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哺乳期營養指導
- 280天孕期營養事典
- 張桂香 馮爽 翟寶良
- 5251字
- 2015-04-20 16:33:53
乳母的生理特點
乳母由于分泌乳汁,哺育嬰兒,消耗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素較多,因此必須及時補充,以保證母、嬰營養充足。乳母的營養對哺乳的影響是非常肯定的。只是由于哺乳過程中乳汁形成的物質來源,可由合成代謝而來,也可由母體組織分解代謝而來,因而不容易發現它的問題。但是在孕前營養不良而孕期和哺乳期攝入的營養素又不足的情況下,乳汁分泌量就會下降。在泌乳量下降不明顯之前,如果乳母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不足,體內分代謝就會增加。實際上已經存在著母體營養的不平衡,最容易看到的是乳母的體重減輕,甚至可出現營養缺乏病的癥狀。因此,乳母的營養有兩個要求:其一是為泌乳提供物質基礎和正常泌乳的條件;另一個是為恢復母體健康的需要。
母乳最好
母乳是唯一能夠給人類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單一食品,對于嬰兒來說,母乳喂養有著任何食物都不可替代的優點。
母乳具有免疫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因子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及乳鐵蛋白、溶酶體等,有利于嬰兒疾病的預防。
母乳中含有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種有助于嬰兒神經系統發育的氨基酸衍生物,母乳中的含量比牛乳中要高10倍。此外,母乳衛生、安全、經濟、便利,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子關系。
母乳有著完全的營養素,尤其是初乳,能夠滿足出生頭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素,能夠提供給嬰兒前6個月的免疫力。而且母乳中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物質之間有著合適的比例和相對穩定的濃度以及最好的吸收率。母乳的營養成分有:
蛋白質
母乳蛋白質含量比牛奶約少3倍,但母乳中乳白蛋白占蛋白總量的60%以上,而酪蛋白只占30%,即乳白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為接近2:1.而牛奶則恰好相反。70%以上為酪蛋白,乳白蛋白低于30%。乳白蛋白生成的凝塊較小,易于消化和吸收。對嬰兒來說,母乳最好。
糖類
母乳中乳糖含量高,對嬰兒大腦發育特別有利。而且還能促進乳陵桿菌、雙歧桿菌生長、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減少腸迫感染和發生腹瀉的機會。
脂肪
母乳中脂肪的量高于牛奶,脂肪球小,易消化,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以及膽固醇。而必需脂肪酸和膽固醇對于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亞油酸含量亞是牛奶的4.5倍。膽固醇含量也高于牛奶。因此,與牛奶比較,母乳更優越。
無機鹽
母乳中無機鹽的含量比牛奶少,早產兒和新生兒的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母乳喂養不會增加腎負荷。且母乳鈣磷比為2:1,非常適宜,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母乳中的鐵的含量雖不高,但其吸收率卻在50%以上,能適應新生兒頭幾個月的需要。母乳中還含有很高的鋅,而且吸收率也較好。
乳母的營養需求
熱能
