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一個書架的規矩

李墨把建書架的想法一說,李秀琴先是愣了一下,隨即一拍大腿。

“這是好事啊!”

她二話不說,就把李墨塞回來的那個紅包,又重新塞了回去,還添了兩張。

“媽支持你!錢不夠媽再給你!”

李衛國沒那么多話,他叼著煙,默默地走到后院,拿出卷尺,開始在文化角落那面空著的白墻下比量尺寸,眉頭微微皺著,像是在構思一件精密的工件。

行動,就是他最直接的表態。

沒過兩天,一個嶄新的,散發著淡淡松木清香的書架,就出現在了文化角落。

不是買的現成品,是李衛國托了以前廠里的一個老木匠,用較好的木料,連夜打出來的。

書架不高,一共四層,寬度正好和那面墻嚴絲合縫,邊角都打磨得圓潤光滑,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哇!有新書架了!”

輔導班下課,張小胖第一個沖了出來,看到那個新添的大家伙,眼睛都亮了。

李墨和他淘換來的幾本書,還有王晴父親送的那本《街道的美學》,都整整齊齊地擺在第一層。

“墨哥,這下咱們的故事會能看的東西就多了!”

張小胖說著,伸手就要去拿那本《中國古建筑圖解》。

他的手剛伸到一半,就被李墨攔住了。

“等等。”

李墨從屋里搬出一張小桌子,放在書架旁邊,上面擺著一個嶄新的硬殼筆記本和一支筆。

“想看書,可以。”

他看著圍過來的一群孩子,表情平靜。

“不過,得有個規矩。”

“啊?還有規矩?”張小胖的臉垮了下來,“不就是拿本書看嘛,墨哥,搞這么麻煩干嘛?”

“就是啊,咱們都是自己人。”另一個男生也跟著附和。

李墨沒有立刻解釋,他轉頭,看向了人群后面的王晴。

王晴今天也來了,她抱著幾本剛從自家書店整理出來的舊雜志,顯然是來“添磚加瓦”的。

她從始至終都很安靜,但當李墨看向她時,她沖他輕輕點了點頭。

那個點頭,給了李墨莫大的信心。

“這不叫麻煩,這叫愛惜。”

李墨拿起那本《街道的美學》,輕輕撫摸著嶄新的封面。

“你們說,咱們門口那鍋關東煮,為什么好吃?”

“因為湯好喝啊!”張小胖想也不想地回答。

“對,因為湯是媽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用好幾種料,小火慢慢熬出來的。她用心了,所以你們吃著香。”

李墨頓了頓,視線掃過每一個孩子的臉。

“書也一樣。這些書,是我爸托人打的書架,是我用壓歲錢一本本淘回來的,是王晴從她家書店里一本本挑出來送過來的。”

“它們不是石頭,它們有自己的故事,也花了別人的心血。如果我們不愛惜,隨便拿,隨便丟,用不了一個月,這個書架就空了,咱們的故事會,也就少了很多能講的東西。”

他的聲音不重,但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地傳到大家耳朵里。

周圍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孩子們似懂非懂,但都覺得李墨說得有道理。

“那……那要怎么借啊?”吳莉小聲問。

“很簡單。”

李墨翻開那個硬殼筆記本,在第一頁上,用尺子畫好了工整的表格。

【日期】、【書名】、【借閱人】、【歸還日期】。

“以后,咱們文化角落,有自己的借書證。”

李墨說著,從兜里掏出一沓卡片,那是他用硬紙板裁好的,大小和身份證差不多。

“想要借書,先來我這里登記,領一張借書證。以后每次借書、還書,都要在這里做記錄。”

他把筆遞給了王晴。

“你來幫我寫第一張吧。”

王晴沒有推辭,她接過筆,在那張小小的卡片上,寫下了“老街文化角”五個清秀的字,又在下面,畫了一個小小的,正在冒熱氣的關東煮鍋的簡筆畫。

一個簡單又溫暖的標志,就這么誕生了。

“我第一個辦!我第一個!”

