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衡抵達鄭州的那天,日頭正毒,官道兩旁的高粱葉子卷著邊,像被曬蔫的綠綢子。
蕭成規領著十名御龍諸直的士兵守在城門口,依舊站得筆直,引得過往百姓頻頻回頭。
“官人,這鄭州城的墻可比汴京矮半截。“
章平拎著個裝著賬冊的木箱,熱得直吐舌頭,
“您看那墻縫里的草,都快長成樹了。“
章衡抬頭望了望城頭,斑駁的城磚上還留著去年蝗災的痕跡,黑乎乎的像沒擦干凈的鍋底。他笑了笑,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墻矮才好,通風。“
鄭州知州衙署比章平說的還糟,正房的瓦當缺了角,下雨準漏水;西廂房的門軸銹得厲害,推起來咯吱作響。
蕭成規檢查完四周防務,回來稟報:
“官人,后院墻根有個狗洞,需不需要堵上?“
“留著吧。“
章衡正在翻看軍屯賬冊,頭也沒抬,
“說不定能鉆進幾只兔子,給咱們添道菜。“
這話逗得眾人都笑了,連日趕路的疲憊消了大半。章平趕緊生火做飯,淘洗米的時候發現水缸里沉著只死蚊子,他“哎呀“一聲撈出來,嘟囔道:
“這地方比咱們想象的還糙。“
安頓下來的第三天,章衡帶著章平和蕭成規去軍屯查看。剛走出城郭,就見大片良田荒得能跑馬,田埂上的蒿草齊腰深,幾只螞蚱蹦到了章衡的官靴上。
“這就是賬冊上寫的'良田五千畝'?“
章衡指著眼前的荒地,語氣里帶著幾分無奈。同行的軍屯校尉趙虎撓著頭,粗布軍服上沾著酒漬:
“回官人,軍戶們......軍戶們忙著操練,沒空種地。“
“操練?“
章平眼尖,指著不遠處的柳樹下,幾個軍戶正圍著塊石頭擲骰子,銅錢落石的脆響隔老遠都能聽見,
“那是什么操練?擲骰子練臂力?“
趙虎的臉漲成了豬肝色,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章衡沒再追問,只是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褐色的泥土里摻著不少沙礫,硌得手心發疼。他忽然想起官家在福寧殿說的話,
“軍屯之事,關系重大“,
心里像被什么東西撞了下。
回到衙署,章衡連夜擬了“軍屯承包制“的章程。燭火下,他的筆尖在宣紙上劃過,寫下“耕滿五年,田歸軍戶“八個字,筆鋒比在汴京時凌厲了許多。
“官人,這法子能行嗎?“
章平給油燈添了點油,
“那些軍戶都是功臣后代,眼高于頂,哪肯乖乖種地?“
章衡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行不行,試試才知道。明天召集所有軍戶,咱們當眾說說這章程。“
第二天晌午,軍屯的曬谷場上擠滿了人,粗布軍服的、短打布衣的,還有幾個穿著綢緞的軍戶子弟,吊兒郎當地靠在谷倉柱子上。
章衡站在石碾上,把章程念了一遍,話音剛落,人群就炸開了鍋。
“什么?耕滿五年歸自己?這地是朝廷的,憑什么給咱們?“
“我爺爺跟著太祖爺打天下掙來的軍功,憑什么要我去種地?“
“這新來的官怕不是個傻子,以為幾畝破地就能讓咱們賣命?“
罵聲、笑聲、起哄聲混在一起,像鍋燒開的粥。趙虎想維持秩序,嗓子都喊啞了也沒用。
章衡卻不慌不忙,從懷里掏出幾本賬冊:
“諸位看看這個——去年鄭州軍戶領了軍餉三千貫,可朝廷從地方賦稅里補貼軍糧又花了兩千貫。等于說,你們領的餉銀,有三分之二是百姓的血汗錢。“
