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桅樓共暖羹
- 大宋:朝堂太吵,我想去種地
- 聽日尋
- 2423字
- 2025-08-26 16:29:03
棋局結束,氣氛卻并未冷場。
或許是方才的對弈和閑聊稍稍拉近了距離,又或許是明日即將靠岸讓眾人心情放松了些。
周武見氣氛不錯,便提議道:“久聞遼人射術精湛,步射、騎射皆為一絕。可惜如今在船上,騎射是無法施展了。不知諸位可愿露一手步射的功夫,也讓我等開開眼界?”
遼兵們聞言,不少人都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射箭是他們的看家本領,也是極大的榮耀。
很快,有人便尋來了幾副弓箭,又在船尾箭垛處立起了簡陋的靶子。
一名年輕的遼兵率先出列,自信滿滿地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中靶心偏外一環,引來同伴一陣叫好。
接著又有幾人上前,成績有好有壞,但整體水準確實不俗,顯示出遼軍普通士卒良好的軍事素養。
張誠看向周武:“周統領,宋軍勁弩聞名天下,不知步射功夫如何?可否讓我等也見識一番?”
周武也不推辭,哈哈一笑:“有何不可!”他取過一張遼弓,試了試手感,略作調整,凝神屏息,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
“噔”的一聲,箭簇深深嵌入靶心,箭尾兀自顫動不已。
“好!”這次喝彩聲是宋遼雙方同時發出的。
周武露這一手,不僅展示了個人武勇,也維護了宋軍的體面。
李知禾也看得點頭,他對周武的武藝向來有信心。
這時,他卻注意到老馬在一旁摩拳擦掌,眼神熱切,便笑道:“老馬,你在定州時也是獵戶出身,箭術應當不差,不去試試?”
老馬原本有些不好意思,經李知禾一說,又見二黑在一旁起哄,便搓著手走上前,憨厚地對遼兵們笑了笑,接過弓箭。
他的姿勢不如遼兵標準,更帶些山林野性的隨意,但眼神卻異常專注,瞄準片刻,一箭射出,竟也穩穩扎在靶子上,雖未中紅心,卻也相差不遠。
“嘿!老馬可以??!”二黑興奮地拍手。
遼兵們也紛紛點頭,露出認可的神色。
不同體系下的技藝交流,反而更容易獲得純粹的欣賞。
夕陽再次西沉,將海天染上絢麗的色彩。
甲板上的喧鬧漸漸平息,但一種微妙的變化已然發生。經過下午的博戲、弈棋、比射,原本涇渭分明、彼此警惕的宋遼雙方人員,之間那層無形的隔閡似乎變薄了些。
雖然遠談不上親密無間,但至少不再是最初那種全然審視與戒備的狀態。
他們會因為一場游戲的勝負共同歡笑,會為一次精彩的射擊一同喝彩,甚至開始用生硬的漢語或契丹語夾雜著手勢進行簡單的交流。
李知禾將這一切看在眼里。
他明白,這種基層的、自發的短暫融洽,無法改變國家間的大勢和上層的博弈,甚至可能是脆弱的、暫時的。
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絲不同于朝堂算計和刀光劍影的、更為真實的氣息。
也讓他更清晰地看到,無論是宋人還是遼人,軍人還是官吏,在剝離了身份和政治的外衣后,都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和對于平和生活的些許向往。
晚膳時分,廚子照例抬出大桶的菜湯和成筐的麥餅。
連續幾日的航行,即便是官船,食材也難免單調,多是易于儲存的干菜、咸魚和粟米。
然而今日,眾人卻聞到一絲不同以往的香氣。
只見那菜湯的顏色似乎更深了些,湯面上竟罕見地漂浮著幾點油花,甚至還能看到些許細碎的、似乎是肉糜的東西,湯里煮的干菜也顯得更為軟爛入味。
就連那麥餅,似乎也比平日更溫熱松軟一些。
原來是李知禾午間觀察時,特意吩咐隨行的宋人仆役,將帶來的少量用于改善使者飲食的筍干、香菇干以及一些切成細末的江南臘肉,交給了船上的廚子。
“海上濕寒,弟兄們連日辛苦,將這些拿去添入湯中,也好驅驅寒氣,略增些滋味?!崩钪坍敃r如是說,語氣平淡自然,并未刻意張揚。
此刻,廚子一邊給眾人分湯,一邊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漢話笑著說道:“托李御史的福,今日這湯里可是加了南邊來的好東西,大家都嘗嘗鮮!”
遼兵們和船工們聞言,紛紛好奇地看向碗里。
對于常年生活在北地的他們來說,筍干、香菇乃是稀罕物,那江南臘肉的咸香更是從未體驗過的風味。
他們嘗了一口,眼睛頓時亮了起來,紛紛露出驚喜的表情,互相用契丹語低聲交談著,顯然對這意外的美味極為受用。
二黑喝了一大口,咂咂嘴道:“嘿!這湯味兒真不賴!比前幾天的強多了!”老馬則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正與楊繪低聲說話的李知禾,心中暗道御史官人真是心細。
就連張誠,在喝了幾口熱湯后,緊繃的臉色也似乎緩和了些許。
他端著碗,走到李知禾和楊繪面前,鄭重地拱手道:“多謝李御史、楊中丞。這……湯食甚好。”
他言辭樸素,但感激之情是真誠的。
改善飲食看似小事,卻體現了上位者對下屬的體恤,這在等級森嚴的軍隊中尤為難得。
李知禾微笑著擺手,語氣溫和:“張隊正不必客氣。些許家鄉風物,能合大家口味便好。說起來,倒是船上的廚子手藝不錯,簡單的食材也能調理得這般適口?!?
他巧妙地將功勞轉給了船上的遼人廚子,既給予了對方尊重,也避免了顯得過于施恩。
那廚子在一旁聽得懂幾句漢話,聞言頓時臉上放光,搓著手,露出憨厚又自豪的笑容,連連用契丹語說著“應該的,應該的”。
楊繪在一旁捋須微笑,看了李知禾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贊賞。
這位年輕后輩,不僅心思縝密,善于洞察,更難得的是懂得如何自然而然地收攏人心,且手段圓融,不露痕跡。
這份人情做得恰到好處,既惠及眾人,又顧全了對方的面子。
眾人圍坐用餐時,因為這一碗加了“料”的熱湯,氣氛明顯比往日更加輕松融洽了許多。
宋遼雙方的人員雖然依舊分堆而坐,但彼此間的眼神交流少了些戒備,多了些善意。
有人甚至開始模仿著對方喝湯的方式,或者指著湯里的東西用生硬的語言詢問名字,引發一陣善意的笑聲。
夜里,李知禾再次來到船舷邊。
明日即將抵達渝關,意味著海上這段相對“與世隔絕”的旅程即將結束。
他回想起下午的種種,楊繪通過弈棋的試探,周武、老馬通過射箭建立的武人間簡單的尊重,以及底層士卒之間通過游戲產生的短暫歡笑……
這一切,與他所洞悉的蕭觀音可能存在的算計、耶律乙辛與蕭別里剌的陰謀、遼主深宮內的猜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前方,是更為復雜的龍潭虎穴。
但這艘船上短暫的和睦,或許能成為一絲微小的火種,至少讓他更堅定地認識到,此行的最終目的,不應僅僅是朝堂上的權謀勝利,更應是盡可能地為兩國邊境爭取更多如今天下午這般的平靜時光,哪怕它短暫而脆弱。
海風拂面,帶來遠方陸地的氣息。
渝關,已經不遠了。
李知禾深吸一口氣,目光變得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