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黑土之奇,南國之種
書名: 大明:我真沒想當國師啊作者名: 蒙堤觀柳本章字數(shù): 2567字更新時間: 2025-08-20 20:00:00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一。
在洱海衛(wèi)這片土地上,這個真理,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兩個月的時間悄然而逝。
當初,那場由錢振千戶挑起的、關于“軍人掏糞”的風波,早已慢慢淡化。
如今的洱海衛(wèi),每日清晨最受歡迎的差事,不是去操場練兵,也不是去工坊打鐵,而是去“點糞成金”工程,搶一個“翻堆”的名額!
因為人人都知道,那里的“工分”給得最高!
……
而今天,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第一號發(fā)酵池,在經歷了整整兩個月的“高溫好氧堆肥”之后,其內部的溫度,已經從最高時,那足以燙熟雞蛋的六七十度,緩緩地降回到了常溫。
這意味著,里面的“小東西”們,已經徹底地完成了它們的工作。
“黑土金”,熟了!
消息傳開,整個洱海衛(wèi)萬人空巷。
當那黑色的、疏松的、毫無臭味,反而帶著泥土清香的優(yōu)質有機肥,如同潮水般從發(fā)酵池中傾瀉而出時。
整個場面徹底沸騰了!
那些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里正和農戶們,如同看到了神跡,他們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將那堆“黑土金”,視為上天賜下的神物!
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堆東西意味著什么。
它,意味著來年那足以讓他們所有人都吃撐的——大豐收!
……
陳立站在高臺之上,微笑著看著眼前這幅狂熱的景象。
他知道,“肥料革命”已經成功了。
但他并沒有滿足于此。
他趁熱打鐵,當著所有人的面再次拋出了一個全新的,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震撼的計劃。
他讓李信,將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巨大沙盤抬到了高臺之上。
那上面不是城市規(guī)劃,而是整個洱海衛(wèi)壩區(qū)的、精細的農田模型!
“諸位!”
陳立的聲音再次響徹全場。
“有了‘神犁’,我們能開更多的地。”
“有了‘黑土金’,我們能讓地變得更肥。”
“但,想要讓我們的土地永不枯竭!想要讓我們的糧倉年年滿溢!我們還需要做一件事!”
他拿起一根指揮桿,指向了沙盤。
“那就是——”
“——輪作!”
“輪作?”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陳立微笑著,開始了他新一輪的“科普”。
“諸位都知道,一塊地不能連著種同一種莊稼。種幾年就得‘歇’幾年,讓它‘緩一緩’,恢復‘地力’。”
“但是,地為何要歇?歇的時候它又在做什么?”
“我來告訴大家!”陳立的聲音充滿了自信,“土地,和我們人一樣,也有‘偏食’的毛病!你今年種了麥子,它就會把地里麥子最喜歡吃的那些‘養(yǎng)分’都吃光。明年你再種麥子,麥子吃不飽,它自然就長不好了!”
“而‘輪作’,就是要治一治土地這個‘偏食’的毛病!”
他用木棍在沙盤上,畫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物模型。
“比如,我們今年冬天種了麥子。它吃的是這一種‘養(yǎng)分’。等到明年,我們不種麥子了,我們改種豆子!”
“豆子?”眾人更困惑了。
“沒錯,就是大豆、蠶豆、豌豆!”陳立眼中閃爍著篤定的光芒,聲音洪亮,確保每個人都能聽清。“這些豆子,是老天爺賜給咱們莊稼人的寶貝!它們跟別的莊稼不一樣,不光不會‘吃’瘦咱們的地,它們的根上啊,還藏著玄機!”
他蹲下身隨手撿起一根枯枝,在地上畫了幾個小圈:“你們仔細瞧過沒有?豆子根上會長出許多米粒大小的‘小瘤子’!這些小瘤子可不得了!它們能把咱們看不見、摸不著、飄在空中的‘地氣精華’(氮氣),悄悄地抓下來,變成實實在在的、土地最喜歡的‘肥力’!”
