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敢做敢當:要有拋開得失做大事的氣魄(4)

司馬光與新法的另一主持人呂惠卿也有過一次爭辯。這事發生在熙寧二年(1069年)新法實行不久的時候。那一天,司馬光在邇英殿進讀,讀到曹參代蕭何為相的事,神宗說:“漢代常守蕭何之法不變,行嗎?”司馬光回答說:“豈只漢朝,讓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常守禹、湯、文、武之法,即使是時至今日也還可以沿襲存在。漢武帝把漢高祖法制拿來亂改,天下一半人都成為盜賊;漢元帝改變漢宣帝的政治,漢朝大業很快衰敗。由此說來,祖宗立法不能變。”旁邊的呂惠卿反駁道:“先王的法規,就經常處在變化之中:有一年一變的,如每年正月天氣轉暖時都要在宮闕公布法規,就是這種;有五年一變的,如天子巡守考察就是這樣;有三十年一變的,如刑罰三十年輕三十年重就是證明。司馬光的話不對,他的意思在于譏諷朝廷。”司馬光針鋒相對地說:“在宮闕公布法規,是頒布舊法。諸侯中變易禮樂的人,待天子巡守時就被誅殺,不能自行改變。治理新建國家用輕法,動亂的國家用重法,這是所說的‘三十年輕三十年重’,不是法變。況且治理天下譬如居室,敝壞就修理它,不破得厲害就不必重新建造。公卿侍從都在這里,希望陛下問問他們。三司使掌管天下財政,因沒有才能而黜免是可以的,但不能讓執政干擾他們的職事?,F在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來控制他們,為什么?宰相以儒家之道輔佐人主,為什么要具體操作?假如具體操作,則是辦具體事宜的小吏的事。”呂惠卿不能回答,就用其他話語來搪塞。司馬光繼續說道:“平民把錢借出生利息,還能蠶食貧戶,何況有權力威勢的官府呢?”呂惠卿說:“青苗法,愿意貸款的則貸給他,不愿意貸的也不勉強?!彼抉R光則說:“愚鈍的百姓只知道借債的好處,不知還債的害處,不只官府不勉強,富戶也不勉強。從前太宗平定河東時,建立和糴法,當時一斗米十錢,百姓樂于與官府交易。以后物價貴了,然而和糴法仍沒有解除,這于是成了河東世世代代的憂患。臣恐怕日后的青苗法,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司馬光提出“祖宗之法不可變”的理論來反對呂惠卿因時制宜的變法觀點,理由顯然不很充足。

盡管后來他多次上章反對新法,宋神宗并沒有接受他的意見,但仍想派他做樞密副使,司馬光以意見不合為由,寧愿辭去高官,請求外任。

從現在來看,王安石的新法既有有利于發展生產和農民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司馬光所看到和反對的,大多是不利于生產和農民的一面。例如當時爭論最激烈的青苗法,既有限制豪強大地主放高利貸殘酷剝削農民的作用,但在發放青苗錢時,確實要收取農民40%至60%甚至成倍的利息。司馬光其實并不反對打擊與限制富豪的高利貸,而是反對向農民收取如此高的利息。他一再說,向農民發放錢糧,可以用常平倉的辦法,不取或少取利息(只收10%的利息)就行了。

其次是免役法。司馬光早就主張改差役為雇傭,王安石的免役法與司馬光的主張大體相同。那么,司馬光為什么又反對免役法呢?原因是免役法要向原來不服勞役的下戶即農民及其他人收取不少數量的免役錢。司馬光認為執行這一政策,地主富豪有錢,可以應付。而貧農沒有錢,難以應付,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再次,是市易法與均輸法,司馬光認為這是與商人爭利,不利于商品流通。最后是保甲法,司馬光認為這會使農民不安心種地而去練兵習武。

由上可見,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是從其愛民、寬民和重農思想立場出發,反對新法中的苛民與傷農方面。另外,對于王安石在變法中的具體作法,司馬光也有意見。主要是認為王安石不夠穩重,犯了急躁冒進的毛病。再就是用人不當,用了呂惠卿這樣有才少德的“小人”。這些,司馬光在給王安石的三封長信中,都作了詳細的說明,談了自己的看法。

實際上,王安石和司馬光圍繞變法與反變法的爭論與斗爭,并不是要不要改革之爭,而是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之爭。這場爭論,雙方見仁見智,互有短長。他們是站在同一立場上,都是想為鞏固和發展宋朝的封建地主政權服務。由于在如何才能鞏固地主政權方面出現了意見分歧,所以導致了這場爭論與斗爭。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這段公案,到今天仍然眾說紛紜,但無可置疑的是,正是勇于擔當的品質、求真求實的出發點,使他們的爭論拋開了個人恩怨、得失,也使爭論的雙方都成了歷史的贏家。

