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幕:航行
書名: 約阿希姆作者名: 多沼本章字數: 2860字更新時間: 2025-07-29 23:52:47
乘船前往巴勒莫大概要兩天。
船于中午自墨西拿港緩緩駛出,告別了喧囂的碼頭,駛入蔚藍的地中海。西西里盛夏的陽光在水面上泛起銀光,幾乎將整片海面照亮。海面時而平靜如鏡,倒映著湛藍的天空與潔白的浮云;時而被微風輕柔地激起漣漪,仿佛無數細密的藍色紋理交織成一幅巨大的畫布,在陽光下變幻著深淺不一的色彩。海風輕拂,帶起海水的咸味和海草的清香。偶爾,一兩只海鷗掠過水面,劃出一道白色的弧線,消失在遠方的天空。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藍綠交織,深邃而誘人,仿佛隱藏著無數未被發現的深淵和寶藏。
波浪的起伏輕輕搖晃著船,舷邊濺起了片片水花。為了準確地判斷方位并規避暗礁,舵手操縱船只保持近岸航行,三角帆與槳的結合讓它在近海保持了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遠處,陸地的輪廓始終在望——那是崎嶇的山巖,松林稀疏,灰白石壁間青綠的植被頑強生長,沙灘如細帶,勾勒出島嶼的寧靜。
夜間無法繼續航行。傍晚時分,船只駛入切法盧的港口。海風輕拂,船帆微微擺動,港口逐漸臨近。這座市鎮位于墨西拿和巴勒莫之間,坐落在岬角懸崖下的海岸平原上,背后的山麓上依稀可見舊市鎮的遺址。曾經,因為阿拉伯人的入侵,拜占庭帝國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掌控,市鎮只能從海岸平原遷到高處,以加強防衛能力。
這座市鎮和墨西拿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但它的變遷又是西西里命運的縮影。
大約三十年前,諾曼人的統治者,西西里國王羅杰二世將市鎮遷回到了海岸平原,還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風格獨特的大教堂。
南意大利是一片富庶的土地,也是一個多族群并存的地區。諾曼人最初也只是作為傭兵在此停留,為地方貴族和周邊的帝國效勞。后來,他們在本地的政治斗爭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諾曼人并沒有通過同化征服,而是通過政治上的統一,讓這片長期分裂的土地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與歸屬。
諾曼人的國王羅杰二世,這位非凡的統治者,在12世紀初南意大利的權力斗爭中展現出驚人的手腕。他不僅通過巧妙的外交和強硬的軍事手段,降伏了南意大利各自為政的王公貴族,更在拜占庭、神圣羅馬帝國和教宗這三股外部勢力的夾縫中巧妙周旋,最終實現了南意大利的統一與獨立,建立起一個嶄新的王國。這位國王以其博學而務實的態度,對王國中的各種宗教和族群都抱有寬容的姿態。他頒布了成文法律,建立巡回法庭,雇傭了大量的有著官僚行政經驗的希臘人和阿拉伯人來管理領地,建立起一個穩固的中央集權的官僚政府。從而成功地將南意大利從一個文化沖突與政治分裂的地區,重塑為一個相對和諧且統一的王國。
這個王國,盡管后來的統治者不再屬于羅杰二世的宗族,卻奇跡般地延續了近七個世紀,直到19世紀才最終落幕。
靠岸后,約阿希姆下了船,往市鎮中心走去。
矗立在市鎮中心的是一座宏偉的大教堂,將羅馬式的粗獷簡潔造型與哥特式的尖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遠處望去,好似一座堡壘,主宰著中世紀市鎮的天際線。其正面兩側各有一座四層高的巨大塔樓,一座方形塔頂飾有火焰狀垛口,象征教皇權威;另一座則為八邊形,冠以皇家象征的牙形垛口。走到前廣場上,三個莊嚴的拱門構成了教堂的正門,寬闊的石柱與裝飾精美的大理石門廊相映成趣,顯示出這座教堂的莊嚴與厚重。而中殿的屋頂則是堅固的筒狀拱頂,即便從遠處也能感受到其磅礴的氣勢。
教堂內部采用拉丁十字平面設計,石柱與拱門縱深排列,宛如引領人們通向神圣的時間走廊。穿越由紅色花崗巖柱列隔開的中殿,步入祭壇區,半穹頂上,巨幅基督全能者的馬賽克肖像莊嚴地凝視前方,一手祈福,一手持經,人物長袍的垂墜、面部表情和姿態的靈動都展現出優雅的氣質。
約阿希姆頷首,目光停留在馬賽克肖像上。西西里的富庶,港口的喧囂,教堂的宏偉,與他記憶中靈修的簡樸和東方的苦難截然不同。苦修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那粗陋的石室與禁欲的孤寂,何以比得上金幣砌成的輝煌殿堂和肖像帶給人心的誘惑呢?