他把賬冊舉得高高的,陽光照在泛黃的紙頁上,數字清晰可見:
“現在給你們機會,自己種地養活自己,五年后地還能歸自己,劃算不劃算?“
人群安靜了些,有人開始低頭盤算。一個瘸腿的老兵拄著拐杖往前挪了挪:
“官人說話算數?有文書沒?“
“有!“
章衡朝章平使了個眼色,章平趕緊把早已備好的契約樣本分發下去,
“官府蓋印,文書為證,誰種誰簽字。“
那天最終有三十多戶軍戶簽了契約,多是些家境貧寒、在軍屯里沒什么地位的。那個瘸腿老兵顫巍巍地在契約上按了手印,渾濁的眼睛里閃著光:
“俺爹要是活著,準能樂瘋了——他守了一輩子的地,臨了也沒撈著一寸。“
軍屯承包制推行后的半個月,章衡每天都去田里查看。起初軍戶們笨手笨腳,把稻種撒得東一堆西一堆,章衡就請了幾個老農來教,自己也跟著學,手掌磨出了好幾個水泡。章平笑話他:
“官人您這雙手是握筆的,現在倒成了握鋤頭的了。“章衡甩了甩手上的泥:“握筆能算出糧稅,握鋤頭才能長出糧食,都重要。“
蕭成規卻始終提著心,他發現最近總有幾個陌生面孔在衙署附近轉悠,形跡可疑。
“官人,要不要屬下把那些人抓起來審問?“
“不必。“
章衡正在給高粱苗澆水,水珠順著葉子滴下來,
“他們只是好奇,看看這新官到底能折騰出什么花樣。“
可事情沒這么簡單。初七那天夜里,章衡正在燈下核賬,忽然聽見院墻外傳來幾聲狗吠,緊接著是兵器相撞的脆響。章平嚇得一哆嗦,手里的算盤掉在地上:
“官人,是不是有賊?“
“別慌。“
章衡放下筆,剛站起身,就見蕭成規推門進來,手里拎著個捆得像粽子似的漢子,軍戶打扮,嘴里還塞著塊破布。
“官人,這廝翻墻進來,被屬下逮住了。“
蕭成規把漢子往地上一扔,
“搜出把短刀,看樣子是來行刺的。“
章平嚇得躲在章衡身后,探出半個腦袋:
“是不是那些不簽字的軍戶干的?我就說他們沒安好心!“
地上的漢子掙扎著,眼睛瞪得像銅鈴,嘴里“嗚嗚“作響。蕭成規正想把布拿出來,章衡卻擺了擺手:
“放了吧。“
“官人?“
蕭成規愣住了,
“這可是刺客......“
“他不是刺客。“
章衡重新坐下,拿起筆繼續核賬,連眼皮都沒抬,
“你看他的鞋,鞋底沾著新鮮的泥土,褲腳還卷著,顯然是剛從田里回來。要是刺客,哪會這么狼狽?“
他頓了頓,筆尖在賬冊上劃過:
“把他松綁,讓他走吧。“
蕭成規雖有不解,但還是照做了。那漢子被松綁后,愣在原地,撓著頭問:
“官人......您不審審俺?“
章衡終于抬了抬頭,月光從窗欞照進來,落在他臉上:
“你無非是想看看,這新官是不是真像說的那么好。現在看見了,可以回去告訴其他人,好好種地比什么都強。“
漢子臉漲得通紅,“撲通“一聲跪下磕了個響頭,轉身跑了,連掉在地上的短刀都忘了撿。章平撿起刀,見是把銹跡斑斑的舊刀,刀刃都卷了:
“這刀連砍柴都費勁,哪能殺人?“
蕭成規眉頭緊鎖:
“官人就這么放了?萬一他們再來......“
“再來也一樣。“
章衡把賬冊合上,打了個哈欠,
“他們不是恨我,是怕這承包制黃了。這些軍戶祖祖輩輩守著這片地,比誰都盼著能有自己的田。“
窗外的月光更亮了,照得院墻上的爬山虎葉子像鍍了層銀。章平忽然想起離京時蘇軾送的那壇桂花酒,提議道:
“官人,要不咱們喝點酒?壓壓驚。“
“好啊。“
章衡笑著點頭,
“順便算算,今年秋收能有多少糧。“
自那晚之后,再沒人來衙署搗亂。軍屯里的氣氛卻變得有些微妙,簽了契約的軍戶埋頭種地,沒簽的則遠遠看著,眼神復雜。
章衡看在眼里,卻什么也沒說。他只是讓章平多備了些種子,放在衙署門口,誰要都可以拿,不用打招呼。
