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重樓護壁,破巖引泉

當鉆孔深入地面一丈(約三米),觸及到相對松軟易塌的土層時,陳立果斷下令暫停。

“表舅!”陳立招呼道。

“在,大人!”黃老漢立刻帶著木匠們抬來了他們按陳立圖紙趕制的“護壁筒”。這是一種用韌性極佳的粗壯楠竹筒為主材,內壁緊密襯墊桐油浸透的厚麻布,再用竹篾在外緊緊箍扎數道的堅固圓筒,直徑比現在的鉆孔略小。

“放筒!”陳立下令。

幾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將第一節護壁筒垂直放入鉆孔中。由于筒徑略小于鉆孔,筒體在自身重量和士兵的輔助下,穩穩地“坐”入孔底,筒壁與孔壁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圈縫隙。

“填縫!夯實!”陳立指揮另一組人,將篩好的細沙和粘性極佳的紅粘土混合,填入筒壁與鉆孔之間的環形縫隙中。士兵們用特制的木夯,喊著號子,一下下地將填料砸得嚴嚴實實。

“大人,這筒子放下去,咱的鉆頭還怎么往下砸啊?”黃老漢看著那嚴絲合縫嵌入地下的竹筒,終于忍不住問出了所有工匠心中的疑惑。鉆頭明明比這筒子小不了多少。

陳立微微一笑,似乎早就在等這個問題:“問得好!表舅,你看這是什么?”他指向旁邊鐵匠剛剛送來的一個新部件——一個直徑略小于護壁筒內徑、但形狀幾乎一樣的“小號十字鉆頭”,其鉆柄上方還巧妙地固定了一個略小于竹筒內徑的硬木導向環。

“啊!小了一號!”黃老漢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我明白了!用這小的鉆頭,就能在這大筒子里面繼續往下砸了!這木環…是怕它歪了?”

“正是!”陳立贊許地點點頭,“這叫‘導向環’,能保鉆頭直上直下,不碰壞咱們的護壁筒。這護壁筒,就是給咱們的井穿上第一層‘盔甲’,專防這松軟的上層塌方!等穿過這層,下面若是堅硬的巖層,自然穩當。若再遇松軟,咱們再下小一號的筒子,大筒套小筒,層層護壁直通水脈!”

“妙!妙啊!”黃老漢激動得胡子直抖,“一層護一層,這井壁就塌不了啦!大人真乃神人!”周圍的工匠們也恍然大悟,看向陳立的目光充滿了嘆服。

陳立又拿起旁邊另一個工具——一個底部裝有單向牛皮閥門的細長牛皮筒:“還有這個‘撈砂筒’。鉆頭砸下去,碎石渣子得清出來。鉆一陣,把鉆頭提上來,把這個撈砂筒放下去,靠它自身的重量一墩,底下的閥門打開,泥水砂石就吸進去了,提上來倒掉,井底就干凈了,鉆頭才能接著往下砸新鮮巖土!”

“原來如此!清渣!對對對,不清渣光砸石頭沫子可不行!”工匠們徹底服氣了,這些看似簡單卻直擊要害的“巧思”,讓他們這些老手藝人都心服口服。

很快,更換了小號鉆頭并加裝了導向環的“重力之錘”再次啟動。士兵們小心操作,確保鉆頭在護壁筒內精準起落。

“咚——!”“咚——!”

沉悶的巨響再次響起,但聲音被約束在竹筒內,顯得更加渾厚。每鉆一段時間,就提鉆換用撈砂筒清理井底。鉆碎的泥沙被一筒筒地提出,倒在一旁。

有了堅固的“矛”(沖擊鉆)和可靠的“盾”(護壁筒),再加上清渣的“掃帚”(撈砂筒)和保證精準的“眼睛”(導向環),打井這項在古代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的浩大工程,在陳立這個現代工程師的“降維打擊”和巧妙變通之下,變成了一項,高效、可控、且安全無比的流水線作業!

……

僅僅是一天半之后。

當那根連接著小號鉆頭的、堅韌的牛皮繩,從深達近三丈(約九米)的井底,帶出越來越多濕潤得幾乎能捏出水的泥沙時。

整個工地瞬間陷入了死寂,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狂喜!

“濕透了!濕透了!要出水了!要出水了!”

伴隨著這聲變了調的嘶喊,一股清澈的、帶著大地深處微溫的泉水,先是涓涓細流,繼而汩汩地,順著鉆頭留下的孔道和竹筒內壁,不可抑制地涌了上來!水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竹筒內上升!

王輔,這位負責此項工程的指揮僉事,激動得渾身顫抖,老淚縱橫!

