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地25章 五子登科終歸夢 一命歸陰總是哀
- 五世緣
- 作家什方子
- 4024字
- 2025-08-18 10:18:50
過完這個年后,桃兒就被娶來做了陳天誠的二房。這事兒是柳婉兒一手操辦的,她實在不敢擔當導致秀才后繼無人的罪孽。桃兒長著一副多子多福相,公婆丈夫皆大歡喜,人稱小奶奶。此舉使柳婉兒賢妻良母的形象又提升一級,被族中男人捧為娘們兒的楷模,不時拿來教導自家愛吃醋的老婆。看著丈夫掩飾不住的喜悅,柳婉兒收起大被窩、長枕頭,不情愿地把丈夫推出臥室。“你要是在家的話,逢沙姑集那天黑下,過來陪我說回話就行了。…我那八年的空被窩還沒有捂熱呢!”柳婉兒不無凄楚地說。秀才滿口答應,以后凡是逢“五”逢“十”,就是沙姑集趕集的日子,天一黑就鉆進柳婉兒的被窩,從不爽約。為了照顧原配的面子,他沒有一頭扎進桃兒屋里,而是在書房里支起一張床,作為早晚歇息之處,表示感情中立。壯男少女干柴烈火,黑燈后的熱絡(luò)程度是不難想象的,免不了引起柳婉兒的些許妒意。但她警告自己,妒忌是毫無用途的,只會使自己衰老得更快,維持家庭和睦是唯一的選擇。
各級政府財源枯竭,官員貪腐,各種名目的雜稅開始露頭,都按地畝向下攤派,讓莊戶人家提心吊膽。當初,柳婉兒在分成上做出讓利,由五舅承擔了全部地畝稅。如今為減輕他的負擔,柳婉兒又主動提出分擔一半稅額。五舅沾了大光,一家人感激不盡。桃兒自是對柳婉兒百依百順,仍然尊她為主子,只是改呼為大姐,從不恃寵倨傲,更不會顯示出爭風吃醋的情緒。為此,柳婉兒的心理平衡不少。如果說康熙皇帝用減賦的政策贏得了農(nóng)耕族群的擁護,這位秀才奶奶也是用讓利的舉動,征服了她的競爭者。
桃兒不負眾望,接連生下兩個兒子,就是后輩稱呼的麻二爺、麻三爺。柳婉兒格外高興,視孩子為己出,對兄弟倆關(guān)懷備至,生怕有個三長兩短。縣里新成立了個牛痘局,每年延醫(yī)施種牛痘兩個月。這些年朝廷辦洋務,進來了不少洋事物,但桃花堤村民見到的僅有兩樣:傳教士和鴉片煙。傳教士來過幾趟,發(fā)現(xiàn)若讓村民放棄關(guān)公、土地爺、灶王爺?shù)纫淮髱捅镜厣瘢鴮R坏厝バ欧罨揭d,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也就再也沒有光臨過這個古堤上的村莊。至于鴉片煙,則是被家家視為不祥之物,列為禁品。洋牛痘來了,能帶來好處么?開始那陣兒,聽說是往孩子身上種天花疫苗,父母們躲避唯恐不及,誰還敢拿孩子的小命兒去冒險?老大得天花的心痛,讓柳婉兒久久揮之不去,她擔心悲劇在老二、老三身上重演。聽說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她不覺心動,但猶豫不決。陳天誠給她分析說,洋玩意兒有三類,一種是朝廷抵制的,像鴉片,肯定是壞東西,要遠離;二是朝廷不抵制也不反對的,像基督教,說不清是好是壞,先別沾邊;三是朝廷支持并大力提倡的,如洋槍洋炮,肯定是好東西。康熙帝曾經(jīng)下詔提倡種人痘預防天花,由于種人痘過于復雜,沒有推廣開來;相比之下,洋人這種牛痘就容易多了。
“你知道創(chuàng)辦牛痘局的人是誰嗎?是韓知縣,南方人,當年曾以鄉(xiāng)試第三名中舉,但會試運氣不佳,沒有進士及第,但道德文章都是不錯的。”陳天誠曾多次鄉(xiāng)試落榜,對舉人十分佩服,“聽說韓知縣也是個洋務派,上任后又是重修書院又是植樹造林,如今又創(chuàng)辦了牛痘局,辦的都是好事。我看應該給孩子種牛痘。”
