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減少逆反,何必總要對著干
- 中學生最愛讀的心理呵護書
- 鄭麗英編著
- 3137字
- 2015-06-03 10:28:58
現在好多家長說學生太不聽話了,還是請老師幫忙說說吧,學生聽老師的。其實,這是學生的一種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是來自學生方面的一種抵觸情緒,是對家長、老師和班主任的一種對抗和否定心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嚴重的就是有意不聽家人或老師的話。大人不讓做的事他偏要做,大人讓他做的事他偏不做,明明知道是對的也不聽,故意和大人對著干。
蔣然在市里一所高中讀二年級,無論在家里還是在班上,他總是喜歡和父母、老師、同學頂嘴,經常和他們對著干。他講話時總喜歡噎人,說出與別人相反的觀點,別人這樣說,他非要那樣說;父母要他做這,他偏要做那;老師表揚某個同學的成績好,他偏說那個同學有這個缺點、那個缺點;哪個同學被評為三好學生,他也總是亂加猜疑和否定。但是,如果有誰受到老師的批評,他反而為其打抱不平;對學校的思想教育與校規校紀教育,他總是采取消極抵制的態度。老師與同學們對他的印象很不好,覺得他是個很奇怪的人,實在難以接近。
在家里,父母的話,他沒有一句認真聽,什么事情都要和父母對著干。父母吩咐他做點家務事,他總會找個理由不去做。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他愛搭不理,白了客人一眼,轉身回房間去了。媽媽感覺在客人面前實在丟面子,但是客人在場又不好發作,只好憋著一肚子氣,陪客人說話也心不在焉了。等客人走了以后,媽媽實在忍不住了,把蔣然從房間里揪出來,對他大發雷霆。可蔣然卻裝出一副不理會的樣子,對媽媽的發怒沒有一點兒反應,最后終于把媽媽氣哭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爸爸有時氣極了,就打蔣然,可蔣然一動不動,一聲不吭,一副對抗到底的姿態,父母也拿他沒有辦法。
心理分析
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即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實質是突出主體(自我)的某種需要或尊嚴,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表現出對他人的不遵從。
逆反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不接受傾向,甚至敵對。其次是態度上的抵觸,這是逆反心理表現最明顯的一個方面,它包含著攻擊的內容,伴隨著態度的偏激和極為簡單的態度——反駁。再次,情感的冷漠現象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種反映。除此之外,具有鮮明逆反心理特征的行為上的違拗性也是不可忽視的。違拗形成現象是指有意不服從的行為傾向,就好比不撞南墻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與青少年青春期變化密切相關。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他們人格或個性模式往往較多傾向于自我評價;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感還處在“否定期”,難于接受與他們情感不相適應的各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很多行為仍然依靠外部評價、同齡人的反應來定向,因此,他們對外部評價的反應往往較為敏感和強烈,對同年齡人群體具有較大的求同傾向。許多獨生子女由于父母溺愛、百依百順、隔代養育等,養成了唯我獨尊、事事由我的性格特征,一旦他們到了新的環境或進入青春期,與不同層次或年齡的人相處,就易爆發逆反心理現象。
其次,態度和偏見是產生逆反心理的又一個因素。社會心理學調查表明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態度越接近,就越具備交往穩定性,對他人人格特征也因為意氣相投而容易接受和認同。相反,人們相互之間態度出現明顯差異時就容易發生情緒不協調。因為青少年心智尚未發育成熟,時常出現對對方人格不認可的現象,如偏見、狹隘、嫉妒等。這些難以在一個短時期內改變,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充滿危機的時期。由于個體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的內在需要與其實際能力、社會水平及個人政治經濟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這一時期的個體往往要經歷較為激烈的內心沖突和外部沖突的磨煉,情感兩極化明顯,也易出現挫折感、悲觀等心理不平衡現象,因此這一時期常被稱為“暴風驟雨時期”、“危機時期”。然而這種心理沖突和心理危機是青少年時期必然要經過的,成為青少年的某種心理發展階段特征,其中逆反心理現象尤為突出。這也是家長、學校領導和班主任最頭痛的問題。
心理呵護
