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態決定成功(4)
- 心態的激勵(馬斯洛現代成功心理經典)
- 馬成功編譯
- 3808字
- 2015-04-21 18:30:07
在榮格看來,和諧注定只能建立在個體人格之中,不可能建立在希望從他人得到補償的結合上。盡管人不可能通過在兩種心態和四種心理功能中平均分配心理能量而獲得完全的心理和諧,但人卻可以通過使各種心態和心理功能盡可能充分的個性化,通過不要人為地壓抑任何一種心態和心理功能,而把這種不平等和不和諧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上。片面性,這個榮格經常談論的話題,只能導致有害的甚至災難性的后果。最理想的友誼和最理想的婚姻,只有在那些充分個性化了的人之間,只有在那些各種心態和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發展的人之間,才能建立起來。
每一種性格類型都有發展為某種神經癥或精神病的可能。外傾情感型的人容易發生瘟病,內傾情感型的人容易患神經衰弱,其癥狀是疲勞、衰弱、乏力。感覺型的人容易患恐懼癥、強迫癥和迷狂癥。
所有這病癥都來源于嚴厲的壓抑,通常為外界的巨大壓力所誘發。
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事先考慮到自己的性格類型,這對一個人說來也極為重要。一個內傾型的人要想成為一名汽車推銷員,或者一個外傾型的人要想成為一名會計,都是絕對辦不到的。感覺型的人可以成為很好的警察、消防員。然而卻只能成為拙劣的教師和牧師。直覺型的人可以成為很好的修理工和故障檢修員,卻不可能成為固定在生產線上反復做同一種工作的的工廠工人。情感型的人應避免從事要求具備抽象思維能力的工作;思維型的人則應避免從事需要豐富情感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由于社會的壓力和人們的自我中心主義,以及其它各種影響,人可能選擇的恰恰是與他的性格類型相沖突的職業。其結果則是使他自己變得郁郁寡歡、牢騷滿腹,甚至情緒失調,成為錯誤選擇職業的犧牲品。如果他繼續勉強地從事和追求這種職業,不惜犧牲自己心理的穩定和精神的安寧,那么,他肯定逃脫不了后果嚴重的精神疾患。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對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忠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榮格的心理類型學受到某些心理學家的嚴厲批評,這些心理學家認為人不能截然劃分為八種或八十種不同的類型,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不可重復的,而非某一類型的成員。這些批評表明他們完全誤解了榮格的本意。榮格不是討論個人心理的獨特性,這在他看來是不言而喻的。榮格心理類型學的價值在于:它強調了使得人與人彼此不同的那些性格特點,并為區分這些特點提供了一個體系。兩種心態四種功能存在于每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中,然而在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比重,不同的意識水平和無意識水平,有的獲得了充分的個性化,有的則是沒有得到充分的個性化。總之,榮格的心理類型學作為一種體系是用來描述和說明個性的不同和差異,而絕不是要把一切人都還原和簡化為一成不變的八種類型。
心態是真正的主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你的成功、健康、財富全靠你如何應用你看不見的法寶——積極心態。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的人所取得;并由那些以積極心態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心態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敗,不要因為你的心態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可悲的失敗者。同一件事抱有兩種不同的心態其結果則相反,心態決定人的命運。
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身體,整人快快樂樂,擁有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只能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并沒人多人的區別。但為什么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
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币晃粋ト苏f:“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大概是5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里,住了兄弟兩人。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面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50年后,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杰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么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相聚,不免談談分別以來的遭遇。哥哥說,我們黑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才干,惟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傊?,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黑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于要進入上層的白人社會,相信很難辦到。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于是便接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是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制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因此,要想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擁有積極的心態。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人轉敗為勝,將弱點轉為力量。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樣的想法。
于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山,甚至還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是他思考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實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和應對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達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正驗證了這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
把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
積極的心態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一個人有信心、有希望、有誠意、善關愛、肯吃苦,而不是悲觀、失望、自卑、虛偽和欺騙,那么這種人的個性就是令人欣賞的,同時也是他成大事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質。這一點,我們非常希望,試圖成大事者好好想一想,切忌走人到消極心態之中。
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一樣,它們都能對你產生一種作用力,盡管都作用在你身上,但用力則截然相反,作用效果也有天壤之別。任何人都不可否認,要獲取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要獲得自己家庭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心態的力量,以抵消消極心態的反作用力。在人的一生中,積極的心態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工具,是你能夠看透自己的必備素質。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發揮潛能,那么積極的心態便會使你產生直覺,從而使你如愿以償。
一位射擊世界冠軍的成大事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態。每次射擊,他都會舉起他的弓,眼睛鎖定30碼外的靶心。此時此刻,除了紅心以外,沒有任何事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拉緊了弦,眼睛注視目標,沉靜而迅速地審視一遍自己的身心狀態,若感覺有一點兒不對,他就放下弓,放松,再重新拉一次。假如一切都檢視無誤,他只要瞄準靶心,放心地讓箭飛出去,就有信心正中紅心。
這種冷靜的信心、十足的狀態,是否獨為體壇的超級巨星所持有,倒也不盡然。只是當體壇明星處于這種最佳競技心態時,他才可能贏得勝利。而當心態不佳時,他則一掃平日的威風,甚至會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同樣,即使一位平時成績平平的運動員,當他處于最佳心態時,他也可能干出驚人的成就,打敗那些技術水平雖高但狀態不佳的明星們。事實上我們人人都有這種心態,只不過自己有時意識不到罷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都是射手,都想在生活中一射而中。假想我們是在鍛煉肌肉神經系統,將箭射向靶心,為什么我們不能每次都如愿呢?
這到底是怎么啦?我們應該是一如既往才對,怎么會前一會兒還眉開眼笑,后一陣子就哭喪著臉?為什么那些一流的運動員也會有得心應手之后,連著多日投不進一球的情形?
事實上,心態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大事者,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心態來創造。
心態分兩種,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積極心態能發揮潛能,能吸引財富、成大事者、快樂和健康;消極心態則排斥這些東西,奪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終身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巔峰,也會被它拖下來。
積極心態的特點是信心、希望、誠實、愛心和踏實,消極心態的特點是悲觀、失望、自卑、虛偽和欺騙。
心態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愛、希望和鼓勵的積極心態往往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帶著失望、怨恨和悲觀的消極心態則能毀滅一個人。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