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里的燈
第一章:吱呀作響的木門
林晚秋推開那扇木門時,鐵銹的合頁發出刺耳的“吱呀“聲,驚得墻根的老貓弓起了背。院子里堆著半人高的廢品,舊報紙捆成的方塊上落著層灰,空酒瓶在墻角碼成歪歪扭扭的塔,陽光穿過葡萄藤的縫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找誰?“二樓的窗戶突然推開,個老頭探出頭來,煙袋鍋在嘴角斜叼著,眼神像淬了冰。
“我找周先生。“林晚秋攥緊了手里的信封,指尖被粗糙的紙邊磨得發疼。信封上的地址是三個月前母親臨終前塞給她的,字跡已經暈開了一半:“青石板巷7號,找周明遠“。
老頭瞇起眼打量她,煙袋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我就是。進來吧。“
樓梯是木頭的,踩上去顫巍巍的,每一步都像要散架。二樓的房間逼仄昏暗,墻上掛著幅褪色的山水畫,畫下擺著張掉漆的八仙桌,桌角堆著幾本線裝書,紙頁黃得像秋葉。
“坐。“周明遠指了指桌旁的板凳,自己往太師椅上一坐,煙袋往桌沿磕了磕,“你媽讓你來的?“
林晚秋點點頭,把信封推過去。信封里是張泛黃的照片,母親和個年輕男人站在照相館的布景前,男人穿著中山裝,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眉眼和周明遠有幾分像。
周明遠的手指在照片上頓了頓,煙袋鍋“吧嗒“響了一聲:“她還是沒原諒我。“
“我媽說,您知道我弟弟的下落。“林晚秋的聲音發緊,喉結上下滾動。弟弟在五歲那年丟了,母親瘋了似的找了二十年,直到肺癌晚期躺在床上,還總念叨著“明遠能找到他“。
周明遠往窗外看了眼,葡萄藤的葉子被風吹得嘩嘩響:“后天是十五,你晚上來。“他沒接照片,重新塞回她手里,“這地方不好找,別走錯路。“
林晚秋走出青石板巷時,夕陽正把巷子染成橘紅色。賣糖葫蘆的老漢推著車走過,冰糖殼在光下閃著亮,讓她想起弟弟丟的那天,手里就攥著串沒吃完的糖葫蘆,糖渣粘在嘴角,像顆小小的紅豆。
第二章:月光下的線索
十五的月亮把青石板巷照得發白。林晚秋再次推開木門時,院子里的廢品少了些,墻角擺著個新扎的稻草人,戴著頂破草帽,在風里晃晃悠悠。
周明遠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擺著盞煤油燈,火苗在玻璃罩里跳動。他面前攤著張地圖,泛黃的紙頁上用紅筆圈著好幾個點。
“你弟弟丟的那天,穿的啥?“他頭也沒抬,手指在地圖上滑動。
“藍色的背帶褲,上面有小黃鴨。“林晚秋的聲音有點抖,那是她給弟弟買的生日禮物,用攢了半年的零花錢。
周明遠“嗯“了一聲,從抽屜里拿出個鐵皮盒,打開,里面全是剪報。他翻了半天,抽出張皺巴巴的:“你看這個。“
報紙是二十年前的,社會版角落有篇短訊,說城郊的廢棄工廠里發現個走失的孩子,穿藍色背帶褲,被好心人送到了派出所。可等母親瘋了似的趕過去,孩子已經被“親戚“接走了。
“我查過,那所謂的親戚是假的。“周明遠用煙袋鍋點了點報紙,“當年拐走你弟弟的團伙,在這一帶很活躍。“他指著地圖上的紅圈,“這些都是他們可能藏身的地方。“
林晚秋的手指撫過報紙上的鉛字,眼淚突然掉了下來。二十年來,母親總說那篇報道是希望,可她不知道,希望早就被人掐滅了。
“您怎么知道這些?“她哽咽著問。
周明遠的煙袋鍋停在嘴邊,半天沒動:“我以前是警察。“
這話讓林晚秋愣住了。母親從沒說過他的職業,只在喝醉時罵過一句“那個不負責任的“,然后就抱著弟弟的照片哭。
“當年抓這個團伙時出了岔子,“周明遠的聲音低了下去,“我線人沒了,還讓他們跑了幾個。你弟弟...“他嘆了口氣,“是我心里的坎。“
煤油燈的光在他臉上晃,林晚秋突然發現他眼角的皺紋里,藏著和母親一樣的疲憊。
“這幾天我在工廠附近打聽,“周明遠疊起報紙,“有人說,當年有個穿藍背帶褲的小孩,被個瘸腿的男人帶走了,往南邊去了。“
他從鐵皮盒里拿出個小木馬,木頭被摩挲得發亮:“這是我給你弟弟做的,本來想等他生日送...“
林晚秋接過木馬,底座刻著個“安“字,是弟弟的小名。她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疼得眼淚更兇了。
“明天我帶你去趟工廠。“周明遠把地圖折起來,“或許能找到點啥。“
