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心中神怪
- 我的鄰居是海瑞
- 善法月
- 2028字
- 2025-08-23 17:48:27
“第十一名,太原府郭文和。”
“第十二名,南昌府李材。”
每當念到一人,場中便有人拱手祝賀,隨之而來的,自然也少不了嫉妒的眼神。
張平安喉嚨動了動,心中卻七上八下。
不知為何,似是被周圍的情緒感染,還是他本就極為在意,此刻只覺心口發緊,生怕往下的榜單里沒有自己的名字,若真如此,多年苦讀便成泡影,豈不令人心碎。
當然比他緊張的人比比皆是,一個個恨不得親自動筆,把自己的名字補上去。
張平安幾次深呼吸,卻仍壓不住心頭的焦灼。
“第十七名,延平府張平安。”
終于聽到自己的名字,他心中驀地一松,整個人意志仿佛升騰起來,宛如變作大古,化身迪迦,打敗了心底的怪獸,恨不得仰天長呼。
只是理智尚在,他生生忍住,只是嘴角再也壓不住地上揚,身體不自覺地往后挪去。
“張兄!張兄!”
余有丁見他轉身離開,急忙追上,拉住他的肩膀笑問:“張兄,你要去哪?”
張平安險些脫口而出“想試試能不能變身迪迦”,話到嘴邊,卻只道:“無他,心中激動,想去喝杯酒慶一慶。”
余有丁大笑:“既如此,不如同去。”
二人擠出人群,沿著貢院街往東而行,街巷如棋盤般規整,然因放榜之日,人潮洶涌,一路上,新晉貢士被親友簇擁,雇轎而行十足風光。
余有丁邊走邊道:“此番咱們二人同科及第,殊為不易,能從數千人中脫穎而出,足見天道酬勤。”
張平安心頭亦感慨,一路走來,辛苦自不必說,好在謹慎持重,少了幾分波折。
不多時,他們拐入一條窄巷,來到醉仙居。
這酒肆是舉子常聚之所,門楣上懸著一塊褪色的杏林春宴匾額。
推門而入,喧囂撲面,或三五成群高聲唱和,或獨自悶飲滿臉落寞,跑堂小二肩搭汗巾,穿梭其間,送上毛豆、燒鵝。
余有丁顯然熟門熟路,帶張平安上了二樓雅間,此處較為清靜,雕花木窗半掩,可遠望紫禁城的檐角。
酒菜上桌,余有丁執壺斟滿,舉杯道:“張兄請!春闈數千人角逐,錄取者不過數百,你列十七,已是人中俊彥。”
張平安仰首飲盡,烈酒入喉,長吐一口氣,笑道:“余兄不知,方才聽榜時,我竟一度妄想如神怪般飛天遁地,實在可笑,今日方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竟并非虛言。”
他略一收斂,又正色道:“海剛峰先生常言讀圣賢書,當以蒼生為念,此番僥幸登榜,只覺肩上擔子更重了幾分。”
余有丁眼帶好奇,追問道:“適才所言神怪,是何模樣?”
張平安面上微紅,支吾片刻,才輕聲道:“那神怪非仙非佛,而是人心中光明凝聚而成,身高甚偉,能飛天遁地,斬盡貪官污吏,使之鬼哭狼嚎。”
“好!”余有丁猛拍一掌,笑道,“除貪官,那便是好神怪!”繼而又沉吟,“心中之光,莫非就是浩然正氣?”
張平安點頭附和:“正是如此。”
酒過三巡,張平安面色微醺,話頭漸開,他說起恩師海瑞在南平的嚴厲與期許,余有丁則談及南昌府見聞,又提到嘉靖朝書院雖盛,科場積弊卻深。
“去歲應天府鄉試爆出巨案,賄賂公行,陛下震怒,誅殺主考數人。”他壓低聲音,“故今日之喜,更當慎守,莫負令師剛峰之志。”
二人談至殿試準備,余有丁鄭重建議:“殿試重在文采,但近十年狀元策論,皆關財賦、邊備、吏治,張兄既有實務之才,當多留心國朝大政,參詳近年閣臣奏議,不可空談玄理。”
此時隔壁雅間琵琶聲起,有人吟唱《桂枝香》,唱到“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引得唏噓一片。
張平安肅然舉杯:“余兄提點之情,平安銘記,他日若有寸進,必不忘恩師剛直為民之訓,亦不負今日同飲之誼,待金殿傳臚時,再與兄共醉此樓。”
余有丁亦笑舉杯:“你我同飲此杯!”
次日一早,李偉登門拜訪,臉上滿是喜色。
“張賢侄,”他拱手說道,“昨日放榜,我已得聞喜訊,特來賀喜。”
張平安連忙還禮,將人迎入正堂,曹升笑瞇瞇地奉上熱茶。
李偉抿了一口,放下茶盞,話鋒一轉道:“前番賢侄與小女之事,我李家一向十分看重,如今賢侄春闈高中,指日便要殿試,老夫尋思著,成親一事,還是早些定下日子為妥。”
張平安心頭微動,明白李偉此來,既是祝賀,也是為女兒謀個穩當的名分,便笑著應道:“李伯所言極是,晚輩承蒙厚愛,與玉蘭情投意合,婚期自當聽憑長輩安排。”
隨即二人翻看黃歷,商議了幾個吉日,李偉捋須頷首,笑道:“好,就依此定下,待賢侄殿試歸來,便可成禮。”
言談已畢,李偉起身告辭,二人并肩出門,恰遇隔壁王嬸迎面走來,她頭上系著青布包頭,手里提著一籃子豆腐。
“哎呀,我說張相公,恭喜你高中啦,那可是光宗耀祖咯。”王嬸一見二人,立刻揚聲笑道。
“王嬸謬贊了,不過是僥幸而已。”張平安拱手客氣。
王嬸卻將籃子往他懷里一塞,笑道:“這豆腐是在正陽門新買的,您別嫌棄,就當是老身的一點賀禮,順便呀沾沾喜氣。”
張平安忙擺手:“這可使不得,豆腐您還是拿回去吧。”
王嬸嬉笑:“和我還見什么外,咱們以后可就是親戚了哩。”
張平安愣了一下,下意識抬眼看向李偉,后者輕咳一聲,溫和道:“賢侄,你不是還要準備殿試么?莫要耽誤功課。”
張平安會意,抱拳說道:“小侄就不送了。”隨即轉身入內,將門掩上。
李偉見王嬸眼神古怪,心里一緊,擔心她說漏嘴,便加快腳步往胡同口走去。
誰知王嬸不依不饒,快步追上,攔在前頭,臉色不善道:“李家小子,你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