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轉型之道:解碼中國管理模式(4)
- 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理事會
- 1495字
- 2018-12-31 16:29:34
多品牌“裂變”
和大多數企業一樣,成功的戰略往往是在不斷變化的動態環境中一點一滴逐步形成的。南方報業從《南方日報》開始的戰略延伸,正是經歷了一個逐漸摸索的過程。延伸的第一個結果——《南方周末》,創刊于1984年。與其說是大戰略布局下的成就,不如說是應對市場競爭的被迫嘗試。改革開放之后,晚報復興,地市報紙形成“割據”態勢。作為一張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市場受到不小的沖擊,打造一支新生力量成為不錯的選擇。
正是基于這一點,《南方周末》一誕生,便攜帶著濃厚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很快便形成了鮮明的品牌個性。幾年時間,其發行量便已突破百萬,營業額更是超過億元,聲名日盛。
11年后,南方報業再次出手,《南方都市報》面世。此時,機關報的困境加深,《南方都市報》的市場競爭意識也因此更為濃重,并由此迅速崛起。1999年,南方日報報業集團重組了具有40多年歷史且當時每年虧損數十萬元的原《廣東畫報》,將其更名為《城市畫報》。次年,南方報業如法炮制,兼并了原廣州市體委主辦的體育報,易名為《南方體育》。只不過這一次,“新生子”被安排給《南方都市報》進行“孵化”和培育,成形后再分離出來,獨立成長。
至此,南方報業的多品牌戰略已經明確成形。不過,那時南方報業集團充當的仍然是“父輩”,真正的“核變”,即“子生孫”式的戰略在2000年之后才逐步成型。當然,早在將《南方體育》安排至《南方都市報》進行孵化之時,這一戰略其實已經初露端倪。
2001年年初,南方報業旗下再添新丁,《21世紀經濟報道》創刊。時至今日,南方報業當年的這一舉動已經成為經典案例廣為傳頌。和之前創辦的幾個子報均有所不同,《21世紀經濟報道》引進了外部資金以及發行資源,還組建了經營公司,成立了董事會,并開始試行管理層人員持股,要知道,他們可都是事業編制在編人員。這個新成立的一員開始嘗試建立相對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組建了一個由報業集團控股的經營公司,已經頗具傳媒業中與眾不同的新貌。
那時,正是都市類報紙的蓬勃期,經濟類報紙尚屬藍海,而南方報業盡管已經繁衍多時,但對它來說,在經濟類領域也是空白。所謂多個拳頭出擊,顯然,這個新拳頭能進一步提高它的競爭力。
由于資金緊張,加之出于分散風險的考慮,南方報業最終充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經營環節將外部戰略投資者引進來。不過,此中更大的考量是,借此機會,進行體制和機制的創新。
“雙方合作的起點定得比較高,不只是停留在資金層面上的合作,也不僅僅是經營業務方面的合作,而是一開始就著手探索建立一個現代公司制的治理結構。從今天的角度看,這兩項頗具前瞻性的決策,從根本上奠定了《21世紀經濟報道》乃至以后的21世紀報系成功的基礎。”時任南方報業集團總編的范以錦在后來回憶時,如此評價說。
《21世紀經濟報道》隨后創下了創辦次年就實現盈利的奇跡。而就在它以全新的市場化品牌理念來運營嘗試時,南方報業集團多品牌戰略開始逐步深入。
真正的“核變”開始了。
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品牌有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之后,2003年,21世紀報系成立。利用這個平臺,延伸出了《21世紀商業評論》、《商務旅行》、《理財周報》等報刊及其他子項目。“21世紀報系”、“南方周末報系”和“南方都市報報系”共同構成南方報業集團下的三大報系。而到了2004年年初,南方報業集團進一步設立了集團戰略運營部,集團社長親自掛帥,兼任戰略運營部主任。這對于整個集團整合資源、培育強勢品牌大有裨益。
多品牌戰略有效提升了南方報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形成了合理的報業結構,集團呈現出全國擴張之勢,被譽為“報業結構最合理、讀者覆蓋最全面、綜合運營能力最強的報業集團”。多品牌戰略的實行,也使經營風險大大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