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產褥期營養指導
- 280天孕期營養事典
- 張桂香 馮爽 翟寶良
- 2635字
- 2015-04-20 16:33:53
產褥期的營養需求
乳母要分泌乳汁、喂養嬰兒,所消耗的熱量與各種營養素較多,因此乳母在選擇食物時,要合理調配膳食,做到品種多樣、數量充足、營養價值高,以保證嬰兒與乳母都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哺乳期的膳食應增加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尤其是蛋白質、鈣、鋅、鐵、碘和B族維生素,并要注意各營養素之間的合適比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熱比應分別為13%~15%、27%、58%~60%。
哺乳期的營養非常重要,母親要逐步補充由于妊娠、分娩所耗損的營養儲備,要分泌乳汁、還要承擔哺育嬰兒的重任,因此在這個時期充足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母乳含有的營養成分對嬰兒來說是最理想的食品,能滿足4~6個月內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并與其消化能力相適應。如果乳母營養不足,不但要影響母體健康,還會降低乳汁質量而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合理膳食對乳母是非常重要的。在哺乳期間,乳母的膳食安排要注意以下幾點:
1.膳食盡量做到食物種類齊全,攝入量要相應的增加,以保證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素。這就是說除了吃主食谷類食物,副食應該多樣化,一日以4~5餐為宜。
乳母膳食中的主食不能單一,更不能只吃精白米、面,應該粗細糧搭配,每天食用一定量粗糧,并適當調配些雜糧、燕麥、小米、赤小豆、綠豆等。這樣做可保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還可使蛋白質起到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2.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動物性食品如雞蛋、肉類、魚類等可提供優質蛋白質,宜多食用。乳母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應保證有1/3以上來自動物性食品。大豆類食品能提供質量較好的蛋白質和鈣質,也應充分利用,尤其對于受經濟條件限制者多攝入豆類及其制品,以補充蛋白質。
3.多食含鈣豐富的食品。乳母鈣的需要量大,要特別注意補充。乳及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含鈣量最高,并且易于吸收利用,每天應供給一定數量。小魚、小蝦含鈣豐富,可以連骨帶殼食用。深綠色蔬菜、豆類也可提供一定數量的鈣。
4.為了預防貧血,應多攝入含鐵高的食物肝臟、肉類、魚類、某些蔬菜等。水果含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果膠、有機酸等成分,海藻類還可以供給適量的碘。這些食物可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進泌乳,是乳母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每天要保證供應500克以上。乳母還要多選用綠葉蔬菜。有的地區產后有禁吃蔬菜和水果的習慣,應予以糾正。
5.少吃鹽和腌制食品,刺激性大的食品,如某些香料、污染食品都要少吃。母親吸煙、飲酒、喝咖啡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健康,特別需要加以注意。
6.注意烹調方法。對于動物性食品,如畜、禽、魚類的烹調方法以煮或炒為最好,少用油炸。需要特別注意經常供給一些湯汁以利泌乳,如雞、鴨、魚、肉湯,或以豆類及其制品和蔬菜制成的菜湯等,這樣既可以增加營養,還可補充水分,促進乳汁分泌。烹調蔬菜時,注意盡量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
產褥期的營養飲食
