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組織戰略與項目管理(1)

本章主要內容

本章主要論述了現代項目管理的發展背景以及組織戰略和項目管理的本質聯系。本章主要內容包括:

?論述現代項目管理在全球以及在中國的發展背景和原因。

?描述戰略管理的內容和定義。

?通過追溯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將戰略管理與項目管理聯系起來,以解釋為什么項目管理是一種戰略能力。

?進行項目設計的主要工作內容。

1.1 現代項目管理的發展背景

項目管理這一概念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已經不陌生。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項目無處不在。從三峽大壩、地鐵工程、2008年奧運會,到成功發射神舟八號和層出不窮的IT、電信產品,我們深深感受到一個項目的策劃和執行的成功對于國家、社會、企業和個人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巨大影響。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對項目進行管理的能力將會是現在及未來全球化市場競爭中任何組織和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項目管理能力是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所必須具備的核心競爭能力。

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項目管理?驅動項目管理這門學科和知識體系產生和發展的社會動力是什么?項目管理究竟是為了適應某些局部管理需求而產生的一個新時代的名詞,還是代表著管理學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要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就必須分析目前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社會發展的環境。

1.1.1 知識經濟與項目管理

20世紀80年代,隨著信息產業的興起,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了。隨著世界經濟從以工業經濟為主導向知識經濟的迅速轉變,一些發達國家中知識經濟的比例已達到甚至超過國民經濟的50%。知識經濟背景下社會發展環境的特征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徹底地改變了組織活動的范圍。經濟全球化不僅增加了組織競爭環境構成要素的數量,而且增加了企業競爭環境構成要素間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這些變化增加了企業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

(2)在商業社會中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且這種科技上的創新和發展對于組織商業的活動和生存也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例如,電子通信、計算機、因特網和其他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改變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消費行為,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競爭。

(3)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型勞動為主導的經濟。“創新”、“領先”、“爭第一”已逐漸成為組織優先考慮的戰略之一。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組織大量引進智能型工具,采用柔性生產方式,生產出知識含量高、個性化的產品,以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一切給組織管理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例如,如何在不斷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如何管理跨業務部門的團隊;如何整合組織內部的資源并使其最優化;等等。

(4)隨著創新性勞動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越來越大,從事創新型勞動的人員和勞動時間越來越多。知識經濟重視對智力資源的利用和對資源的整合能力,從而節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資源的整合和創新能夠產生新的創意,形成新的成果,從而不斷產生新的價值。這個過程單靠工業、農業那種重復、批量的生產方式是無法實現的。智力資源成為了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根據資源才能培養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后才能制定出競爭策略和獲得明顯優勢。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社會發展過程中明顯體現出來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不斷地獲得和培養創新能力。胡錦濤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全國科技大會的開幕式上對當前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做了深刻的闡述。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將進一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對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辟途徑,納米科技將進一步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空間科技將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將進一步為人類認知客觀規律、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新的前景。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于知識的積累和創新。科技競爭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

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發展環境下,組織所處的經營環境已大大不同于往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和全球化,顧客消費需求多樣化、復雜化和高級化等。種種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組織經營環境的復雜化和動蕩化已是明顯的特征,它迫使組織生產向高科技化和不斷自主創新的方向發展。市場要求組織供應高質量、多功能、多品種、時尚化及環保化的產品,組織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究開發新產品,不斷縮短產品的交貨期,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新經濟理論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遠勝過原料與廠房。

很明顯,以不確定性和創新性為特征的競爭環境向組織提出了新的挑戰,迅速適應變化以及推動這種變化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組織的生存要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化不斷加速的環境創造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會,對于這些組織來說,其推動變化的創新能力又比適應變化的生存能力更為重要。組織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所有這些在外部環境上的變革和要求對于常規組織的日常運作管理模式來說是難以完成的,客觀上要求產生一種能夠在管理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主動進行變革、創新的現代管理方法,以保持組織的長期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管理不確定性、創新性為特征的項目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逐漸受到了青睞和重視。

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和商業環境中,項目是進行創新最主要的管理方法,而對項目的管理能力是組織為了創新所必需的核心戰略能力之一。因為項目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管理這種還沒有發生的獨特性、一次性的變化。根據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的定義,項目是為了生產一種獨特的產品、服務或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的努力。項目的基本特征具體地體現在項目的臨時性,產品、服務或結果的獨特性以及項目的漸進完善性上。項目管理是為了滿足項目的要求,應用相應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對項目的活動進行管理的方法。無論是理論上的描述還是經驗上的總結都表明,組織選擇合適的項目以及有效地執行這些項目,用以培養適應變化的生存能力和推動變化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組織的戰略核心競爭能力。例如,對新產品交付的超支、滯后和錯誤,交付的新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創新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等都與組織的成敗息息相關。總之,項目管理這門學科產生和發展最深層的原因就是適應和推動不斷變化的環境對組織的挑戰。