哺乳期母體對熱能的需要量較大。因為乳母除要滿足自身的熱能需要外,還要供給乳汁所含的熱能和分泌乳汁過程本身需要的熱能。雖然女性在正常懷孕條件下,其脂肪儲備可為泌乳提供約1/3的能量,但是另外的2/3就需要由膳食提供。乳母每日熱量攝入量,在原有攝入量的基礎上每日增加800千卡,其中最好有100千卡來自蛋白質。衡量乳母攝入的能量是否充足,可根據母乳量和母親的體重來判斷。泌乳量應能使嬰兒飽足,而母親應逐步恢復至孕前體重。如果母親較孕前消瘦或孕期儲存的脂肪不減,表示熱能攝入不足或過多。
蛋白質
乳母的蛋白質營養狀況對乳汁分泌能力的影響很大。如果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不理想,可使乳汁的分泌量減少,并影響到乳汁中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所以供給乳母足量、優質的蛋白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泌乳過程可使體內代謝加速,產后1個月之內,如攝入常量蛋白質,產婦仍達不到平衡,就需要補充蛋白質。體內多余的氮儲存能刺激乳腺分泌,增加泌乳量。按我國營養學會規定,乳母應每日增加蛋白質25克。某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牛肉、雞蛋、肝等,有促進泌乳的作用。
脂肪
母乳中脂肪含量可受嬰兒吮吸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每次哺乳過程中后段乳中脂肪含量比前段乳的含量高。乳母熱能的攝入和消耗相等時,乳汁中脂肪酸與膳食脂肪酸的組成相似,乳汁中脂肪含量與乳母膳食脂肪的攝入量有關。脂類與嬰兒的腦發育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發育特別重要,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也需要脂類,所以乳母的膳食中要有適量的脂類,并且動物性與植物性脂肪應適當搭配,所供給的熱量應低于總攝入熱量的1/3.乳母攝入脂肪的量以占總能量的27%為合適。
碳水化合物
關于乳母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暫無推薦攝入量,隨著所攝入的總熱量與膳食構成而改變。
水分
乳母每天攝入的水量與乳汁分泌量有密切關系。當水分不足時,乳汁的分泌量減少,所以乳母流質的食物如肉湯、各種粥等,用以補充乳汁中的水分。
無機鹽
鈣
乳母鈣的需要量是指維持母體鈣平衡的量和乳汁分泌所需鈣量之和。如果母親膳食鈣的攝入量不能滿足需要,乳母就會因缺鈣而患骨質軟化癥,常常出現腰腿酸痛、抽搐等癥狀。乳母鈣的推薦攝入量為每日1500毫克,通過日常膳食很難達到,因此需要增加奶類及奶制品的攝入量,還要多注意選用富含鈣的食物或骨粉等,也可在醫生的指下補充適量的鈣劑。
鐵
母乳中鐵含量很低,增加乳母膳食鐵的攝入量對乳汁中鐵的含量的影響并不明顯。為防止乳母發生貧血,應注意鐵的補充。膳食中應多供給富含鐵的食物。乳母鐵的推薦攝入量為每日28毫克,通過日常膳食雖可達到,但是由于鐵的利用率低,特別是植物性食物來源的鐵的利用率更低,故仍需要另行補充以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鋅
鋅與嬰兒的生長發育及免疫功能有密切關系,可有助于增加乳母對蛋白質的吸收,乳汁中鋅含量受乳母膳食鋅攝入量的影響。我國推薦的成人每日鋅攝入量為20毫克。
碘
由于乳母的基礎代謝率和能量消耗增加,碘的攝入量也應隨之增加。乳汁中碘含量高于母體血漿中碘的濃度,乳母攝入的碘可立即出現于母乳中。乳母碘的攝入量為每日200微克,多吃海帶、紫菜等海產品可增加碘的攝入量。
維生素
維生素A
乳母維生素A的推薦攝入量為每日1200微克。我國膳食中維生素A一般供應不足,因此乳母需要注意膳食的合理調配,多選用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K
維生素K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乳母維生素K的攝入量為每日12~15毫克,通過多吃植物油,特別是豆油、葵花籽油等,能夠滿足需要。
維生素B1、B2
維生素B1能促進食欲和乳汁的分泌。乳母的維生素B1、B2的攝入量均為每日2.1毫克,通過日常膳食都不易達到,應多吃瘦豬肉、粗糧、豆類、肝、奶、蛋以及蘑菇、紫菜等食物可補充維生素B2.
