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音樂成就夢想
-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長的家教手記
- 秦春華
- 5383字
- 2015-04-21 11:18:06
家長姓名:王仙
學生姓名:王也文
錄取院系:新聞與傳播學院
畢業中學: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我有過很多角色,也有過很多成功。但是,最好的角色是母親,最大的成功是18年堅持不懈的素質教育,讓女兒成為熱愛音樂、快樂學習、有社會責任的人,能夠有機會進入中國最好的大學,成為一名光榮的“北大人”。
教育愛大于母愛
也許是工作了12年,30歲,有足夠的生活閱歷和心理準備才做母親的緣故,女兒出生時,在出生紀念冊的扉頁寫下的期盼是: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駕馭生活。
分享一下我在女兒童年的教育理念:
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中成長。
始終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觀察者、欣賞者,不要做評判者,允許孩子失敗。
幫助孩子懂得、遵守規則,把批評、要求變成鼓勵和希望。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認字、背詩等更重要。
引導孩子感受成功的快樂。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發現孩子的潛能。
慎重選擇幼兒園,它是孩子走向社會的起點,是孩子性格、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初始。
下面的一篇文章是我在女兒一歲半時寫的,也許能夠進一步詮釋我的育兒理念。
女兒一歲半了,早想為女兒寫點什么,卻因手懶,一直未曾動筆。一日,友人問,最近都讀了些什么書,我釋然一笑說:“只當孩子媽了。”細想也不對,從孕育女兒至今,已為她讀了幾十本書了,怎一個“只”呢?
我屬于沒資格享受“丁克”家庭之列的人,于是乎結婚已六七年的我,正經八百地開始研究起如何孕育優良“種子”,如何能有肥沃“土地”的學問,及至女兒“安營扎寨”,又開始四處尋找關于胎教、早教之類的信息。閑暇之余總是翻報紙、找雜志,或者去書店、圖書館,什么《如何胎教》、《胎教的藝術》、《零歲方案》、《胎教器的使用》、胎教磁帶等,很快堆了一大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之后,便開始從飲食起居到心理狀態,從音樂欣賞到書籍、美術作品的享用,無不嚴格按照閱讀—綜合—分析—消化以后所得的精華去做。女兒出世了,又開始鉆研《育兒百科》、《早期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緊緊張張、忙忙碌碌地做了四個月的母親之后,總算看到成績了。人們常說“七坐八爬”,可我那四個月零五天的小女兒居然會爬了!那天,我把玩具小花鹿放在她的面前,像往常一樣訓練她的視聽能力。只見她兩只小眼睛專注地盯著小花鹿,右手吃力地從胸脯下挪出并且伸向花鹿,噢,還差十幾公分。我靜靜地看著她,不動聲色。但見她毫不氣餒,眼睛緊緊地盯著花鹿,再一次把小手伸向前方,忽然右腳一蹬,身體挪動了一下,緊接著左腳又一蹬,又挪動了一下,又一下……一把抓住了小花鹿!我心里一陣激動,從看見目標到產生想要的念頭,于是伸出手,當伸手夠不著的時候,又去借助腿的力量,這其間要接通大腦多少個神經通路!這是多么了不起的進步,于她而言簡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遇到好友,我總忍不住地說:“我的作品怎么樣?”言語中蕩漾著母親的自豪。
的確,她一出生就愛笑,小眼睛盯著你,就好像能讀懂你滿眼的慈愛,四個月會爬,五個月開始叫媽,七個月你讓她說再見,她卻說“byebye”,及至八九個月幾乎所有的稱謂都能叫出,在她面前好像沒有發音困難。如今,已經一歲半的她,已能斷斷續續地背唱十幾首兒歌了,尤其是《小燕子》歌,能搖頭晃腦,神氣活現地全部連續唱出,這還不算,從一到十她能準確無誤地一口氣說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那幾十本書的緣故。
女兒一歲半了,女兒本身就是一本多彩的書,要讀好這本書,不知道今后還要再讀多少本書來做準備。
做智慧的家長
為孩子量體裁衣,不做過高的要求,始終讓孩子保持在第一梯隊。進入小學后,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我始終認為,培養孩子就像中醫治病,扶正祛邪,治本最重要,只要固本了,就能走得高走得遠。孩子每次考試成績結果出來,從不問名次,只問扣分原因,把做錯的題目解決掉,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就可以了。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輕松地完成了小提琴十級,并且經常和同學們一起玩接力寫小說游戲,畫漫畫等,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前三名。