有天傍晚,章衡巡查完田地往回走,路過一片荒田時,看見幾個沒簽契約的軍戶蹲在田埂上,望著不遠處綠油油的莊稼地發呆。領頭的是軍戶里的大戶張老三,他爹當年跟著狄青打過仗,在軍屯里頗有威望。
“張大哥,這塊地要是種上谷子,秋收能收不少呢。“
章衡走過去,在他身邊蹲下。張老三梗著脖子:
“俺不稀罕。“
“我知道你不稀罕這點糧食。“
章衡從懷里掏出個粟米餅子,遞給他一半,
“你是怕簽了契約,將來官府不認賬,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老三接過餅子,嘴里卻硬:
“俺才不怕......“
“我在汴京三司當差時,核過不少軍屯的賬。“
章衡咬了口餅子,甜香混著泥土味在嘴里散開,
“有的軍屯把地分給軍戶,收了糧卻不給地;有的干脆強征,說是'充公'。你們怕,是因為見得多了。“
他指了指遠處正在給高粱施肥的瘸腿老兵:
“李大哥去年冬天還在街頭要飯,現在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比誰都上心。為啥?因為他信我。“
張老三沉默了,餅子的熱氣模糊了他的眼睛。過了好一會兒,他忽然站起身:
“章官人,那契約......還能簽不?“
章衡笑了:
“隨時都能,筆墨紙硯在衙署備著呢。“
那天晚上,張老三帶著二十多戶軍戶來簽契約,章平忙得手忙腳亂,硯臺里的墨都磨了三回。
蕭成規站在廊下,看著院子里熱鬧的景象,緊繃的嘴角終于有了笑意。
“官人,您早料到他們會來?“
章平擦著汗問。
“不是我料事如神,是土地最實在。“
章衡望著窗外的月光,
“你對它好,它就給你回報。軍戶們心里都有桿秤,誰也糊弄不了。“
秋收的時候,鄭州軍屯迎來了多年未見的豐收。打谷場上堆滿了金燦燦的谷子,軍戶們的笑聲比谷堆還高。張老三拉著章衡去他家喝酒,自家釀的高粱酒,喝得臉紅脖子粗。
“章官人,俺服了!“
張老三拍著胸脯,
“以前總覺得種地丟人,不如扛槍威風。現在才明白,能種出養活一家人的糧食,比啥都威風!“
瘸腿老兵也來了,拄著拐杖,手里捧著個沉甸甸的布包,打開一看,是滿滿一包新米:
“官人,這是俺自己種的,您嘗嘗。“
章衡抓了把米,米粒飽滿,帶著淡淡的清香。他忽然想起官家的囑托,想起蕭成規的守護,想起章平的嘮叨,眼眶有些發熱。
蕭成規站在門口,看著這熱鬧的場面,悄悄退了出去。
他知道,這里已經不需要他的保護了——軍戶們的心,早就被那些沉甸甸的谷子焐熱了。
冬雪落下的時候,章衡給汴京寫了封奏疏,附上軍屯的收成賬冊。賬冊上的數字讓章平都吃了一驚:
“官人,咱們真的墾了五千畝地?收了一萬石糧?““不信你再核一遍。“
章衡笑著把賬冊推給他。章平拿著算盤噼啪算了半天,最后撓著頭笑了:
“還真是!比去年多了整整八倍!“
奏疏送出去沒多久,汴京就有了回信。官家不僅賞了章衡一匹綢緞,還下旨讓各地軍屯都效仿鄭州的做法。王安石也托人帶了封信,說
“子平在鄭州做的事,比在三司核十年賬都強“。
章平拿著信,得意地跟蕭成規炫耀:
“你看,王相公都夸咱們官人了!“
蕭成規只是淡淡一笑:
“官人要的不是夸獎,是軍戶們能吃飽飯。“
這話傳到章衡耳朵里,他點了點頭:
“蕭將軍說得對。咱們做的這些事,不是給官家看的,也不是給相公看的,是給地里的莊稼看的,給天下的百姓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