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顧名思義即是美好的道德,它包括精神精髓、律己修身、精忠報國、仁愛孝悌、誠信好禮、天下為公、自強不息等豐富內容,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的準則和規范,是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也是調節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道德具有普適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貴賤高低,全部適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么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于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口頭上標榜仁義道德的不一定真的有仁義道德,因此人們往往“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后作出評判。
美德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心靈的境界,也是一道閃爍奇特光芒的人性之光。
我們編輯的這本《美德故事》是反映古今中外歷史上不同時代的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每篇講述一個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仁愛、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的真善美品質,激勵完善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