陳立站起身,用力跺了跺腳下的土地:“這就像咱們養(yǎng)牲口!種別的莊稼,是光讓牲口干活不給它吃飽,地就瘦了、乏了。可種這些豆子呢?是既讓‘地’這頭大牲口干著活(長豆子),又反過來給它喂‘精飼料’(小瘤子轉化的肥力)!”
他環(huán)視眾人,斬釘截鐵地總結道:“所以啊,種一茬豆子,就等于給咱們的地‘加了一餐好料’,讓它歇了勁兒、養(yǎng)足了精神!等到下一季再種麥子、稻子,這地啊,勁兒更足苗更壯,收成自然更好!這就叫——‘以地養(yǎng)地’!”
這番“種豆子等于給地施肥”的奇談怪論,再次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但,有了之前“神犁”和“黑土金”的神跡在前。
此刻再也沒有人敢質疑陳立的話。
他們的眼中,只剩下了無盡的好奇和期待。
陳立沒有停下。他知道想要將洱海衛(wèi)打造成一個真正的“農業(yè)樣板”,光靠“麥豆輪作”還遠遠不夠。
他需要更多的,更優(yōu)秀的“種子”!
“但是,”他話鋒一轉,“光靠我們現(xiàn)有的冬小麥和蕎麥,還不夠!”
“我們的土地,有水田、有旱地。我們的氣候,有旱季、有雨季。”
“一個藥方,治不了百病。一種種子,也養(yǎng)不活所有的土地!”
“所以,”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最終落在了幾名從南來北往的商隊里,被他特意請來的“客卿”身上。
“我需要更多的種子!”
“我需要一種,能在我們這里的夏天,在雨季、在水田里茁壯成長的水稻!”
一名來自福建的,皮膚黝黑的年長商人,站起身拱手道:“回稟大人,小人家鄉(xiāng)倒是有種水稻,名曰‘紅芒香稻’,每年二月下種,九月方收。只是不知是否合用?”
“生長期太長了。”陳立搖了搖頭,“九月才收,會耽誤我們冬小麥的播種。”
他看著那幾名商人,拋出了一個他早已在心中,盤算已久的“懸賞令”。
“我聞云南德宏有'毫秕稻',株高耐澇,或閩商海路攜來暹羅(泰國)稻種,生長期短且宜山地——凡能獻此類良種者。“
“我在此,以洱海衛(wèi)指揮同知之名立下懸賞!”
“誰能為我尋來此等神種!”
“我不僅將以黃金百兩酬謝!更將許諾他未來五年,我洱海衛(wèi)所有特產(如鋼鐵、食糖)的,特許經銷之權!”
轟!!!
這個懸賞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所有商人的心中徹底炸響!
黃金百兩,固然誘人。
但那“五年特許經銷權”,才是真正讓他們呼吸都為之停滯的、無價之寶!
他們親眼見證了洱海衛(wèi)這短短數(shù)月間,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由“陳神仙”親手打造的衛(wèi)所,未來將會生產出怎樣驚世駭俗的、足以讓整個大明都為之瘋狂的“特產”!
一時間,所有商人的眼中都燃起了名為“貪婪”和“野心”的熊熊烈火!
陳立滿意地看著他們的反應。
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將這些最敏銳、最逐利的商人,變成了他伸向南洋的、最得力的“觸手”。
“不僅是水稻!”陳立的聲音再次響起,如同火上澆油。
“我還需要,能釀出最烈的美酒的‘高粱’!”
“能榨出菜籽油的‘油菜’!”
“能制出糖霜的‘甘蔗’!”
“還有,能養(yǎng)蠶吐絲的‘桑樹’!”
“以及各種你們能找到的瓜果、蔬菜、果樹的優(yōu)良品種!”
“我洱海衛(wèi),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凡有貢獻者,皆有重賞!”
他看著眼前,那一張張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的臉。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自信的弧度。
他知道從今天起,一個以洱海衛(wèi)為中心,輻射整個西南,乃至南洋的、龐大的“農業(yè)物種資源引進網(wǎng)絡”,已經悄然張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