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加兩國冬季項目教練員培養體系對比及思考

哈爾濱體育學院 郭俊清

在加拿大學習期間,我們聽取了加拿大專家做的體育管理、專項體能、高原訓練、訓練學(間歇訓練)的報告,觀看了加拿大冰球隊的體能訓練、青少年體能訓練、花樣隊的技術訓練等,加拿大冬季項目教練員的培養體制和梯隊建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較分析中加兩國冬季項目教練員的選拔與培養體制,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思考。

一、加拿大教練員培養體系及特點

(一)加拿大教練員培養體系

加拿大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教練員的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是以加拿大教練員協會(CAC)為核心,各單項協會、各省地方政府緊密配合的較為完善的“國家教練員資格證書制度”五級培訓體系,其中,1-3級的主要對象是社團及省級教練,采取自學或函授方式進行,4-5級主要針對國家級教練。加拿大教練員協會在政府支持下全面主持本國教練員培訓工作,負責制定全國教練員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對全國65個國家級運動項目協會的教練員培訓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加拿大的教練員培訓體系強調以能力為導向,并分類分級進行。獲得證書的教練員每年必須接受培訓,如4-5年沒有經過考核將自動取消資格。

(二)加拿大教練員培訓過程與特點

加拿大通過舉辦夏令營和俱樂部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少年兒童對體育的興趣,初級教練員多數都是對各個體育項目比較愛好的來自各行各業的孩子家長來擔當。加拿大初級教員(1級)是自愿報名,經過短暫的培訓就可以,但初級教練員必須經過1-2年學習1-2門課程,每門課程6-10個小時,時間安排在每周的某一個晚上或一個月中的某一天進行系統培訓。一級教練員無論什么職業的人都可擔當。而高級教練員則需通過考核上崗,教練員都是業余的,但其專業水平很高。加拿大國家青少年冬季項目的體能訓練,每個項目都由專業的技術教練和體能教練共同完成。

根據執教對象的不同需求,教練員分為社區志愿者、競技體育教練員、專項教練員三個系列,每一個系列的教練員都分初級到高級,2-3級不等的培訓等級。初級教練員由學生家長和社會上有興趣的人員組成,逐步升級,經過培訓和考核可成為國家級或聯邦聘任的高級教練員,負責組織選拔高水平運動員及運動員的訓練工作,為參加世界大型賽事服務。

(三)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培養教練員

加拿大利用高等院校體育院系的師資及教學設備進行教練培訓工作是其一大特點。早在1986年,加拿大全國教練員學院就在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設立培訓中心,開辦了一年制的全日制教練進修培訓課程,接著又相繼在卡爾格尼大學、埃德門頓大學、西奧特路大學和雷克荷德大學開設了教練員培訓課程,并可授予教練員碩士研究生學位。

(四)教練員培訓手段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

加拿大教練員協會已實現了培訓資源的電子化和網絡化,每年約有5萬人參加各類教練員的培訓。以高山滑雪項目為例,任何高山滑雪項目的教練都可以按照本人的培訓需求得到講座課程、VCD光盤、網絡課程等不同的培訓產品。同時,加拿大教練員協會的教練員培訓數據庫非常完備,任何項目的教練員參加培訓的情況都可以在數據庫中檢索和查詢。

(五)教練員的考核形式

加拿大教練員的考核分面授課和自學兩種考核方式。面授課的考核只在3級教練員中進行,包括運動生理、心理和運動技能培養的一系列考查和一次筆試。自學方式的考核在三個等級中都進行,采用交作業的方法,然后由教員評閱。

二、我國教練員隊伍的選拔培養情況

(一)教練員的來源與培養過程

我國教練員的來源主要有退役的運動員、體育院校畢業的學生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師,部分資金充裕的單位也開始有計劃的從國外、省外引進教練員。教練員的培養過程一般是由初級教練員培訓——中級教練員培訓——高級教練員培訓所構成。我國初級教練員必須是從事專項訓練、比賽多年,具有一定的訓練水平和執教理念,在重要賽事中獲得過優異成績,才能能為一名初級教練員,然后經過培訓,逐漸獲得教練員等級的職稱。高級教練員是初級教練員和中級教練員的提高和升華。

