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允熥亮劍,老子不忍了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037字
- 2025-07-07 00:02:00
洪武末年。
朱元璋為解邊患之憂,分封諸子為塞王。
其中,為了徹底解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他除了封朱棣為燕王外,又加封朱植為遼王,朱權為遼王,朱松為韓王,朱模為沈王。
這四個塞王,分封的地方,都在北方。
而朱允熥盯上的,就是四王中的韓王朱松。
穿越之前,朱允熥熟讀過明史,對朱元璋諸子,也就是諸藩王的遭遇,有過了解,其中,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位韓王。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朱松受封韓王,建藩于遼東開原。
但奇葩的是,朱松在王位十七年,竟然從未就藩過。
要是朱松和歷史上一樣,貪圖享樂,死活不愿意去開原。
朱允熥或許有一絲去往遼東當塞王的可能。
當然,這可能性,目前來看,也就一條縫。
朱允熥的嫡皇孫身份,注定了,他要去守邊,老朱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同意。
朱允熥心里,想著下一步的計劃,眉頭不由自主的凝結起來。
常森見狀,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允熥,你是不是心里還在恨舅姥爺和舅舅,要是這樣,小舅給你行大禮,賠不是,但是,你不能不理舅姥爺和舅父。”
常氏只生下了朱雄英、朱允熥兩個。
朱雄英八歲早夭。
朱允熥是唯一和常家有血脈聯系的皇孫。
現在,朱允熥話說的好聽,但意思卻很明白,拒絕國公府幕僚入郡王府,這讓常森心里很不痛快。
“小舅,你猜錯了,有些事情,現在真不能說,孤只說一句,孤的心里,一直認開國公府、涼國公府為母親娘家,這一點從來都沒變過。”
“要是小舅覺得,孤還可以期待的話,就聽孤的話,不要留在應天府,離得越遠越好,最好是去北方,去遼東。”
朱允熥嘆了口氣,隱晦的提醒常森道。
藍玉的人?
不一定真是藍玉的人。
極有可能,是錦衣衛的暗探,又或者,是政治立場傾向于文官集團的人。
歷史上,藍玉幾乎未有反抗,黨羽就被一網打盡,這背后,沒有內奸,誰也不信。
朱允熥可不想,他的郡王府中,混入錦衣衛的暗探。
常森見朱允熥態度堅決,只能無奈搖頭離開。
.....
朱允熥從孝陵回來,郡王府的形勢大變。
幾日間。
朱允熥的郡王府突然熱鬧起來。
皇十四子朱楧、十五子朱植、十七子朱權、二十子朱松等皇子,或是連訣而來拜訪,或是單獨前來求見。
借著諸位叔伯前來的東風,朱允熥終于不再唯唯嚅嚅,開始大刀闊斧對郡王府屬吏還有奴仆、宮婢、太監進行梳選。
朱允熥整頓郡王府的第一刀,就是將長史胡濟直接撤換了。
理由也是好找。
貪墨王府銀子,再加上在諸王面前失儀,胡濟劣跡一堆,辯無可辯。
胡濟灰溜溜的滾蛋,馬三寶、趙麟先后投靠,典薄王恭等其余王府屬吏,見勢不妙,也紛紛掩旗息鼓,不再聽從呂氏的指令。
胡濟被趕走之后,哭喪著臉跑到東宮佛堂,向呂氏報告變故。
“胡長史,你胡說什么,朱楧等皇子接二連三的求見朱允熥,這怎么可能?”
呂氏手捏佛珠,閉目喃喃自語。
“娘娘,屬下萬萬不敢妄言,這里還有肅王、遼王、韓王的名剌,上面還附有禮單,金銀珠寶、銀錠銅錢,數不勝數。”
“屬下就是一時沒忍住,伸了手,才被朱允熥抓了現場。”
胡濟垂頭喪氣說道。
他是郡王府的長史,手握王府實權。
這么多的財帛過手,總要雁過拔毛,誰知道,這卻是朱允熥設計好的圈套。
儀衛總旗趙麟投靠了朱允熥,就在胡濟興奮的清點貪墨銀子時,趙麟帶人闖了進來,將胡濟來了一個人贓俱獲。
“朱允熥,本宮沒想到,你之前唯唯嚅嚅,竟然是裝的,要是早知道你如此隱忍,本宮豈能容你活到現在....。”
呂氏咬牙切齒,一雙鳳目已是怒火中燒。
太子妃常氏死后。
朱允熥就被養在東宮。
在其未成年時,呂氏有大把的機會,可以讓朱允熥和朱雄英一樣,早早夭折。
但是,朱允熥掩飾得太好。
讓她誤以為,這個繼子不過是個無能的懦夫,留著也不會礙事。
誰想到....。
過了十五歲之后,朱允熥竟變得如此咄咄逼人。
現在,朱允熥已經成年,有獨立開府的權力,呂氏這個名義上的母親,想要拿捏已是不能。
更何況,朱元璋對朱允熥的態度,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她要想蒙蔽圣聽,只怕前腳剛做,后腳就會有人報到朱元璋那里。
“娘娘,要不,屬下去找太醫院王院判,讓他想個法子,讓朱允熥再得一次病,直接要了他的性命。”
胡濟心有不甘,恨恨提議。
皇長孫朱雄英八歲染天花不治身亡。
給他診斷的,就是當時還是太醫院副院判的王望。
朱雄英病逝后,太醫院院判戴思恭被朱元璋遷怒,罷官去職,王望得了劉基、呂本、詹微等朝堂重臣的推薦,接任太醫院院判。
“嗯,這事你去辦吧,記住,事成有重賞,事敗早登極樂,你的家人,本宮會安排好他們,安安穩穩過一輩子。”
呂氏微一點頭,然后又閉上眼睛,頌起了經文,也不知道,她是在超度,還是在懺悔。
常氏難產而死。
這是對外的說法。
而真正的死因,已經無從考證。
但只有呂氏知道,在常氏生下朱允熥大出血的那一晚,太醫院副院判王望,在開出止血藥時,其中一味藥的份量,與正常相比,多了一倍。
胡濟從東宮出來,心情忐忑。
他是浙江金華人氏,早年曾參加元朝的科考,名落孫山,后投奔甚有名氣呂本開辦的書院,有這一段經歷,胡濟相當于是呂家的家臣。
呂氏入東宮為太子側妃。
胡濟也被選入東宮當幕僚。
這些年來,呂氏私底下交辦的事情,胡濟干了不少。
既然都在一條船上,胡濟也唯有一條道走到底,他現在唯一指望的,就是朱允炆能順順利利的接任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