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要當塞王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356字
- 2025-07-06 07:46:41
皇宮。
奉天殿。
朱元璋強撐著疲憊的身體,于御案前,閱看經過內閣初閱過的奏章。
掌印太監陳能侍立一旁,欲言又止。
“說吧,什么事情?”
朱元璋抬頭,睨了陳能一眼。
“皇上,今日祭陵,老奴帶著守陵太監清掃太子墓道,離開得晚了,見到允熥郡王在太子和娘娘的墓前,長跪了一個時辰.....。”
陳能嘆了口氣,把今日所見所聞,說給朱元璋聽。
他是馬皇后的親信太監。
馬皇后在世的時候,對朱允炆、朱允熥兩個孫兒,一直同仁,并無偏向。
在她病逝之后,呂氏扶正太子妃,朱標被枕頭風吹得暈乎,朱允炆勤學知禮的名聲,才漸漸傳開。
與之相反的是,朱允熥內向怯懦,不擅言辭,讓人感覺上不得臺面。
陳能老于世故,知道是呂氏在背后所為。
只不過,他是太監,不插手干預皇位繼承之事,所以,一直忍著。
但今天,朱允炆扶棺痛哭,朱允熥卻被無端指責,這讓陳能再也看不下去了。
“噢,算他還有點孝心。”
朱元璋抬頭,眼睛盯著陳能的臉好一陣,最后點了點頭。
陳能忠厚恭謹,與淮西那幫勛貴素無交情,朱允熥能得陳能看重,倒是讓朱元璋對這個一直忽略的嫡皇孫,有了幾分好感。
孝道,不在于嘩眾取寵。
而在于真心。
朱允熥對陳能替自己說好話,并不知曉。
朱標的棺槨入陵道時,看著朱允炆當眾哭泣、一副悲痛欲絕的模樣,他的心里,想到的是后世那些職業的喪事哭娘。
在眾人走了之后,朱允熥望著滿地凋零的紙錢,讓他觸景傷情,只是想替原身,在父母親的陵墓前,盡一盡孝。
陳能替朱允熥說了句公道話后,默默退下。
他能幫朱允熥的,也就是這些了。
說得再多,就是過了。
朱元璋看著陳能從御書房門口消失,慢慢又將目光移回到奏章上面。
要是能再活十年。
他會好好的培養朱允熥,讓他接自己的皇位。
但現在,朱元璋自知,他的身體撐不了多久。
維持朝堂的安穩過度,是重中之重。
而在這一點上,有文官集團支持的朱允炆,要比朱允熥更有優勢。
......
郡王府。
朱允熥祭陵回來,還沒坐定,就聽到儀正衛總旗趙麟來報,開國公府昭勇將軍常森、攜靖江王府長史徐博前來求見。
有大本堂的一場舌辯。
朱允熥在郡王府的地位和權力,已不可同日而言。
趙麟已經完完全全的投靠了常藍兩家。
有他引見,常森要見朱允熥,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常森,小舅....,請他進府,到書房。”
朱允熥微一皺眉,吩咐道。
這個時間,與開國公府、涼國公府的人接觸,有好有不好。
好的是,朱允熥終于不用再孤軍奮戰。
不好的是,藍玉很快就要涼涼了。
常森忐忑不安的跟著趙麟進郡王府。
他雖然是朱允熥的小舅,但兩人見面的次數,一只手數得過來。
這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允熥出生時,太子妃常氏就難產而死。
姐姐死了。
常家和太子朱標一家的聯系,也就淡了下來。
常升、常森對朱允熥是災星的傳言,雖然不是很相信,但多多少少還是受了影響。
特別是在對待朱雄英、朱允熥兩個外甥的態度上,就有了區別。
朱允熥這個原身,性格內向又敏感,在感覺到常家對自己的態度有些冷淡后,也就沒有了主動靠過去的心思。
也正因此,歷史上的朱允熥,才會聽從呂氏的安排,默默無聞的甘當傀儡郡王,一直到朱棣靖難,朱允炆的建文朝被推翻。
當然,現在的朱允熥,不會做這等里外不分的傻事。
常升、常森再怎么說,都是自己的母親娘家人,不可能加害自己。
“小舅,你怎么來了,前一陣子,孤聽說,你去了一趟北方,事情可還順利?”
朱允熥在書房門口迎接,見到常森之后,熱情的搭話。
“允熥,小舅來晚了,這一次去北方,主要是販些皮毛和鹿茸、人參等稀罕東西回來,你也知道,開國公府的進項少,要是沒有貼補,這國公府的門都開不了。”
常森搖頭苦笑。
他去北方,目的是聯絡常遇春的舊部,給開國公府尋一條財路。
只不過,這一趟下來,雖然搞到了需要的貨物,但人情卻是欠了一堆,以后再去,怕是人家就不會念舊情了。
“小舅去過遼東?”
朱允熥心念一動,問道。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
就當下大明朝中的形勢,支持朱允炆的官員,要遠遠多于支持他朱允熥的人。
朱元璋的態度,在昨天朱標的祭陵儀式上,也表露得很明顯了。
朱允炆扶棺痛哭的場面,讓朱元璋很是感動,相比來說,朱允熥雖然也在送行的隊伍里面,但表現不如朱允炆亮眼。
這也正常。
朱允炆有呂氏和黃子澄、方孝孺等東宮幕僚的提醒,在把握人心方面,確實可圈可點。
“去過兩回,這是第二次去,哎,你也知道,你外祖去世的早,軍中故舊,能聯系上、念舊情的已經不多了。”
常森長嘆一聲說道。
洪武年間,鎮守遼東的邊將,主要是葉旺和馬云兩人,葉旺原先是謝再興的部將,謝再興叛逃時,葉旺率部與之決裂,由此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常遇春北伐時,葉旺為其部將,隨后就一直在遼東守邊。
常森這一次去遼東,就是想找葉旺,看看能不能開后門,結果去了沒多久,葉旺就因病而逝,換上來的千戶楊文,是武定侯郭英的人,常森與之無交情,再去的話,連面都見不著。
“小舅這一次來郡王府,不知是為何事?”
朱允熥點頭,對常森所說遼東之事,也不再追問。
凡事,操之過急,容易讓人發現端倪。
在隔墻有耳,錦衣衛無孔不入的情況下,朱允熥必須慎之又慎。
“嘿嘿,這不是你舅姥爺覺得,你身邊無善謀之人,讓小舅我來問問你,涼國公府、開國公府的幕僚,你要幾個過來?”
常森得意一笑,也不掩飾來意。
朱允熥聽言,臉色不由一變。
藍玉真是不怕死。
這個時候,還要主動卷入皇位爭奪旋渦里面。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他難道是沒聽說過。
要是換了湯和,這會兒絕對是跑到皇宮,向朱元璋辭行。
“小舅,你回去告訴舅姥爺,孤這郡王府廟小,暫時用不著國公府的幕僚,等孤有一天就藩了,再找舅姥爺、舅舅要人。”
朱允熥想了想,歉意說道。
聽常森話里的意思,藍玉還想著憑戰功,在朱元璋面前擺擺資格,這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這個時候,朱允熥要是和藍玉過分親密。
那勢必引起朱元璋的疑心。
雖然有血緣關系,朱元璋不至于殺朱允熥,但就是一個囚禁在王府,不得外出的禁令就受不了。
天高皇帝遠。
朱允熥還想著,等朱楧、朱植、朱權幾個分封藩王之時,也一并外放當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