他幾乎是撲到井邊,親自指揮士兵,用最快的速度安裝好轆轤,打上了第一桶水。

清亮!透澈!捧在手里冰涼卻不刺骨,雖然還有少量未打撈清理干凈的雜質,卻有一股清冽甘甜的氣息撲鼻而來!他猛地嘗了一大口,那清泉仿佛帶著地脈的生機,瞬間滋潤了他干渴的喉嚨和焦灼的心。

他回頭,望向遠處那條因為數萬人聚集取水而顯得渾濁泛黃的河流。

他的心中翻騰著無盡的后怕與慶幸,更充滿了對未來的篤定。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

洱海衛的數萬軍民,將徹底告別那種需要與污穢共飲、看老天爺臉色才能喝上一口水的提心吊膽的日子。

他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純凈而源源不絕的……

——活水之源!

……

當天下午。

兩道全新的、關系到整個衛所民生的命令,從指揮所被迅速地傳達了下去。

第一道,是“全民保暖工程”的收尾。由李信和錢振負責,組織所有的工匠和輔兵,必須在十日之內,完成對所有“集體宿舍”的“火墻暖炕”標準化改造。

第二道,則是“清潔飲水工程”的全面展開。由王輔和周勇負責,以那臺功勛卓著的“沖擊鉆”和護壁筒、撈砂筒、導向環等全套工具為模板,立刻再趕制出十套!并組織近千名青壯勞力,在生活區的各個角落,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打井運動”!

陳立的目標很明確——

他要讓洱海衛的每一個百戶所,都在這個冬天,擁有至少一口屬于自己的“百戶井”!

……

應天府,皇宮。

朱元璋的面前,攤開著一本最新的日記抄錄本。

他看著日記中那個年輕人,用“火墻”、“暖炕”、“沖擊鉆”、“護壁筒”、“撈砂筒”等一套聞所未聞卻又環環相扣的“組合拳”,輕描淡寫地,就化解了一場足以讓任何一個邊鎮衛所都為之焦頭爛額的“凜冬之危”。

他那張向來嚴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極其復雜的、混合著欣慰、欣賞,和一絲絲無奈的苦笑。

【洪武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晴。】

【總算是把過冬取暖和飲水的問題都解決了。不得不說,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執行力是真的牛逼。火墻和暖炕的圖紙他們一看就懂,上手比誰都快。】

【那個沖擊鉆加護壁筒的組合,效果拔群。古人其實早就有類似的“頓鉆”和“卓筒井”技術了,我不過是用杠桿原理、灌鋼鉆頭、以及更系統的護壁清渣流程,給它開了個‘外掛’罷了。看著他們一層層下竹筒護壁,再用小鉆頭在里面打,真是把‘大筒套小筒’的土辦法玩明白了。】

【有了暖和的房子,有了干凈的水,有了還算充足的糧食。這個冬天應該不會再死人了。】

朱元璋看到這里,欣慰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那道送去人才和物資的旨意沒有白下。

然而,接下來的幾句吐槽,卻讓他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唉,有時候真覺得挺可悲的。】

【這些明明都是些最基礎的民生技術。只要稍微用點心,就能想出來。】

【可偏偏這世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讀書人,他們眼中只有‘社稷’‘天下’這種大而無當的詞匯,卻從來看不到,一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百姓,他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他們或許也知道民生疾苦。但他們卻永遠也開不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藥方’。因為他們的四書五經里,從來就沒教過他們,煙,該怎么排,墻,該怎么砌,井,又該怎么一層層護著打下去。】

朱元璋緩緩地,合上了日記本,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他知道,那個小子又說對了。

他朱元璋當然知道民生疾苦。他甚至比天下任何一個人都更懂饑餓和寒冷的滋味。

可,那又如何?

他能做的,也只是減免一些賦稅,開倉放一些賑糧。

他也同樣開不出,那能讓百姓真正“吃飽穿暖”、喝上“干凈水”的根本性的“藥方”。

因為他的知識,他的認知,也同樣被這個時代給死死地禁錮住了。

他第一次對自己那套,只知“嚴刑峻法”,不能解決實際的民生問題的治國之道產生了一絲反思。

或許,治理天下真的沒那么復雜。

有時候,為百姓打一口能讓他們喝上干凈水的深井。

遠比殺一百個貪官更能——得人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沁源县| 桃园市| 安丘市| 射洪县| 金沙县| 柏乡县| 阳曲县| 崇义县| 周至县| 汝阳县| 锡林浩特市| 通化市| 牙克石市| 龙井市| 昌平区| 潮安县| 涟水县| 安塞县| 日土县| 海口市| 嘉义县| 梁山县| 资中县| 云龙县| 昌平区| 临夏市| 焉耆| 西丰县| 建阳市| 光山县| 古蔺县| 阿克苏市| 民丰县| 榆中县| 澄迈县| 濉溪县| 枣强县| 张家港市| 盐山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