紅糖
紅糖與白糖相比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等礦物質,這些都是產婦必需的營養素。
湯類
產婦應該多喝湯,如雞湯、魚湯、肉湯等,它能刺激胃液分泌,改善食欲,幫助消化,促進乳汗的分泌。同時產婦的食品應多樣化,以達到均衡營養合理膳食的目的。
小米
與大米相比,小米中鐵、維生素B1和B2要高出一倍至數倍,膳食纖維也高出2倍以上,因此產婦適量進食小米粥有助于體力恢復。
芝麻
芝麻富含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E等營養素,在菜肴里添加芝麻可改善和提高營養質量。黑芝麻的營養明顯高于白芝麻。
萵筍
萵筍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含礦物質鈣、磷、鐵較多,能助長骨骼、堅固牙齒。萵筍還有清熱、利尿、活血、通乳的作用,尤其適合產后少尿及無乳的人食用。
蓮藕
蓮藕可祛淤生新、健脾益胃,潤躁養陰,行血化淤,清熱生乳。產婦多吃蓮藕,能及早清除腹內積存的淤血,促進乳汁分泌。
雞蛋
產婦多吃雞蛋,有助于體力的恢復,但要適量,否則會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引發蛋白質中毒,建議產婦每天吃2~3個雞蛋就足夠了。
黃花菜
黃花菜有消腫、利尿、解熱、止痛、補血、健腦的作用,產褥期多吃黃花菜可減輕腹部疼痛、小便不利、面色蒼白、睡眠不安等癥狀。
黃豆芽
黃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C、纖維素等,蛋白質是生長組織細胞的主要原料,能修復生孩子時損傷的組織,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防止產生出血,纖維素能通腸潤便,防止產婦發生便秘。
海帶
海帶中含碘和鐵較多,碘可制造甲狀腺素,鐵可制造血細胞,產婦多吃這種蔬菜,能增加乳汁中的含量。新生兒吃了這種乳汁,有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防止因此引起的呆小癥。鐵是制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有預防貧血的作用。
產褥期推薦食譜
阿膠豬肉湯
原料
瘦豬肉100克、阿膠10克。
調料
鹽少許。
做法
將瘦豬肉洗凈,切成小塊。
在鍋內燒水,至水開時,下入肉塊,煮約2分鐘,撈起備用。
將豬肉放入燉盅,用小火燉熟后,放入阿膠燉化,然后放少量鹽調味即可。
三七麻油肝
原料
豬肝300克。
調料
三七粉10克,麻油2大匙,米酒、姜、鹽各適量。
做法
將豬肝洗凈瀝干后切成片;將老姜洗凈后,帶皮切成絲。
將麻油倒入鍋中加熱。待油熱后,把姜絲放入鍋內炒成淺褐色,然后將姜絲撈出放入米酒中。
將剩下的麻油用大火加熱后,把豬肝放入鍋內翻炒一下,然后再淋入泡有姜絲的米酒,接著翻炒至豬肝熟爛為止。
將三七粉用80毫升的水拌勻后,倒入鍋中翻炒一下豬肝,然后再蓋上鍋蓋燜上1分鐘即可。
太子圓蹄
原料
太子參30克,豬后蹄1只。
調料
黃酒15克,冰糖、蔥段、姜片、植物油、鹽、料酒各適量。
做法
將太子參、黃酒用水煎后濾取藥液濃汁約200毫升。
將豬蹄洗凈后,在其大骨頭的兩側各劃一刀,使肉攤開。
將豬蹄放入鍋內,然后加入藥汁、適量的清水及其他佐料共煮,用小火將豬蹄燉爛即可。
鯽魚王不留行
原料
王不留行15克,鯽魚2條,豌豆苗50克。
調料
冬瓜、冬筍、香菇、姜片、蔥段、米酒、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將鯽魚去鱗、鰓及內臟后洗凈,并在魚身的兩側切3~4刀的紋。
將適量的油放入鍋內,先把姜片炒香,然后加入米酒、王不留行、冬瓜、冬筍、香菇共煮沸約20分鐘。
將鯽魚放入沸湯內煮熟。魚熟后往鍋內加入豌豆苗、蔥段及佐料,再將魚湯煮幾個開即可。
當歸醋豬手
原料
當歸15克,白術6克,豬手500克,雞蛋3只。
調料
姜100克,黑甜醋400克,鹽適量。
做法
姜洗凈拍裂后備用。將豬手刮洗干凈后,用開水煮5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干凈,撈出濾干后備用。
將雞蛋煮熟,用清水浸涼去殼。
燒鍋下油爆姜、豬手。再將姜及豬手倒入瓦鍋中,加入雞蛋、甜醋、鹽、當歸、白術、水,用小火燉至豬手軟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