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養生治病的根本是固護陽氣

據中醫“氣分陰陽”的觀點,正氣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部分。

《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說: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一片黑暗,這樣,生命就要停止。這充分說明了人體的陽氣,具有維持生命機能、保衛機體和抵御外邪的作用。

五臟之精氣主持生命活動

中醫認為,五臟主藏精氣、主陰、主里。五臟是生化和儲藏氣血、津液、精氣等精微物質,主持生命活動的主體。《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陰者藏精而起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边@句話告訴我們: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來源;陽代表著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

《難經》三十七難中指出:“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榮也?!边@充分說明,五臟有了問題,陰陽氣就會消損,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原來,人的生命全在“陽氣”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正是陽氣的虛衰導致了疾病的囂張,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并非醫藥無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陽氣沒有激發出來。

五臟通過七竅和“天氣”相通

人是一個小天地,天地間有什么,人體也有什么。天有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幽、雍),人就有九竅(即二耳、二目、二鼻孔、一口、二陰);天有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人有五臟;天有十二氣,人有十二經脈。因此,《黃帝內經》中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意思是說,凡是天地間上下四方的萬物都和天氣是相通的。

那么,人體五臟之氣和天氣是怎么相通的呢?

中醫經典著作《難經》三十七難上說:“肺氣通于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于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谷味矣;心氣通于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于耳,耳和則知五音矣?!?/p>

中醫認為,身體之“竅”(七竅/九竅)被視為“氣”的“門戶”與“通道”,它們內根于“五臟”,外聯于天地之氣。由此可見,保持“孔竅”的通暢,乃是養生的根本。

《難經》三十七難上指出:“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蔽迮K的精氣分別通達于七竅,五臟不調和,精氣對外就不能開放和發散,七竅就不通。七竅不通,五臟之氣不能與天地之氣進行能量交換,難以自我更新,正氣就會受損。

五臟陽虛的表現

氣虛了,如果不保養好就會發展為陽虛。氣虛的表現是什么呢?沒力氣、沒精神、懶得講話、頭昏、自汗、氣弱、脈弱。陽虛表現為氣虛加寒冷癥狀,所謂“陽虛則寒”,加上怕冷、身體發涼這些癥狀,就證明你出現陽虛了。五臟陽虛各有不同表現。

發生心陽虛,典型表現就是胸部發涼、心臟部位發涼、怕冷,而且稍微勞累一點就心慌、臉色發白、氣短。

發生脾陽虛,典型表現是腹冷便溏,伴有拉肚子。所以小孩子可以不穿衣服,但是,小紅肚兜得帶上,這是為了保護脾胃不受寒。否則,小孩將來長大了,就可能會脾陽虛。

肝陽虛的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沒有生機,缺少活力,兩肋發涼。因為肝氣是主生發的,一旦肝陽虛,陽氣就不能生發輸布。陽氣是生命的動力和源泉,陽氣不足,人的精神面貌自然就差。

肺陽虛的最大特點就是氣喘、背部發涼,所以動一下就氣喘、氣短,甚至咳嗽。

腎陽虛最典型的癥狀,就是沒有精神,沒有氣力,最明顯的是面色發黯,另外會伴有腰以下發涼。腰部是藏腎的地方,腎陽是生命的火種,腎陽虛了,火種減少了,火力減少了,所以下肢發涼。腰以下發涼最典型的一個伴隨癥狀是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腎為五臟陽氣之本,所以腎陽虛日久會導致全身五臟陽虛。

陽虛會導致多種疾病,所以,如果你出現了上面的這些癥狀,你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要讓氣虛發展到陽虛。

保養五臟之氣要避寒就溫,才能保證身體氣機通暢、血脈調和。

扶護陽氣的三個要訣

扶護陽氣,最好做到三點。第一就是,我們要順應自然,和天時相應。從冬天到春天,陽氣開始生發,從春天到夏天,是陽氣最多的時候,這叫做陽長陰消。那么,我們春夏就應該養陽,以借助天之陽氣,養我們人之陽氣,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養陽氣呢?