讀書、練琴、游戲,都是學習,也都是玩兒。這個理念我曾經動搖過,雖然,它對孩子快樂學習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因為是玩兒,所以不夠嚴謹。盡管孩子在讀書、練琴時,沒有負擔很快樂,可做數學題時經常會有低級錯誤,常常難題做得好,卻在簡單的加減計算上扣分;整個曲子拉得很好,卻加了不和諧的音符。問題總沒有辦法多,從二年級開始,制定了家庭會議制度,每隔一段時間或是發現孩子成長中出現了需要糾正的問題,就開會解決。當然,會議的開始一定由爸爸媽媽先談近期各自的表現、優缺點,然后孩子再談,很平等地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并做好記錄,重點指出孩子的問題所在及改正方向,要求孩子簽字。直到四年級時,孩子提出“開會是為了彈劾我”,在一片笑聲中終止。家庭會議在孩子成長的一段時間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避免了嘮叨、說教甚至過激情緒,重要的是讓孩子形成了自律的習慣。
永遠說老師的好話,讓孩子敬佩老師,喜歡同學,熱愛學校。對于孩子對老師的看法和評價,客觀地去分析,在第一時間認可孩子的感受,然后想方設法分析老師做事的合理性。這個做法來自于朋友兒子的教訓。朋友的兒子初中時非常喜歡英語,在一次班級英語劇的排練中,雖然擔任替補,仍然以高漲的熱情做幕后工作。因為A角臨時不能出演,他躊躇滿志地準備替補時,結果老師卻換上了另外一個同學。從此,這個孩子從討厭老師開始,直至討厭英語、討厭學習、討厭學校,成績一落千丈。教育無小事,老師的偶然所為,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作為家長,如果不去及時把負面情緒卸載,那么,后果必然是面對一個消沉的孩子。
把對孩子的要求變成孩子的原動力。女兒從4歲3個月開始接受規范的音樂教育。因為從嬰兒期即發現她的音樂感受能力非常好,剛剛能夠扶站的時候,就會隨著音樂的律動,準確地用身體去表達。抱著左右腦同時開發的想法,在孩子的音樂敏感期,請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的老師教電子琴的彈奏。僅僅過了幾個月,她就提出:太簡單,不好玩。而不愿再學,在讓她自己確定真的不愿再學之后,終止了電子琴的學習。5歲時,一位小提琴老師到幼兒園挑選幾個孩子陪伴自己的女兒學琴,她非常高興能夠被老師選中,回到家就把老師留下的電話號碼交給我,纏著要學。這次,我在她面前表示了極大的“猶豫”,提出了諸如小提琴非常難學、拉琴會很累甚至手會磨破、上學后作業會很多也不許放棄等要求,她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以后學琴的最初幾年里,每當出現瓶頸期,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重復提出她的承諾。言必行好做,行必果是需要堅韌毅力的,她為了5歲時的承諾,一直堅持著,最終真正愛上了音樂。在完成特長生考試后全力拼搏文化課的日子里,仍然時常忍不住拉上一曲,我知道這時的她不僅是被音樂吸引,更有對成功的體味。十幾年的音樂學習,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左右腦的開發,更有心靈的塑造、意志力的培養。類似的欲擒故縱的方法還成功地用在了英語的啟蒙教育上。最初創造一個看似無意的機會,讓她看到許多同齡小朋友跟著老師大聲朗讀英語,讓她產生好奇心和加入其中的愿望,在她提出要求后,故作姿態地表示很懷疑她是否能夠堅持而拒絕,直到她迫不及待地“搶”了我的錢包自己去交學費。從此,她一直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直至有一天提出少兒英語太簡單、沒意思,而改學新概念英語。
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幫助他人,從日常小事中感受快樂。家庭是教育的第一現場,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幼年經常和母親形影不離,從得到別人幫助時真誠地感激,到遇到有困難的人及時給予幫助,耳濡目染、言傳身教,這一切都時刻影響、塑造著孩子幼小的心靈。小學低年級時,下午我去學校接女兒,遠遠地看到她正小心地扶著一位同學過馬路,看到我后,對我喊了聲:“媽媽,等我一會兒,她不舒服。”我站在車站旁,看著她用自己的錢,為那位同學買了罐可樂,送上公交車后才來找我,一臉的成就感。我為孩子的善良、獨立、無私而自豪。她有時放學回家后會對我說,某某老師上課時嗓子啞了或是感冒了,要求我準備些藥給老師。曾有老師用世俗的眼光,婉轉地提到過此類事,我很認真地告訴老師,孩子的關心是純凈的。直到現在,女兒也沒有知道她的行為曾經被誤解。保護好孩子的心靈不受到傷害和污染是做父母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孩子還沒有學會“社會化”的時候,教給孩子做人的真性情,讓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分得清是與非、美與丑。現在,孩子會習慣性地關心身邊的人,關心身邊的事,關心自然,會隨手拾起公共場所的垃圾放入垃圾箱……
做孩子的同行者