(二)教練員的選拔形式

我國教練員在選拔方式上,主要有上級委派、單位內部選聘、公開招聘、外地引進等方式,其中上級委派的教練員大多是剛剛退役的運動員,雖然有較好的運動技能,但往往理論經驗欠缺,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經驗不足;公開招聘的教練員多數剛剛從體育院校畢業,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是帶訓的實踐經驗不足;單位內部招聘教練員的選拔面狹窄,外地引進教練員難以引進高水平的年富力強的教練員。因此,這些選拔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各單位業余訓練教練員人事上相互獨立,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來協調教練員的選拔和聘用,沒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教練員人才市場等,這必然造成教練員的流動困難和各單位選拔面的狹窄,不利于教練員資源的合理配置,單位在選拔教練員時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教練員的角色特點

正如劉鵬局長所說,我國教練員扮演的角色較多,擔當著采購員、設計員、指導員、教師、導師、管理員、外交家、朋友、學生、科研人員、推銷員等角色,教練員具有高風險、低權威、高投入、低回報等特點。這使得教練員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和科研工作中。

(四)教練員的培訓機制

教練員崗位培訓的管理體系是在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崗位培訓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項目管理中心負責本中心所轄運動項目教練員崗位培訓和組織高級班培訓工作。各省市體育局負責本地區教練員崗位培訓和組織中、初級培訓班工作,形成有關院校承擔培訓任務的條塊結合、縱橫交叉的管理體系。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在各中心和各省市體育局有專人負責并開展工作,從組織上保證了教練員培訓工作的開展。

(五)教練員的業務能力培養情況分析

我國教練員的業務能力培養過程包括職前教育、在職教育和任職后教育。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教練員任職以后,固定的進修、學習機會比較少。教練員的職前教育偏重于學歷教育,大部分教練員學歷教育一般通過函授等途徑進行,學習時間、考核形式相對寬松,學歷的取得“水分”較大。在職教育以崗位培訓為主,根據職稱的高低和評定職稱的需要,教練員要參加初級、中級、高級和國家級教練員培訓班,崗位培訓注重職業能力的提高,培訓周期短,專項突出,培訓大綱、培訓教材建設方面尚不完善,培訓的場所和教材主要依托體育學院的資源,師資隊伍中教練員比重不大,培訓偏重理論,實踐課比例極少,培訓的針對性不高。職后教育規范化不高,主要有攻讀研究生、出國進修、年輕教練員跟訓等方式,三種教育方式的銜接松散。由于教練員平時要忙于訓練,難于抽出整段時間學習,因此,如何協調教練員的職前、職中和職后的學習、訓練工作,完善教練員的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是各職能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我國冬季項目教練員隊伍選拔培養策略

我國教練員特別是雪上項目教練員整體處于一種水平低、底子薄、人才稀缺的狀況。近幾年隨著冬季項目運動成績的提高,我們也意識到教練員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問題。

(一)改變傳統教練員選拔模式,注意力社會化

建立一支優秀的教練員團隊是一個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可以借鑒加拿大初級教練員的選拔模式,利用舉辦“夏令營”、“冬令營”或者其他戶外運動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和學生家長的體育興趣,讓更多的家長成為孩子的體育啟蒙教練,聘請國內外知名教練員或運動員進行指導,各行政主管部門應全方位地給予包括師資、經費等方面的幫助,以擴大教練員的培養規模和培養質量。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練員選拔標準,加大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

中高級教練員的選拔應該具有科學的選拔標準,綜合考慮被選拔者的運動技術水平、帶訓經歷、業務水平、科研創新能力、敬業精神和人品等綜合素質,在選拔形式和選拔標準上合理、嚴格、規范,杜絕一切不規范的操作。為了完善我國冬季項目教練員的培養體制,還要充分發揮我國高校、科研院所的職能和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培養途徑,加大教練員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