最重要的就是曬太陽,這應該說是不花一分錢的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古人認為“火氣之精為日”。“火氣”即陽氣,充分說明日光是陽氣的精華。為什么人在太陽底下走一圈,就會感覺到渾身的氣非常足、精神旺呢?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上來了,精神就足了。

中國人的養生經已經講了幾千年,許多人尋醫問藥,渴望得到祛病良方、神奇之法,其實都沒有,也并不神秘。再好的藥,也比不上大自然的太陽。尤其是現代人都“嬌貴得很”,要養得“白白嫩嫩”才好,一出來一把傘把陽光給遮得嚴嚴的,而且大家上班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很少有機會曬到溫暖的太陽。

陽光,不僅養形、養膚,而且養神。養形,就是養骨頭,這對老人來說非常重要。對于養膚來說,日光浴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紅潤健美,還可以使人體的皮脂和汗液的分泌增多,有利于保持皮膚潤澤。對于養神來說,處于光亮中的人想事情正面積極,曬太陽有助于修煉寬廣的心胸,久見風日,還可以使人耐寒熱,不致發病。

那么,陽氣在哪些地方、哪個時辰比較多?早上8點至10點的時候,面向東方做深呼吸,陽氣可以從鼻孔、毛孔及皮膚腠理進入人體。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陽氣,可將雙手舉起,將掌心對著日光。因為勞宮穴在手掌心,這樣就可以使陽氣通過勞宮穴進入人體內,對心肺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兑捉洝分姓f,離為火,為日,為南,因此如果住在高樓,可以在上午9點至11點(或14點至16點),面向南方打開窗戶,讓陽氣進入室內,進到我們的身體。

春夏季,很多老人都有晨練的好習慣,因為“動則生陽”,多運動就可助養陽氣。如果在晨練之后,再將手舉過頭頂,面向東方曬10分鐘的太陽,提升陽氣的效果就更明顯了。

正午的時候,紅日高照,我們移到戶外庭院里,曬曬太陽即可,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在曬太陽的時候,我們要把帽子摘掉,這樣我們沐浴陽光的時候,頭頂的百會穴就把陽氣吸進去了,對養腦很有益處。

傍晚的時候,晚霞升起,可以到戶外去散步,邊走邊手握半拳叩擊我們的命門穴。命門穴在肚臍眼的背面,當后正中線上,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17點至19點,正好是腎經當令,我們可以在腎值班的時候,把太陽的最后一點陽氣吸收到腎里面,以補充我們一天下來逐漸減少的陽氣。

另外,古人曬太陽,為何喜“負暄”(寒日曬太陽取暖)呢?這里與“負暄思獻”這個典故有關。

戰國時期的文獻《列子·楊朱》里記載:宋國有個貧寒的鄉野田夫,冬無暖裘,以亂麻為絮的布衣過冬,又沒有御寒的住房,但經?!白云赜谌铡?,十分善于通過曬太陽取暖,還念念不忘把自己曬太陽的心得作為妙法告訴君王。

“負暄思獻”反映出的陽光與健康的關系,雖然是最原始、最樸素、最基本的道理,卻是千真萬確的科學。用現代的話講,它就是非常時髦的“日光浴”。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腹為陰,背為陽”,因此曬后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并且清朝醫家指出,“背為陽,心肺主之”,背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曬后背還能疏通背部經絡,對心肺大有裨益。

春天曬曬后背,能祛除脾胃寒氣,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還能治療陽氣虛弱造成的手腳冰涼。對于有肺炎、哮喘、氣管炎以及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等各種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冬日無風時,陽光曬背而坐,讓陽氣途經肩背的穴位輸送到人體,易逼出體內寒氣,使人健康。

最后,保養陽氣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調整我們的心態。中醫認為,喜、怒、思、憂(悲)、恐(驚)分別對應著我們的心、肝、脾、肺、腎。七情也分陰陽,喜就屬于陽,我們高興、快樂,它就能助長陽氣;悲是屬于陰的,我們悲傷、抑郁,就會損耗我們的陽氣。當人喜樂、高興的時候,陽氣就會充分,我們就會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暢。因為它能促使氣血流暢,通調營衛,所以適度喜樂有益身心,我們要把快樂帶回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崇仁县| 疏附县| 伊吾县| 鄢陵县| 海伦市| 宣汉县| 轮台县| 丘北县| 延吉市| 富川| 建湖县| 环江| 渭源县| 濮阳市| 浦县| 紫阳县| 西畴县| 隆德县| 长治县| 青冈县| 武夷山市| 如皋市| 明光市| 忻州市| 长治市| 连江县| 渭南市| 土默特左旗| 北川| 冕宁县| 镇坪县| 治多县| 金湖县| 房产| 绥宁县| 滨州市| 云林县| 水城县| 剑川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