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馬虎還分類型
馬虎好像是一個萬能筐,說不清原因的錯誤都可以往里裝??绰┝耸邱R虎,看錯了是馬虎,寫錯了、算錯了還是馬虎……
然而,這并不能解決問題。有不少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容易馬虎,卻屢犯不改。是他們真的不想改嗎?這還真不怪孩子,實在是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馬虎是怎么回事,該用什么方法避免。
馬虎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探究人類學習奧秘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并歸納總結(jié)了以下四種馬虎的類型。
信息識別與信息輸出偏差型馬虎
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在識別信息或輸出信息時,由于對信息的把握不夠精準或不夠標準,常出現(xiàn)一些低級錯誤。這種錯誤通常表現(xiàn)為漏看或錯看題目信息、基礎計算失誤、書寫不規(guī)范等問題。例如,把“+”誤看成“-”,把“f”寫得像“t”,將“平均每組”誤解為“平均每人”等。這種類型的馬虎就是信息識別與信息輸出偏差型馬虎。
常犯這類馬虎的孩子,往往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毛毛躁躁、丟三落四。人們常常認為,孩子之所以犯這類馬虎是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或不端正,但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復雜。它不僅與孩子的注意力發(fā)展水平有關,還可能與感覺統(tǒng)合或精細動作能力相關。
例如,小雅在做數(shù)學練習題時出現(xiàn)了錯誤。當她解答第二題“8÷2.5”時,誤把題號“2.”當成了被除數(shù)的一部分,計算了“2.8÷2.5”。這明顯是小雅在信息識別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當時的題目為:
1. 2.5÷0.5= 2. 8÷2.5=
3. 1.6÷0.4= 4. 12.4÷0.3=
再如文強,他在書寫時經(jīng)常丟字符。他本想在作文里使用“好像”一詞寫比喻句“好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結(jié)果卻寫成了“好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進行拖式計算時,他可能會把“3π”這樣的數(shù)抄成“3”,丟了“π”。顯然,文強在信息輸出時出現(xiàn)了馬虎的問題。
邏輯加工偏差型馬虎
孩子在解題時,也可能對信息進行了錯誤的邏輯推理。表面上看,出現(xiàn)這類錯誤只是因為孩子在審題時不仔細或心不在焉,而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孩子無法準確地理解相關的概念或表述,所以無法正確地做出判斷和推理。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孩子的邏輯加工能力不足,我們需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基本思維形式入手幫助孩子修復漏洞、提升能力。這類馬虎通常比第一類更為隱蔽。例如,小麗做了這樣一道數(shù)學題:
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積是323,求這兩個數(shù)。
解:設較小的奇數(shù)是x,則較大的奇數(shù)是x+2。
x(x+2)=323
x2+2x+1=324
(x+1)2=324
x=17
x+2=19
答:較小的奇數(shù)是17,較大的奇數(shù)是19。
小麗的解答對嗎?她只答對了一半。該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17,19”或“-19,-17”。在求解(x+1)2=324時,應該計算324的平方根,而不是算術(shù)平方根,即x+1=±18。
小麗所犯的錯誤在初中學生中非常常見。很多學生,甚至有不少老師認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馬虎問題——忽略了正負兩種情況。其實,問題的根源是學生對算術(shù)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不到位,未能正確判斷出存在正負兩種情況,這是邏輯加工上的漏洞。
價值觀偏差型馬虎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自稱是“馬虎鬼”,父母對他的馬虎問題束手無策。你若問他單位g為什么寫成了kg,他會輕描淡寫地說是“手滑了”;問他為什么沒有按照題目要求思考,他會說“疏忽了”;問他英語句子的主語和動詞為什么沒有保持一致,他會說“沒注意”??傊?,我每次和他分析馬虎問題時,他都認錯態(tài)度良好,但總是不改正。
這個孩子認為,與其承認自己努力不夠、能力不足,倒不如承認自己是因為馬虎導致各種問題,這反而讓自己感到輕松。對于這類把馬虎當作“擋箭牌”的孩子,我們需要引導他們正視馬虎問題,透過馬虎找到學習上的漏洞。
知識漏洞與程序缺失型馬虎
孩子若在某個特定的知識點或知識板塊上反復出現(xiàn)失誤,其大概率是犯了第四類馬虎:知識漏洞與程序缺失型馬虎。任何學習活動都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基礎。如果存在知識漏洞,孩子在解題時自然容易出錯。如果在出錯后,孩子既沒有認識到原因所在,也沒有形成一套應對錯誤的解題程序,那么錯誤就會重復出現(xiàn)。例如,孩子一做數(shù)列題就容易犯錯,或一遇到英語時態(tài)語法題就做不對,這就是知識漏洞與程序缺失型馬虎。下面我們看一下小寧在計算多位數(shù)乘法時遇到的問題。
小寧在計算多位數(shù)乘法時總愛出錯。例如,求“43×35”,他計算得1495(正確答案是1505);求236×212,他計算得5428(正確答案是50032)。為什么會算錯?我查看了他的草稿紙,發(fā)現(xiàn)他存在進錯位、數(shù)位未對齊等問題(見圖0-1)。原來,在學習多位數(shù)乘法那段時間,小寧因為生病經(jīng)常缺課,后來也沒有認真補上這一課。這導致他對多位數(shù)乘法的規(guī)則掌握很不扎實。升入初中后,只要遇到涉及此類計算的題目,小寧就常常出錯。這看似是馬虎,但實際上是知識漏洞所致。如果不及時補上相關知識并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小寧即便再怎么認真,也難以避免類似的計算錯誤。

圖0-1 小寧的豎式計算
再來看另一個孩子在數(shù)學上遇到的問題。齊軍已經(jīng)上初中了,在學習有理數(shù)四則運算時遇到了困難。他自認為完全掌握了運算規(guī)則,但是計算錯誤率還是非常高。我仔細查看了他的計算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冪運算的正負號——他常常不分指數(shù)的奇偶,總是得出負數(shù)。他的老師認為這是馬虎所致,提醒他注意正負號。我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齊軍對冪運算理解不到位,他并不清楚判斷正負號的原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guī)е匦聦W習了冪運算的有關知識。之后,他對正負號的判斷就不再模糊了。不過,當遇到復雜的運算題目時,齊軍對各項數(shù)字的處理仍有些力不從心,依然容易混淆冪運算的正負號。對此,我專門給他設計了一個解題小程序:遇到有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題,先不做計算,只專注于處理正負號,然后再計算。例如,用解題小程序解下面這道題:
-22+3×(-2)-(-4)3÷(-16)-(-1)2020
第一步,不做計算,只處理正負號,得:
-22-3×2-43÷16-(1)2020
經(jīng)過彌補知識漏洞,采用有效的解題小程序,齊軍的馬虎問題迅速得到了解決。
讀到這里,你一定對馬虎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馬虎并不是學習問題的核心,它只是問題的表象,其背后隱藏著深層的問題,如信息識別的漏洞、價值觀的偏差。這些深層的問題才是真正阻礙孩子進步的障礙。如果它們得不到解決,孩子不僅會經(jīng)常犯馬虎,其學業(yè)水平也難有質(zhì)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