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周文王訪賢

  • 美德故事
  • 蕭楓主編
  • 1164字
  • 2015-04-16 22:34:55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訪賢,途經到一所村莊,覺得肚子饑餓,口中發渴,實在難忍,就坐在大樹下休息。正巧,一位農婦手提一瓦罐稀面糊糊,從這里路過。文王連忙問農婦道:

“大嫂手提稀飯,去哪里呀?”農婦告訴文王:“丈夫在田間勞動,時已過午,去給他送飯充饑解渴。”

文王又饑又渴,見了瓦罐里的稀面糊糊,肚子“咕咕”叫得更厲害了。他請求農婦把稀面糊糊讓些給他充饑解渴。農婦把手里的瓦罐遞給他。文王饑不擇食,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吃完頓時覺得精神爽快,口中余味無窮。他謝了農婦,問道:“大嫂,這稀面糊糊是什么糧食做的?我吃著特別好吃。”農婦告訴他:“春荒三月,青黃不接,只有芒麥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文王點點頭稱贊芒麥的功勞最大,說它在所有的麥子中,應該占首位,以后就改名大麥。

正在田間勞動的丈夫,見日頭偏西,妻子還不送飯來,就丟下手中的農活,回家吃飯。走到半路上,老遠看見妻子與一個過路客人說話,隨后妻子又從客人手中接過瓦罐,轉身回去了。丈夫以為妻子行為不端正,氣得火冒三丈,追上去就打。

文王看在眼里,心里很是過意不去。想上前去辯白幾句,又不知從何說起。丈夫發完脾氣,到田間去了,農婦回家重新為丈夫做飯。這時,文王尾隨上農婦,抱歉地說:“是我不該吃了你丈夫的飯食,害你遭了打罵。”

這農婦很會說話,她說:“客人莫見怪,我丈夫不是小氣人,他怪我有失禮貌,沒有把客人請到家里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聽了農婦的話,文王思忖道:“我專程四下里訪問賢德人,眼前的農婦和她丈夫不就很賢德嗎?”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帶,遞給農婦說:“大嫂今后若遇急難,就拿上這根帶子到京城去找萬歲爺,他會幫你解危的。”說完揚長去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麥面糊,很香甜。就吩咐御廚師做給他吃。可他吃了御廚師做的大麥面糊,覺得味道又苦又澀,遠遠不及路途上那農婦做的好吃。

一晃三年過去了。那位農婦的家鄉遭了天災,實在無法謀生度日,才想起吃大麥面糊的客人留下的一根玉帶來。夫妻倆便帶上它,沿途討米要飯,去京城找萬歲爺。

到了京城,文王召見了他們夫婦,安置在皇宮住下,并當著滿朝文武官員封夫妻倆為“賢德人”。

一日,文王又想起那頓大麥稀面糊糊來,傳旨農婦為他做。農婦做了大麥稀面糊,端給文王。文王嘗了幾口,很不好吃。問農婦是什么原因?農婦告訴文王說:

“饑時糠也甜,飽時肉也嫌。”文王聽后拍案稱好,說:“賢德人使我明白了一個重要道理:飽時不忘饑時苦,富貴常記貧賤寒。”周文王不僅僅只聽取這夫妻倆的忠言,他還廣招天下賢德人,并且重用他們。文王把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從而使周朝江山穩坐八百年。

心得·啟迪

這則小故事講述了周文王不辭勞苦地廣招天下賢德之人的經過。周朝的天下能夠延續八百年,是與周文王訪賢、敬賢的治國之道分不開的,他的這種做法曾使周朝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景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鹤壁市| 云龙县| 钟祥市| 仁怀市| 砚山县| 休宁县| 内丘县| 尼玛县| 新田县| 巴里| 吴江市| 徐汇区| 阆中市| 小金县| 沁源县| 湖北省| 弥渡县| 门头沟区| 平阴县| 平果县| 维西| 大同县| 从化市| 庆云县| 海丰县| 宜宾县| 天津市| 宜兰市| 沈丘县| 阳西县| 枣庄市| 乌海市| 宜兰县| 永宁县| 昌平区| 高邑县| 贺兰县| 秦安县| 中山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