1.1.2 項目管理與在中國的發展

正如美國著名的項目管理大師戴維·克利蘭博士預測,項目管理將會在發展中國家得到蓬勃發展。我國現代意義上的項目管理理念和方法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卻受到了各種組織和研究結構的重視和青睞,對項目管理教育和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強勁和旺盛。在我國,項目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要素,項目實施的好壞成為國家和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析,項目管理在我國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其發展主要是由于以下社會或商業原因而推動的。

1.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從數量增長轉向價值增長,從注重速度和數量,轉變為注重效益和質量。這種轉變的實質意味著在世界經濟的前沿領域里,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生產力將決定經濟發展的趨勢。美國《未來雜志》談到在領先世界經濟的領域里,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生產力將決定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例如,在室溫或者接近室溫的溫度下運行的超導體將在2015年后投入商業使用;信息技術、電子、生物技術、航空航天、制藥和化學等方面的研究與發展經費的增速最快;防抱死制動器、主動式懸架以及全球定位接收器已投入使用等。這些科技上的創新都是通過項目來實現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項目和對項目進行管理的能力可以被定義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大潮下獲取生產力的最主要的業務手段和業務能力之一。

2.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組織的需要

胡錦濤同志在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的開幕式上正式提出,要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眾多國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努力尋找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一些國家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增加國民財富,另一些國家依附于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和技術,還有一些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國際學術界把最后這一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征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世界上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待大幅度提高。

一個國家要通過科技創新和經濟創新來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加強管理創新的能力。創新是通過項目來實現的,項目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創新的最佳管理理念和方法,勢必會受到創新型國家的重視和青睞。世界上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其相應的項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比其他國家要高,比如上面提到的美國、日本、歐洲國家和韓國,項目管理在這些國家都得到了蓬勃發展。我國要趕上這些國家,除了要大力提高科技人員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技術能力外,還必須提高相應的對項目的管理能力。國外的經驗表明,項目的成敗往往決定于兩個因素:一是項目自身的技術含量;二是對項目進行管理的能力。建立一個有利于高效管理項目的社會環境和管理環境,最終形成一個保護創新的制度環境,是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必須做的工作。

3.全球競爭的需要

高科技成果大規模商業化的結果必然導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重大變革,并促使新經濟結構模式的建立。在新的經濟模式下,為了通過差異化來尋求競爭優勢,很多大的跨國公司在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經營資源的開發與配置上,開始從以國內為主逐步轉向全球范圍的統籌和合理配置,依據不同地區技術發展水平和優勢,設立相應的技術開發中心,組織技術開發,增強技術競爭力。同時,這些跨國公司開始積極開展國際協調型研究開發。一方面更加重視國內企業的研究開發,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另一方面積極建立國際協調型研究開發機構,加強市場營銷與研究開發的聯系,依據市場需求信息研制出適銷對路的產品。這種產業分工由垂直式向水平式方向發展的特征,要求企業在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管理資源的開發和配置上要更加注重統籌和合理安排。企業實現以上戰略目標的時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其自身對項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需要

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表現出比較粗放的特征。我國重要資源的產出效率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近年來部分地區頻繁發生的“電荒”、“油荒”中,人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老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我國人口眾多而資源短缺,未來資源供給制約狀況將越來越突出。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現實就是,一方面要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要高效率地管理資源,大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有效配置資源的管理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大項目或復雜項目管理的需要

無論對于國家還是組織,越來越多的大的戰略問題都需要通過項目的方式來解決。以主辦2008年奧運會為例,對中國來說,這是對國家競爭力的一個檢驗。2008年奧運會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項目,要通過很多子項目的成功完成才能保證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澳大利亞的很多專家認為,悉尼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對項目的管理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兴和县| 定襄县| 天水市| 关岭| 若尔盖县| 嵩明县| 巴中市| 高陵县| 佛坪县| 黄梅县| 赤峰市| 蒲城县| 青岛市| 合水县| 九江市| 鄂托克旗| 禄劝| 固镇县| 拉孜县| 开封市| 华坪县| 阿勒泰市| 乐平市| 北辰区| 安远县| 汶上县| 贵定县| 南华县| 竹北市| 南汇区| 武平县| 阜南县| 莲花县| 桦甸市| 四子王旗| 上饶县| 上高县| 马鞍山市| 昌图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