老二和老三每年都在雙臂上各種一顆牛痘,堅持了三年。每次種過牛痘之后,柳婉兒都要燉一只大公雞給他倆吃,說公雞是發(fā)物,既能補身子又能誘發(fā)牛痘疫苗發(fā)起來。老二、老三種了牛痘就不會再麻臉,但卻逃不脫與“麻”的干系。農(nóng)村男孩兒一般上學時才起個學名。在此之前有的起個小名,一般都按兄弟排行呼之,如二小兒、小三兒,云云。為區(qū)分歸屬,都在排行前面加上長子的名號。老陳家老二、老三就簡單了,分別被呼為麻二、麻三兒。種牛痘這種洋玩意就是管用,麻二、麻三兒健康成長,而且,自打那時以后,家族人人種牛痘,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麻臉,只是在每個人的兩條胳膊上,留下了伴隨終生的六顆疤痕。百年后的公元1979年10月26日,聯(lián)合國終于宣布消滅了天花。
幾千年來國人的祈求,或者叫人生觀,就是一個涵蓋多層面幸福觀念的“福”字。在經(jīng)典中所謂“五福”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如果展開,肯定是一篇博士論文。到了后來,民間對“五福”不斷地進行洗練和重新排列組合,把“長壽”和“善終”合并為一個“壽”字;把“富貴”直接定義為高官厚祿,簡化為一個“祿”字。除了這兩個硬指標,剩下的內(nèi)容綜合為一個“福”字,并注入了佛家理念:好人有好報,子孫滿堂,國泰民安。于是“五福”就簡化為言簡意賅的三個字:福、祿、壽,貼在每家每戶的門楣上。在神廟里和高高的屋脊上,福祿壽還變身為三尊神像:福神懷抱嬰兒表示子孫昌盛;祿神手持如意寓意高官厚祿;壽神手捧壽桃意為長命百歲。到了此時,所謂“福”者,也就有了一個硬幫幫的指標,即多子多福,而且擺在了所有追求目標的第一位。究竟多少個兒子才算滿足呢?至少五個。多子多福的理想境界,是五子登科,就是一家有五個兒子鄉(xiāng)試中舉、進士及第。人類的訴求多種多樣,有的追求成佛,有的追求得道成仙,有的追求死后升入天堂,還有的為大同世界而奮斗。這些終極目標遙遠而迷茫,但有志者卻是矢志不渝。耕讀人家奮斗的終極目標,就是五子登科。老陳家明知五子登科可望而不可及,還是每年都買來年畫貼在大門上。要達到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就是湊夠五個兒子。其實,這種多子多福的思想,是諸多追求目標當中最樸素的一種,是生物的共性。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無不在利用一切條件和空間,不遺余力的繁衍子孫,壯大自己的族群。華北平原雖然土地貧瘠,但四季分明,寒熱時短,溫暖季長,非常適合人類繁殖。在大清朝多生政策鼓勵下,老陳家毫不懈怠,唯恐落在人后。陳天誠正值壯年,精力旺盛,反正生了孩子都有爹娘和大老婆兜著,無須他來操心,何樂而不為呢。對丈夫的熱情,桃兒更是求之不得,極力迎合,生孩子的光榮任務和娛樂享受做到了完美結(jié)合。陳天雷也已娶妻生子,妯娌們、小姑子誰也不甘落后,大院里一年四季總會有一位大肚子女人跩來跩去,嬰兒啼哭聲不絕于耳。由于接二連三地娶媳婦兒、蓋房子,吃飯人口在十幾年間翻了一番,錢財破費逐年遞增。土地的收獲加上陳天誠的坐館薪水,老陳家在村里就算是個主兒家了,還能夠承受人口增加的壓力。魯西直南一帶自然條件太差,不是積累財富的土壤。再者地處偏僻,人心守舊,難有別的生財之道。窮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逃荒。以桃花堤為中心的方圓三十里之內(nèi),能夠出租土地的人家寥寥無幾,老陳家過到這份上,已算很不錯的了。后來,兩位老人家感染霍亂,相繼去世,籌集完數(shù)目可觀的喪葬費,弟兄倆每戶分到手的地畝,也僅僅能夠糊口而已。幸運的是,陳天誠這一支,因為有了秀才奶奶的嫁妝地,才保住一個殷實戶的家底。
