統一民族國家,由一位眾民臣服的君主來統領他們。
公元前1035年,撒姆耳作士師和先知,希伯來人向撒母耳請求:“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帥我們,為我們爭戰!”
賢明的大士師撒母耳根據民意決定建立一個以色列統一王國,并選中便雅們農人掃羅為王。在希伯來人歷史上出現了最早的猶太人國家——希伯來王國,掃羅成為猶太民族中的第一位國王。
健壯俊美的掃羅善長軍事,即位之初就以自己的便雅憫部落士兵組成一支具有強大戰斗力的精銳之師,在密抹戰役中取得了對非利士人的勝利。將后者趕出了便雅憫和以法蓮地區,隨后又向周鄰的摩押人、亞們人、亞庫利人等速南人部落發動多次征伐,戰果累累。
掃羅學識淺薄,缺乏政治建樹,他眼光短淺地選擇了其家鄉的基比亞作為國都,僅僅采取征稅和宣布土地為王權所有等十分有限的君主集權措施。各部落依然處于分立狀態,王權只在京城周圍一帶發揮微弱的效力。
掃羅這位草莽英雄只能是一位過渡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掃羅可以說是士師時代的古老部落組織和完善的大衛君主政體之間的聯系人。
當然,也正是因為掃羅的能力欠缺,大衛才獲得了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于是,在這這情況下,猶太國的締造者應運而生了。
初立戰功
撤母耳一直堅持要掃羅絕對地、毋庸置疑地服從耶和華的意志,而這對于一個喜歡自由行動且又執掌了以色列政權的年輕人來說,是難于做到的。年輕人的任性加人類固有的享樂性使得他不愿事事循規蹈矩。
不久,矛盾發生了。在一次戰后,掃羅決定適當獎勵軍隊,所以他把牛羊悄悄留下來,而沒有按常規上交給祭司。而更為糟糕的是,他沒有把俘虜亞甲王殺掉,而依照當時的猶太法律,應當殺死所有俘虜。
面對撤母耳的責問,掃羅沒有仟海,而是多方辯解,這更加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不久,撒母耳回到拉瑪瑣非,至死未同掃羅見面。但他放出風聲說,他不該立掃羅為王;耶和華后悔立掃羅為王。
此時,撒母耳開始隱秘地物色新的國王人選。要立新王,輿論先行,但也懾于掃羅的軍權,不敢冒然行事。他四處查訪,十分小心謹慎地,不敢讓掃羅知道。
撒母耳查問了幾個年輕人的情況,有人向他提到一個名叫大衛的人,是住在伯利恒的耶西的兒子,路得與波阿斯的曾孫。這孩子是一個羊棺,在本村以勇敢著稱。有一次,一頭獅子攻擊他的羊群;另一次,一頭熊攻擊他的羊群,但兩次都是大衛獨立殺死了猛獸,救出了羊群。另外,他還能歌善舞,豎琴也彈得不錯。在他長日孤單放羊的時候,常常自己編詞,自己作曲,自己演唱。他所創作的“詩篇”非常有名,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聽他唱。
于是,撒母耳來到伯利恒尋訪大衛。在耶西家中,他見到了剛剛牧羊歸來的大衛。撒母耳見他紅光滿面、眉清目秀、容貌俊美,果然與人們所說的差不多,于是就表示愿立他為王。
撒母耳按宗教儀式,用角里的膏油,膏了大衛。從這日起,以色列的人民都聽說了大衛的故事,認為選這樣一位勇敢的人為王實為全民族之福。
這時掃羅正在基比亞加緊構筑城堡,但是在軍營里,在大街上,掃羅隨便一留神就可以聽見人們在議論耶和華另立新王。掃羅王陷入非議和敵意之中。
掃羅成了是非的中心,受到各種有意無意的中傷,他內心極其苦悶,整天郁郁寡歡,日不思食,夜不成眠,臉無血色,就連心腹臣仆也以為他真魂出竅,惡魔附體。
醫治這種疾病的最好藥方莫過于掃羅一直想除掉大衛,一名近臣替他在士兵中打聽音樂人才的事,有一位少年告訴他:“伯利恒城中有一個少年,是我的好朋友,他很會彈琴。”掃羅就差遣使者到伯利恒,找到那位少年,就是即將登基的新王大衛。
使者對大衛的父親那西說:“打發你那放羊的兒子大衛,到國王那里去為國家服務。”耶西把幾個餅和1皮袋酒并1只山羊羔馱在驢背上,交給他兒子大衛,送與掃羅。
大衛到了掃羅跟前,掃羅非常喜歡多才多藝且相貌英俊的大衛。掃羅要大衛作為他拿兵器的人(侍衛),他還成了王家琴師,每當掃羅心情不好的時候,大衛就彈一支暢快的曲子,給他解悶。
這樣以來,掃羅就沒有借口出去大衛了。