張小胖之前的抱怨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他擠到最前面,一臉興奮。

“姓名。”

“張鵬!”

“班級。”

“南江三中初二(三)班!”

王晴認真地在登記本上寫下他的信息,李墨則在卡片上寫下他的名字,編上號:001。

當那張寫著“001”號的,還帶著墨水香氣的借書證交到張小胖手里時,他激動得臉都紅了,小心翼翼地捧著,好像捧著一張獎狀。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孩子們排起了隊,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在王晴面前登記,然后從李墨手里,接過那張代表著某種身份和責任的卡片。

隔壁的王叔和一些街坊也被這邊的熱鬧吸引了過來。

“嘿,你們這搞得還挺像回事兒啊!”王叔看著那個登記本,嘖嘖稱奇。

“王叔,您也辦一張?”李墨笑著問。

“我?我一個賣面的,看什么書啊。”王叔擺擺手,嘴上這么說,眼睛卻一個勁兒地往書架上瞟。

“王叔,您忘了,咱們故事會,您可是頭號主講人。這書架上,以后會放更多關于南江,關于咱們這條街的書。您不多看看,下次故事會,被小輩們問倒了怎么辦?”

李墨半開玩笑地說。

王叔老臉一紅,猶豫了一下,還是湊了過去。

“那……那給我也辦一張!”

小小的文化角落,因為一個書架和一套簡單的規矩,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傍晚,孩子們都回家了。

夕陽的余暉灑在院子里,給那個松木書架鍍上了一層暖融融的金色。

李墨和王晴一起整理著登記本,看著上面那一長串名字,相視一笑。

“謝謝你。”李墨輕聲說。

“謝我什么?”

“謝謝你懂我。”

王晴的臉頰微微泛紅,她沒有接話,而是指著書架最上面一層,那本藍皮的《街道的美學》。

“這本書,你看完了嗎?”

“看了一半。”李墨老實回答,“里面說的很多東西,太深了,看不太懂。”

“沒關系,”王晴拿起那本書,翻到一頁,上面有一句話被她用鉛筆輕輕畫了出來。

“你看這里,‘街道的價值,不在于它的寬度,而在于它所承載的生活和故事的密度’。”

她抬起頭,眼睛里亮晶晶的。

“我覺得,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增加這條街的故事密度。”

李墨發現,自從認識她之后,自己那些來自未來的,模糊而宏大的想法,總能被她用這樣精準又溫暖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

這種感覺,妙不可言。

就在這時,院門口傳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

是那個上次想講自己爺爺開拖拉機故事的男生。

他抱著一個用布包著的東西,走到了書架前。

“墨哥,王晴姐。”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打開了布包,里面是十幾本半舊的連環畫,《三國演義》、《水滸傳》,保存得都很好。

“我……我爸說,這些書放家里也是放著,不如拿到這里,讓大家一起看。”

男生把書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書架的空位上。

“我登記過了,我是015號。”

說完,他敬了個不太標準的隊禮,轉身跑了。

李墨和王晴看著那幾格瞬間被填滿的書架,又一次對視,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那個小小的書架,已經不再只是李墨和王晴的書架了。

它成了整條老街的書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惠州市| 和田县| 阿图什市| 清苑县| 炉霍县| 盐城市| 台山市| 观塘区| 兴城市| 静安区| 恩施市| 正阳县| 青神县| 冷水江市| 正定县| 牡丹江市| 兴安县| 阿拉善右旗| 买车| 环江| 武义县| 澳门| 奉新县| 庄河市| 平乐县| 西充县| 太谷县| 惠州市| 商丘市| 丹巴县| 清新县| 陆丰市| 扶沟县| 焉耆| 资阳市| 珠海市| 诸城市| 商河县| 绥棱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