維生素D
乳母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每日10微克(合400國際單位)。我國日常膳食中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故應通過多曬太陽來改善維生素D的合成狀況以促進膳食中鈣的吸收,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D制劑,但是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因為補充維生意D過量也是有害的。乳汁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低,嬰兒必須通過多曬太陽,補充魚肝油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方能滿足需要。
煙酸、維生素C
乳母煙酸攝入量為每日21毫克,合理膳食通常能夠滿足。乳母維生素C的攝入量為每日100毫克,經常吃新鮮蔬菜、水果、鮮棗、柑橘就可滿足需要。
哺乳期的飲食調養
乳母營養狀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乳汁中營養素的含量,進一步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與健康。為了保證乳汁質量,乳母要注意平衡膳食與合理營養。
乳母的飲食應做到:
1.保證供給充足的能量。
2.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
乳母每天約分泌600~800毫升的乳汁來喂養孩子,當營養供應不足時,即會破壞本身的組織來滿足嬰兒對乳汁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護母親和分泌乳汁的需要,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
乳母在懷孕期間所增長的體重中約有4千克為脂肪,這些孕期儲存的脂肪可在哺乳期被消耗以提供能量。以哺乳期為6個月計算,則每日由儲存的脂肪提供的能量為200千卡。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攝入量建議乳母能量每日增加800千卡,故每日還需從膳食中補充600千卡。800毫升的乳汁約含蛋白質10克,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因此,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攝入量建議乳母膳食蛋白質每日應增加25克。
母乳的鈣含量比較穩定,乳母每日通過乳汁分泌的鈣近300毫克。當膳食攝入鈣不足時,為了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恒定,就要動員母體骨骼中的鈣,所以乳母應增加鈣的攝入量。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攝入量建議乳母鈣攝入量每日為1500毫克。鈣的最好來源為牛奶,乳母每日若能飲用牛奶500毫升,則可從中得到570毫克鈣。
此外,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應多吃些水產品。海魚脂肪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牡蠣富含鋅,海帶、紫菜富含碘。乳母多吃些海產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哺乳期缺乳的飲食療法
1.穿山甲20克,豬蹄2只。將豬蹄切成兩半同穿山甲一并加水同煮,用大火燉至豬蹄熟透后即可吃肉喝湯。
2.豬蹄1只,黃酒60毫升。將豬蹄切成兩半,加水適量,用大火煮至豬蹄熟透后加入黃酒服食。
3.豬蹄1只,蔥白2段,豆腐60克,黃酒30毫升。豬蹄,蔥白,豆腐加水適量同煮,用小火燉半個小時后加入黃酒調服。
4.穿山甲15克,當歸10克,花母雞1只。把穿山甲,當歸用紗布包好,同母雞一齊下鍋,待母雞肉熟后吃肉喝湯即可。
