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循循善誘≠空講大道理

現實例子

有一位母親,因孩子不聽話而大傷腦筋。在與筆者的交談中,這位母親表示:“我自己總是對孩子循循善誘,可孩子卻什么都不聽,也從不對父母多說點什么,真不明白怎么回事。”母親對循循善誘的有效性深表懷疑,覺得還不如罵他一頓有用。

進一步了解母子間的具體交流情況后,筆者發現,這位母親將循循善誘理解為空講大道理。

糾誤

教育是門藝術,要講究技巧,循循善誘就是有效教育技巧之一,善于循循善誘正是教育能力的體現。但是,循循善誘并非講空洞的大道理,也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

提高認識

真正的循循善誘,是通過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個別差異,抓住日常生活點滴小事,通過言傳身教、寓教于喻,潛移默化地啟發孩子,使其內心得以領悟。現在,讓我們一起看幾個例子,學習如何真正做到循循善誘。

舉例說明:斷織勸學

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后世稱他為“亞圣”。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與母親的教育分不開。

孟子小時候,有一天,還沒到放學時間就溜回了家。正在織布的孟母見到這種情形就停手問道:“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

“我在那坐不住,老想出去玩一會兒!”孟子放下書冊,轉身就要往外跑。

孟母一把拉住他。然后,她拿起剪刀,把已經織得很長的一匹布攔腰剪斷了!孟子愣了,呆呆地看著母親,覺得不可理解。

孟母語重心長地說:“學習就跟織布一樣,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學習不用功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

望著散斷下來的布絲,和母親慈祥的面容,孟子明白了。從此,孟子再也不逃學了,他專心讀書、勤奮好學。

孟母用織布的原理啟發孩子學習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舉例說明:愛因斯坦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經常和一群孩子玩在一起,無心學習。母親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可愛因斯坦卻說:“別人都玩,我也要玩。”

直到愛因斯坦16歲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對愛因斯坦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昨天”,父親說,“我和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怪事: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和我一樣干凈,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鄭重地對他說:“其實,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此后,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愛因斯坦的父親用鏡子的故事生動地啟示了: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與別人相比較。

舉例說明:滴水穿石

現代科學家竺可楨小時候,母親用“滴水穿石”教育他做事要堅持不懈。

小時候,一天竺可楨搬來小板凳坐在門口,出神地望著房檐上滴下的小雨滴,輕輕地數著:一、二、三、四、五……

突然,他發現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有一個個小坑,水滴落下正好滴在小坑里,“叭叭”地響。

他好奇地問媽媽,媽媽說:“孩子,這叫滴水穿石,別看小小的雨滴沒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久了,大石板上就被滴出一個個小坑來了。”媽媽又說:“讀書、做事都是這個道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竺可楨記住了媽媽的話,日后他從事氣象研究,天天堅持寫氣象日記,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中外有名的氣象學家。

看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對如何循循善誘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理解好的教育方法需要思考,運用好的教育方法更需要智慧。讓我們為提高教育能力不斷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原平市| 海南省| 尼勒克县| 于都县| 清镇市| 杨浦区| 林甸县| 客服| 奉化市| 石河子市| 和政县| 屏边| 白山市| 海晏县| 个旧市| 敖汉旗| 余庆县| 兴安县| 东明县| 景宁| 陇西县| 剑阁县| 常山县| 饶阳县| 石台县| 阜康市| 永顺县| 天水市| 上栗县| 交口县| 新兴县| 宜兰县| 曲水县| 建宁县| 卢龙县| 绥江县| 台湾省| 时尚| 明溪县|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