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晌午到達陳留。
我直奔叔父曹德家,果然見到父母和一大家子,親人安好,令我甚慰,讓他們為我避禍到親戚家來,我心中頗有點不是滋味!
無暇與一雙妻兒廝混,先得向父親大人匯報,關鍵是我還有求于他。
先講在洛陽行刺董卓之事,父親的態度有點復雜:先是肯定我做得對,鋌而走險、精忠報國;后又責怪我魯莽行事,準備得不夠充分細致,應該事先通知家人,最后總結道:“國賊雖未刺成,活著回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聽父親大人訓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猶豫著:說不說我在成皋殺了呂伯奢一家三口的事?呂是父親的把兄弟,屬于發小,情同手足,我不該剛一回來就給他送上這份刺激,但紙包不住火——想瞞又怎能瞞得住呢?知道是早晚的事,等父親聽到傳聞再來質詢我,我就被動了,極可能從此失去他的信任,還不如現在主動交代,以求得父親諒解,也讓自己心中的這塊石頭落地。好漢做事好漢當——也是父親打小給予我的男人教育。因此,等到父親總結完上一個話題,話音剛落,我便接茬兒說了,一五一十,從實招來。
我尚未講完,還沒有講到那場大火,父親一個巴掌就打了過來,將我打回小時候——將曹操打成了阿瞞!父親一邊打一邊咆哮著:“你個畜生!狼心狗肺!禽獸不如!你你你……竟敢殺我兄弟!殺人全家!”母親聞聲趕來,將其拉開……
午飯時父親沒有露面,母親說他被我氣得毫無食欲。我與一對妻兒共進午餐,面對一桌美味佳肴,饑腸轆轆的我哪里顧得什么吃相,狼吞虎咽大吃大喝,丁氏為我夾菜添飯,卞氏為我端湯送酒,九歲的曹昂、兩歲的曹丕滿臉驚訝地望著我這個像豬玀一樣能吃的父親……我望著他們,愛在心頭,深知自己必須起事,否則以全國通緝的首要逃犯之身東躲西藏,如何能夠讓他們過上安生日子?吃飽喝足,又有口無心地與他們說笑一陣,丁氏便帶孩子們到院子里去玩,卞氏服侍我沐浴——這本該在成皋莊上呂家洗的澡終于在陳留叔父家洗成了,令我心頭又飄過一片昨夜的黑云,后來我竟躺在倒滿熱水的大木盆中睡著了,還做了一個夢,夢中看見呂伯奢一家三口全身是血,踉蹌走來,向我索命……
我大呼:“救命!救命!”
“夫君!夫君!”我睜開眼,見是卞氏,便緊抓其手,回到人間,“做噩夢了吧?”
“哦,是個……噩夢。”我支吾著。
“你不做噩夢奴家也得喚醒你。”卞氏溫婉道來,“父親大人差人來叫你去,在后花園亭中等你,看樣子已經消了氣。”
我趕忙起來,任卞氏擦干身體,換上一件干凈衣服,便朝后花園去了。
遠遠地便看見父親獨自一人坐在亭中吃茶,神態已經恢復如常。
我加快腳步,邁上臺階,步入涼亭,“撲通”一聲,雙膝跪地,行叩首禮,口中道:“孩兒讓父親大人操心生氣了,孩兒知罪!”
稍等片刻,父親道:“我知你是有情有義懂道理的人,并不想濫殺這一家三口……”
我趕緊附和道:“父親說得是!只不過這對母子見利忘義,起了歹心,當時又情況緊急,情勢逼人!”
父親道:“我信你說的,伯奢娘子是有些愛財,我給她這個她還想要那個,我這個侄兒也被她慣得不成樣子,有便宜就占,但你呂叔卻是個老實人……”
我道:“父親恕罪!我知呂叔老實,也知呂叔與您情同手足,但是當時我已殺其妻兒,他一定不會放過我,您說對吧?”
“那倒是,哪個男人妻兒被殺會咽得下這口氣?他是頭蔫驢也會踢死人的!”
“蓋因如此,我也只好將他一并殺了。”
“唉!人總會碰上自身難保無法選擇的時候!”
“感謝父親大人理解孩兒!知我不是有意作惡!”
說著,我又連叩數頭。
父親道:“你起來吧。”
我道:“孩兒不起,還有一事相求。”
“我剛恕你無罪,你便得寸進尺,要提無理要求!”
“父親,孩兒安敢無理?不過這是關乎我們曹氏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什么大事?”
“適才我與妻兒共進午餐時,望著丁氏、卞氏,望著昂兒、丕兒,想到父親、母親,我想我不能茍且偷安、安于現狀,以全國通緝的首要逃犯之身東躲西藏,讓你們替我擔驚受怕不得安生!是以,我唯有起事一條路——散家資,募義兵,討國賊,伐董卓!父親以為如何?”
“甚好!好男兒當做大事,這才像我的兒子!只是……我們曹家兩輩人攢下的家資,再養活一兩輩人是可以的,但要募義兵,起大事,還是嫌少。”
“請教父親,如何是好?”
“你或可去找一人問問。此間有孝廉叫衛弘的,其家巨富,疏財仗義,一擲千金,若得其助,大事可成!”
有的人,仿佛天兵天將,為你下凡人間,埋伏在命運的某個轉角,挺身而出,為你助陣——如此之人,我們在事后常心懷感恩,稱之為“貴人”。
衛弘正是我命中的貴人。
話說翌日,我便攜重禮去往衛府拜見他,剛將姓名報進去,便出來一位鶴發童顏的花甲老者,滿面春風,笑臉相迎,一把拉住我的手,一直將我拉至府內客廳,方才抱拳拱手拜道:“英雄大駕光臨,老夫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我趕忙自謙道:“操殺賊未遂,安敢稱英雄?”
衛弘請我入上座,說:“此言差矣!曹公有報國濟世之心、舍生忘死之舉,便是大英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更何況——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說,我是早有耳聞!”
我抱拳拱手還禮道:“先生過譽!操殺賊不成,反遭其通緝,一路逃亡至此,投靠本家親戚,然殺賊報國拳拳之心未死,素聞先生美名,乃忠義愛國之士,今貿然登門拜訪,還有大事相求!”
衛弘說:“英雄落難,還來看我,是看得起老夫,有事請講!”
我道:“操決心已下,欲募兵起事,討賊報國,無奈家資有限,難成大事,素聞先生家富、疏財仗義,望得先生資助,挽狂瀾于既倒,救社稷于既崩!”
衛弘起立,再度抱拳拱手拜我,感慨至涕淚交流:“老夫家財萬貫,用之不盡,膝下無子,留有何用?早有此心,在我生前,捐之于國,無奈上未遇明主,下不見英雄,今日曹公自天而降,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年富力強,胸有大志,精忠報國,令老夫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既然,英雄看得上老夫這點家財,那就全都拿去吧,拯救我大漢!”
我“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行叩首禮,如待父親一般。
朗朗乾坤下,扯一塊白布,書“忠義”二字,成一面大旗,募討賊義兵。
樂進來投。
李典來投。
夏侯惇來投。
曹仁、曹洪兄弟引兵千余來助。
袁紹、袁術率軍三萬前來會盟。
我心振奮,作檄文一篇,慷慨陳詞——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此文作罷,我方才意識到:我天生的文采,一直貌似無用,只是為了通達這寥寥數語,字字千斤!
一石激起千層浪,待此檄文發出,各鎮諸侯紛紛起兵響應:
第一鎮,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伯。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