9.沒有一身硬氣難以使出制勝的軟招

領導者的敢作敢為不是一味地死纏爛打、莽撞行事,而是說要有一種天塌下來也敢抗的硬氣,這種硬氣在領導者不得不以智、以巧取勝的時候也必不可少。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天,一只烏龜被一只狐貍捉住了。烏龜緊緊地把頭和四肢縮在又牢又硬的殼里,使狐貍無法殺死烏龜。狐貍得不到烏龜的肉吃,心里十分著急,惡狠狠地對烏龜說道:“我要把你扔到火里去燒?!睘觚敾卮鹫f:“謝謝,我正好感到身上發冷,你能幫我烤烤火真是太好了?!焙偭⒓窗训鹪谧炖锏臑觚斎踊氐厣希缓笳f:“我要把你扔到水里去?”烏龜“驚恐”地乞求道:“狐貍大哥,饒命吧!你把我扔到水里,我會淹死的!”狐貍一下子得意起來,叼起烏龜就跑到池塘邊,把烏龜扔到了水里。于是,烏龜得意地伸出了頭和腳,悠閑地游到了池塘深處。

李世民當然不是烏龜,但他有烏龜那樣臨危不懼的硬氣和很善于運用烏龜的計謀及智慧。

當時突厥憑借其強大的騎兵,時常出沒于唐朝土地。唐高祖李淵考慮到國內未寧,不便抗爭,常修書送禮與之和親,偏突厥反復無常,貪得無厭,依舊出沒無常。李淵無奈,甚至想燒毀京城長安,逃避突厥侵擾。但在實施這一無奈之計前,他還是想讓李世民、李元吉等去迎戰一陣看看。

唐武德七年(624年),突厥大舉入寇,前鋒已逼近豳州(今陜西彬縣)。李世民、李元吉前往迎截。唐軍將近豳州,有使來報,突厥兵連營百余里,聲勢極為浩大。李元吉已有害怕之意,李世民則冷靜地令偵騎進一步探明敵情。偵騎回報說:“突厥的頡利、突利兩可汗,傾國而來,兵士不下數十萬?!崩钍烂駨娜菡f道:“兩首領同來,破敵之法便容易找到了?!碧栖娎^續前進直抵豳州,依城駐扎。此時關中陰雨連綿,糧運不濟,兵士又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就是長安城中,也深為出征軍隊擔心。李世民卻不動聲色,措置自如。

第二日,頡利可汗率鐵騎一萬有余,沖至城西,在五隴坂列陣,昂首待戰。李世民對弟弟說:“突厥兵氣勢強盛,我們決不可表露出怯弱的樣子。你若怕打,他便馬上就會進攻;你若不怕打,他便要退兵了。所以我必須出營,作出必戰的樣子,弟弟是否同行?”

李元吉十分害怕,說:“敵軍如此強盛,切不可輕出與之抗爭……”李世民卻說:“頡利和突利兩可汗,雖有叔侄親情,實際上互相猜疑。頡利的可汗之位,本應是侄子突利的。頡利怕突利鬧事,才令他去鎮守東方,并也給了個可汗的虛名。現在兩人連兵而來,我正可以從中挑起他們之間更大的猜疑。別人怕,我卻毫不害怕。”

李世民說畢,即帶領百余名騎兵,直奔頡利陣前,大聲說:“我朝與可汗和親,為什么負了前約,深入我地?我便是秦王李世民,可汗有能力出戰,快快出戰,你眾我寡,我卻一點也不怕,我手下只有百騎,卻足以與你萬人拼殺!”頡利聽如此言語,只當李世民在用誘敵之計,唐軍已作好必勝的準備,便只是笑笑,不答一語。

見此情景,突利可汗懷疑李世民有詐,更疑頡利可汗另有用心。李世民見突利可汗自結一隊,與頡利部隔一水溝而立,便故意派一騎將過去對突利大聲嚷嚷:“你前日與我同盟,有約在前,說好有急相救,今天怎么就引兵來攻?”

突利以為是頡利與唐朝訂有密約,圖謀殺害自己,而那騎兵誤把自己當作頡利可汗,所以當眾把秘密說破了。如此看來,李世民只帶百騎而來,實際上可能就是來幫頡利對付自己一人的。突利狐疑滿腹,當然也寂然不應一語。

而在頡利可汗看來,突利不作辯解,顯然是承認了前日確實與唐朝訂過密盟。因此,自己的對手不僅僅是在明處的李世民百余騎,還有更隱秘的大隊騎兵———突利軍隊。顯然,唐朝為打敗自己,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李世民見兩可汗都已不敢貿然進兵了,便故意揚鞭策馬,要沖擊過去。頡利可汗慌忙派人過來,要求議和。這時正好大雨滂沱而下,于是各各收兵回營。

李世民又對將士說:“突厥的實力全在弓箭上,現在積雨連綿,箭膠俱解。突厥兵失去弓箭,如飛鳥折了翅膀,更不敢進軍了。我們應該乘機再去請戰,突厥兵必然要遠避逃遁了?!庇谑橇钴娛匡柌鸵活D,冒雨而進。同時派能辯之士去找突利可汗,申明利害關系,突利欣然同意與唐朝和好。頡利不明底細,見唐軍出人意料地逼來,急忙召突利來商量。突利說:“從各方面看,唐軍已決心與我們決一死戰。秦王帶兵有方,從未打過敗仗,我們不能在這種天氣勝過他,與他講和乃是上策?!?

