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營銷:實用技巧與成功案例
- 馬斐
- 1687字
- 2018-12-28 15:38:42
1.6 看著花哨,很不實用
多而不精的營銷手段,體現不了產品的實用價值,無法針對最合適的客戶進行宣傳。
營銷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手段使得營銷過程顯得過于花哨,難以凸顯對最重要客戶的重視,喪失營銷的實用意義,也體現不了產品的根本價值。
還原現場
主謀:求新求異 關鍵詞:手段失效
盲目追求營銷手段的多,是企業營銷中另一種不良的傾向。這種營銷者往往試圖通過不同的側面來反映產品的屬性,吸引更多的需求群體。因此,營銷者竭力采取越來越多的營銷手段,似乎使用的手段越多,營銷就越成功。
1.營銷體系設計過于繁雜
因為營銷手段使用得太多,導致整體營銷體系被設計得相當繁雜,讓人無法從營銷體系設計中看出什么方向性的重點,也整理不出什么頭緒來。這樣的營銷體系看起來有各種各樣的方案、設計、報告,但是,一旦操作起來,會因為種種問題,削弱其中大部分環節的具體效果,而影響整體方案的實際效用。
例如,某童話主題文化公園剛剛開業,在國慶長假到來之前,做了充分的營銷準備。既有在公園內部進行的各種門票優惠活動、文藝演出推廣,又有在大眾媒體上進行的文字廣告、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和網絡廣告的宣傳,還包括進入不同的學校,贈送給學生公園吉祥物的玩具,加上大打親情牌,邀請親子活動的參加代表等。看起來,方案不可謂不花哨,準備不可謂不充分。但是,在這些方案中,唯獨缺少考慮最實用的部分,就是基于某部動畫片而營造的整個公園主題,目前并不為當地的未成年人所熟知。因此,這些看起來各自不同的營銷手段,基本上都沒有起到太大的效果。國慶長假期間同平常相比,游客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增長。
2.面向群體層次過多
一方面,花哨而不實用,原因可能是營銷體系設計得過于復雜,另一方面,花哨的表現,往往出現在營銷對象的范圍層次設置上。一項產品或者一項服務,如果一開始不能明確究竟是提供給怎樣的客戶,只是想盡快投入市場,以等待客戶自然區分出來,那么,結局往往并不理想。即使營銷對象層次廣泛,人數眾多,也只能是徒有熱鬧而已。
例如,一種新型的健腦液進入市場以后,營銷方本身并不明確產品的具體營銷對象。對未成年人,他們宣傳該產品可以改善學習狀態;對中青年男性,宣傳可以增進工作效率;對中青年女性,則宣傳能夠促進腦內激素分泌,保持青春活力;對老年人,則不遺余力地宣傳該產品能夠加強腦部供氧量,防止血管疾病產生等等。總之,面對不同群體的客戶,銷售方準備了不同的營銷方案,看起來準備得井井有條,而效果并不讓人滿意。經過一段時間的營銷,決定將客戶群體集中到中青年男性身上,淡化其他群體,結果,看起來變得更簡單的營銷模式,一舉取得了成功。
體驗心得
營銷手段種類數量對消費者心態的影響。
營銷手段太少,會讓客戶覺得淡然乏味,無法認同產品的功效。而營銷手段過多,則會迷惑客戶的需求,使客戶不能準確定位產品和自身的需求,導致客戶本來集中的注意力被嚴重分散。
直擊體驗式營銷
1.設定明確的營銷對象
在確定營銷手段之前,首先應該明確營銷對象。不能指望遍地散網,然后再集中捕撈,這種帶有碰運氣色彩的營銷心態,由于本身沒有真正的方向,必然會走向死胡同。試想,營銷者本身都不知道究竟什么人適合產品,消費者作為缺乏聯系的個體,又如何對自我的角色產生認同,從而購買產品呢?
2.劃分合理的營銷范圍
不要總是想盲目擴大營銷活動的范圍,范圍一味求大,必然會要求營銷方提供更多的營銷手段來應付。忙于招架的營銷者,很難確保每一種營銷手段都充分運用,并體現出背后營銷資源的真正價值,結果導致很多手段只開花不結果,僅僅好看,而并沒實際的業績。
3.選擇匹配的營銷手段
不同的產品有各自不同適合的營銷手段。舉例來說,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用電視廣告作為傳播,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必須通過互聯網來進行營銷,如果因為跟風,看見其他人使用怎樣的營銷手段,自己也跟著使用,必然會導致邯鄲學步,最終丟失自己的位置。
營銷手段是為產品的營銷而服務的,必要的時候可以取舍,也可以增刪。不敢放棄某些營銷手段或者倚重另一些營銷手段,這說明企業營銷人員對自己的產品不夠了解,同時缺乏對本身眼光的自信。只有盡量選擇有實際意義的手段,才能將客戶體驗狀態調整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