(三)改變青少年競賽體制,避免早期專項化

運動員過早期專項化的一個重要誘導因素是與我國競賽體制有關,青少年特別是16 周歲以下的青少年正處于身體形態、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訓練應注重全面身體素質的發展,而我國很多項目的青少年競賽卻以專項形式來決定成績,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教練員過早地對運動員進行專項化訓練。國際訓練成材規律顯示,除極少數運動員在6-8歲進行專項體能訓練外,大多數在10歲或者更晚才進行專項體能訓練。在國外一些訓練隊中,青少年運動員定項的年齡也比較晚,加拿大、美國的青少年運動員在16歲以前很多不定項目,要練很多項目,只是在長期訓練后,經過周密分析才確定參賽項目。所以,我國的體育部門要在青少年競賽體制上進行反思,盡量避免“拔苗助長”現象的發生。

(四)運動員的培養模式注重“人性化”

多年來,我國堅守的“三從一大”訓練指導思想束縛著很多教練員的指導思想,訓練時間長、運動負荷大成為我國競技體育的一個突出特點,極少注意運動員的營養和恢復。多數青少年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大強度訓練心理產生厭煩情緒,不注重恢復而導致運動員傷病的經常發生,運動員文化水平差導致退役后出路受阻已成為很多運動隊的詬病。為解決這些現實難題,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切實從運動員的角度,從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體教結合”、“俱樂部”的培養模式,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此外,我國運動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基礎理論課的學習時間有限,導致理解掌握運動技能的水平較差,基本都是教練員安排運動員練習,而運動員在練習方法、恢復手段等方面與教練員的溝通、交流較少,導致他們的運動技能提高幅度有限。所以,應深入研究“體教結合”模式,切實提高運動員的文化水平以及自學能力,為今后的就業鋪平道路。

(五)創造條件,切實提高教練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教水平

通過多年系統訓練為國家培養一個運動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經過層層篩選進入高級訓練階段時,我們更應很好的愛惜每一個運動員,以免運動員出現損傷過早地離開賽場,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費,也使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勞苦付之東流。因此,相關部門應廣開門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教練員的業務素質,使其在訓練過程中,科學地把握運動訓練負荷,特別要對強度的控制、機體的適時恢復等加以重視,使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盡可能延長,提高成才率和人才利用率。

(六)加強交流,提倡開放,克服保守思想

我國由于長期受傳統觀念束縛,封閉保守的思想觀念尚存,這種思想在教練員隊伍中也存在。優秀教練員的成功都會有其“成功秘訣”,或者是在技術上,或是在理念上,而這些都深藏在教練員的頭腦中。所以,我國教練員的理念開放、技術開放、學術開放對整個項目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加強交流、提倡開放是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翟廷立,賴群.8國及地區教練員培訓情況的比較研究. 湖北體育科技,2002(4):406.

[2]周曉東. 加拿大教練員培訓形式. 中國體育教練員,1995(1):41.

[3]中國教練員培訓委員會代表團. 加拿大、美國教練員培訓體制及其特點.CSC培訓之窗

[4]孟范生. 業余教練員培養機制的構建與發展對策. 福建體育科技,2006(6):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观塘区| 新宁县| 中西区| 冀州市| 丰城市| 平顶山市| 汶上县| 南丰县| 怀来县| 石泉县| 清流县| 同江市| 连山| 安龙县| 广州市| 通化市| 镇巴县| 大名县| 安乡县| 潞西市| 太湖县| 泸定县| 山西省| 徐闻县| 岚皋县| 鄂尔多斯市| 葵青区| 库尔勒市| 兰溪市| 洛阳市| 孝昌县| 合水县| 福清市| 沙坪坝区| 青铜峡市| 深水埗区| 噶尔县| 神木县| 咸丰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