當初,為使桃兒代替自己完成五子登科的夢想,柳婉兒盡量讓她少做家務,有喜以后,還會把專門做給公公吃的肉蛋菜,給她夾上一筷子。麻二和麻三不滿周歲,她就抱來收在自己炕上,讓桃兒專心專意懷孕生子。桃兒年紀輕輕,有的是功夫,就看丈夫有沒有這個命了。不幸的是,桃兒生下兩個兒子后,就再也沒有順利過。雖然每隔一到兩年就懷一胎,但夭折的居多,大多死于肺炎、霍亂和接生時引起的破傷風,只存活下來一個女孩兒。在二老染上霍亂時,桃兒正懷著孩子,愛吃青杏、喝陳醋,婆婆據(jù)此判斷她懷的是男孩,命其到娘家躲避瘟疫。當?shù)赜袀€說法,外甥仿舅舅,就是長相和舅舅相仿;外甥12歲開鎖子時,舅舅要為他剃去一撮頭發(fā),為的是削去身后成長的煩惱;眾外甥分家時,要請來舅舅主持公道。總之,外甥和舅舅有不解之緣,保護舅舅的安全至關(guān)重要。為此,就衍生出兩條禁忌:正月里不能剃頭,剃頭死舅舅;孩子不能在姥姥家出生,否則也要死舅舅。一直等到臨產(chǎn)前夕,老人家的病還不見好,桃兒怕傷了自家兄弟,冒著風沙回婆家,把孩子生在了半路上。這一胎的確是個男孩,但到家的當天夜里就夭折了。桃兒也落下產(chǎn)后風。適至兩位老人家相繼去世,喪葬期間家里亂哄哄的,桃兒沒有得到必要的休養(yǎng)和治療,產(chǎn)后風轉(zhuǎn)成了水腫病,膩膩歪歪地拖了一年。
這天夜里,柳婉兒打整好孩子,剛剛躺下,就見桃兒推門進來,跪下說:“大姐,叫你受累了,有兩句話總想給你說。你提攜我來到陳家,本該多養(yǎng)活幾個兒子,可是第三個都沒保住,自己就走了,心有不甘。再就是放心不下咱們的小三兒。從我懷上他五個月那陣兒起,他就在肚子里折騰個不停;會走不幾天,就把家里鬧的雞飛狗跳墻。我預感他會弄出事兒來,以后要叫您操心了。”桃兒說完不見了。柳婉兒呼隆一下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她點上燈,從麻二肚子上拿開麻三兒的一只腳,給他們掖好被子,急忙披上衣服走到南屋。桃兒已經(jīng)沒氣了。桃兒的話后來得到驗證,這個淘氣的小三兒確實闖下不小的禍,讓柳婉兒操碎了心。
桃兒為老陳家傳宗接代立下汗馬功勞,容顏未老就一命歸陰。她像一只美麗的候鳥,在大河故瀆過完一個生殖季節(jié),悄然而逝。柳婉兒力主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三寸厚的柏木棺材上涂著銅錢厚的油漆,彩扎的牲畜車轎、童男童女一樣不少,還請來和尚念經(jīng)、響器班子吹吹打打。路過的見了,還以為這家主人歸天了呢。棺材沒有下葬,而是擱置在跑馬堤上的桃樹行里,然后圍繞棺材用青磚砌成一個“磚丘”,等秀才去世后,再把她的尸骨取出并骨合葬。喪事辦完后,柳婉兒立下口頭遺囑:“我死后,喪葬規(guī)格只許比小奶奶的低,不許超過她。”事后,柳婉兒說出了她的想法:自己的親生兒子已經(jīng)做不成大事了,二小兒和小三兒說不定哪個會成點兒氣候,他們的親娘就成了貴人了,到時候自己能說得起話。桃兒短暫的一生,為這個耕讀之家的發(fā)展規(guī)劃,布下一個完美的格局。陳天誠讓老大務農(nóng),其時他已經(jīng)上路了;讓麻二學文,接過他的接力棒繼續(xù)追尋“學而優(yōu)則仕”的夢想;命麻三兒跟他二叔練武,從另一條道上跳躍龍門,這也正好符合他好動的天性。“學好文武藝,售予帝王家”,秀才不改父輩治家之道,承襲祖上的家族攻略,以農(nóng)為本,文武并進,開始不遺余力地沖擊發(fā)家致富、光宗耀祖的目標。柳婉兒關(guān)心的,則是三個兒子早點娶妻生子,憧憬著四世同堂、合家歡樂的幸福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