5.鯉魚1條,大米100克,姜末、香油少許,蔥花、料酒、鹽微量。將鯉魚剖肚,去內臟,保存魚鱗,洗凈后以小火煮湯,同時加入姜末、料酒,煮至魚肉脫骨刺時為止。隨之去骨刺,留汁備用;將大米淘凈后煮粥,待粥汁黏稠時,放進魚汁及鹽,攪勻后,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時加入香油和蔥花。每日早晚空腹服用。
6.紅薯200克,大米100克。將紅薯洗凈去皮,切成塊;大米淘凈后一并入鍋加水煮成稀粥即可食用。不過紅薯粥糖分高,所以糖尿病人、胃潰瘍和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
7.蝦肉100克,黃酒1000毫升。取蝦肉搗爛為膏,將蝦肉膏2匙調黃酒1杯溫服,每日三次。
哺乳期推薦食譜
栗子冬菇燜鴿
原料
鮮乳鴿1只,栗子150克,冬菇6只。
調料
姜1片,干蔥1段,麻豉醬、酒各1小匙,上湯或水1杯,生抽1/2大匙,鹽、糖各1/2小匙,姜汁、胡椒粉、麻油、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將鮮乳鴿剖洗凈、抹干,用調味料搽勻鴿身內外,腌約15分鐘,待用。
把栗子去殼去皮后,洗凈,用滾水煮至七成熟,撈出,瀝干水分待用。
浸軟冬菇,去蒂,洗凈,瀝干水分待用。
燒熱3大匙油,把鴿略煎,跟著爆香干蔥、姜片及磨豉醬,濺酒,注入調味料,煮沸,加入冬菇及栗子,用小火燜約20分鐘至熟,待汁料收干至濃,上碟即可。
瘦肉冬瓜湯
原料
豬瘦肉75克,冬瓜150克,雞湯750克。
調料
香菜、姜蔥少許,鹽、味精、麻油、紹酒各適量。
做法
將冬瓜洗凈去籽、皮切成大片,蔥洗凈切成寸段,姜洗凈切成片,香菜洗凈切成段;將瘦肉洗凈切成大片。
將鍋燒熱,注入雞湯,加入瘦肉,冬瓜煮至熟,加入鹽、紹酒、蔥、姜略煮一會兒,加味精、麻油各少許,加入香菜即可出鍋。
鴨血豆腐湯
原料
鴨血50克,豆腐100克。
調料
香菜、上湯、醋、鹽、澄粉、胡椒粉等各適量。
做法
將鴨血、豆腐切成絲,放入煮開的上湯中燉熟。
加入醋、鹽、胡椒粉調味。
用澄粉勾芡調勻,最后撒上香菜葉即可。
花生雞腳湯
原料
雞腳10只,花生50克。
調料
黃酒、姜片、鹽、味精、雞油各適量。
做法
將雞腳剪去爪尖,洗凈;花生米放入溫水中浸半小時,換清水洗凈。
將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放入雞腳、花生米、黃酒、姜片后,把鍋蓋蓋上,煮2小時。
加鹽、味精調好口味,再用小火燜煮一會兒,淋上雞油,即可食用。
豆腐豬蹄湯
原料
豆腐250克,豬蹄1只。
調料
料酒、姜、蔥、熟油、肉湯各適量。
做法
將豆腐洗凈,切成塊;豬蹄去毛洗凈,切成塊。
在鍋內加適量清水,待水開時,放入豬蹄汆去血水,撈出洗凈。
在燉盅中放入肉湯、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料酒、豬蹄,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燒一段時間,放入豆腐燉至肉熟爛即可。
香菇燴豆腐
原料
豆腐1塊,豬瘦肉100克,香菇2朵,蔥3棵,大蒜1粒。
調料
醬油1大匙,澄粉1大匙,胡椒粉、香麻油各少許。
做法
將香菇泡軟,切成4小塊;大蒜去皮,切成末;蔥洗凈、切成段。
將豬瘦肉放入碗中加入一半醬油,抓拌并腌5分鐘。
將豆腐洗凈,切成四方塊,再橫切一半,切成薄片,蘸裹澄粉備用。
在鍋中倒入1大匙油燒熱,放入豆腐煎至雙面焦黃,盛起。
在鍋中再倒1大匙油燒熱,爆香大蒜,加入豬瘦肉炒熟,放入香菇炒勻,再加入煎好的豆腐、醬油和1杯水,燜煮10分鐘至湯汁快收干時,加入蔥段,并用澄粉和胡椒粉勾芡,滴上香麻油即可。
銀魚豆芽
原料
銀魚20克,黃豆芽300克,鮮豌豆50克,胡蘿卜絲50克。
調料
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將銀魚焯水、瀝干;豌豆煮熟。
在炒鍋加底油,油熱后把蔥花爆香,然后放入黃豆芽、銀魚及胡蘿卜絲翻炒。
略炒后加入煮熟的豌豆,再炒一會即可。也可調成糖醋味。
奶汁燴生菜
原料
生菜250克,西蘭花200克,牛奶100毫升。
調料
植物油、鹽、澄粉、味精、上湯各適量。
做法
把生菜、西蘭花切成小塊。
在炒鍋中放入油,待油燒熱后,倒入切好的菜。
加入鹽、上湯等調味,盛盤即可,把西蘭花放在中央。
把牛奶放在鍋中煮,加一些上湯,用鹽、澄粉及味精調味,熬成稠汁,澆在菜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