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鈍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 (日)加藤諦三
- 1606字
- 2025-07-11 16:27:48
你身邊有這樣的敏感者嗎
你有沒有發現,在職場中,情緒敏感的員工總是怨天尤人,總在抱怨老板不公平、同事算計自己、甲方太難伺候,而從來都不愿意沉下心來去解決任何實際難題。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其實,大多數情緒敏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害妄想”。而我認為在這種心理之下往往隱藏著攻擊性。也就是說,情緒敏感的人往往會通過宣揚自己的痛苦以達到譴責他人的目的。
“我真倒霉,真是倒霉透了……”他們不停地抱怨。仔細品一品,其中隱藏的含義其實是他們想攻擊別人。可是,因為性格懦弱,他們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憤怒,所以只能強調自己是受害者。
敏感的人會在內心反復回味剛剛遭遇的事情,不斷增強自己的受害者意識,其實他們是在渴望別人關心自己、表揚自己。正是因為這樣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他們才會怒火中燒。究其本質,這是一種依賴心理和敵對心理。翻涌的憤怒經過幾層包裝之后,表現為受害者心理,即“被害妄想”。
還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敏感只和我們的性格有關,與社會地位和業務能力沒有太大關系。無論你是部門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有可能因為過于敏感而常常感到自己備受傷害。
在職場中,你會發現有的人因為自己的各種要求沒能被滿足而心生不滿,進而變得極具攻擊性。這是因為,除了一部分只會沉浸在自卑和郁悶之中的情緒敏感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情緒敏感的人會將攻擊性和憤恨當作對自己痛苦的宣揚。
然而,敏感的人的攻擊性有很多種偽裝,我們有時很難分辨。
阿德勒曾針對“敏感群體在偽裝自己的攻擊性”這一觀點提出過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敏感群體一般會夸大自己的慘狀,并以被害者的身份給自己設定人設,進而轉化為深深的自卑以及對業績好的同事的嫉妒。有時,他們也會變成“加班狂人”。
高強度的工作容易誘發更大的心理壓力,而心理壓力太大又會再次觸動敏感者的神經,從而導致惡性循環。我們把有這種特質的人稱作“工作狂”型敏感者。這種類型的人是精神上的“工作狂”,雖然工作讓他們感到疲憊不堪,但是他們卻能獲得心理上的愉悅。
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敵意已經轉化為高強度工作的動力。對于他們而言,與其直接表現敵意,還不如稍加偽裝,因為這樣更能讓自己感到舒適。
“工作狂”型敏感者總是心懷敵意,并且內心總是被這些敵意所煽動。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只要他們意識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從瘋狂工作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我們有時并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內心最強烈的感情。比方說,盡管敏感的人總在訴說自己的怨恨,但這并不等于他們能真正意識到心底對這個世界的敵意。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說:“敏感群體會拼命工作,他們恨不得累死自己。”他還補充道:“然而那些打心底里認可自己有鈍感氣質的人和敏感的人不同,他們比普通人能干,卻不會過度工作。”據說這是因為鈍感的人從不執迷于獲得別人的肯定。話說回來,我一直認為拼命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
“工作狂”型敏感者不能直接將憤怒情緒表現出來,而只能將憤怒轉化為無休止的工作。
總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 敏感者的被害妄想由攻擊性轉化而來。
● 敏感者所表現出來的痛苦可以成為他們譴責別人的手段。
敏感的人并不像看起來那樣“軟弱”,他們也可能具有潛在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不但會被發泄在無法讓他們得到滿足的對象身上,甚至還會殃及無辜的人。
比如,在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 對妻子不滿的領導到公司就訓斥下屬。
● 對領導不滿的員工下班回家輔導孩子做作業時,趁機打罵孩子。
只要受到外界的一點小刺激,情緒敏感的人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攻擊性。當他們的怨氣無法直接得到宣泄時,他們就會這樣強迫自己偽裝起來。
● 把攻擊性轉化為拼命工作。
● 把攻擊性轉化為使勁展現自己有多么痛苦。
● 把攻擊性轉化為對競爭對手的深深的嫉妒。
總而言之,正如阿德勒所說,和鈍感的人相比,有些敏感的人會巧妙地將攻擊性偽裝成自己的弱點。
速效情緒脫敏膠囊
● 別一直抱怨,要沉下心來去解決實際難題。
● 不必執迷于獲得別人的肯定,請向內尋找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