第三章:廢棄工廠的回響
城郊的廢棄工廠爬滿了爬山虎,鐵銹的大門上掛著把大鎖,鎖孔里塞滿了泥巴。周明遠從包里掏出根鐵絲,三兩下就把鎖打開了,動作熟練得不像個老頭。
“小心腳下。“他舉著手電筒走在前面,光柱在黑暗里晃,照出滿地的碎玻璃和破磚頭。廠房空蕩蕩的,風穿過破窗,發出嗚嗚的響,像有人在哭。
“當年孩子就是在這兒被發現的。“周明遠指著角落的鐵架床,床板上還有道小小的刻痕,“你看這個。“
林晚秋湊過去,手電光下,那刻痕是個歪歪扭扭的“秋“字,是她的名字。弟弟剛會寫字時,總在她作業本上畫這個字,像個沒長好的小樹。
她的手指撫過那道刻痕,突然摸到點凸起。蹲下身仔細看,鐵架床的腿上還刻著串數字:“3721“。
“這是啥?“她抬頭問。
周明遠皺著眉:“像是門牌號,又像...“他突然一拍大腿,“是汽車站的寄存柜編號!當年這附近有個長途汽車站,早就拆了。“
他們在工廠里又搜了半天,在一堆破布里找到個小黃鴨紐扣,正是弟弟背帶褲上的那種。周明遠把紐扣小心地放進塑料袋:“有這個,或許能做DNA比對。“
走出工廠時,天已經蒙蒙亮。路邊的早點攤飄來油條的香味,周明遠買了兩根,遞一根給林晚秋:“吃點吧,后面的路還長。“
林晚秋咬著油條,突然想起母親總說的話:“你弟弟最黏你,走哪兒都要跟著。“有次她生病發燒,弟弟搬個小板凳坐在床邊,用小手給她扇扇子,扇著扇著自己睡著了,口水淌在她手背上,暖暖的。
“我查過汽車站的檔案,“周明遠擦了擦嘴角的油,“當年的寄存柜記錄早就沒了,但附近有個老郵局,說不定能查到點線索。“
郵局在條老街上,綠漆的門窗褪得只剩斑駁的印子。管檔案的老太太戴著老花鏡,在積灰的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本泛黃的登記簿:“3721號柜,二十年前有人租了半年,留的名字是...王建軍。“
地址欄寫著城南的棚戶區。周明遠抄下地址時,筆尖在紙上戳出個小洞:“這名字是假的,但地址可能是真的。“
第四章:燈火里的重逢
棚戶區的路像團亂麻,周明遠拿著地址問了七八個人,才在條窄巷深處找到那間小平房。門是木板做的,上面貼著張褪色的福字,邊角卷得像波浪。
敲了半天門,里面傳來個沙啞的聲音:“誰啊?“
門開了條縫,個瘸腿的男人探出頭,看見周明遠手里的照片,臉刷地白了。
“王建軍?“周明遠的聲音冷得像冰。
男人想關門,被周明遠用腳頂住。屋里光線很暗,墻角擺著張單人床,床上躺著個年輕人,背對著門,正在畫畫。
“安子...“林晚秋的聲音抖得不成樣子。
年輕人回過頭,眉眼像極了母親,嘴角有顆小小的痣,和照片上的弟弟一模一樣。他看見林晚秋手里的小木馬,手里的畫筆“啪嗒“掉在地上。
“姐?“他試探著叫了一聲,眼淚突然涌了出來。
瘸腿男人癱坐在地上,嘴里嘟囔著:“我沒虧待他,真的...當年我也是被他們逼的...“
原來男人是拐騙團伙的底層小嘍啰,良心不安偷偷把孩子藏了起來,這些年靠撿廢品把他養大。安子知道自己是被拐來的,卻記不清家在哪兒,只記得姐姐的名字,還有那個刻著“秋“字的鐵架床。
“我總夢見個院子,有葡萄藤,還有...“安子擦著眼淚,“還有串糖葫蘆。“
林晚秋走過去,抱住他的肩膀,像小時候那樣輕輕拍著:“回家了,安子,我們回家。“
周明遠站在門口,看著姐弟倆相擁而泣,悄悄把煙袋鍋收了起來。陽光穿過巷口,照在他鬢角的白發上,泛著點暖黃。
回去的路上,安子說他現在在學修車,師傅很看重他。林晚秋看著他說起未來時眼里的光,突然覺得心里那塊空了二十年的地方,終于被填滿了。
路過青石板巷時,周明遠停下腳步:“上去喝杯茶吧。“
院子里的稻草人換了件新衣裳,是林晚秋帶來的舊襯衫。周明遠泡了壺茶,茶葉在水里舒展,像片小小的綠葉。
“這是你媽當年最喜歡的龍井。“他給林晚秋倒了杯,“她總說,等安子找回來,就一起喝杯茶。“
林晚秋的眼淚又掉了下來,這次卻是暖的。她知道,母親在天上看著呢,看著深巷里的燈亮了,看著失散的人終于回了家。
安子在院子里逗那只老貓,陽光落在他笑臉上,像極了二十年前那個攥著糖葫蘆的小男孩。周明遠看著他,嘴角慢慢揚起,眼角的皺紋里,仿佛也盛進了些光亮。
巷子口的路燈亮了,昏黃的光順著青石板鋪過來,把三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像一條終于接起來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