同時,因為大衛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沒有十分令人信服的理由和恰當的手段,就想除掉大衛是難以服眾人心的,猶太的全體人民都在看著他倆的一舉一動。
就在這時,一個轉機出現了。它的出現,給大衛的掌權提供了重要條件。
當時,大衛在吉甲侍候國王掃羅,因為不是正式的軍人,遇到農忙或掃羅出征的時候就依然回伯利恒去幫父親放羊。那一年,遭到重創并未被徹底打敗的非利士人東山再起。他們聚集在屬猶大的梭哥,安營在梭哥和亞西加中間的以弗大憫。
掃羅和以色列人也聚起來,在以拉谷安營,擺列隊伍,要與非利士人打仗。非利士人站在這邊山上,以色列人站在那邊山上,兩軍隔著中間的山谷相互對壘。
這時,從非力斯人軍營中走出來一個大漢,名叫歌利亞。只見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頭戴銅盔,身披鎧甲,肩扛銅矛。歌利亞大步走上來,對著以色列軍隊立定高聲叫道:“你們這些掃羅的奴才,不是要打非力斯人嗎?我就是非力斯人啊,你們怎么不來打呀?要是好漢的話,快點派個人來與我戰斗。如果他敢與我戰斗,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仆人。如果我勝了他,你們就做我們的奴隸,服侍我們。”
歌利亞喊了一陣子,對方沒有一個人出來,他又叫道“你們趕快叫一個人出來,與我戰斗,否則就是膽小鬼!”
就這樣,歌利亞天天出來叫罵,罵得以色列人個個膽戰心驚。掃羅手下無一將士敢出來迎戰歌利亞。
正在此時,掃羅軍營來了一個年輕人,他就是大衛,是來給他的當戰士的哥哥們送食品的。他見過三個哥哥后,聽到軍營外面有人在高聲叫罵,問清了緣由,便憤憤不平地要去迎戰歌利亞。掃羅王知道了,就把大衛叫到面前。大衛對掃羅說:“我們何必怕那非力斯人呢,我們應該和他去戰斗!”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掃羅對大衛說,“你可不能和非力斯人戰斗。你太年輕,而那歌利亞從小就是戰士,他武功高強,力大無比。”
“我可不怕他,”大衛對掃羅說,“我在放羊時,有次來了一只獅子,從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趕它、擊打它,從它口中救出羊羔。”
“你這么小就敢斗獅子?”掃羅問他,“獅子不咬你嗎?”
“咬我?”大衛繼續說,“那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我曾經一人赤手空拳打死過獅子,打死過熊。那非力斯人再敢來對陣叫罵,我一定叫他與獅子和熊一樣!”
聽見這樣的豪言壯語,掃羅動了心。他對大衛說:“好吧,你可以出去戰斗,愿上帝與你同在!”
掃羅王把自己的銅盔給大衛戴上,把自己的鎧甲給他披掛整齊。大衛覺得這些裝備太笨重了,妨礙他走路,他又脫了盔甲,仍舊穿上他的牧羊服。
大衛到溪水中撿了五塊鵝卵石,裝在口袋里,手里拿著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后從以色列軍營中走下山谷,一步一步走近正在叫罵著的非力斯人。
那非力斯人也向著大衛走過來。歌利亞看見大衛滿臉稚氣、細皮嫩肉的樣子,不過是個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里。
歌利亞邁著大步走過來。大衛也快步向他跑去,一邊跑一邊從口袋里摸出一塊鵝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見大衛用力一甩,“哧溜”一聲,像一道流星,那鵝卵石飛了出去,正中歌利亞的前額!歌利亞大叫一聲,撲倒在地。非力斯人全都驚呆了,誰也不敢上前。大衛手里沒有刀,他就踏在歌利亞身上,從歌利亞腰間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頭,把頭提在手里。
看見討戰叫罵的勇士死了,非力斯人頓時潰散了。掃羅率領以色列人吶喊著,追殺過去,一鼓作氣攻下了非力斯人的幾個城池,被殺的非力斯人成千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