于是頡利可汗再次請求和親。突利可汗則干脆與李世民結成了“兄弟”。突厥大軍定盟而去,并派大臣朝見了高祖。

唐軍如果畏懼退卻,突厥兵必然乘勢追殺。李世民偏裝出已準備好決一死戰的樣子,突厥兵反而不敢進攻了。這不正是那烏龜逗狐貍的計謀嗎?當然,李世民比那烏龜高明:在運用此計時,還充分采用了分化瓦解的辦法。

我們常用“智勇雙全”來形容一個人,實際上智與勇這二者是很難分離的,無智之勇只能誤打誤撞,無勇之智有時也難以施展拳腳,能夠決定成敗的領導者,無不是智勇雙全的典型。

10.強大的領導者從來都不怕向人示弱

色厲內荏這個成語表明,越是心虛的人越要強裝出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唬人。反過來說,越是強大的領導者越不怕向人示弱———只要這種示弱才能換來使大事功德圓滿的結果。

中國古代以示弱而成事最著名的實例,要數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心中很不服氣,覺得自己身為大將,攻城破敵立過大功,藺相如只不過是耍耍嘴皮子,反而地位比自己高,居他之下,我廉頗不甘心。于是,廉頗揚言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一番。這些話不久便讓藺相如知道了。為了避免與廉頗發生正面沖突,藺相如盡量不出門,后來索性稱病,連朝也不上了。廉頗碰不到藺相如,氣自然也出不了。有一天,廉頗遠遠地看見藺相如的車馬,急忙命令隨從驅車前去堵截。藺相如此時也發覺,便趕忙回車躲避。這樣的事發生了好幾次,藺相如的隨從和傭人們覺得很丟面子,便一起向相如上卿進言。藺相如語重心長地對舍人們說:“我躲避廉將軍,是為了國家大局,倘若我們不和,強秦就會乘虛而入。我怎能置國家大局而不顧去計較一己之憤呢?”不久,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備覺羞愧。于是,廉頗主動到藺相如府中,負荊請罪。從此以后,二人和好,成為生死之交。

以弱成事策略的運用,其基本指導思想是“和為貴”。以和為貴,以柔克剛,是處理內部爭斗、民族紛爭、朋友過結乃至家庭矛盾等問題的有效方略。

明朝孝宗年間,孔鏞出任田州知府。到任才三天,便發生峒族人進犯州城。此時州內軍隊調往他處執行任務去了,城中兵力防衛空虛,于是,眾人提議關起城門來守城??诅O認為,田州城是個孤立的城池,且內部又空虛,關門守城難以維持長久。如果因勢利導,用朝廷的恩威曉諭造反的峒族人,也許會解圍。眾人感到孔知府的意見是書生脫離實際的迂腐之談,難以成功??诅O堅持自己的意見,眾人又覺得沒有人敢出面當說客??诅O說:“這是我管理的城池,我應當前去?!北娙思娂妱褡杷?,說太危險。但孔鏞命令立即準備好坐騎,打開城門,放他出城。眾人請求他帶幾個衛士,也被他拒絕了??诅O來到峒族人中間,要見峒族人的首領。接著對大家說:“我本知你們是農民,由于饑寒所迫,才聚集在這里茍且求個免于一死。前任官員不體諒你們,動不動就用軍隊來鎮壓,想把你們剿盡殺絕。我現在奉朝廷的命令來做你們的父母官,我把你們看成是晚輩,怎么忍心殺害你們呢?你們如果真能聽從我的話,我將寬恕你們的罪過,你們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糧食、布匹發給你們,以后就不要再出來搶掠了,如果你們不聽從我的話,可以殺我,但是接著就會有官軍向你們興師問罪,一切后果就由你們承擔了。”大家聽了孔鏞的話,半信半疑,說:“要是真的像您說的那樣體恤我們,在您任太守期間,我們絕不再騷擾州府?!笨诅O說:“我一語已定,你們不必多疑。”于是,眾人拜謝,第二天,峒族人護送孔鏞回城。入城后,孔鏞命人取出糧食、布帛,分發給峒族人,大家道謝而歸。此后,峒族人不再做亂國擾民之事。

由此看來,對擔當二字的詮釋并不局限于重拳出擊,能以虛懷若谷的胸懷主動示弱正是一般人難以做到、而是有擔當的領導者借以成事的法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昌宁县| 宣武区| 隆昌县| 衡东县| 河东区| 永寿县| 清远市| 河北省| 崇义县| 苍溪县| 安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桐乡市| 峨山| 永川市| 于田县| 岱山县| 商洛市| 嵊州市| 林州市| 赤水市| 古浪县| 卓资县| 万全县| 宜丰县| 高密市| 寻乌县| 高邑县| 南投市| 杂多县| 夹江县| 山阴县| 崇阳县| 富锦市| 阿拉善盟| 德保县| 缙云县| 乌什县| 周口市|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