為孩子的行為設個底線,而不要套緊箍咒,讓孩子有寬松的環境,充分成長。進入中學后,青春期的萌動,新的學校,新的同學,新的環境,知識量的擴充等,讓孩子目不暇接。在知識和思想上都飛速進步,想獨立,自控力又不夠,思想上的困惑和雜亂,好奇和探索,都成了這段時期親子關系出現問題的導火索。青春期的小叛逆來了!這段時期,除了一如既往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外,還要不停地斗智斗勇,因為你培養了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孩子就要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應對她。我為孩子設立的底線,一是學習成績不能下降,必須考入市重點高中,如果分數不夠需要交錢上的不算。二是在人際關系上,朋友可以很多,但是絕不能早戀,有情愫可以在心里,不可以去表達。初一、初二在放手不放眼中度過,初三時,我經常給孩子心里暗示:你的逆反期已經過了,已經能夠管理好自己。事實證明我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初三下半學期開始,我已經能清晰地感受到,女兒放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放心了,她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這不僅僅是教育的結果,更主要的是孩子自己的心靈成長。高一新生軍訓結束后,她仰著黑紅的笑臉告訴我,有男同學追求她,被她拒絕了,她教育那個追求者:“你來一中是談戀愛還是學習的?”我為孩子的成熟感到高興。
尊重孩子,亦師亦友,比朋友多長者的威,比長者多朋友的平等。記得孩子初二上學期時,非常想要手機,我們沒有滿足她的要求。但是種種跡象表明,晚上做作業時,她在玩手機。我們不動聲色地指出了她的行為,她告訴我們是班級的一位男同學給她玩的。于是,我們很嚴肅地請她坐到客廳,給她分析了這件事的嚴重性,并征求她的意見,如何處理這件事。之前她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說的嚴重性,所以有些發懵,一時間不知如何處理。我們告訴了她三個處理方案:一是交給學校德育處或班主任,二是交給同學的家長,三是由爸爸交給學校傳達室,讓門衛轉交給同學。她選擇了第三個方案,我們強調她是個大孩子了,應該被尊重。這件事以后,明顯感覺到她成長了許多。
陪孩子追夢。女兒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9歲時她的啟蒙老師認為她很有藝術天賦,想讓她往專業方面發展,報考音樂學院附小或附中。因為之前我們對孩子的定位完全是素質教育,所以,思考再三后,我們的決定還是繼續業余學習,但是盡量能夠按照專業要求訓練。這么小就走專業發展,知識面會很窄,不利于孩子成長,況且,女兒的文化課學得非常輕松。爸爸始終認為,沒有高中階段的文化課學習,孩子的知識結構會不完整。老師告訴我們,12歲之前孩子的基本功和演奏水平達到的高度,決定著以后的演奏水平。所以,每個暑假考級前,我都會請公休假陪女兒每天練八九小時的琴,啟發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在嚴格打擊考級“黑洞”那年,全市小提琴九級只有兩個優秀,女兒是其中之一。其實考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準備考級的過程中,水平得到提高,學會為目標而努力,學會感受成功的鼓舞。正如她在七八歲考級后,十分認真地對我說的:“媽媽,誰要不愿意拉琴,你就告訴他媽媽,讓他考級。”受到師姐在清華考特長生的啟示,我們決定讓藝術作為助跑,讓孩子嘗試蹦一蹦能夠夠得著的高度。準備中考前,我明確告訴女兒,要憑文化課考入一中,決不可用特長做敲門磚,那是留著高考時用的,否則,只能說明你沒有實力。中考時以遠高出錄取分數線的成績進入一中,自信的她,當時只填報了一中,甚至沒有留退路。十幾年堅持不懈地練琴,讓她在高考的特長生考試中,穩穩地得到了幾所重點大學的加分。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她沒有絲毫的松懈,緊接著就投入文化課的緊張復習中。因為藝術多用形象思維,而文化課多用邏輯思維,所以,在特長生考試后的日子里,更多的是思維的調整,恢復原有的學習習慣,制訂更高效的復習計劃。因為缺課,別人的進步就等于她的退步。孩子也曾出現過急躁情緒:在北大,藝術通過了,文化課考試也通過了,為什么還要高考?我平靜地告訴她,北大從來不缺狀元,從來不缺學習上拔尖的學生,北大看中你的是綜合素質,最后的高考實際上是考你的心理素質,你平時的成績遠遠超過了北大的要求,如果高考不過關,只能說明你的心理素質不夠,你就沒有資格到北大。有的家長作為過來人告訴我,高考的孩子絕對要小心翼翼地不去招惹。而我說,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情況,該刺刀見紅的時候,一定不能手軟。高考時,在巨大的壓力下語數外3門功課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但也成功闖關!終于,夢圓北大!
沒有想象的驚喜,看到的是女兒平靜、甜蜜的笑容,正如她寫的文字:機會始終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做好十足的準備,才有可能把握住機會。人人都能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只要你準備好迎接它。
青春期的小叛逆來了!這段時期,除了一如既往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外,還要不停地斗智斗勇,因為你培養了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孩子就要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應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