逆反心理在本質上與創造性的個人素質有著根本區別,它往往是孤陋寡聞、妄自尊大、偏激和頭腦簡單的產物。青少年朋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克服逆反心理:
1.廣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個對生活有著廣博知識的人,憑直覺就能認識到逆反心理的荒謬之處,從而采用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廣聞博見能使我們避免固執和偏激,而逆反心理會使我們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走上彎路。
2.要學會自律。經常提醒自己虛心接受老師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克制自己。要主動與成人接觸,向他們請教,多一份溝通也就多一份理解。青少年也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激發興趣,發現自我價值,讓那些無意義的逆反心理慢慢消失。
3.想象。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們缺乏對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想象力。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用一個辦法就已足夠,但在問題未解決之前卻存在著幾乎是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我們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狹隘、閉塞,無法進行正確的思維和判斷,讓思想僅僅是在“對著干”的軌道上盲目滑行。所以,青少年們在意識到自己有逆反心理的時候,應試著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想象對方那么說或讓自己這么做的合理性,這種想象活動一旦開始,逆反情緒就會開始動搖、減弱直至消失。
當我們冷靜地進行分析的時候,就會發現,雖然我們所強烈反對的意見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對著干”起碼也使我們的思維與對方同樣的狹隘。因此,對總是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來說,努力培養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們開闊思路,從偏執的習慣中超脫出來。
心理測試
你有逆反心理嗎
請對下列題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討厭按照別人的說法去做嗎?
2.你是否認為大多數的規章制度因不合理而需要廢除?
3.每當父母多次叮囑同一件事時,你是否感到厭煩?
4.你是否覺得與老師作對的同學很了不起?
5.你常常思考事情的反面嗎?
6.你是否因討厭班干部的呼來喚去,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做呢?
7.家長和老師愈是要你好好學習,你愈是不愿意學嗎?
8.老師的話有漏洞,有問題嗎?
9.你喜歡有個性嗎?
10.違反學校的規定能夠使你有快感嗎?
11.你常常因別人的批評而反感和憤怒嗎?
12.你是否認為老師有很多缺點與不足?
13.他人不敢做的事情,你特別想嘗試嗎?
14.你喜歡搞一些令人痛苦或憤怒的惡作劇嗎?
15.你是否認為家長與老師不該為一點小事而小題大做、大驚小怪?
16.你蔑視權勢嗎?
17.你討厭或者怨恨批評你的人嗎?
18.你是否感覺冒險是一種快樂?
19.你做事總是不和別人一樣嗎?
20.別人怎么說,你都不會好好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嗎?
21.你很喜歡做令人驚訝的事情嗎?
22.大家很不重視你嗎?
23.一旦決定某一件事,你會不顧別人的阻止而繼續嗎?
24.你總是反感、不想理被老師表揚過的同學嗎?
25.你喜歡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情嗎?
26.當你被人說得極度憤怒時,你就會偏不照他說的做嗎?
27.你討厭班干部嗎?
28.你認為老師在上課時,班里出現意外情況會令人開心嗎?
29.對于傷你自尊的人,你是否找他麻煩,告訴他你不是好惹的?
30.對于禁止的東西,你總會想辦法得到嗎?
評分標準:
每道題答“是”記1分,答“否”記0分。然后將得分加起來,統計總分。
測試結果:
0~9分:你有輕微的逆反心理,這使你只做而且只喜歡做該做的事情,對于不該做的絕不去做。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逆反傾向,你可能會因激動而喪失理智,或感情用事,做一些傻事。
21~30分:你有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你的所作所為總是與別人不同,與規定和習俗不符。如果你不能及時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加以克制,你將會成為一個不受大家喜歡的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