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份特別的回禮
- 重回1998老街雜貨鋪
- 零天丶冷秋
- 1850字
- 2025-07-13 19:00:00
大年初一。
整條老街都浸泡在飯菜的混合香氣里。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炸碎的紅紙屑鋪了滿地,像一層喜慶的地毯。
李家雜貨鋪的門板難得地卸下了一半,沒做生意,但門口那口大鍋還溫著,里面是李秀琴給街坊鄰里備下的熱湯。
“兒子,新年快樂!拿著!”
李秀琴把一個厚實的紅包塞到李墨手里,臉上的笑容比窗花還燦爛。
李衛國站在旁邊,嘴里叼著煙,沒說話,但眉眼間的舒展,是前所未有的。
“謝謝爸,謝謝媽。”
李墨捏著那個紅包,心里卻盤算著另一件事。
他換上了一件半新的外套,在鏡子前照了照,又覺得不妥,重新換回了那件常穿的深色棉襖。
“你這一大早的,折騰什么呢?”
李秀琴看著兒子反常的舉動,有些好奇。
“我……我出去拜個年。”
李墨含糊地應著,轉身進了店里。
他從貨架上挑了些包裝精致的糕點,又想了想,從后院輔導室的書架上,抽出一本他淘換來的,八成新的《中國古建筑圖解》。
他覺得,送這個,比送煙酒要合適。
……
青葉書店門口,冷冷清清。
大紅燈籠高高掛著,門卻緊閉著。
李墨提著東西,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心臟不爭氣地跳得有些快。
這比他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講題還緊張。
他深吸一口氣,抬手,輕輕敲了敲門。
等了半晌,門吱呀一聲,從里面拉開了一條縫。
探出頭的,是王晴。
她穿著一件紅色的新毛衣,頭發隨意地披著,看到門外是李墨,整個人都愣住了。
“你……”
“新年好。”
李墨把手里的東西往前遞了遞,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自然一點,“我來……給叔叔阿姨拜個年。”
王晴的臉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升溫。
她側開身子小聲說:“快……快進來吧。”
書店里沒有開燈,光線有些暗,空氣里全是書本和油墨的味道。
一個戴著眼鏡,氣質文雅的中年男人從里屋走了出來,應該是王晴的父親。
他的視線在李墨身上停頓了一下,然后落在他手里的東西上,眉頭微微皺了皺。
“爸,這是我同學,李墨。”
王晴的聲音細若蚊蠅。
“叔叔好。”
李墨把東西放到旁邊的柜臺上,不卑不亢。
“來就來,還帶什么東西。”
王晴的母親也從廚房走了出來,她系著圍裙,態度比她丈夫要熱情一些,但那份客氣里,也帶著審視。
李墨清了清嗓子,主動開口:“沒帶什么貴重東西,就是我們家自己做的一些小點心。另外這本書,我看著挺有意思的,想著叔叔阿姨開書店,應該會喜歡。”
王晴的父親走過去,拿起了那本《中國古建筑圖解》。
他翻開看了幾頁,臉上的表情松動了一些。
“你有心了。”
氣氛總算沒那么僵硬了。
王晴的母親給李墨倒了杯熱茶,幾個人在柜臺旁坐了下來。
“聽小晴說,你家的生意現在很不錯啊。”
王母狀似無意地問。
“談不上生意,就是街坊鄰里捧場。”
李墨捧著茶杯,暖著手,“主要還是我媽手藝好。我就是跟著瞎出主意。”
“我聽說,你還辦了個輔導班?”
王父推了推眼鏡,終于開了口。
“嗯,也不是正規的輔導班。”
李墨解釋道,“就是把我們家后院空著的地方收拾出來,讓附近的孩子有個寫作業的地方。大家湊在一起,學習氛圍好一點,不懂的還能互相問問。”
他頓了頓,補充道:“前陣子搞那個老照片故事會,也是孩子們的主意,他們想聽聽咱們老街以前的故事。”
他巧妙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歸結為一種鄰里間的互助和孩子們的興趣,淡化了其中的商業色彩。
王父聽完,沉默了。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
他發現,女兒在旁邊聽著,眼睛里有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光彩。
坐了大概半個鐘頭,李墨覺得再說下去就不禮貌了,便起身告辭。
“叔叔阿姨,那我先回去了。”
“好。”
王母點了點頭。
就在李墨準備轉身時,王父忽然開口:“你等一下。”
他轉身走進里屋,再出來時,手里也拿著一本書。
書的封面是藍色的,很素凈,上面印著一行字——《街道的美學》。
“這本書,算是我們書店給你的回禮。”
王父把書遞給李墨,“年輕人,多讀點書,沒壞處。”
李墨愣住了。
他接過那本書,書頁很新,還帶著印刷的油墨香。
“謝謝叔叔。”
王晴送李墨到門口。
冬日的陽光斜斜地照著,暖意融融。
“我爸他……就那樣,你別介意。”
王晴低著頭,小聲說。
“沒有,叔叔挺好的。”
李墨晃了晃手里的書,笑了一下。
兩人一時無話,氣氛卻不尷尬。
“那個……書,謝謝你。”
王晴先開了口。
“那個回禮,也謝謝你。”
李墨回道。
說完,兩人都笑了。
告別了王晴,李墨騎著車,心情好得想吹口哨。
回到家,李秀琴立刻湊了上來。
“怎么樣怎么樣?見到小晴她爸媽了?他們說什么了?”
李墨沒回答,只是把那本書放到了桌上,然后從兜里掏出那個還沒捂熱的紅包,塞回了李秀琴手里。
“媽,這個錢,我想拿來做點事。”
“做什么?”
“給咱們的文化角落,再添個書架吧。”
李墨看著窗外熱鬧的老街,語氣平靜卻有力。
“讓大家的故事,不只在幻燈機里,也能在書架上。”