他向修士說明來意后,作了簡短的禱告。
“這座圣殿是由羅杰二世所建嗎?”
修士微微點頭,眉宇間有著歲月的痕跡,沉聲說道:“是的。據說,羅杰國王乘船北上時,為避風暴,登陸了切法盧的海灘,他向神立誓建造這座教堂。如今,風暴已經平息。國王也已魂歸天國,肉身長眠于這教堂的石棺之中,但他給西西里留下了天主的和平。”
約阿希姆微微一笑,心里暗自感嘆這些修士的深思熟慮。然而,他并不急于離開,而是靜靜地等待著修士的下文。修士的目光落在約阿希姆的面龐上,似乎在思索如何開始接下來的對話。
“不過,”修士低聲補充道,“現在的局勢也不免動蕩。威廉國王駕崩后,其子年幼,而輔國的大臣又彼此不和,尤其是,關于斯蒂芬·杜佩爾什首相……。”
約阿希姆察覺到修士話語中的意味,點了點頭:“關于這位大人,確實有不少傳言。不過,我也是受他的邀請才前去巴勒莫的。”
“您作為首相的客人,請容我所言可能的冒犯。”修士壓低聲音,“即使是這個小市鎮,也知道斯蒂芬的到來引發了不小的波動。您可能聽說過,斯蒂芬并不是本地貴族的首選,而是王太后瑪格麗特親自任命的首相。”
約阿希姆微微一皺眉,暗想:“王太后瑪格麗特的選擇果然飽含爭議。”他輕聲問道:“斯蒂芬的背景如何?”
“斯蒂芬是法國的貴族,剛剛接任首相時,許多人都對他的能力和背景心存疑慮。而馬修·阿耶洛則公開表示自己的不滿,”修士頓了頓,“他可是當時王國的心腹大臣,王太后最信任的人之一。然而,王太后選擇了斯蒂芬,而非他。”
修士的語氣透著不以為然,“馬修主教對王國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威廉國王駕崩后,他不僅捍衛了王權,還設法壓制了貴族的紛爭。斯蒂芬上任以來,盡管表面上關心窮人,但對貴族們的約束,使得許多人感到不滿。”
修士頓了頓,接著低聲說:“有傳聞說,馬修曾秘密參與了陰謀,甚至與阿格里真托的主教金蒂萊策劃刺殺斯蒂芬。這些事情誰也沒有親眼見過,但流言四起,說斯蒂芬可能已經囚禁了這位主教……”
對話沒有持續下去。約阿希姆接受修士的邀請在此留宿了一夜。
第二天的下午,約阿希姆繼續乘船前往巴勒莫。
海風輕撫,約阿希姆靠在船舷邊,目光投向那逐漸在視野中清晰起來的港口城市。巴勒莫,他并不陌生。當船只的搖晃變得有規律起來,海風帶來的不再只是咸味,還混雜著陸地泥土和遠處城市的氣息,他的思緒便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段在巴勒莫宮廷中謀差的歲月。
那是約摸十年前的光景了,他還不到二十歲,一個剛從科森扎老家走出來的年輕人。他的父親,一位在本地享有聲譽的公證人,曾對他寄予厚望。但他在卡拉布里亞地區法庭的經歷并不順利,他年輕氣盛,厭惡那些繁文縟節與人情世故的糾葛,時常因工作上的齟齬而與同僚起沖突。為了給他謀求更好的出路,也為了讓他變得成熟,父親動用關系,將他安排進了巴勒莫的王宮。
巴勒莫的王宮,奢華與陰謀并存,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權力的氣息。作為國王的公證人,那些所謂的法律條文,在宮廷里夾雜著的種種算計面前,在錯綜復雜的家族利益、政治派系和個人恩怨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在宮廷中,他不過是一個地方的家族推舉上來的子弟,沒有什么靠山。為人處事反而又要處處看人臉色。最終,他無法忍受那種窒息感,瞞著父親離開了宮廷,踏上了前往圣地的朝圣之旅——與其說是尋求信仰,不如說是一種絕望的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